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5-030培养正确的修行观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5
培养正确的修行观—一       海涛  辑
 
 
1.当戒、定、慧同时开发时,如此的修行即称为「八正道」,佛陀说这是唯一的离苦之道。
 
2.八正道是最殊胜的,因为若正确地修习,它直接通往涅槃、寂灭。
 
3.我们都有幸生而为人,并且听闻佛法,这是难得、难遇的机会。因此,切莫轻忽、放逸,赶紧持戒行善。
 
4.观乐已逝,暗夜将至。此时饮泣,驻足观望,不久之后,结束旅程,将已太迟。
 
5.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遇到感官对象时,感官接触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
 
6.当欢乐与痛苦生起时,如何运用佛法而从中解脱呢?这才是修行的要点。
 
7.当他人指出我们的过错时,我们应心怀感激,并努力改进自己,这才是智者的作风。
 
8.哪里有迷妄,哪里便会有平静生起;当以智慧洞察迷妄时,留存的就是平静。
 
9.无论行、住、坐、卧,你都可能从身边的事物学习。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学习,采取开放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
 
10.在真实的修行中,我们将做到不使内心再为任何挂念而苦恼。
 
11.若你了解「法」,就应照着修行,不一定要出家,虽然那是修行的理想形式。
 
12.真的想修行就必须出离迷妄的世间,放弃家庭与财产,进入森林,这是理想的修行方式。
 
13.修行,不是你必须大费周章或疲于奔命的事,只要留意心中生起的感受。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时,它们都来到这同一个心——「觉知者」。
 
14.若想要修行,就必须努力遵循解脱之道。若坚持修行,你就会了解这世间的限制而能放下。
 
 
培养正确的修行观—二       海涛  辑
 
 
1.人们通常不如此修行,不反省老、病与死,而只谈不老与不死,因此培养不出正确的修行观。
 
2.现在的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知识,生活条件也比以往更好,每件事都更方便,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迷妄与苦。为何会如此?因为他们只追求那种谋生的知识。
 
3.「法」的价值无法从书本中找到,那些都只是「法」的外表,它们并非个人对于「法」的体悟。
 
4.「若你了悟『法』,就了悟自己的心」,你在那里看见实相,当实相清楚地显露时,愚痴之流即被斩断。
 
5.佛陀的教导是种不变的实相,他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揭露了这实相,它一直都未改变。
 
6.不肯断恶永远求不到功德。
 
7.「诸恶莫作」——断一切出于身、口、意,无论大小之恶,这是诸佛的教诫、佛教的核心。
 
8.一般人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断除恶行。犹如只会说洞太深,而不检讨自己手太短一样。
 
9.想要功德,却不肯断恶,因此永远求不到功德。
 
10.恶行从身、口、意生起,一切善、恶、福、祸都存在于行为、言语与思想里。
 
11.如果轻视自己,将永远无法发现真实的价值,找不到「法」。每当作恶时,若能及时看着自己的心。若知道如何看自己,就会知道对错、祸福与善恶了。
 
12.断恶、修善是佛教的核心,诸恶莫作——无论经由身、口或意。那是正确的修行,佛陀的教法。然后,「我们的衣服」就会干干净净。
 
13.我们必须使用「法」来寻找快乐。无论它是什么,不论是对或错,不要盲目执着它,只要注意它,然后放下它。
    
 
 
培养正确的修行观—三       海涛  辑
 
 
1.当心自在时,你就能微笑;一旦你讨厌某样事物,心就变坏,然后没有一件事是好的。
 
2.觉知心就可以获得清明。
 
3.自净其意:心断除恶垢之后,就不再有烦恼——平静、慈悲与正直。心恢复光明与断恶后,随时都有自在,平静祥和的心是人类成就的真实表征。
 
4.佛教中的功德,是断一切恶。恶法断除后,就不再有任何压力,厌力消除后,心就会安定下来。安定的心是清净、明亮的,不会夹杂瞋念。
 
5.若你拥有智慧,无论到哪都能无忧无虑。
 
6.若你们有智慧,放眼望去一切都是「法」;若无智慧,即使是善也会变成恶。
 
7.恶来自何处?不是别处,就源自于自己的心。
 
8.想要断恶与修善,无须去其它任何地方。若心转恶,不要牵扯别人,只要看你自己的心,找出这些想法来自何处。心为何会想这种事?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爱是短暂的,恨也是如此。
 
9.想建设自己的心就要认清自己的业。
 
10.应该好好建设自己的心——半爱、半恨,不偏向任何一方,永远都要心存两者。
 
11.孩子是你的业,他们和其拥有者是相称的,他们是你的业,你必须负起责任。
 
12.接受事实,避免作恶,会让我们更看清楚自己。
 
13.爱、恨是短暂的,善、恶也是短暂的。它们怎么可能是永恒的,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
 
14.在「事物必然是无常的」这点上,你可说它们是常的。在这方面它们是确定的,永远不会有例外。
 
15.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
 
 
培养正确的修行观—四       海涛  辑
 
 
1.人们不再那么执着爱与恨,或再贪着事物,就可以把信心放在实相,而非其它事物上。
 
2.佛陀说,真正的平静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内心!但我们却长久忽视它。
 
3.所有的思考与迷妄根本不是从耳朵生起,而是从心生起,那才是找寻平静的地方。
 
4.诸法因缘生,有因才有果;若是果息灭,必是因先灭。
 
5.六根可能诱使我们享乐与放纵,也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知识与智能。
 
6.当谈到修行时,我们不只针对美好或令人愉悦的,修行并非如此。我们应该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即使是不好的事。
 
7.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因为一直逃避事物,智慧无从生起。
 
8.解决问题的技巧从接触、面对、处理与不逃避事情中生起,我们不是以身体逃避,而是使用智能,从心里跳脱,靠当下的智慧而了解,不逃避任何事。
 
9.苦所在之处,即不苦生起之处。
 
10.跳脱痛苦意味知道离苦的方法,它的意思绝非指从每个痛苦生起的地方逃跑,这样做只会把痛苦带在身上。
 
11.佛陀教导我们,问题从哪里生起,就必须在那里解决。痛苦所在之处,正是不苦生起的地方;一个息灭,另一个就生起,你应该在那里解决自己的问题。
 
12.因害怕而逃避痛苦的人是最愚痴的人,他们只会无止境地增加愚痴。
 
13.苦谛、生起苦之集谛、苦止息之灭谛、灭苦之道谛,若逃避这些事物,就不是根据真实法而修行。
 
14.当痛苦生起时,你必须注意它,别相应不理,因为观察「苦」的生起,才有机会消除「苦」的原因。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5-029阿姜查的禅修世界辑要
下一篇:05-031开发智慧的方法
 05-028戒律与禅修
 05-016佛法释疑
 05-024《菩萨学处辑要》
 05-056生命之钥
 05-054慈悲陀罗尼
 05-026准提妙法
 05-072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05-069不放逸能成就菩萨道
 05-061学佛人应知
 05-089真空与妙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法华特论 第二 开权品---方便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一亿村的梦想[栏目:点亮心灯的善缘]
 土观宗派源流[栏目:历史源流]
 有人认为助念是希望身体康复,不想求生净土,请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唤醒沉睡的佛 第八章 大手印[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吃了午饭晒太阳[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现代社会应重新认识“文化力”[栏目:池田大作]
 请问怨憎会苦和不欲临苦有何区别?[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