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圣严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5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圣严法师

    一些思想偏狭的儒家学者,直到今天,尚在闭起两眼,力竭声嘶地大骂佛教。其实,今天的中国文化之中,除了进口的舶来品之外,几乎已很少不曾掺入了佛教的色彩。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就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中国人向来作文都主张多读多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在唐朝时代,由于印度佛典的大量翻译,也将印度的文法输入了中国,比如“八啭声”,即是名词、代名词、动词、助词等;又如佛典中的“六离合释”,就是梵文文法的一种。现代人多以《马氏文通》为中国文法学的鼻祖,其实唐朝时代,中国就已有了文法学,只是未能普遍地为民间运用而已;再如《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及作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它的作者刘勰(法名慧地),却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颇受佛教文学的暗示及鼓励。到了唐代以后的文体,多能近于写实而顺畅,乃是受了佛教文学的感染;经隋唐而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那是受了佛教所用“变文”的影响;近乎语体的唐宋诗,如白乐天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新诗而来,难怪梁启超先生要说:中国古诗的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受马鸣大师所作《佛所行赞》的影响。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习禅宗的笔法。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明明白白是受佛经中“长行”与“偈颂”并用的暗示。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语汇。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世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天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局、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入的佛塔建筑,也将中国的建筑史带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艺术。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塑像淋漓尽致,曾极一时之盛。几十年前有日本人曾在苏州某寺发现了唐人的塑壁,后得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大同的云冈,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刻、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巧,均有飘飘欲仙、栩栩如生之势,那不只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性的艺术伟构。
    在绘画方面: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享誉世界。正如莫大元先生所说:“云冈石窟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不啻中国北方之三大佛教美术陈列馆”。又说:“后汉以降,佛教输入,中国之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变而成为宗教美术,建筑则从宫殿楼台而变为寺院佛塔,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为佛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而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自后汉以迄于今……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见《中国佛教美术》)。由于佛教的许多碑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遍及民间。“鱼山梵呗”,是受了佛教梵音而来的中国音乐。从敦煌石窟的发现,知道在冯道的印刷术之前,佛教于隋唐时代就已有了通俗宣传的刻板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佛教入汉以前中国虽已有了邓析、惠施、墨子及荀子等类似论理学(名学)的提出,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国从唐朝至明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佛教初入中国时,受道教的排斥很大,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也引用了佛经。从此之后,道教典籍的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是取材于佛教,比如地狱及阎罗的观念,道教便欣然地接受了、也运用了。在佛教未来之前,中国没有阎罗的印象,到了宋时的全真教,根本就是佛化的道教。由于禅的启发,宋元明的儒家——理学的出现,根本就是禅化的儒教,虽由于偏执他们的门户之见而反来抨击佛教,他们却是“坐在禅床上骂禅”;禅宗仅是佛教的一支,宋明明理学家却连对于禅宗的法门也只淺尝半口而不敢深入,唯恐在深入之后,会迷失了他们自己的立场。朱熹看的佛典较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中,中国的方东美,也强调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佛教所要建立的宗教世界;史学家钱穆对佛教有极高的敬意;哲学家唐君毅自称受《圆觉经》等的启发很多。可见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过去有过许多,现在仍然有,未来也将必定有。其实,佛教不唯对中国是如此,对全人类也是如此!
    在民间的风俗方面: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所以孔子要说:“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所以要说:“祭神如神在”。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各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除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摘自《正信的佛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森林之中(瑛棣)
下一篇:《阿弥陀经》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王小明)
 忏悔从前的坏种子(林清玄)
 高僧具备的三种品质
 义鹊怜孤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济群法师)
 品味孤独(演仁)
 自然与生命(星云法师)
 低头是谦逊的品德
 庐山慧远的法性实有思想研究(陈建华)
 道上资粮(释宏梵)
 凡夫分别于住上 菩萨分别也不住(释普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戒和同修[栏目:工作好修行]
 26 最美的孩子[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法华经品题略解—如来寿量品第十六[栏目:张秉全居士]
 九乘修行次第略说[栏目: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原始经典说涅槃(罗无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疑难病症的ECT疗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栏目:刚晓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北京于勇波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为何有超人智慧?[栏目:宣化上人]
 玛尔巴译师传[栏目:圣者传记]
 劝发菩提心文(唐相国 裴休)[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