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名茶与佛教(张雯雯)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38

名茶与佛教

张雯雯 

    古诗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名山中。”
        名茶与佛教常因此关系而声名与共。
    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所撰的《茶谱》中记载: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上的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愈”。
    宋代诗人陆容《赠天台山茶僧》一诗云:“江南风致说僧家,石山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诗中描绘的泉淌石崖,茶隐竹影,名僧含笑点头,香烟茶香弥漫,生动逼真,恰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佛教的重要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素称“佛天雨露,帝苑仙浆”的名茶“天台云雾”就产于风景奇丽的天台山中,首创于僧侣之手。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苏轼的《茶说》也提到茶,“性苦而坚密,蠹毒自止。”汉代名医华佗、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都对茶的功用作了详细的叙说。历代不少名流学者还用“驱毒灭病”、“轻身换骨”、“还童振枯”、“明目益思”、“益寿延年”来叙说饮茶的好处。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叶就作为药用,以后便成为宫庭专用的高级饮料。春秋战国时代,茶树种植曾由四川、云南传入陕西 、河南、安徽、甘肃。后因茶树喜温湿、耐荫蔽 ,而当地条件不适而罢。秦汉统一中国以后,茶树又在长江以南的各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东汉末年,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从三国到南北朝,茶树的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很快。魏晋南北朝以后,各地寺院林立,佛教鼎盛一时,而山中僧侣寿命都很长。究其内因,他们都有嗜茶的习惯。僧人旷日持久的坐禅,正需要某种兴奋剂的支持,而茶恰好具有提神驱眠的功效。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疲睡见茶功”的诗句。茶树终年常青碧绿,富有生气,茶性净洁,久饮益思。据史料载称:我国有许多好茶和名茶都是僧侣发现和培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序中云:“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其水边有茗草(茶叶),灌生叶枝如碧,唯有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已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日本著名寺僧荣西还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专门论述饮茶的功用,视茶叶为圣药之本源,称为神圣药品,有养生延寿之功。
    我国佛教僧侣修行的方式是“禅定”,即安静地沉思,只能静坐,不可卧床,又叫“坐禅”。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使肌肉的酸性物质得到中和,消除疲劳,提神益思,因此茶叶便驰名佛界。当时寺院内专设“茶室”、“茶亭”,布置得相当高雅。每天击鼓饮茶,僧侣团团围住,济济一堂,盛况空前,谓之“茶宴”。因此,在一些名山大岳中的僧道寺院附近,常常垦辟茶园。而这些地方,往往又山高峰险,佳木参天,云遮雾绕,阳光漫射,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致出现许多名丛奇种,加之精采巧制,形成各种风格;外形或圆如绒球,或条索如眉;汤色或红艳透明,或黄绿清澈;香气或幽雅清高,或馥郁鲜浓;滋味或甘甜爽口,或浓强收敛;泡在杯中如“刀枪云集”,似“龙飞凤舞”。唐宋以后,各种名茶相继出现,茶苑奇葩竞放。
    随着佛教的昌盛,僧家采制茶叶的规模也相应扩大。四川名山县蒙顶山的“蒙顶甘露”便是茶中的珍品,据《名山县志》载称:蒙顶茶产于名山县一千五百米的蒙山顶上。西汉甘露年间,蒙山茶称为“仙茶”,因其汤清色碧,片片匀净,犹如雪花纷纷,好似绿雾结顶,尝一口,幽香扑鼻,沁人心脾。到唐代时,蒙顶茶又列为“贡茶”,并在山顶上建立了“皇茶园”,派专人看守,此茶专供皇帝使用。到了北宋末期,蒙顶茶誉为“天下第一茶”。
    杭州灵隐寺佛茶是驰名江南的佛门名茶,这种茶叶是由寺院里僧尼亲自栽种、管理、采摘、炒制的。灵隐佛茶叶形扁平、光滑、翠绿、整齐,一经冲泡,汤水碧绿清爽,香气四溢,经久不散;而且具有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明目聪耳、沁人心肺之功能。
    南宋时,日本僧人来中国朝圣,杭州灵隐、天竺等寺院,均是他们必到之地。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南甫绍明入宋,拜师取经的同时,还从杭州的寺院带回茶种和茶具,将杭州佛教寺院的“茶道”带回去传入日本,灵隐佛茶遂成了当时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友好交往的媒介。
    杭州灵隐佛茶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用水亦很特殊,泡茶的水是著名的韬光泉水。水是从北高峰半山腰间的韬光金莲池中用中间凿空的长长的毛竹,一根连一根引到灵隐寺的。这种韬光泉水,清冽甘美,矿物质相当丰富,丝毫不亚于号称“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水。用此泉水泡茶更是锦上添花,真可谓“名茶名水,双美俱备”。
    我国茶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到唐宋以后,栽培和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就是曾当过和尚的陆羽所著。相传,陆羽出生后,因家境贫寒而被弃在河边,被一老和尚拾回,留在寺中抚养长大,这也是茶叶与佛教因缘的一段佳话。 名山多寺庙,名山出名茶。我国四大佛教名山,除五台山因地处山西东北,自然环境不适合茶树生长外,其它的均产茶叶,且有名茶。如四川峨嵋山的“峨嵋峨蕊”;浙江普陀山的“普陀凤尾”;安徽九华山的“九华毛峰”。此外,江西“庐山毛峰”,浙江“天目青顶”,安徽“黄山毛峰”、“天柱剑毫”,福建“武夷岩茶”,湖南“君山银针”等等,都是名山出名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因其自性高雅,常被用作待客佳品,甚至被奉为取代酒的祝天祭祀圣品。
    茶与僧相伴成趣,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名僧皎然在《饮茶歌》中写道:
    “一饮涤昏寐,清思朗爽满天地;
    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茶的文化源远流长,以及僧与茶的密切关系。当你在游览佛教寺院庙宇,瞻仰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之时,若能把盏品茗,则更是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摘自《香港佛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是什么(圣严法师)
下一篇:茶与寺院(韩士奇)
 人性26个弱点 你占几个
 禅僧的生涯(有马赖底)
 怎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人生的觉悟与信仰的生命(苏渊雷)
 禅那的奥秘(蔡瑞霖)
 自性自渡(天智)
 正字与反字(刘墉)
 最后的口诀(曹毅)
 婚姻生活对修行的意义(李元松)
 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逆境来时如何回光返照?[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朗月照佛地 法语开心扉——慧日禅寺纳凉夜话[栏目:传喜法师]
 102.云盖归本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病中随想[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上三道[栏目:创古仁波切]
 最大的不幸是社会道德市场化[栏目:觉真法师]
 中论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佛以万法皆空,何以有西方极乐世界?[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依止善知识[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三 1 念头的训练与心的改造[栏目:宽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