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达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4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

达慧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讲究人格道德;品格是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若对于品格道德都不讲究的话,那和禽兽有何差别?当然,培养我们品格道德的方法很多,比方说:我们可奉持戒律,从戒律中培养我们的品格;我们可以实践佛教的修行方法──念佛、参禅,从念佛参禅中培养我们的道德;佛教讲慈悲喜舍,我们可以在慈悲喜舍中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但是要培养我们的人格道德,最有力、最有帮助的,还是“忍辱”。
    据《菩萨戒经》所载,佛陀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不论佛陀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骂到哪里,而佛陀的态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具慈悲而用观察”。这种忍辱精进的修持,终于使佛陀证得了无上菩提。可见忍辱不但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
    现在的青年,逞一时匹夫之勇,可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为一句闲话,往往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消除;学佛学到最后,还是像苏东坡那样,被“一屁打过江”;没有忍辱功夫,无论修持、无论做事都不能达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佛教青年,如何能担当重任和创造事业呢?
    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我们看“忍”这个字是心上一把刀,从这个字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义。一个人在平常生活里,若不培养忍耐的力量,没有很多的修养,则不要说一把刀插在身上受不了,就是剃头用的刀片把你脚割破一点,也就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假如,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责的话,就要先学忍耐,忍功夫做得到,才有成就菩提果的资粮。
    事实上,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反之,忍是勇敢的,是有力量的;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你能培养这种定力、牺牲的精神,对于修养品德才会有增长,未来的弘法事业才能成功。
    我国近代的太虚大师,一生遭受别人不断的打击、毁谤与压制,甚至于被讥斥为政治和尚,但是他从不与那些骂他的人计较,只是一心一意为复兴中国佛教而努力;如果太虚大师对每次的外来侮辱都计较的话,他还会成就那么大的佛教事业吗?不只是太虚大师,连大肚能容的慈航大师、与世无争的印顺大师,他们的一生也都曾受到不少的侮辱与误解,但是他们都默默地承受下来。这些事例,都可以做我们佛教青年的榜样。
    我们要把一切外来横逆与侮辱都看作学法途中的增上缘,顺境固然可以成就我们,而逆境也可以考验我们;大家不要只求在顺境里一帆风顺,有勇气、有能力的人应该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应该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击破坏。荣辱毁誉来时要忍得住、耐得下,这样,才合乎我们佛教青年的标准,才可从忍辱中培养品德,才可续佛慧命,恒转*轮。

摘自《甘露》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的意义(林清玄)
下一篇:学会成熟(达摩难陀)
 芸芸众生(戴胜德)
 学会忘却(达亮)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继平)
 阿难与摩登伽女的故事(荆三隆)
 初探南传佛教兴盛之因——净因法师在生活禅夏令营上的讲演
 三法印(明旸)
 精神的试析(明真)
 三归、五戒、剃度仪轨
 感恩
 用心念佛(清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指导 防止堕入有分[栏目:道澄尊者]
 大圆满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虚 第三节 1 十善业 2 十善业的善果[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心念与命运(二)第二章 心念与美丑 安详貌美,瞠恚面丑[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5.涅槃寂静与出离三界[栏目:能弘法师]
 如是我闻——怀念青芝老法师[栏目:界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是生命改良进化的信号[栏目:仁焕法师]
 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3 穿着盔甲去打仗[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托钵生活的要义[栏目:明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