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81布施与供养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1

布施与供养—一           海涛  辑

1.布施是一种累积功德的根本,累积功德可让我们来世生于善道,且最终将由轮回痛苦中解脱。

2.若想证悟成佛,我们一定要以圆满的发心做到无上的布施或供养,以证得无上布施圆满波罗蜜。

3.布施和供养乃是未来生生世世可为我们带来福报和财富的主因。

4.不论我们的物质供养是否对受者有益,但以佛教修行的观点来看,布施即是让施者能减少对物质世界的执着。

5.执着会让我们自以为是一个真实而独立的个体,所以必须不断去获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满足。

6.供养或布施可让我们的心习惯于放下,舍掉自己所贪爱的对象物。

7.一般来说,施舍自己财物的最大障碍,乃是在于我们认为如果这样布施出去的话,我们的财物就会减少。

8.行布施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贪欲——我们对财物的贪执以及不舍。对治贪欲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照无常。

9.布施可让我们放下认为自己乃一真实而独存之个体的想法,进而获得了知一切诸法空相的智慧。

10.任何可以反映施者的心意,并让对方高兴的东西都可以当为布施之物。但最好的是可以为受者带来立即和永久利益的东西。

11.我们面对受施者的心态,不应该认为我们在「布施给他」,而是要反过来想:就是因为有众生愿意接受我们的供养,才让我们有一个因缘可以行布施,累积功德。

12.我们必须采用相反的立场来修正自己布施时的心态。因为布施并非要自己俨然以恩人自居,或做恩赐状。

13.广做布施的真正目的,是要舍弃我们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和占有,并把我们的修行目标远远摆在物质的享乐之上。

14.布施的究竟发心乃是要培养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的种子。


布施与供养—二           海涛  辑

1.《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
  一、身相端庄;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
  四、快乐安稳;五、成就辩才。

2.布施功德的价值取决于几个因素:动机和发心、受者的身份,以及供物之品质。

3.布施的功德与发心的高低密不可分。发心越小,其所获的功德亦越小。

4.倘若我们行布施是祈愿能由轮回痛苦中解脱的话,便会生起很大的功德。如果布施是为了解脱一切众生而证悟成佛,则由此所累积的功德将更是广大无边。

5.以清净的发心向诸佛菩萨做供养时,供者将会累积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诸佛同等的功德。他将溶入彼无尽之功德池,而生起无边功德。

6.这即是所谓的「让诸佛生欢喜心」的意义,而它也是供养的究竟目的。

7.倘若我们的发心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福祉而证悟成佛时,那么藉由布施所获得的福报将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至少在基本物质的需求上不虞匮乏。

8.当我们以一颗清净的心行供养时,诸佛菩萨将会在法道上加持我们成就等觉。

9.诸佛的功德,究竟圆满,已经无须这些供养品;但如果我们发心正确的话,那么诸佛菩萨对于供者的功德亦会生出喜悦之心。

10.如果假装发心清净高贵,里面却藏着世俗的动机,或许可以骗得了大众,但却毫无功德可言。

11.因此,对于作为修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向上宜广修供养,向平辈宜多结善缘,向下宜常作布施。一则为报四重恩德,二则为舍瞋贪吝啬,三则为增福德智慧。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80巴楚仁波切的忠言(上师叮咛语)
下一篇:06-082修行的叮咛语
 06-006生命的目标
 06-062以发菩提愿故女转男子
 06-026灯供修法与功德利益
 06-040持戒的利益
 06-086转苦为乐的法门
 06-030文殊菩萨咒语及其功德利益
 06-070《菩提道次第觉受歌》辑要
 06-042精进波罗蜜多
 06-058《佛说疗痔病经》(一般俗称「治癌咒」)
 06-061佛教除病诸经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天[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赵振增)[栏目:佛教与经济]
 吾心忠告 3-1 佛法简介 三乘[栏目:敦珠法王]
 准提成就者:圆妙国师[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
 《摩诃止观》的实践方法探究[栏目:杜保瑞教授]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六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四)[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迷思[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四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刀述仁)[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安居第六十日(一):在法界漫游何去何从?[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