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也谈谈心境(常如璠)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2

也谈谈心境

常如璠

    许多高僧大德都教导我们:学佛在于去贪嗔痴,修戒定慧,以达到净化心灵,去烦恼以证菩提。关于净化心灵,我理解的,可能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境界悟到了一切物相都虚幻不实,都随缘而起,缘生则生,缘灭则灭,即自性本空。而达到这样的境界,说容易也容易,一旦开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有的;说难也难,几十年苦苦修行,吃斋念佛,行善事,出善言,但因“割不断,放不下”,因而牵牵挂挂,烦恼重重,心境不清,因而也就难证内明。如此说来,这心境对我们学佛的人,至为重要。 我想要做到心境清净,这外因也就是缘吧!当然很重要。如清风明月,高山清泉,花草飘香,绿树成荫,古寺钟声,袅袅香烟,无车马之喧,无杂事纷扰,这对于我们自我反省,涤虑澄心,实在是有帮助。
    但是,人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相结合,而产生六识。由于各自的身世、处境、气质、心情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对同一景观、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因为一切唯心造。我们既要自我修持,又当发愿与众生和乐。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与众生同呼吸。我们的修持在人间,就在这气象万千、纷繁复杂的三千大千世界,在这娑婆世界。大千世界中,有灯红酒绿,也有高山古刹;有科学堡垒,也有艺术之宫。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各司其事,我们又如何使自己的心境清幽宁静、和平高尚呢?释迦世尊当年为出家弟子制定了“六和敬”,那当然主要是在僧团中,海法大师的开示中也勉励我们去体会。我想这“六和敬”固然是为僧人制定,对我们居士来说,也应该学其精神,以自惕励。这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也就是要有四无量的慈悲心。
    首先说见和吧!这当然指的是正知正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同,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开始见解不同,不足为怪。但通过学习、分析,首先听取别人的见解。经过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的辩论,可以取得一致的见解。即使暂时见解不同,也可求大同,存小异,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让事实作证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取得一致的见解。因为真理总是颠扑不灭的,不以势压人,服从真理,见解一致,不平之气自然会减少甚至消除。
    再说戒和。戒的意义,总起来论,要以止恶为戒,不利于国家人民的事不做,不该想的不想,遵纪守法,诸恶莫作,自利利人,共同守正,作到戒和同修。大家在一起,或同学、或同修、或同行、或同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与人为善,身和同住。佛教告诫我们,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要利语,达到口和无诤。以众生之苦为我苦,以众生之乐为我乐,以慈悲心待人,沟通思想,意和同悦。不贪财,不悭吝,以利乐有情为宗旨,见利则让,绝不“分财利,多自兴”,利和同均。渐渐如此做去,那么就无嗔恚心,气度恢宏,忍辱精进,心态自然和平,这就是高尚的内在心境。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我认为物质的和平宁静,有利于提高我们心的境界,若能依佛的教导,勤于修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无疚无怨,无挂无碍,心境就更清如水,明如镜,吉祥如意,自在其中了。

摘自《洛阳佛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哪些人应当学佛(许魏文)
下一篇:修生活的四个要点(净慧)
 行走在云门寺的禅思
 虚空虽广 不出一念(道证)
 佛教的宇宙观(慧律)
 正确的助念心态
 古树,千年平安(唐燕生)
 佛法修学当量力而行(蒋鑫)
 看到生活的美好(木鱼)
 幸福(吴承信)
 不轻舍一众生(文华)
 悟彻人生智慧的品格 品格的智慧(觉真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一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心正 则内心光明[栏目:慧语禅心]
 云何我执为烦恼之根本?[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发财教[栏目:宣化上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2002年于加州南湾)[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诸佛心子师心友[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三十二节、第三十三节、第三十四节[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心灵启示录[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总序[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2 勤如意足[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