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是生命的觉醒与超越(净慧法师)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5

禅是生命的觉醒与超越 

净慧法师

摘自《法喜》2011年第1期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中国禅宗特别是四祖开创的禅风形成了祖师禅,可以说,中国禅的特质就是祖师禅。祖师禅的特点是把禅修的生活与日用事融为一体,所谓日用事,即今人所说的生活。当时禅宗僧团通过农耕生活,农禅并重,以农养禅,走出了禅宗的一条路,也走出了中国佛教的一条路。这是祖师禅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一个最大区别。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从未中断过,也由此引发出搬柴运水无不是道的禅修方式,在种种劳动场面中展现了无限禅机。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提到中国禅宗的特色时说,禅宗的要义有四点:“一、第一义不可说;二、究竟无得;三、佛法无多子;四、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所谓“第一义不可说”,就是内证的境界只可体验,不可言说;究竟的真理不可思量,不可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做,才会有亲切的体会和受用。

    所谓“究竟无得”,有得就有局限,就有执著;只有无得,才可以超越一切局限。为什么说无得呢?因为“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不假外求。好比一个人久客他乡,而今回到家里,肯定不会坐在家中再去想家、找家。家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家园,就是我们的菩提自性。家在哪里呢?家就在当下,家就在你每时每刻的观照与感觉中。这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就是禅宗的“究竟无得”。

    所谓“佛法无多子”,就是佛法没有说别的,就只讲了一件事——为令众生开示悟人佛之知见,除此没有第二件事。禅宗则更彻底——“达摩西来一字无”,一件事也没有。为什么呢?一切都是你本有的,只要指出你本有的东西,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佛法无多子”这句话是临济义玄禅师说的,他刚开始在黄檗禅师座下参学多年,却无所悟人,后来黄檗指示他去大愚禅师那里参学。经过大愚的指点,临济言下大悟,当时感叹:“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这也就是说,佛法的根本要义,只要机缘成熟一点就破,没有多余的话。至于“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这是禅宗特有的精神,它把禅机和佛法完全融人生活当中,一切日常生活都是参禅悟道的好因缘。唐朝庞居土有首偈语说“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运水搬柴就是灵明不昧、亘古长存、清清朗朗的明澈之心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把日常生活和灵明不昧的一念心融为一体、打成一片,那时你才觉得,原来这件事就那么简单;也才晓得,不但是黄檗佛法无多子,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也无多子啊!

    禅宗的四个特点,最后归结到“砍柴担水,无非妙道”,就是说,开悟、禅机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这四点就是禅宗的本色,尤其第四点,正是禅不离人生日用的亲切处。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圣严法师)
下一篇:“本来面目”禅释(韩凤鸣)
 达摩禅法及其修证(妙华法师)
 看话禅与默照禅(永本法师)
 参话头的殊胜(心培和尚)
 正法眼藏击节(陈士强)
 中华禅学的未来(丁谓)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刘保金)
 禅宗的根本思想与接引方法(悟源)
 梁武帝与梁代三大士(继平法师)
 趣谈禅门宗风(安小悦)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文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心明月 5.坦诚团体[栏目:果煜法师]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陈昌祈)[栏目:其它]
 道果法的主要派系[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近廿年学佛人[栏目:王骧陆居士]
 第三十二讲 立了别识破辨别识,佛门未来待教规[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圆融之难(星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二品 目真邻陀品[栏目:自说经]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三)[栏目:宽见法师]
 宗教的需求 The need for a religion[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四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