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念佛三昧?
 
{返回 洪修平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15

什么是念佛三昧?

念佛是净土宗的根本修行法门。念,又作“忆”,是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使忘失的一种精神作用,念佛的内容包括佛之智慧、毫相、相好、本愿、名号等,总称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中说:“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大智度论》中说:“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念佛三昧主要有两种:一、一心观佛相好,或一心观法身实相,为观想念佛;一心称念佛名,为持名念佛,这两种修行法,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二、为上述三种因行之所成,如心人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是谓果成之念佛三昧。

在部派佛教时期,念佛的功德便受到人们的重视。《阿含经》中以念佛为十随念之一。十随念是小乘的禅法,念佛不是为了求生净土,而是为了进入和保持精神专注的状态。最早将念佛与往生弥陀净土联系起来的是《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意为“佛现前定”,入此三昧,可见十方诸佛悉现立前,这是佛的威神力和修持者的功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经最终将念佛法门归结到般若性空的道理上,念佛也就等于念空。这种由观佛形相进而悟解义理、念佛实相的修行方法,是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的结合。

净土经典中所载之念佛方法最为完备。《观无量寿佛经》中将观想念佛的内容细化为十六观,分别为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华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大势至色身想、普观想、杂观想、上辈生想、中辈生想、下辈生想。《佛说阿弥陀经》则更为强调称名念佛,其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持名念佛后来成为净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门。传统的念佛三昧,无论实相念佛还是观想念佛,都必须集中精神于忆念,因而成为禅定的一种。称名念佛需要口中出声,它原是念佛三昧的附属,经昙鸾的提倡成为净土宗特有的念佛方法,从而取得了与实相念佛与观想念佛同等重要的地位。道绰继昙鸾之后又提出了散心念佛的问题。散心念佛,即以散乱心称念佛名,不定期限,不论忙闲,不观佛之相好,不分时、处、所缘,随时随处以散乱心口唱佛名号。散心念佛可得往生之说使净土宗的修行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为净土宗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返回 洪修平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忏悔?
下一篇: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什么是二道二力?
 《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
 什么是忏悔?
 为什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什么是三句阶段?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执著神通会障碍道业[栏目:雪漠]
 台湾社会转型中的人间佛教(周安安)[栏目:人间佛教]
 50.如何教育[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1283经:本经阐述佛陀的求财观与用财观。[栏目:界定法师]
 三、直接体验之路 吐火的异人[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03-042做心情的主人[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第一部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栏目:西藏医心术]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栏目:佛网文摘]
 因明义断·1卷[栏目:汉传因明学典籍]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