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84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杂阿含经>>

535 (372) ﹙中p89﹚四食之因缘观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颇求那复问:「为谁触」?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复问:「为谁受」?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复问:「世尊!为谁爱」?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缘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复问:「世尊!为谁取」?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复问:「世尊!为谁有」?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我若说有有者,汝应问言为谁有。汝今应问:何缘故有有?我应答言:缘取故有有,能招当来有触生,是名有。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谓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本段请自行参阅]

<<佛法概论>>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有情观察,不能单是的分析,他是生生不息地在时间长流生活着的,所以更应作竖的观察

像一盏,能按时不断的加油和灯芯,他将继续不断播放光明,成为一盏常明灯否则就会息灭

有情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不是这一期死了结束,在因缘和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他的无限延续,需要加油──因缘的资养。因此,由于因缘离散开显寂然无生法门。

如『杂含』(卷一五‧三七一经)(534)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资益增长的意思,等于平常说的营养,能使有情维持延长其生命,而且扩展长大。凡有资益增长作用的,都可称为食所以『阿含经』中所说的,并不限于四者,与因缘含义相近不过佛约资益有情作用最强盛的,特别的总括为四食,为后代一般论师所称引。

佛曾说十句法第一句即「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这是说,一切有情延续维持生命,都要依赖于食此一论题,有针对外道重要意义当时的苦行者,要求生死的解脱,而没有适当的方法,仅能一味的刻苦自己,甚至一天食一麻一麦,或但服水,或专食气,苦苦的支持生命,以求得解脱物欲拘累,而达心灵的自由释尊苦行时,也曾精苦到如此,等到觉悟苦行的徒然,于是受牧女乳糜供养,资养身心,才能菩提树下完成正觉的解脱。苦行者讥嫌释尊的受食乳糜,怀疑释尊的正觉,所以特地说此一切有情依食而住四食这不但肯定了饮食重要性,而且指出了生死延续动力何在,怎样才能完成解脱

<<佛法概论>>

四食

一、麤搏食:应译为段食日常茶饭等饮食。所食的,是物质的食料,可分为多少餐次段落的,所以叫段食要能资益增长于身心,才合于食的定义。所以服食毒品等,不能资益而反损害身心,佛法中即不称为食有情一期生存的延续,必要有段食,特别是这欲界的人间没有这,虽有别的资益──食,也难于生存入定过久,由于缺乏段食出定时即不能支持而死亡,这可见段食对于人类的重要

定慧的修持来说,如营养不足,身心过于弱,定慧也不能成就苦行者不知适宜的段食,对于生存及修养的重要性,所以会惊奇释尊的受食而得到正觉。要知道,段食不但直接的资益营养肉体有健康的肉体,能发生健康的精神,所以也间接资益了精神

二、触食是六根六识,认识六尘境界的根、境、识三者和合时所起合意感觉,叫可意触;生起不合己意感觉,叫不可意触。从此可意、不可意触,起乐受、苦受等。这里的触食,主要为可意触合意触生起喜乐受,即能资益生命力,使身心健康,故触食也是维持有情延续重要因素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些难治的疾病,每因环境适宜,心境舒畅而得到痊愈。反之,失意、忧愁,或受意外的打击,即会憔悴生病,甚至死亡近代的卫生学也说:乐观的心情,是身体健康不可缺的条件

又如修定的人,得到定中的喜乐内触出定身心轻安,虽饮食减少睡眠减少,而身心还是一样的健康

所以『杂含』(卷一五‧三七三)(536)说: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

三、意思食意思意欲思愿,即思心所相应的意欲意思愿欲,于有情的延续,有强大作用心理学者说:一个人假使不再有丝毫的希望,此人决无法生活下去。有希望,这才资益身心,使他振作起来,维持下去。像临死的人,每为了昐望亲人的到来,又延续了一些时间的生命,所以意思也成为有情的食

四、识食指「有取识」,即执取身心的,与染爱相应的识有维持生命延续,帮助身心发展的力量。「识缘名色」,为佛法中重要的敎义,如『长含』『大缘方便经』所说。经中佛对阿难说;人在最初托胎的时候,有「有取识」。父母和合时,有取识即摄赤白二渧,成为有机体的生命展开

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剎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所以佛说:「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有取识对于有情资益延续的力用,是何等的重要

四食,是佛陀深细观察揭示的,都是人世间明白的事实四食不但有关于现在一期生命的延续,即未来生命的延续,有赖意思食识食再创。如人类,总是希望生存,愿意长此延续下去。这种思愿希欲,虽或是极微细的,下意识的,不必经常显著表现的,但实在非常的坚强热烈。到临死,生命无法维持时,还希图存在,希图未来的存在

一切宗敎来生说永生天国说,都是依着这种人类的共欲──「后有爱」而成立的。有情的生死相续,即依此爱相应思愿所再创,所以说:「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杂含卷一0‧二六0经)(43)

有取识即与相应的识,在没有离欲前,他是不会停止执取的。舍弃了这一身心立刻重新执取另一身心,这即是入胎识执取赤白二渧自体。如狝猴的跳,放了这一枝,马上抓住另一枝。有取识执持,是「揽他为己」的,即爱着此自体,融摄此自体以此为自,成为身心统一而灵活的个体。对于有情身心和合相续,起着特殊作用

人类的生存欲──思食,以个体生存为中心深刻而永久生存欲,即后有爱」又要求扩大永续的生存,即种族繁衍的思愿。小自家庭,大至国族,人都希望自家自族的繁衍永续;不但人类,即小至蝼蚁,也还是如此。

佛法人类为本,但并不专限于人类的说明,普遍到一切有情低级的有情,有些是不必有父母子女同在的关系,所以虽有种族延续的事实,而都由本能的繁殖,常缺乏明确的种族意识人类不然,幼弱时期很长,须赖家庭父母的抚养;生存的需要复杂须赖同族类保护与互助,所以种族延续的意,也特别强烈延续种族生命的动力,即摄于意思食

<<杂阿含经>>

536(373)﹙中p92﹚如何观察四食断、知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答曰:「不也,世尊」!复问比丘:「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崄道与不」?答言:「如是,世尊」!佛告比丘:「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云何比丘观察触食?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无烟、无炎。时有士夫,聪明、黠慧,背苦、向乐,厌死、乐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无烟、无炎,行来当避,莫令堕中,必死无疑。作是思惟,常生思愿,舍远而去。观意思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意思食断(、知);意思食断(、知)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537(374)﹙中p94﹚于四食贪爱则入名色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十七、缘起法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十五、无我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九一)
 杂宝藏经白话 二辅相馋构缘第三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五)
 中部45经 法的受持小经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五)
 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处经第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六三)
 法句经 9 双要品
 比丘尼传 4 齐 禅基寺僧盖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部 姿势[栏目:西藏医心术]
 未来比过去美好[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栏目:太虚法师]
 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栏目:净界法师]
 佛陀的形象[栏目:学愚教授]
 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功德特质[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心若虚空,我们的心能包容一切[栏目:心似莲花开]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A 一、世记经·閰浮提州品[栏目:界定法师]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简短放生仪轨如何念?[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