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达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7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

达慧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讲究人格道德;品格是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若对于品格道德都不讲究的话,那和禽兽有何差别?当然,培养我们品格道德的方法很多,比方说:我们可奉持戒律,从戒律中培养我们的品格;我们可以实践佛教的修行方法──念佛、参禅,从念佛参禅中培养我们的道德;佛教讲慈悲喜舍,我们可以在慈悲喜舍中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但是要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最有力、最有帮助的,还是“忍辱”。
    据《菩萨戒经》所载,佛陀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不论佛陀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骂到哪里,而佛陀的态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具慈悲而用观察”。这种忍辱精进的修持,终于使佛陀证得了无上菩提。可见忍辱不但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
    现在的青年,逞一时匹夫之勇,可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为一句闲话,往往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消除;学佛学到最后,还是像苏东坡那样,被“一屁打过江”;没有忍辱功夫,无论修持、无论做事都不能达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佛教青年,如何能担当重任和创造事业呢?
    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我们看“忍”这个字是心上一把刀,从这个字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义。一个人在平常生活里,若不培养忍耐的力量,没有很多的修养,则不要说一把刀插在身上受不了,就是剃头用的刀片把你脚割破一点,也就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假如,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责的话,就要先学忍耐,忍功夫做得到,才有成就菩提果的资粮。
    事实上,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反之,忍是勇敢的,是有力量的;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你能培养这种定力、牺牲的精神,对于修养品德才会有增长,未来的弘法事业才能成功。
    我国近代的太虚大师,一生遭受别人不断的打击、毁谤与压制,甚至于被讥斥为政治和尚,但是他从不与那些骂他的人计较,只是一心一意为复兴中国佛教而努力;如果太虚大师对每次的外来侮辱都计较的话,他还会成就那么大的佛教事业吗?不只是太虚大师,连大肚能容的慈航大师、与世无争的印顺大师,他们的一生也都曾受到不少的侮辱与误解,但是他们都默默地承受下来。这些事例,都可以做我们佛教青年的榜样。
    我们要把一切外来横逆与侮辱都看作学法途中的增上缘,顺境固然可以成就我们,而逆境也可以考验我们;大家不要只求在顺境里一帆风顺,有勇气、有能力的人应该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应该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击破坏。荣辱毁誉来时要忍得住、耐得下,这样,才合乎我们佛教青年的标准,才可从忍辱中培养品德,才可续佛慧命,恒转*轮。

摘自《甘露》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的意义(林清玄)
下一篇:学会成熟(达摩难陀)
 释来果禅师与高旻寺(邓来送)
 超脱尘劳(慧如)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于凌波)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中道与中观(万金川)
 一条绒裤(长法)
 移民专题编者按——真正的无忧恼之处,唯有极乐故乡
 放弃杀生 积极放生(传喜)
 读《济公活佛圣训》有感(陆忠培)
 少欲知足 美满人生(李豫川)
 跨越生命的陷阱——《心经》片羽(成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恩上苍我所拥有的,感恩上苍我所没有的[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八九)[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学习当一个勇者[栏目:修好这颗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