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胡晓光)
 
{返回 佛教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6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

胡晓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语言生命存在。语言文字都是符号,而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有符号思维。人世间的一切文明文化都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人类。由于语言文字符号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因而就形成了从各种维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学问;对此也有各种不同语言文字符号观。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借助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因此语言的规则就反映了思维的逻辑。一切学问都可以还原成一般性问题,而一般性就是一个抽象性,而抽象性仍是一种符号系统,结果一切学问的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文字符号的逻辑问题。那么语言文字符号的有效性范围以及符号与实存者的关系问题,就成了一切学问的学问了。从古至今,关于名实关系与符号有效性范围的探讨是很多的,至今无定论。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中西的语言哲学,而只探讨佛学的语言观,通过对佛学语言观的认识,从而探知佛学的理论本质及其语言哲学。
  我们知道,佛教所讲的终极存在,是一个超越性的感悟境界,是最真实的彼岸。对此人类的知性语言无法刻画出真如本体的实然。所以佛教认为“但有言说全无实义”、“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语言是属于知性范畴,不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知性思维,都是与真如本体相背离的,因为真如本体是一个语言超越之境,它是对知性思维的扬弃。佛教认为知性思维就是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在语言世界里,存在着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逻辑悖论,对一切法都无必然性之确定。知性思维的固有矛盾性造成语言逻辑无自洽性。这是人性的不足。但人有潜在的佛性妙智,通过开发它,可以大觉本体真如,而佛性的妙智则是对知性思维进行超越。语言世界里的人,执实知性思维定势,于法生见,常用符号逻辑进行判断,结果一切知性思维的判断,都与真如实然不符。这是因为知性逻辑的判断就是四句之见,佛学讲“超四句、绝百非”,就是对遍计所执性的逻辑抽象思维的超越。在某种意义上讲,佛教就是语言超越论。
  虽然语言文字符号与真实存在者不符,但是语言文字符号并不等于无用,而且对人而言是至极重要的,因为它是心性内在超越的关键。语言可以做方法论上的工具,但不可充当认识论上的有效工具。即使在方法论上,语言也要诗意化、艺术化才有其用。佛教虽然否定语言可以表现真如,但是却认为语言可以指向真如,因此在成佛之圣学上,第一门就是文字般若。所谓诗意化与艺术化,就是使语言活化,赋于其深邃意境,辩证地运用语言,这是从语言世界过渡到真实世界的关键。超越语言,就必须从语言中进行超越,对语言的超越,就是借言显义,得义忘言。由知性思维过渡到妙悟思维就是要破除于语言概念、文字符号上的执实心念,以无我来观照知性语言界,从而可以显出我法二空的真如本体。人类之所以轮回就是由于不知语言文字符号的虚妄性,认影为真,执幻为实,舍本逐末。
  在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超越就是思维的超越。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其想不真,故有轮转”,只有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的妙觉思维,才是与真如本体合一之境界。而符号性的遍计所执自性之知性思维,就是妄想之心识,是轮回的根元。转识成智就是思维的超越,也就是对语言的超越。就是在语言问题上,佛教仍是一个中道观者。既不完全肯定语言,又不彻底否定语言,是从语言知性的实际上,讲语言的规定性,并且把语言的妙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成为佛法的最初方便。佛教语言符号的深义逻辑,当在另文探究,此暂从略。


{返回 佛教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辩证思维略析(吕有祥)
下一篇:实在与知识(张尚德 译)
 内观疗法的佛教思想基础
 佛教的慈悲思想(显明老和尚)
 中国佛教的“心”(木村清孝)
 法海探珍(印顺法师)
 禅的诡论和逻辑(成中英)
 印度中观学的四句逻辑(吴汝钓)
 慧远的法性般若思想(蔡宏)
 说一切有部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王邦维)
 佛陀的根本教理(心源)
 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大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五章 彻见佛法悟显密[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释传道)[栏目:中观宗文集]
 138.首山省念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什么是僧腊?[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禅学三要(楼宇烈)[栏目:禅宗文集]
 般若七十义 10[栏目:洛桑卻佩格西]
 148.问曰:何以不但说亲近善知识,而说是种种因缘?[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灯火相续 佛法永存[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大刀阔斧剪枝桠[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二)[栏目:心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