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26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唯识家修学的目的;便是:

①断除一切有漏。

②成就究竟无漏的果。

这就是大乘。若是只注意断除一切有漏,这便是小乘。何以人的漏纷纷的流注靡有休息呢?这便是由于烦恼。何以人的无漏佛性不能显现呢?这便是由于不能觉悟(领会真理)。所以唯识哲学说:人所以不能成佛,由于两种障:

①烦恼障:烦恼障是从人我见产生的。

②所知障:所知障是从法我见产生的。

 这两种障各有一百二十八种,总说只有十类:

①「萨迦耶见」:即「有身见」,便是「人我见」。

②「边执见」:是对于事理上执着一偏的见解。

③「邪见」:是事理上错误的见解。

④「见取」:是执着一己的见解而不肯舍。

⑤「戒禁取」:是由于不正的见解不应当作的认为要去作,应当作的反认为不可作。

⑥「贪」

⑦「瞋」

⑧「无明」

⑨「慢」

⑩「疑」

这前五个便是由百法内烦恼法的「不正见」分开的:其余五个的解释便同百法中一样。十类中又有二种不同:

①「见所断」:是由研究正当理论,实际推测而得断除的惑。

②「修所断」:是用种种对治的行为而得断除的惑。

人的修道当然先断「见所断」的烦恼;然后方能断「修所断」的烦恼。

复次,研究甚么理论可以断惑呢?只有「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谛」便是真理,这四谛是二层因果的真理。要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非是苦;这苦的由来,是由一切行为所集成;这是世间因果的真理。要求脱苦,唯有证寂灭:要证寂灭,须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的道;这是出世间因果的真理。但是宇宙间的情状不过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断烦恼也是要先断欲界惑,次断色界惑,最后断无色界惑。这三界中欲界具足十种烦恼;色界、无色界只有九种,因为这二界是没有瞋的。欲界十种烦恼各有「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的不同,便是四十种「见所断」惑;色界九种烦恼也有如此差别,便是三十六种。无色界九种烦恼也有如此差别,便是三十六种;共合「见所断」的烦恼是一百一十二种。

这「修所断」的烦恼是不分四谛的,只是按修行的浅深分的。欲界的「修所断」烦恼有六种,即萨迦耶见、边见、贪、瞋、无明、慢、色界、无色界,只有五种,因为没有瞋。共合三界中「修所断」的烦恼是十六种,但是就浅深上分却有八十一品的不同。三界中欲界是一地;色界分四禅,便是四地:无色界分四空处,便是四地;这共总九地。每地各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共九品的不同,便是八十一品「修所断」惑。

所以就行位说,这阿赖耶识的差别有五种不同。凡夫的阿赖耶识是「具足相」。世间离欲的人——其他宗教或学派修行人的阿赖耶识是「不具足相」。菩萨和有学的声闻——「须陀洹果」、「斯陀合果」、「阿那含果」的阿赖耶识是「一分灭离相」,因为菩萨是断二种障未尽的;有学声闻是断烦恼障未尽的。阿罗汉和缘觉的阿赖耶识是「烦恼障灭离相」;佛的阿赖耶识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灭离相」。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五章 佛性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唯识研究 第十三章 名言的熏习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
 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
 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八宗概要 第一章 中观宗
 唯识研究 第八章 阿赖耶识的四分
 唯识研究 第六章 识有四分
 漫谈汉族僧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陈那之因明及其认识论(蔡伯郎)[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五停心观 3[栏目:妙境法师]
 念佛三昧初探﹝上﹞[栏目:洪启嵩居士]
 人死了会再轮回做人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相应1经 风经[栏目:相应部 24.见相应]
 251.龙门清远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把幸福给你[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译述著作[栏目:能海大师传]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栏目:惟贤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六一卷[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