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0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唯识家修学的目的;便是:

①断除一切有漏。

②成就究竟无漏的果。

这就是大乘。若是只注意断除一切有漏,这便是小乘。何以人的漏纷纷的流注靡有休息呢?这便是由于烦恼。何以人的无漏佛性不能显现呢?这便是由于不能觉悟(领会真理)。所以唯识哲学说:人所以不能成佛,由于两种障:

①烦恼障:烦恼障是从人我见产生的。

②所知障:所知障是从法我见产生的。

 这两种障各有一百二十八种,总说只有十类:

①「萨迦耶见」:即「有身见」,便是「人我见」。

②「边执见」:是对于事理上执着一偏的见解。

③「邪见」:是事理上错误的见解。

④「见取」:是执着一己的见解而不肯舍。

⑤「戒禁取」:是由于不正的见解不应当作的认为要去作,应当作的反认为不可作。

⑥「贪」

⑦「瞋」

⑧「无明」

⑨「慢」

⑩「疑」

这前五个便是由百法内烦恼法的「不正见」分开的:其余五个的解释便同百法中一样。十类中又有二种不同:

①「见所断」:是由研究正当理论,实际推测而得断除的惑。

②「修所断」:是用种种对治的行为而得断除的惑。

人的修道当然先断「见所断」的烦恼;然后方能断「修所断」的烦恼。

复次,研究甚么理论可以断惑呢?只有「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谛」便是真理,这四谛是二层因果的真理。要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非是苦;这苦的由来,是由一切行为所集成;这是世间因果的真理。要求脱苦,唯有证寂灭:要证寂灭,须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的道;这是出世间因果的真理。但是宇宙间的情状不过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断烦恼也是要先断欲界惑,次断色界惑,最后断无色界惑。这三界中欲界具足十种烦恼;色界、无色界只有九种,因为这二界是没有瞋的。欲界十种烦恼各有「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的不同,便是四十种「见所断」惑;色界九种烦恼也有如此差别,便是三十六种。无色界九种烦恼也有如此差别,便是三十六种;共合「见所断」的烦恼是一百一十二种。

这「修所断」的烦恼是不分四谛的,只是按修行的浅深分的。欲界的「修所断」烦恼有六种,即萨迦耶见、边见、贪、瞋、无明、慢、色界、无色界,只有五种,因为没有瞋。共合三界中「修所断」的烦恼是十六种,但是就浅深上分却有八十一品的不同。三界中欲界是一地;色界分四禅,便是四地:无色界分四空处,便是四地;这共总九地。每地各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共九品的不同,便是八十一品「修所断」惑。

所以就行位说,这阿赖耶识的差别有五种不同。凡夫的阿赖耶识是「具足相」。世间离欲的人——其他宗教或学派修行人的阿赖耶识是「不具足相」。菩萨和有学的声闻——「须陀洹果」、「斯陀合果」、「阿那含果」的阿赖耶识是「一分灭离相」,因为菩萨是断二种障未尽的;有学声闻是断烦恼障未尽的。阿罗汉和缘觉的阿赖耶识是「烦恼障灭离相」;佛的阿赖耶识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灭离相」。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十五章 佛性
 《唯识三十论要释》的佚文
 八宗概要 绪说
 大乘律之研究法
 八宗概要 第四章 贤首宗
 唯识研究 第二章 百法
 无情有佛性
 《般若经》之研究法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别人虚伪对我,我要真诚对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什么是“道种智”?[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栏目:慧净法师]
 念佛号的时候或诵经时,总是妄想收不回来,怎么能把自己的心摄受住?[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天女与猕猴[栏目:般若]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P 992经:本经叙述二种福田。这[栏目:界定法师]
 16 人到暮年方回首[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之九[栏目:因明学讲记]
 留住人才的方法[栏目:工作好修行]
 修忍辱的重要性[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