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当下是美(黄靖雅)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8

当下是美

黄靖雅

无端一念瞥然兴,
好似浮云点太清;
万叠台山亲到顶,
桃花烂漫雨初睛。

——宋·无见先睹禅师《示兴禅人》

  修行是自己的事。
  无见禅师在《示兴禅人》这首诗中,提出如是的重要观念:“万叠台山亲到顶”,如果证悟无上菩提的历程是万叠台山,修行人必须一步一脚印地亲身履践,才能体悟“桃花烂漫雨初晴”的山顶气象,那美丽的生命大风光,唯有曾经血汗交流的心才能识得十分。
  修行境界,是亲临现场才算数的。
  祖师的悟境诗,先贤的悟后言行,虽然殊胜高妙,令人向往,但那是他们的自家事,是心灵本地风光的自然展现。或刚健或温柔,或机趣或朴淡,法无定貌,都是豁然开朗的心,源源涌出的智慧活泉。我们未到家的人,师法(其)精神可以,但不宜模仿形迹,否则依样画胡芦,只是得到空洞的外相,对修行体质没有什么帮助,明眼人会一眼看穿。南泉斩猫,丹霞烧佛,这种惊世骇俗的行径,是他们悟后的“平常事”;而一个现代禅人的“平常事”可能是对一朵花深情的微笑,或一杯茶喝得身心如洗——风格不同,但都是自己内在质地的全然展现。
  桃花烂漫雨初晴,真是个美丽的悟境,我们看了也由衷欢喜。无见禅师想必是位温柔爱美的禅师,因此悟后看到的世界格外清净美丽,好比初歇的春雨点点,在灿烂的桃花瓣上盈盈辉映,这种生命美景真是动人至深。
  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命美景,在心的颠峰,等待我们从“老实修行”的山道上层层攀升。
  无事,是彻见生命实相后的平常心。
  大悟之后的禅人,连“悟”之一念都不生了,生命是一片清朗,没有作意的法执,只是随缘顺性地过滋味清美的好生活;遇到有惑未解的有缘人,就随机点化,悲悯众苦但也不强把金针度与人,只是等机缘自然成熟,再顺势一推,如此而已。
  “无端一念瞥然兴,好似浮云点太清。”悟,一如浮云,虽能将浩瀚天空点缀的更美,但对空的本体而言,仍是余事。无住无染才是真如法性,连“悟”也要放下。
  体无生,了无事,亲证空性,固然可贵;但“枯空”却不是禅人本怀,槁木死灰,了无生趣的寂灭相,并非禅的究竟处。活泼丰富,生机无限的空才值得向往;风云际会、飞鸟往还的天空,不是比一无所有的天空更动人吗?那么,禅人的生活当然也可以情韵洒然,充满创造力。当下是美,哪一分一秒没滋味?

摘自《正觉》2000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人生
下一篇:品味孤独(演仁)
 供养与功德(刘先和)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慈悲是巨大的能力
 茶与琴——我的调心之道(李威霖)
 人虎情
 修行的真谛(法王顶果钦哲)
 自己为自己负责(证严法师)
 理解出家
 装藏要义(释根通、释法谛)
 中观的秘密(彭措郎加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毘富罗山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六祖与《坛经》思想(释宗度)[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正法与像法[栏目:明法尊者]
 华雨集第五册 二三、『谛观全集』序[栏目:印顺法师]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八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七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药师经释义 第六、闻佛名恶趣得度分[栏目:法界法师]
 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正直捨方便 但说无上道──西方寺启建《妙法莲华经》法会开坛洒净仪式[栏目: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