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三世因果的特胜(印顺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9

论三世因果的特胜

印顺法师 

    这个时代,大家都明白:人类正受到毁灭的威胁,到处是恐怖与迫害,人类的自由呼吸几乎要被窒塞了!人间恶化到如此,到底为了什么?依佛法说,这主要是人类丧失了人生的意义,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大家都在空虚的、幻灭的心情中生活。这样不是腐化,便是恶化;不是沉醉在金粉的爱欲里,便是疯狂在虐杀的仇恨里。物欲的贪爱,人情的嫉恨,把我们这个世界带向阴森森的死亡边缘。
  我说“人类丧失了人生的意义,否定了自己的价值”,这话是什么意思?这点,我想作一番简单的解说。人类对于自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一世论、二世论、三世论。现在,唯物主义的一世论普遍地侵袭人心;人类大都着眼于物质界,以物质世界为唯一的真实。他们觉得:人生不过是这么一回事!生,不过是父母和合而生,纯为生理发育与交合的结果;死,只是生理组织的瓦解,从此等于没有,人生在这个宇宙里,不过如此。只认现在,否认生前,抹煞死后,一死就完结的人生观,再也无从安身立命,陷入了极端空虚,无限的怅惘。人生碌碌,到底所为何事?为自己,自己不过如此;死了完了,有何意义?为家庭、为国家、为世界,到底与自己有何关系?这样,唯有专为现在着想,一切为自己利益着想。越有知识,越是欺诈,越是好话说尽,坏事做尽;年长一辈的,走向颓丧、功利的私欲;想像丰富而生命力旺盛的年青一辈,受着诱惑而走向疯狂,走向重个人而轻全体、求目的而不择手段、苛刻残酷的世界。死了完了,抹煞个人的真意义,那是一世论的、唯物主义者的人生观。有些自以为是反唯物论的,而不知自己的人生观与唯物论者一模一样,都是死了完了的一世论。
  说到二世论,那是多神教、一神教的一般看法。他们认为:死了以后,还有未来。照中国旧有的思想说:人死为鬼。有德有功的,升入神界;如作恶多端,或者子孙绝嗣,那就成为“游魂”了。但从宋明以来,非宗教的精神昂扬,知识界已十之八九变成庸俗的一世论。这种二世论,无论是不是迷信,在过去甚至现在,着实坚定了、鼓舞了人类的内心,使人类充满远景的光明,忍受当前的困难,而终于克服它;对于人格的、道德的进展,更有过非常的贡献!不过,神教的二世论,现在是一天天地没落了!因为,二世论者大抵相信有一独立的个灵,从生前到死后,像从甲室而进入乙室那样。这种离开肉体的、离开身心的个灵或自我,是不能为近代思想所接受的。如西方的一神教,只说从现在到未来──落地狱或生天国,而对现有生命的来源始终不能有完满的说明。如说这是神的创造,依着神的意旨而来人间,这显然与神的慈爱完全矛盾。因为千千万万的人类,时刻不断地在出生,而真能上天国的,究竟有多少?神如果是全知的,对于这种大量地走向地狱,不应该不知道!假使说:神给人以自由意志,神欢喜人类依自由意志来服从神,然而人类充满了愚痴,真是小孩一样;使无知的小孩们处在非常危险中,而欢喜能有一个两个冲出险境,这是怎样的残酷!神是欢喜这样的吗?如果有神,神明知千千万万的人落入苦境,而依旧不断地创造出来;如不是神的痴狂,便是残酷!神教徒的二世论,越来越不能为人类所信仰,内心陷于空虚,精神没有寄托,这才落入唯物主义一世论的魔王境界。这便是近百年来世界文明没落的重要因素!
    三世论者是印度宗教的特色,而佛教最为究竟。人类与一切众生,是无限生命的延续;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突然而有的,更不是一死完事的。这如流水一样,激起层层波浪;生与死,只是某一阶段、某一活动的现起与消散。依据这种三世论的信念,便摆脱了神权的赏罚,而成为自作自受的人生观,肯定了人生的真意义。我们在前生,思想与行为如向于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恶的,今生才能感到福乐的善果。这样,如今生而不再勉力向善,一死便会陷入黑暗的悲惨境遇。有了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从前,能够安命,决不怨天尤人;为了未来,能够奋发向上,决不懒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唯一优点。还有,从无限延续去看,享乐与受苦都是行善与作恶的结果;善行与恶行的因力是有限的,所以受苦与享乐并不永久如此,而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任何悲惨的境遇,就是地狱,也不要失望;因为恶业力尽,地狱众生是要脱苦的。反之,任何福乐的境遇,哪怕是天国那样,也不能自满;因为善业力消尽,还有堕落的一天。所以真正的三世论者,在一切境遇中是充满了希望,而又不断地向上精进着;从自作自受而看到共作共受,每一家庭、每一国家,在历史的延续中,也从来就符合这因果升沉的规律。
    二世论的缺点,在三世论中完全消除了。所以,唯有大家来接受三世论的因果信念,成为坚定的、共同的信念,才能从庸俗的、唯物论的、一世论的祸害中解脱出来!

摘自《因果选集》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二因缘的目的和意义(贾题韬)
下一篇:佛教的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云在青天水在瓶(肖瑶)
 菩萨道的修行(济群)
 平淡是最好的生活(僧禅)
 略说净土法门之殊胜——就最直捷、圆顿、简易、稳当说(隆如)
 佛陀常证此心丹
 直心是道场(宣化上人)
 也谈EQ-情绪管理(常文)
 圆瑛大师和《楞严经》(妙年)
 佛陀会不会骂人(星云法师)
 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通达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因果的真相 第十二章(五)掌控、计较的左脑代表着自我最明显的得失心[栏目:因果的真相]
 禅门骊珠集 第一篇 禅宗以外的禅师 昙伦禅师[栏目:禅门骊珠集]
 百喻经 38 饮木筩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