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从学术走向实证
 
{返回 曾琦云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4

佛教从学术走向实证

曾琦云

在今天,许多学者、教授、社会科学家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仿佛已经时髦起来了。在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被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所折服,所以研究佛教也就变成了学问。但是,佛教实际上不是学问,因为它所阐述的理论完全是为求证服务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佛教正是这样。在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佛学专家,他们为弘扬佛教文化,繁荣学术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认真地去求证,所以他们许多的观点和思想都是错误的。用佛教的话来说,奉法反而是坏法。台湾华藏精舍来信对我说:“末学感到大陆、台湾之佛刊文章很多,大部份是个人想法。‘凡夫难测圣境’。有人把佛法当学问来搅,忘了实修实证。奈何明师难求,若没有因缘,福不足,亦当面错过。大陆名山大川,很多菩萨、阿罗汉示现,只是个人诚心不足而己。华严佛学之方东美教授,方先生认为佛法、佛学可以相提并论。故他虽然研究华严经,却未有皈依,后来临终前数月,也许死相现前,他被抬到寺院,要求皈依广钦老和尚(正好遇到老和尚)。一个才高八斗的教授,皈依一个识字不多的和尚,另一角度,一个才子,皈依一个高僧。《涅槃经》中,佛云佛说的是最好的奶做成的醍醐,而现在的人的佛的知见,如奶水,奶水由村到镇,镇到市,市到城,每一处商人为多得利而加水,到最后喝到的仍有奶味,却跟醍醐差作。所以佛法不能以凡夫心来妄测圣境,要把佛教的精神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不要搞成高高在上的佛学。正信、智信的佛教,必须把佛陀的教导落实到实践中去,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佛法与世法水乳交融。

一个真正的佛学专家,应当为学佛而研究佛学,要以佛陀的教导来指导生活中的行动。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就如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光有实践,没有理论,就会盲修瞎炼,失去方向。我们应该精进学佛,珍惜机缘与时光。

对于一些居士来说,研究佛学,还应当明白,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是妙法,世间知识与出世间知识没有彼此之分。因为大乘菩萨不住涅槃、不舍众生,何有出世入世之分呢?所以对于那些虔诚的居士来说,他的研究不能仅仅在佛学范围之内,只有努力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大开方便法门,调伏众生。总括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知识: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在家居士只有掌握人类的科学知识,才能入世实践佛法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摘自《智慧之光——莲池海会》


{返回 曾琦云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文化与电脑
下一篇:未婚妻出嫁有感 勇和尚做梦断情
 聂云台居士的《保富法》
 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佛教文化与电脑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
 《楞严经》漫谈
 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法师回忆录
 生活禅浅探
 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从宗教走向教育——佛教
 一切唯心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顺觉性[栏目:惟觉法师]
 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3.色界天的禅定功夫[栏目:能弘法师]
 我念大悲咒一年了,皈依后,请问早晚课还要念大悲咒吗?拜菩萨是否需要烧金纸?[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妙行品第五[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栏目:方立天教授]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栏目:许智铭居士]
 禅门骊珠集 第四篇 马祖门下 南泉普愿[栏目:禅门骊珠集]
 从智慧之源看智慧地球[栏目:明奘法师]
 顶礼时应具有的心态(达真堪布)[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