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的秘密(彭措郎加堪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82

中观的秘密 

◎彭措郎加堪布

  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一个具器之人,在听闻了大乘空性的法义之后,自然就会毫不间断地产生相应的智慧功德。尽管如此,他还是会非常精进严格地守持各种戒律。为什么?
  因为缘起性空的智慧,是非同一般地难以遇到、难以证悟的;如果因为戒律不清净,因为犯戒的恶果,导致自己堕落恶趣的话,空性证悟就会中断。所以,为了生生世世都能够修行证悟空性的法义,就应当非常精进严格地守持戒律。而且,此时所持的戒律,也和前面所讲的一样,指的是菩萨的戒律,并非小乘比丘的戒律。
  同样的道理,尽管通过严格守戒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如果没有了饮食、衣物等享用方面的助缘的话,空性的法义也难以修行证悟,因此为了能够生生世世修行空性,自然还需要好好修行布施,以保证未来修行顺缘的圆满具足。
  如果在修行空性的同时,没有大悲心,那就和声闻缘觉的修行没有什么两样了,未来也就不可能证得圆满的佛果了;因此,为了圆满的佛果,在修行空性的同时,还需要针对一切的众生而修行自己的大悲心。
  如果由于生气等原因,导致自己转生到了恶趣的话,因为八无暇等原因,自己就不可能有机会修行正法了,就算是转生到了人间,也会是非常丑陋,令人不喜的相貌,很难令善知识欢喜;所以,为了能够继续很好地修行正法、修行空性的道理,也需要修行忍辱波罗密多。
  如果对于自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种种修行所取得的善根,没有很好地进行回向的话,这就不是真正成就圆满佛果的正因;所以,为了能够取得毫不间断的善业功德,为了能够促进未来圆满佛果的成就,还需要将自己上述的所有修行都进行回向;要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证得圆满的佛陀果位而回向,而不能为了自己一个人的成就而回向。因为真正的空性智慧的法义,只有住于六地及以上的大菩萨和佛陀才能够真正地进行开示,所以,对于一切的大菩萨,都应该当成是自己的上师、自己的善知识一样,恭敬地对待。
  凡斯种种,其实正是一个具有大乘空性智慧习气的修行人,在学习了空性智慧法义之后逐渐具有的功德的表现。

摘自《入中观论讲解》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是学会生活
下一篇:茶悟(王琴)
 “六和敬”原则的现实意义(邹相)
 求人不如求己(贾福胜)
 学佛的两种用心(竺摩)
 佛法不离世间觉——“人间”与《红楼梦》(崔小敬)
 好花不择处
 佛学与人生修养(李尚全)
 学禅一定要诚心(世明)
 知见的清净(辜隐)
 我们应当向菩萨学习什么(空然)
 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要义 所知依分第二[栏目:刚晓法师]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五不教众生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二讲[栏目:梦参法师]
 越喝越渴,贪欲越享受就会越炽盛[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打坐时腿痛、腿麻,该怎么办?[栏目:学禅者FAQ]
 学法感悟[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十缠[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修心为上[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28 锁虚空[栏目:大机大用]
 相应18经 天之行者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