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十三章 名言的熏习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2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十三章 名言的熏习

一切宇宙人生都是由「十二因缘的定律」而产生,又是由「种子现的循环定律」而生,这两种定律的关系是如何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这「现行熏习成种」是如何熏法?这熏习共有三种:

 ㈠「有分熏习」:

便是人类行为的熏习。它所熏成的习气是新生的。由这类新生的种子产生我们无量生死以及一切果报。这「言说熏习」便是由人类的感受上的熏习。这类熏习都是本有的习气。因为假使本识上根本没有这一类习气,便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或思想发生了。由这种熏习生起「根身」、「器界」以及「心王」、「心所」、「时分」、「数分」、「方分」、「语言文字」一切知识。这「我见熏习」有两种:

⑴「人我见」:是粗显的,而且一定要依附法我见同起。是执着有一个能主宰的我;

⑵「法我见」:是细密的,可以独起,是执着有一个固定体性的法。

 这两种见各有二种:

①新熏:这新熏习我见叫「分别我执」,唯在第六识中;便是由推

求义理以及一切学派的传说而执着有我。

②本有:这本有的我见叫「俱生我执」,在第七识和第六识中。第

七识的我执是无间断的,第六识的我执是有间断的。

 ㈡「我见熏习」:

便是无明缘行。它除了自己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有分熏习」。有分的熏习便是行缘识,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他除了自己的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言说熏习。

 ㈢言说熏习:

便是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他除了自己的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有分」的熏习。

这种人生宇宙循环的原则,便是依他起的自性,一般人并不了解,却有无量的分别执着,便是「遍计所执性」。这「遍计所执」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遍计所执原是从语言文字生起的。一切人所领略的环境并不是环境的实况,不过是环境的虚名。因为只领略这环境的虚名,所以感知的不是环境的实体而是环境的相貌。由这相貌生起见解,由执着这见解而推求,用见闻觉知四种情况而生起言语,于是由无意义的虚名中增出定义,所以永远不能得到真实的了解。因此,「推求」不离五种:

①「由名分别义」;如听见人说牛,不知是何物,便推求牛是甚么样的东西?

②「由义分别名」;便是看见牛,不认识他,便推求他叫个甚么名称?

③「由名分别名」;便是世间历史语言的学问。

④「由义分别义」;便是世间一切科学。

⑤「由名义分别名义」;便是世间一切学术的诤论。由这五种分别所得的结果祗是虚名,决不会得到真实的了解。所以佛教中说「唯证自知」了。

这「遍计所执」虽然是无用,却也不离「依他起」。唯识哲学的目的,便是对一切依他起的环境不生「遍计所执」而真实证知一切「圆成实性」。这圆成实性就是「真如」。他是极清净的。何以清净呢?

①本来自性是清净。

②一切垢秽不能染污它,所以是清净。

③只有顺着清净的道理,才能证得这个真如。

④顺着清净道修行的人,环境是清净的,所以真如一定是清净无碍。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四章 唯识学的宇宙观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二章 十二因缘
 唯识研究 第九章 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
 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三藏十二分教(周叔迦)
 唯识研究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
 唯识研究 第八章 阿赖耶识的四分
 八宗概要 第一章 中观宗
 求知与力行
 唯识研究 第一章 绪说
 唯识研究 第二十章 三学
 漫谈大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与心对话 第一章 走在生命河中 1 因果无处不在[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成建华)[栏目:中观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