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研究 第二十二章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6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二十二章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中国自东晋佛陀跋陀罗最初传入华严,是相宗传入中国之始。直到唐朝传相宗的凡有十几人,但是以梁陈的真谛和唐时的玄奘为最盛。二人虽然同是相宗,但是学说不同。真谛的学说是依据「摄大乘论」的,玄奘是依据「成唯识论」。

二人不同的要点有三种:

㈠真谛说有第九识:玄奘只说唯有八识;

 ㈡真谛说真妄和合。真如无明互相熏习:玄奘说真如不受熏;

 ㈢真谛持种不坏生死相续由于第七识:玄奘说持种不坏生死相续由于第八识。

 生灭门内阿赖耶识和佛性对立,这是与玄奘学说相同的。阿赖耶识由于无明而有三相,这是与玄奘学说不同的。玄奘认为识有四分,是有为有漏识的本性,无须再用无明为缘;所以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只与遍行五心所相应。真谛认为三相虽然即是阿赖耶识的本相,但是没有无明便没有种子,没有种子也没有种子识;所以十二因缘中无明为第一,无明缘行、行缘识,便是无明为缘生三细的凭据。

又玄奘认为阿赖耶识是依他起性,所以应知应断;佛性便是圆成实性,所以应证,便是只有八识了。真谛认为法华经中说「佛种从缘起」,叫作佛性已经是从生灭边说了。若是就真性中说,不但佛性是圆成实性,便是阿赖耶识一切也是真如无为,也是圆成实性,所以有生灭门,有真如门;这都是清净法界中法尔之理;所以在阿赖耶识上有「一心」,便是有第九识了。

本觉的体相譬如明镜。明镜中空无所有,清净光明,便是「如实空镜」。虽然是空,却能显现一切影像;佛性虽空,却能显现一切世间境界,便是「因熏习镜」。就是真如门中如实不空的道理。镜中虽有一切影像而镜不被影像所染污;佛性虽能现一切世间境界而不为世间境界所染污,便是「法门离境」。因为镜能现像而不为像所染污,所以一切人用以照面等;佛性能现一切世间境界而不为境界所染污,所以能遍照一切众生,令他修习善根,随他的意念,便能显现一切救济的事业,作他出离的增上缘,便是「缘熏习镜」。

这本觉在凡圣位中有二种功能:

㈠在凡位叫「智净相」,就是有破阿赖耶识,灭末那识的功能。

㈡在圣位叫「不思议业相」,就是由智净相成就法身的功能,能随一切众生的根器,显现一切利益的业用。

阿赖耶识中「境界为缘生六粗」就是指前七识。「相续相」是第七末那识;「执习相」、「计名字相」、「起业相」是第六识。「业系苦相」是前五识。

 便是真谛学说和玄奘学说根本不同的由来。那「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都是第七末那识的异名。玄奘说末那识恒审思量,这便是业识的意思,玄奘说末那识缘第八见分而不着,生起我相;这便是转识的意思。由第七识的我见,所以有我、我所,然后方有一切虚妄的境界;所以一切境界之所以现前,实由于第七识;所以叫做现识。一切分别也是由第七识的我见起,所以又叫做智识。一切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只是含藏,却没有发生的功能,譬如种子藏在地中,若无雨水日光,日久也便坏没,不能生芽了。所以种子能生现行,实在是第七识相续不绝滋润的功能。若是第七识我见断除,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子也不能生现行,便一切烦恼习气永断了,所以叫第七识又叫相续识。若是阿赖耶识同时有含藏又同时有滋润生起的功能,便一切烦恼习气无法断除了。

第七识的恒审思量祗是由于无明,所以无明能成就第八识的自证分业用,又直接成就第七识。这叫「根本熏习」。由于无明生起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便是「爱」。所知障便是「见」。由爱见生起意识同前五识;这是无明间接的熏习,叫作「所起爱见熏习」。

 生死有二种:

 ㈠「分段生死」便是凡夫位中的生死。这种生死只是前六识的现行改变,而第七识于生时、死时丝毫无有更动。凡夫随其种类各有相当时间的寿命,所以叫作分段生死。便只是第八识的见分与前六识的关系,所以叫做「增长分别事识熏习」。

 ㈡「变易生死」:是圣位的生死。因为圣位修集善根,对治第七识的我见。因为第七识我见逐层的减除,所以有变易的生死。便是第八识见分和第七识间的关系,所以叫作「业识根本熏习」。第八识相分虽然直接与第七识无关,却也有增上缘的作用,叫作「增长念熏习」;又是前六识的所缘缘,叫作「增长取熏习」。

一切有情都有阿赖耶识,都有佛性;便应当一切有情同时是有情,也同时成佛。然而事实上不如此,便是由于修道的因缘不同。玄奘认为阿赖耶识本性虽是真如,是就圆成实性说的,不是就生灭门说的。真谛认为阿赖耶识是有为有漏,而同时又能为习所成种的佛性作因缘。那有为有漏的阿赖耶识,不能成就无为无漏的佛性,所以这习所成种的佛性是由阿赖耶识的真如性上起的。这阿赖耶识的真如性即是佛性,也即是涅槃,所以叫做「自体熏习」。但是同时还须种种与真如相应的助道法作增上缘,便是真如的「用熏习」。在不觉位以至究竟位中间一切修行是不离妄心的。所以涅槃和道与妄心中间不能没有关系。妄心与道的关系即是决择邪正的关系,叫做「成别事识熏习」。妄心与涅槃的关系便是定的关系,叫作「意熏习」。所以佛性圆满便是第八识转成涅槃,或是无垢识。阿赖耶识是第八识,所以由此可以证明无垢识是第九识了。


{返回 周叔迦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二十三章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佛教常识--盂兰盆会
 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三藏十二分教(周叔迦)
 唯识研究 第一章 绪说
 八宗概要 第八章 律宗
 唯识研究 第二十二章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唯识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十三 蚁垤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健全的人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摄类学 第十章 质法与体法[栏目:摄类学·善慧法师]
 法门平等,为什么教派之间会有争论?[栏目:达真堪布]
 施不应行法?[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梅香[栏目:心美·一切皆美]
 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小事急处理[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享受修行之3:修行是在享受挑战巅峰[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栏目:小义释]
 我们的世界——怀念上惟下贤长老[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