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谈顿教之修法(世炫)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9

浅谈顿教之修法

世炫

  所言顿者,即为超越之义,以凡夫之因地顿入如来果位,即直指心性,顿悟成佛,若见自性,便名成佛,不于心外求之。
  此顿教修行方法,不执一切,无论是垢是净之处,或闹或寂之中,皆为修行道场。就是著农吃饭,打坐睡觉,吟诗读诵,写字作文,待人接物等,做一切事情均为用功办道。于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不离自性。此门以观照之力,知万法本空,真如无相,根尘如幻,生佛平等。如此,则知我心即是真如,融万法为一体,无内外大小,上下长短,无头尾方圆,亦无中隅厚薄,无形无相,唯一真如,明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磐,平等无二,不可分别。了知一切法皆是圆觉之影象。如此则无能执所执,此心自然安定寂寞,自在无碍。以智慧观之万法,唯有假相,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虚妄不实,由此观察,就是在尘劳之中,也成为清净之处,自然无染,纯洁无暇。这样,自心自然洁净,自然明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无所不鉴,无处不明,通达无碍,法法圆融,法界一体如如不动。如此自然进入佛之境界,证佛正智也。是即不修而修,修而无修;即是时时行善,而时时无善可行;处处止恶,而处处无恶可止;愿愿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乃至念佛、拜佛、诵经、礼忏,均不见有能作之心,有所证之法,也不用勉强求证之。若勉强求之,便被法所缚,自起烦恼,不得解脱。因吾人之心本来自净,故不用求净也。但知当体即空,自心本净,万缘放下,自见自性之佛,是故不执一法,才能达到身心寂静,若有执着,便生障碍,增加自心负担,变益烦恼,焉有安定之时,解脱之日耶?此教之修法,全在放下万缘,一切空寂,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皆要放下,自心自净,自在解脱,名入佛之境。此解脱之境也不可执著,也要放下,连放下之念也不起,空空寂寂,自然而然,方为自在。故《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就说明无论是正法或者非法皆不可得,而心也不可存一念,方是真正自在解脱。
  此顿教之法门,对外境不分别,内心不妄动起念。内外俱寂,不取不舍才是真实功夫,若以分别之心除烦恼,则烦恼永不可除,若知烦恼本空,则不除而自除。唯空心色两法,了我法二执,不起分别,圆融一切,方为真正究竟也。
  总之,顿修之法,只要一心放下,一了百了,一断百断,单刀直入,顿悟成佛,决无犹豫之心方能证之。同时既无外境可见,也无内心可求,内外一体,事理一如。即不取亦不舍,时时行方便自在,通达无碍,乃为顿教之妙法也。

摘自《上海佛教》2000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识本性 学佛无益(焦红卫)
下一篇:定心石(斯还)
 山中行(见隆)
 燃烧的六根之火(证严法师)
 欲识佛住处(圣一)
 三界唯心(依昱)
 “平常”的道理(石心桥)
 怎解如来真实义(袁树森)
 浅谈“心灵环保”(悟竟)
 禅那的奥秘(蔡瑞霖)
 行善积德10个方法
 凡有心者 皆堪作佛(印光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僧舍借榻[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Miracles Forbidden[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超越死亡 第三章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栏目:达照法师]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就是啥意思?怎么做才一心不乱?[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黄烈火问佛法于圣严法师[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有关放生的开示[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生死如醒睡但念阿弥陀[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