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86转苦为乐的法门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1

转苦为乐的法门—一         海涛  辑

1.倘若我们观察佛陀的教法,会发现佛法是一门心智科学,它主要是要处理我们心的两项本质:
一、是有关我们心的本质。
二、是我们的心识。

2.而佛法所要探讨的,就是心的这两项层面:
一、是了解心的本质本然纯净、宁静、清明、无苦。
二、是了解如何消除心性上的烦恼心毒等。

3.在佛陀初转*轮时,苦谛是佛陀所教导的主题。在所有不同的痛苦中,造成痛苦的原因完全在于我们的心。

4.佛陀说:「若想消除痛苦和痛苦之因,我们一定要修自己的心。修心乃是远离痛苦的第一步。」

5.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教示告诉我们「不满足」乃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大的痛苦,但人类最大的痛苦便是对一切事物的不满,它是一种心灵贫穷的现象。

6.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清明的智慧,看清楚痛苦所由何来、痛苦如何解脱的智慧,这是我们修行要学习的第一步。

7.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三种痛苦的原因乃来自于三种心毒——贪欲、瞋恚和无明愚痴。这三种心毒正是造成我们所有烦恼障碍的根本。

8.我们的法道实际上就是要斩除我们的痛苦之根,而它基本上就在于转化我们的心、转化我们的烦恼,然后找出我们心性的本质。

9.因此,为了消除痛苦和痛苦之因,我们一定要斩除痛苦之根,将痛苦的种子完全消灭。

10.痛苦之种正是我执之种——执着于自己、自我。我们必须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剎那就认知它,这是转化烦恼的一个最有力的方法。

11.如果我们能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剎那便马上认出它的话,表示我们的禅定和觉照功力都在逐渐增强,对修行者而言,这是好现象。

转苦为乐的法门—二         海涛  辑

1.我们要如何转化自己的心?首先我们需要累积智慧,我们需要学习。

2.我们对佛存着恭敬和感激的心,因为他为我们开启了一条生命之道,告诉我们应如何而活。

3.佛具足智慧、慈悲和大力。有智慧,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慈悲,我们才会有一颗柔软的心,同时关爱他人。有力量,我们的旅途才能继续走下去。

4.我们请求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也就是佛、法、僧,而我们想请求皈依的原因是我们已认知轮回的痛苦和恐惧。

5.为了消除此等痛苦和恐惧,以及造成它的成因,所以我们要寻求皈依以做为庇护。

6.当我们谈皈依佛时,我们所指的是皈依我们内在本来具足的佛性。

7.当我们皈依佛时,便能从迷惑、混乱、痛苦中解脱,就像找到一所庇护之处一样。佛法可以稳定我们的人生,它就像我们的护法神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心,不让我们的心随业而转。

8.皈依有两种:
其一是对佛、法、僧三宝等外形的皈依,认为他们乃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的一种对象。这是一种建立在相对实相上的方法。
其二是,在究竟实相上来说,我们所皈依的是内在的三宝,它与我们的自心无二分别。

9.在授戒仪式中,我们最主要的是做外在的皈依:我们以释迦牟尼佛做为皈依的对象和典范;在皈依法时,我们以佛陀所传下的法教为道路;而在皈依僧时,则以僧团为我们的法友。

10.外在形式的皈依只是藉由我们的身、口、意找出并且坚定我们内在的皈依。

11.皈依可帮助我们增长对三宝的信心、信赖,并从中获得一种力量感,而且也能够增加我们对证觉之心的了解和体悟。

转苦为乐的法门—三         海涛  辑

1.接受外在形式的皈依可以增强我们的心念、我们的法道和我们的修行。而这也是在进入法道前,佛教特别强调外在皈依的原因。

2.当我们以佛为典范并向其做皈依时,我们并不把他当作一般神只,或在我们周遭的某种超人看待。

3.我们所皈依的佛陀基本上是一个人——一个示现人身而终究圆满证悟的无上导师。

4.我们之所以皈依、尊敬释迦牟尼佛,并不仅是因为他已圆满证悟,而更是因他的慈悲,以及愿意示予我们法道的无私之心。

5.佛陀所教导我们的是一条道路,一条成佛之道。他不能把我们从轮回中拉离,也不能替我们消业障。

6.佛陀显示了一切众生本具成佛种子的事实,而我们皈依他便是期望能获得与他同等的证悟和成就。

7.佛法就像一艘可帮助我们渡到对岸的船:它可以让我们航行的速度快些,并且保护我们不在轮回之海中沉没。

8.谈到皈依究竟的法或究竟实相时,它指的就是在我们心中生起的法。此时我们的心完全与法合一;我们即是法。

9.最深的皈依内义指的是认出自己的自心本性,也就是佛智。佛性本身是一种光明且任运自如的智慧,通常它指的是法身,也就是根本功德身。

10.佛基本上指的是一种觉醒的心和智慧,它并非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它就在我们自心之内。

11.妄心和业障掩遮了我们的根本佛性,因此,我们要发愿消除这些障碍,启发我们的根本佛性,直到我们能完全将它显发出来而圆满成佛。

12.我们皈依的目的并不在于求个人免于恐惧,而是希望能帮助一切如母众生永离痛苦与苦因。

13.保持一颗仁慈的心,这正是整个法教的生命。然后在一颗善心的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学习佛法,每天做功课。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85慈悲与智慧
下一篇:06-087关爱众生-菩提之道
 06-040持戒的利益
 06-010菩提道次第
 06-016平等视众生
 06-085慈悲与智慧
 06-079转经轮的功德利益
 06-084菩萨戒的心戒
 06-074浅释菩提心
 06-014静虑无常备要
 06-078禅者的初心
 06-042精进波罗蜜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幸福何处求?──珍惜目前所拥有[栏目:宽运法师]
 四圣谛讲记 第七卷 道~以戒为师[栏目:广超法师]
 出三藏记集 题解[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福德日记3月21日─认识佛法的「苦」[栏目:福德日记]
 乐觉受[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从安般念到涅槃 定境[栏目:法增法师]
 常不轻菩萨[栏目:论语禅]
 二 精勤经[栏目:经集 三 大品]
 《曹溪大师传》及其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栏目:杨曾文教授]
 怎样才能改变一生?[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