[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 十三、无常 常不可得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9

十三、 无常    *常不可得*

<<杂阿含经>>

139(82)﹙上p13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无常者是苦耶」?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概论>>

【三法印】

三法印为佛法的重要敎义判断佛法的是否究竟,即以此三印来衡量。若与此三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说的,也不是了义法。反之,若与三印相契合──入佛法相,即使非佛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普遍必然的理性,印是依此证实究竟正确的;依此三者来印证是佛法,所以称为法印

三法印的名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也有于诸行无常下,加「诸受皆苦」一句,这就成为四法印了。苦,是觉者对于有情世间价值判断,仅是诸行无常印中的含义之一,从事理的真相说,三法印就足够了

三法印,是于同一缘起法中体悟有此三性,无论学者的惭入、顿入,三法印有着深切的关联不能机械的分割。佛常这样的问比丘们:比丘!五蕴等是无常否?答:是无常无常是苦否?答:是苦。若是无常苦变易法是我我所否?比丘答:非我我所。佛即告诉他说:比丘!所以这样的观察无常、无我,即得解脱依这类的经文,可见三者是相关贯通

三印中涅槃寂静,即是解脱,也即是。佛曾这样说:「诸行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一切有为法本性是空寂的空寂的,所以是无常、无我所以能实现涅槃。这从缘起的空义开显,所以经中常说「出世空(性)相应缘起」。缘起本是开显空义的观察缘起,悟到他的必然理性归于空寂,这是佛陀宣说缘起方法与目的

三法印真实性

佛说三法印,是从有情自身说,有情是无常、无我、空寂的。印度传统的、新起的宗敎,每以为生死五蕴身中,或离五蕴身以外,有常住真我佛以为有情是缘起的有情依缘起说,不能不是无常、无我的。无常即是变化不居,换言之,即是生而必灭的。

一般人以环境的适意快乐,或以保持心境平和不苦不乐为安稳。依慧观,这也是苦的。此苦,不是忧愁等苦,是无常义。一切的快乐安稳都在不断的变化;如意称心,平安恬适,都不是一得永得而可以悠久的,是终归于灭坏的。无论怎样的安适,都向此目标前进。有生必有死,有壮必有老,有盛必有衰,因此给以「无常故苦」的判定。婆罗门所说的常我,是妙乐的。佛反对他一切无不在变化无常过程中,那还有什么究竟圆满妙乐可说?所以说无常故苦

佛说就是无我这因为主宰义,对周围的一切,能作得主,能自由支配,必如此才可以名为我有情依蕴、界、处诸法而立,是变化无常的,无常即是的,不自在,那还能说是我吗

佛法说:正因为有情倒执有我,所以起惑造业,流转不息,我执即是流转动乱的根源悟解无我,没有了这动乱的因,即惑、业不起当下正觉诸法实相,一切即是寂静涅槃

佛陀依有情而说此三法印,如论到对有情存在的世间,这或是所依的五蕴,或是所住的器界,这一切也是无常的。世间确是无常的,但如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即有点不适合。如这枝粉笔,说它是无常,当然是对的;但说它是苦,是无我,那就欠当。粉笔是无情的,根本不会有领受,即无所谓苦不苦。没有苦不苦或自由不自由,也不会执着为我。不是我,也不需要说无我,所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是依有情而说

扩充三法印而应用到一切,那就如大乘所说的无常故(无我)空」了。无自性的意思,一切法本性如此从众缘生没有自性,即没有常住性独存性、实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空寂性,这空性,经中也称为法无我。此法无我,与有情执我略略不同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个定义同的;但有情所执自我,即在此意义上,附入意志自由性,这即不同。从实在、常在、独存意义说,有情无我空的,诸法也是无我空的。本性空寂,也即是涅槃这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遍通一切,为有情与世间的真理

【三法印的实践性】

佛说三法印,是非常善巧的,同一命题而作两方面解说,既是事物的真相──普遍理性,也就是实践的过程

这三者的深义,本是同样的,每一法印开显正觉内容即每一法印离执证真。依无常门而悟入的,即无愿解脱门;依无我而悟入的,即空解脱门;依涅槃寂灭而悟入的,即无相解脱门由于有情的根性不同,所以或说此,或说彼,或说二印,或说三印。如完备三法印声闻常道说,即先观无常由无常观无我由无我而到涅槃,为修行的次第过程。

如经中常说:厌、离欲、解脱,这即是依三法印修行的次第观诸行无常,即能厌患世间而求出离能厌苦,即能通达无我无我我所执,即离一切爱欲;离欲即离一切烦恼,所以能得涅槃解脱这可见三法印的敎说,是将诸法的真相修行的历程主观客观,事实价值,一切都综合统一。这是佛陀唯一的希有敎法!

龙树在『大智度论』里说:无常为空门,空为无生门这也是合于三法印次第的,他所说的,即是无我无生即是涅槃的异名。

【三大理性的统一】

三者能不能统一?有的学者以为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涅槃寂静,是相反的。因为凡是无常的,即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生、住、异、灭的涅槃无为法无为不生、不灭的。生灭的与不生灭的,如何统一

因此古来某些学派,为这二者的矛盾所困恼看重无常,将涅槃看作无常以外重视涅槃常住的,又轻忽无常。这样,佛法完整性,统一性,被破坏了

其实三法印综贯相通的;能统一三者的,即着重于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印诸法,通于有为无为,从有为无为同是无我性理解即能常与无常统一起来

诸法的无我性,可从缘起法说明缘起法通两方面说:一、流转因果相生,即是无常;二、还灭因果寂灭,即是涅槃所以缘起贯彻这两端缘起无我性的,无我即能贯通这两端了。

诸法的所以相生还灭,可以这样的理解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生因缘离散,所以一切法归于灭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实体在那里生灭其实没有实自性生灭如真是实有的,那也就用不着生了。如确乎是真实有,他也决不会灭。所以从一切法的相生还灭,理解他本来无自性空的,本来无我的。

这三印统一于空无我的思想,非常深彻,惟有佛的弟子,像舍利弗等才能完满的通达。且拿佛『化迦旃延经』来说:迦旃延是佛弟子中「论议第一」的,佛为他说中道法世人依于二见,堕于有边无边。佛说中道的缘起法,即不落二边一般人见到法生,就起有见;见到法灭,就起无见。如常人见一朵花,以为实有此花体;等到花谢落,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小孩从母胎出生,以为实有这个有情自体;等到死了,又以为什么都没有了。世间常人总是如此实有实无倒见

佛说缘起法,就不同了。见到法的生起,知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名、相、因、果都可以说有,因此而不起无见。见到法的灭去,知道是「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此而不起有见离有无二见,就是安住于中道了。不解缘起本空,容易认为佛法是诡辩,为什么常人会于生灭法起有无见,到了佛弟子,还是照样的生灭,就不生有无见呢?不知道这因为常人心目中总是认为真实不空的,所以见生见灭,即落于有见无见。学佛的了达一切法本是空无我的,一切现象有生有灭,佛法并不否认他,现象确是有因果、体用现起与还灭的但没有一些是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仅是如幻的生灭而已。能把握这一点,就不落有无,正处中道了。

无常贯彻,即在这缘起的空无我建立。照上面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没有真实性,所以生而不起有见灭而不起无见生灭都是缘起本空的。缘起法的归于灭,说它是,这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是空,当诸法的生起时,存在时,由于了无自性可得,所以是如幻如化,空的、寂灭的无我而深入的本空本寂灭、本性不生不灭,即在这缘起的生灭无常中看出生灭无常,即是空无我的空无我即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样,缘起法本性空──无我,就贯彻三印了。

一部分学者的误会,即以为涅槃是要除灭什么,如海中的波浪息灭,才能说是平静一样。因此,常与无常生灭不生灭对立不能统一。对于缘起法流转还灭,也打成两橛要是从缘起无我的深义了解,那么生起是幻起还灭是幻灭生灭无常本来空寂。所以佛弟子的证得涅槃,不过是显出诸法实相,还他个本来如是三法印那里隔别对立不可贯通

【三法印即是一法印】

平常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实相印。这是似乎如此,而并不恰当的。『阿含经』与声闻学者,确乎多说三法印;大乘经与大乘学者,也确乎多说一法印。三印一印好像大乘、小乘截然不同的。

佛法本无大小,佛法的真理没有两样,也不应该有两样无常、无我、寂灭缘起法相说,是可以差别的。竖观诸法的延续性念念生灭变异,称为无常。横观诸法的相互依存,彼此相关没有自体,称为无我无常、无我观察离一切戏论,深彻法性寂灭,无累自在,称为涅槃

杂含』(卷一0.二七0经)说:「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这是依三法印而渐入涅槃的明证然而真得无我智的,真能体证涅槃的,从无我智证空寂中必然通达三法印不外乎同一法性内容

由于本性空,所以随缘生灭而现为无常相实有不空,那生的即不能灭,灭的即不能生,没有变异可说,即不成其为无常了。所以延续的生灭无常相,如从法性说,无常无有常性,即事相所以有变异可能的理则彼此相依相成,一切是众缘和合的假有,没有自存体所以从法性说无我无有我性无我性,所以现象是这样的相互依存这样,相续的、和合的有情生死,如得无我智,即解脱而证得涅槃涅槃不生不灭,从事相上说,依「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消散过程而成立法性说,这即是诸法本性,本来如此,一一法本自涅槃涅槃无生性,所以能实现涅槃寂灭。无常性、无我性、无生性,即是同一空性会得佛法宗旨,三法印即三解脱门,触处能直入佛陀的正觉由于三法印即同一空性的义相,所以真理并无二致。否则,执无我,执无常,堕于断灭中,这那里可称为法印呢!

佛为一般根性,大抵从无常、无我次第引入涅槃但为利根迦旃延等,即直示中道,不落两边。声闻弟子多依一般的次第门,所以在声闻乘中,多说三法印大乘本是少数利根者在悟得无生法忍,即一般声闻弟子以为究竟了的境界,不以为究竟,还要悲愿利他。从这无生的深悟出发,所以彻见三法印一贯性,惟是同一空性义相,这才弘扬真空,说一切皆空究竟了义拘滞名相传统学者,信受三法印不信法印;久之,大乘者数典忘祖自以为一法印而轻视三法印了。

惟有龙树的中观学能贯彻三印与一印。如『智论』(卷二二)说:「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又说:「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即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这真是直探佛法肝心的名论!

<<杂阿含经>>

137(80)﹙上p12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30(76)﹙上p12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汝等比丘当观察于色,观察色已,见有我,异我,相在不」?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无我,无我者则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当作是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含之空>>

在一切流变的世法中,佛见出它的无常,就在现实的事象指示我们去认识。本来,一切法都在变动绝对常性不可能,世间学者每能体会到此;就是一般常人,也可以知道多少。但是,人们总不能彻底,总想要有个常性才好,或以为生灭无常现象后面有个常住的实体或以为某分是无常某分是常──如唯心论者之心。

佛敎观点看,不管内心外物,一切都是无常的。对这个道理,释尊曾用多少方法譬喻显示。现在且说两点

第一,以过未显示现在无常,如『杂阿含』第八经云:「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

这个见解,在常识上或以为希奇。其实,那是时间观念错误。佛说三世有(姑且不问是实有或是幻有),既有时间相必然是指向前有过去相,指向后有未来相。只要有时间性的,必然就有前后向,有这过去与未来。众生对当前执着同时不断的顾恋过去,欣求未来。佛法上过现未分别是已生已灭的叫过去未生未灭的叫未来现在,则只是过去与未来连接过程离过未现在不能成立现在息息流变,根本没有一个单独性的现在,所以说它是「即生即灭」。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即生即灭,正可表示无常现在过未存在过未尚且无常,何况现在!佛观无常,过未推移安立现在过未无常不成问题,就依之以表示现在常性的不可得,而了达于空

第二,以因缘显示无常。如『杂阿含』十一经云:「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

诸行是无常因生的,所以无常。这与一般人的常识观念又不同;一般人虽谈因果但总以为推之最后,应该成立一个常在的本因佛则说:凡为因缘法必定都是无常的。因果的关系不即而不离的,所以,因无常必然的无常。何以知因是无常呢?时间上说,因果不同时,说果从因生的时候,早就意味因的过去,这怎么不是无常呢?──因果同时现在,那一法是因,那一法是果,到底如何确定,这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安立世谛因果,多约时间的先后说

提出一点与无常有关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一般凡夫,对于色法,很能够知道它的无常,而对心法反不能本来色法相当的安定性,日常器皿到山河大地,可以存在得百十年到千万年说他是错得还有点近情;但一般还能够知道它的变动不居。偏偏对于心法,反不能了达无常厌离它,这是什么缘故呢?佛法说:这是我见作祟一切无常,连心也无常,岂不是没有我了吗?它怕断灭满心不愿意所以,在众生看来法法可以无常,推到最后自己内在的这个,就不应无常了,它是唯一常住循着思想推演,终可与唯神论唯我论、唯心论相合。至于佛法,则认为心与色同样的无常,所以『杂含』二八九经 [470] 说:

凡夫于四大身,厌患离欲背舍而非识,……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

色法尚有暂时的安住心法犹如猕猴,是即生即灭的,连「住」相没有,可说是最无常的了。

本段请自行参阅

<<阿含之空>>

对这色心同样无常道理,假使不能圆满理解接受,必然要走上非无常非无我反佛敎的立场

其次,说明理由无常否定的,否定诸行,说它终究是要毁灭的终要毁灭,正是赤裸裸现实真相,释尊不过把它指出,要求我们承认而已。这不使人感到逼迫痛苦吗?

佛法理智事实说明情意的价值判断,常是合一的。所以无常虽是事实说明,而已显出终归于灭」的情感;「无常故苦」,这是更进一步了。一般说:三种或五种,人生并不是没有乐受、喜受。不过「无常故苦」,是就彻底的究竟的归宿说的;人生虽暂有些许的快乐,可是绝不是永久可靠的。『杂阿含』四七三经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世间快乐的要随时变化不可保信,所以本质还是苦的。佛说,对于快乐的得而后失感受到的痛苦,比没有得过痛苦要猛烈得多所以说天人五衰相现将堕落时,是最痛苦的;在人间先富贵而后突然贫贱,所感受的痛苦也更大。所以乐受是不彻底的

其次舍受,常人之无记舍受,是苦乐的中间性不见得比乐受高。唯定中的舍受,确比乐受胜一着常人的快乐,心情是兴奋紧张的,不能保持长久,终于要松散而感疲劳之苦舍受,如四襌以上的舍受心境恬淡、平静、宽舒、适悦,是一种与轻安相应的而更高级的。这种心境虽够好了,可还不能彻底定力退失后,还是要到人间三途苦乐中去轮回打滚

无常故苦」,是在一切不彻底终归要毁灭意义上说的。如只说无常变化乐的可变苦而称为坏苦苦的不也同样可变乐吗?这种苦的认识,是不够深刻的。在彻底要磨灭的意义上才够明显、深刻

<<杂阿含经>>

17(11)﹙上p1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比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 ( 8 ) ﹙上p1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受、想、行、)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

53 (270)﹙上p76﹚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田夫,于夏末秋初,深耕其地,发荄、断草。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比丘!如人刈草,手揽其端,举而抖擞,萎枯悉落,取其长者。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庵罗果着树,猛风摇条,果悉堕落。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楼阁,中心坚固,众材所依,摄受不散。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一切众生迹,象迹为大,能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阎浮提,一切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悉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暗冥。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转轮圣王,于诸小王最上、最胜。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佛说是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3 ( 86 ) ﹙上p13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无常为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于色,正观已,于色生厌,离欲,不乐,解脱;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6(473)﹙中p19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异比丘,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是比丘作是念已,从禅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知诸行无常,皆是变易法,故说受悉苦,正觉之所知。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于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悉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身死不堕数,永处般涅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7 ( 35 ) ﹙上p14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尔时、有三正士出家未久,所谓尊者阿鲳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为敎诫:「比丘!此心,此意,此识;当思惟此,莫思惟此,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比丘!宁有色若常、不变易、正住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说此经时,三正士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72 ( 104 ) (上p18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答言:「实尔,诸尊」!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如是三说。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当舍此恶邪见。再三谏彼,犹不舍恶邪见,是故我今诣尊者所,唯愿尊者当令焰摩迦比丘息恶邪见,怜愍彼故」。舍利弗言:「如是,我当令彼息恶邪见」。时众多比丘,闻舍利弗语,欢喜随喜而还本处。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出城,还精舍,举衣钵已,往诣焰摩迦比丘所。时焰摩迦比丘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为敷座洗足,安停脚机;奉迎,为执衣钵,请令就座。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语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复问焰摩迦:「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若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长者子,长者子大富多财,广求仆从,善守护财物。时有怨家恶人,诈来亲附,为作仆从,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谨敬其事,逊其言辞,令主意悦,作亲友想、子想,极信不疑,不自防护,然后手执利刀以断其命。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恶怨家为长者亲友,非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终耶?而彼长者不能觉知,至今受害」。答言:「实尔」。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长者本知彼人诈亲欲害,善自防护,不受害耶」?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尊者舍利弗为焰摩迦比丘说法,示敎、照喜已,从座起去。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十四、六处法门 无我为根本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十二、五蕴法门 无常为论端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二)
 法句经 16 述千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六)
 摄类学 二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之七
 杂阿含经卷第八(一九四)
 法称“逻辑一滴”的分析(虞愚译)
 杂阿含经卷第四(九四)
 解深密经 源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七九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32.为和尚念经施食 Reciting sutras and bestowing food upo..[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壹壹 国盛教隆[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在婚姻中修行[栏目:修行笔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二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女因扫地见佛欢喜生天缘第五十二[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佛堂讲话 第五辑 三、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栏目:道源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为什么有不了义的佛法[栏目:达真堪布]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栏目:方立天教授]
 186.黑龙怪归正法 Allowing a black dragon spirit to turn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