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存在与否定(印顺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7

存在与否定

印顺法师

    平常以为爱著只是占有的恋著,实则爱的意义极深,不只是如此的。经中常说有三爱:欲爱、有爱、无有爱。“欲”即五欲——色、声、香、味、触欲;对此五尘的贪爱和追求,是欲爱。爱著物质境界的美好,如饮食要求滋味,形式贪求美观,乃至男女的性爱,也是欲爱之一,这是属于境界爱的。“有”即存在,佛法以有情为本,所以每称有情的存在为有。如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有爱,即于有情自体起爱,即自体爱。无有爱,此“无有”极难解,近人所以或解释为繁荣欲。这仍应依古代的解说,即否定自我的爱。凡是缘起的存在,必有他相对的矛盾性,情爱也不能例外。对于贪爱的五欲,久之又生厌恶;对于自己身心的存在,有时觉得可爱而熟悉他,有时又觉得讨厌。这如印度的一般外道大都如此,觉得生活的烦恼,身心的难以调治,因此企图摆脱而求出离。中国的老子也有“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的见解。这还是爱的恋想,还是以爱为动力;这样的出世观,还是自缚而不能得彻底的解脱。这三爱,经中曾说为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梵行求,即是修远离行,以图否定存在的爱求。
    有人说:佛法是否定生命——反人生的。这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如西方某哲学家说:“道德的目的,在于不道德。”这不道德,并不是杀人放火等恶行,是说:道德的究竟目的,在使人到达超越一般的道德。佛法说了生死说无生,也是如此。一般的人生,爱染是他的特性,是不完善的。情本的有情,含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有不可调治的缺陷,故应透视它,超脱它。佛法的体察有情无我、无我所,不但离有爱,也要离无有爱。所以佛法说无生,不是自杀,不是消灭人生,是彻底地洗革以染爱为本的人生,改造为以正智为本的无缺陷的人生。这样,无生不但无此生,更要无此不生。如龙树的解说无生、即生、无生等五句皆绝。如佛与阿罗汉等,即是实现了情爱的超越,得到自由解脱的无生者。

摘自《佛法概论》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淤泥中绽放清净之莲(宣化上人)
下一篇:人生的觉悟与信仰的生命(苏渊雷)
 学佛点滴(思铭)
 善者神护(闫建章)
 禅宗“日用是道”琐谈
 十分福气 三分享受(弘一)
 涵养宽容与广达的胸襟(正言)
 佛教八圣道之我见(元山樵)
 鸿文三卷印禅心——读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明尧)
 读《安祥集》体会——悟入空性话安详(妙华)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
 蜜浆供佛得道(小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60-009 普陀洛迦新志卷九(流寓门)[栏目:04 传记]
 三十五佛礼忏法教授(果硕仁波切讲授)[栏目:忏悔业障]
 心平浪静(达真堪布)[栏目:福慧修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给亡人助念期间,需要做火施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