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5-063转化烦恼为菩提道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3
转化烦恼为菩提道—一      海涛  辑
 
 
1.遭遇看似重大难忍的问题时,若能认知错在于心随欲念,就能停止心随欲念,堆积如山的问题也将会立即消失。
 
2.佛教徒在三皈依仪式上,其中,皈依法的祈祷文说:「皈依法,离欲尊」。此处特别提出「离欲尊」,而不说瞋恕或其它烦恼的止息,是因为所有苦,皆是贪欲的果报。
 
3.夸大事物的美好并不能止息贪着;将自己受到的伤害视为问题,也无法止息痛苦。
 
4.让心回归自然的状态,不再把困难都看成问题。这样就不会再将不幸的遭遇当成问题了。
 
5.视不理想的情境为理想的,是最有效训练心智的修持,是转苦为乐的方法。
 
6.以接受问题来代替否定问题,会使自己的心情产生很大的不同,有助于暂时停止惧怕和忧虑。
 
7.思惟生生世世所经历的苦,唯一能给你完全保护恒不背叛的就只有佛法僧三宝,所以应如是思惟:「不论生命中会发生什么问题,我将只皈依三宝。」
 
8.不仅恶趣中的苦,所有轮回的苦,皆源于苦因,即无明和妄念。
 
9.受赞美并不好,受批评其实更好。赞美,使人生起骄慢心;批评,帮助人去除过失。
 
10.受批评的好处之一,是立即破除骄慢,不再错失,得以在人生中求进步。
 
12.就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为痛苦而烦恼可消除我慢心,在专心缘念自己的困难时,骄慢不会生起,并引伸对其他轮回众生的慈悲心。这种人也会谨慎的不造恶业,并被激励向善。
 
13.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我慢心,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心智或美质,甚至无法学习佛法。就如将水注于全圆的物品(如球或汽球)上,水是无法留驻的。同样的,若一个人心中充满骄慢,美质将无法留驻。
 
 
转化烦恼为菩提道—二      海涛  辑
 
 
1.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于破除我慢。  
 
2.调伏我慢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牢记自己的过失。念念不忘自己的成功,骄慢心就会生起;但若注视自己的过失,骄慢就会从心中消失。
 
3.受到赞美时,易生起骄慢心。若任由骄慢心生起,来世将投生于无法自由修行佛法的恶趣,或生于贫困,或为低阶级,或为盲人,或为奴仆。纵有极大抱负,将对自己的快乐或他人的快乐无能为力,不会成功。
 
4.经常思维着自己的无知,思维自己对浩瀚佛法经论的认识是如何微薄;思维那些虽然知道却未能实践的菩提次第;就算是世俗的教育自己也所知有限;甚至不能理解自己五蕴及感官的本质。如是思维有助于平息我慢心。
 
5.若不喜爱苦,就必须放弃恶行,清净过去的恶业,并试着去累积功德。所有的困难皆源于自爱心(自体爱、我爱);生命中所有的困难源于过去自爱心所累积的恶业。
 
6.要为一切众生成就正觉,就必须销毁自己的敌人,即我爱心,这是自己及众生成功的最大敌人。
 
7.只要我爱心仍在于心中,就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余地,更无法成就正觉且圆满的引领众生了。
 
8.困难的好处是给自己机会培养菩提心,变得对其他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进而珍爱他人。
 
9.心拥有全部安乐之因,菩提心的修持是自己最好的保护。
 
10.智者知道乐与苦全倚仗于心,在自心中寻求安乐,不假外求。
 
11.既然心中的思惟是安乐的因,那么就在心中寻求安乐。由自心中寻求安乐是佛法的基本要点,是佛陀的教法。
 
12.自己认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的心,自己所认为的快乐也源于自心。自己的快乐不依任何外在的事物而定。
 
13.向外求安乐是没有保障的。唯一可确定的是,将会苦得筋疲力竭,而这苦是永无满足且永无止尽的。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5-062历代祖师大德谈放生
下一篇:05-064成就圣道之法
 05-032父母菩萨
 05-067念诵尊胜别行法
 05-088回归当下
 05-059迈向解脱的路
 05-068佛顶尊胜佛母修持法与功德
 05-072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05-016佛法释疑
 05-014心灵归依处
 05-083菩萨修行纲要
 05-080修学菩萨道应舍弃魔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3-068掌握生命的罗盘[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中部54经 迫得利亚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发展觉知与平等心[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圣者言教 第七课(八)密法于根机不相应者应保密[栏目:圣者言教]
 一四三、警察与富翁[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中年僧的故事 -- 重新回来[栏目:春去春又来]
 Preface to A Causa do Sofrimento na perspectiva bu..[栏目:Santikaro Bhikkhu]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六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地道建立 2[栏目:洛桑卻佩格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