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的显著特点(达西)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5

法的显著特点 

达西

  没有愚昧黑暗的角落,没有神秘混乱的思想,没有烟雾弥漫的秘密室,没有“秘密的教义”。佛陀的教诲中,没有隐藏的内容。公开如光天化日一样明白,如水晶一样清楚。“佛陀所说法—毗奈耶,是敞开时放光,而非覆盖时放光。正如日、月是敞开时放光,而非覆盖时放光一样”。(《增支部》第1卷)
  佛陀不赞成那些自称有秘密教义的人,他说:“秘密就是虚伪教义的标志。”佛陀对阿难长老说:
  阿难!我说之法,无显密之分。因为在法方面,阿难!如来未如握拳之师,对弟子隐蔽某种重要知识。
  世上有佛,是极为稀有之事,但在人类历史上,并非异想天开。佛陀不会只为自己保留最高知识。从佛教的观点看,这种自私的思想是可笑又可恶的。对佛陀来说,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佛陀被大慈大悲之心所驱使,说法时,不保留人类从生死轮回枷锁得解脱的任何重要的东西。
  佛陀的教导对一切用眼、用心理解的人,始终是公开的。佛陀从不使用枪口或刺刀来强迫任何人。在佛教徒中,根本就不知道有强迫别人改变信仰的事,而且那也是佛陀所厌恶的行为。
  关于佛陀的慈悲教义,菲尔丁·霍尔在《人的灵魂》中写道:
  佛教不能有战争。没有被强夺的国象对佛教徒的威力提供过证明;没有谋杀者把鲜血倒在他们的炉石上,以他(佛)的名义来屠杀;没有堕落的女人向上天咒骂过他的名字。他和他的信仰者是清洁的,没有血迹。他是伟大的和平、慈爱、施舍、同情的说教人。他的教义是那么清楚,永远不能被误解。
  佛陀向弟子们说法时,不分彼此,一视同仁,没有特别选定他喜爱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阿罗汉,无欲,都断了流转生死的烦恼,都一样圆满清净。但是其中也有突出的人物,精通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修持,以及他们的精神天赋,获得了不同的地位。然而佛陀从不偏爱谁。例如忧波离,出生于理发匠种姓,被尊为持戒第一,许多贵族和武士阶级出身的阿罗汉都欢喜他。舍利弗和大目犍连都出身于婆罗门,由于他们过去中的长期誓愿,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前者智慧第一,后者神通第一。
  佛陀不希望弟子们对他及其教义盲目服从和信仰。他经常主张要鉴别,要考察,要明智地询问:他在一部经中答复提问的加罗摩人时毫不含糊地建议有批判地进行调查。正确地说,这部经被称为自由思想的第一部宪章。
  对任何东西都相信,不是佛教的精神。所以我们发现佛陀与弟子之间有这样的对话:
  “现在,若知此,并保留此,汝等是否会说‘我等尊师,由是我等尊重师之教导’?”
  “不,世尊。”“众弟子!
  汝等肯定之事,是否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
  “是,世尊。”(《中部》第1卷)
  佛陀面对事实,拒绝承认或服从任何与真理不符合的东西。他不希望我们不加区别、没有理由,就承认任何东西。他要我们如实理解诸法,作出必要的努力,用忆念求得自己的解脱。佛陀说:
  汝当自努力,如来唯说者。
  汝自奋发起,专心于佛言,
  摆脱死亡军,如家掀芦顶。
  (《相应部》第1卷)
  在世界史上是佛陀第一次教导说:解脱应独立于拯救者之外去寻求,不管这个拯救者是人还是神。
  由别人来提升一个人从低到高、最后拯救他,此种思想使人懒惰、脆弱、因循和愚昧,降低一个人,掩盖有德而高贵者的每一点火花。
  佛陀劝勉其弟子依靠自己。别人可能间接地帮助我们一点忙,但是痛苦的解脱必须依靠每个人自己的修持来完成。

摘自《法音》2011年第5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朝山的意义(如本)
下一篇:东方精神(川端康成)
 略说净土法门之殊胜——就最直捷、圆顿、简易、稳当说(隆如)
 示念佛参禅切要(憨山)
 修学随笔(海天)
 念佛法门三特征(印顺法师)
 四位妻子(梁国雄居士编译)
 五台山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朱健全)
 信仰心理与佛教正信(明晖)
 常念师恩 知恩报恩——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演海)
 学佛之八难
 六度之布施(李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勇敢面对[栏目:禅林衲子心]
 EDITOR’S NOTE[栏目:Teachings in Chinese Buddhism]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四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家父因母亲哭泣眷恋没有生西现在何处[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放下得大自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清代的藏传佛教[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四‧妄语戒[栏目:慧僧法师]
 0308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元魏 吉迦夜)[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该如何打破自身现实生活中怀疑一切的习气,不参杂丝毫怀疑地修持佛法?[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证道歌”浅释[栏目:耕云先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