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课 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6

第1课

  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

  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

  关于自我的开发,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探索,是个关键。

  在《枯木开花》这本书中,记录了圣严法师从小到大,经历很多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阶段正巧都有不同的名号:出生时叫“张保康”、上学后唤“张志德”、狼山出家为“常进”、从军迁到台湾改名“张采薇”、现在大家都称“圣严法师”……每个阶段的“自我”,可能都有些变化。但我很好奇,十三岁就离开

父母到狼山出家的圣严法师,在那个时候对“我”有什么想法? 个性朴实的圣严法师,聊到这个话题时,真挚诚恳得令人完全不意外。他非但没有刻意编造神迹,反而谦虚率真地娓娓道来,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弱智的孩子,到了别人家孩子已经读中学时,自己才刚要进小学,而且只读了四年就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跟着父亲、哥哥,帮人家做工,还是个体弱多病的童工。

  在那样的情况下,对“我”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人生”知道的也很有限,要想多么有智慧、有理想是不可能的。那时,生命就只是过日子而已。出家,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不能说完全出自个人主动的意愿,只能说是因缘。小时候他常听妈妈讲神话故事,产生对佛教及修行的兴趣,成长到青少年时期,生活环境很贫困,戴姓邻居介绍到狼山出家,母子觉得可以入寺学习,继续读书识字,也是好事,于是就开始接触佛法。

  山上请了两位老师来教授,其中一位专门教佛法,另一位传授四书五经。每天早、晚要做功课。他在没有真正接触佛法、了解佛法之前,也跟一般人同样,以为佛教只是专门叫人家烧香拜拜,专门替人家诵经超渡亡魂。直到开始有了老师的启蒙,才知道佛法是可以用到实际的生活里面,从“戒、定、慧”“贪、瞋、痴”这些修行里去增长智能。不过,十三岁的孩子可能连什么叫做“烦恼”的体会都不深切,更遑论是智慧了。但因为入了佛寺,有了不同于一般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他的师父要求他勤于拜佛,每天早上五百拜,三个多月以后,突然之间开窍,觉得这个世间跟小时候看的不一样了。

  眼前,我似乎重回各自的生命现场,看到两个不同的男孩,一个是每天放学之后就往荒郊野外走去,默默地独自漫漫而行,心中对于人生的千百个问号,浮起又沉落。另一个是每天清晨跪在佛前五百拜,不问不说,却在迷雾见花开,看出人生的另一种风貌。

  独自步行和佛前参拜,看起来都是机械化、没有太多趣味的动作,但都是可以帮助自己沉淀心情,进行自我对话。相对于时下的青少年一旦感觉彷徨,把自己暴露在影音光电的环境之下,是截然不同的自处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孤独有助于专注,而专注有助于开悟。

  所以,圣严法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我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才知道自己大概要往哪里去。如果,没有这些积极往内在去探索自己的过程,只是不断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彷徨少年的迷惑,将永远得不到清楚的答案。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具足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一、认识自我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7课 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4课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9课 婚姻中的伴侣关系,不是嫁鸡随鸡,而是要照顾..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2课 学会慈悲,松开心中的防线,拆除心中的城墙,..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0课 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7课 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家庭发生事故和孩子不听话,可以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大乘大义章 5 第七章问法身感应并答[栏目:大乘大义章·白话文]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F 1092经(魔女经):所谓魔女就是魔王波旬的女儿,据说魔女见到其父诱..[栏目:界定法师]
 《定解宝灯论》讲记(一)[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142 施分别经[栏目:中部选译]
 相应7经 某位比丘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0[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慧灯之光三 中阴的诀窍[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欧阳竟无大师墓礼瞻记[栏目:肖永明居士]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王维)[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