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三节 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7
  第三节 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
  随着弥陀信仰经典的译出,弥陀净土学说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同时在解释说明上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据史载,东晋慧远与其师释道安不同,他转而信奉阿弥陀佛,他曾率弟子、同道多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同时代的僧肇、竺道生因深受鸠摩罗什传授的般若学说等影响,却不讲远在西方的极乐世界。僧肇说:「夫如来所修净土,以无方为体,故令杂行众生同视异见。异见,故净秽所以生;无方,故真土所能形。若夫取其净秽,众生之报也;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岂曰殊域异处,凡圣二土,然后辨其净秽哉?」〔注释:《佛国品第一》,《注维摩诘经》卷1,《大正藏》第38卷,334页中。〕「无方」,无确定的方所。「杂行」,泛指修习三学、六度等善行。「异见」,指因烦恼而生起的见解。僧肇在这里说,佛的净土是无确定方所的,众生因修习的结果不同而有净秽的区别,净秽是众生的不同报应,是心的不同影响,并不是真正有净秽二土或凡圣二土的对立和区别。僧肇又说:「夫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土净。」〔注释:《佛国品第一》,《注维摩诘经》卷1,《大正藏》第38卷,335页中。〕「净土盖是心之影响耳。」〔注释:同上书,337页中。〕这都是说他不赞成离开众生的修持去另求佛国净土。竺道生着《佛无净土论》更明确地宣布佛无净土。为什么这样说?如前所述,竺道生认为法身是无色的,既然法身无色无形,自然也是无土的:「无秽之净,乃是无土之义。寄土无言,故言净土。无土之净,岂非法身之所托哉?」〔注释:《妙法莲华经疏》,《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410页中。〕意思是说,净就是无土,是无所谓净土。就土来讲,姑且称为净土。其实法身并不是寄托在净土上面的。竺道生认为,佛经上讲净土,完全是为了教化众生的需要:「净土不毁且令(原作『今』,改)人情欣美尚好。若闻净土不毁,则生企慕意深。借事通玄,所益多矣。」〔注释:《妙法莲华经疏》,《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410页中。〕净土说只是一种教化众生的方便说法,并不是真正的佛理。
  隋代的慧远、智顗、吉藏也都在佛身观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对净土的具体看法。慧远在《大乘义章》卷19《净土义》中解释说,净土里住有佛,也住有众生,他把净土分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种。事净土为凡夫所住,相净土为声闻、缘觉、菩萨所住,真净土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和诸佛所住。慧远又把真净土分为真土和应土两种,真土又分为法性土和实报土两种,应土则又称为圆应土。他认为法性土、实报土和圆应土分别与佛的法、报、应三身对应。慧远认为阿弥陀佛并不是寿命无量,而是应身佛。阿弥陀佛的净土,一方面是凡夫于烦恼中发菩提心,藉修行感得的世界,是事净土;一方面是佛藉大悲愿力及其修行而得的世界,是真净土。〔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4卷,834页上~837页下。〕
  天台宗创始者智顗进一步提出四净土说:一是法身土,是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是成佛者所住的国土;二是报身土,是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是实地以上的菩萨所生的国土;三是有余方便土,是应身土的一中,为声闻、缘觉及菩萨方便道者所住;四是凡圣同居土,也是应身土的一种,它又分为秽土和净土两种,秽土是娑婆世界,净土是极乐世界,这二者都是凡夫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居住的国土。〔注释:详见《维摩经略疏》卷1,《大正藏》第38卷,564页中。〕智顗与慧远的观点相同,也认为阿弥陀佛是法、报、应三身中的应身,阿弥陀佛净土是凡圣同居土。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549-623)与慧远、智顗的净土思想一致,认为阿弥陀佛净土,既是修行后得的报土,又是为众生而应现的应土,是凡圣同居的净土。〔注释:详见《观无量寿经义疏?明净土第五》,《大正藏》第37卷,235页。〕
  自北魏昙鸾(476-542),经隋代的道绰到唐代的善导,净土一系都把阿弥陀佛看作是法、报、应三身中的报身,视净土为超越世俗世界的报土。道绰和善导不仅强烈反对阿弥陀佛净土是应土(化土)的说法,甚至还主张弥陀净土优于弥勒净土。这都构成为净土宗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于阿弥陀佛净土,道绰是这样说的:「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答曰:『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然以相善力微,但生相土,唯睹报化佛也。』」〔注释:《安乐集》卷上,《大正藏》第47卷,6页中、下。〕「上下」,指圣人凡夫。道绰认为,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由于阿弥陀佛愿力之强大,圣人凡夫都得以往生,尤其是凡夫往生报土更离不开佛的愿力。凡夫智慧浅薄,是求有相净土而得往生的。
  善导继承道绰的思想,其《观无量寿佛经疏》载文:「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认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注释:《观无量寿佛经疏?玄义分》,《大正藏》第37卷,251页上。〕「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说,阿弥陀佛报土是很难得入的,凡夫所以得入,完全是靠佛愿力这一强大外缘。善导认为,指明西方极乐世界为凡夫的最终归宿,这对凡夫的修持是极其重要的。他说:
  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既言想象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岂有相而可缘,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无色,绝于眼对,更无类可方,故取虚空以喻法身之体也。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注释:《观无量寿佛经疏?正宗分定善义》,《大正藏》第37卷,267页中。〕
  「方」,方位,此指西方。这是对,《观无量寿佛经》第八想象观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注释:《大正藏》第12卷,343页上。〕意义的解释。善导批评说,用「唯识法身之观」(唯心论)或观念论(自性清净佛性观)解释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极其错误的。他说既然法身无色,凡夫就无法直观,这就必须依靠凡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形相,也就是要「指方立相」,为凡夫指明方位(西方净土),树立形相(弥陀相好),以使凡夫「住心而取境」,集中心力修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种离开具体形相的修持实践,犹如没有神通力的人,想在空中建造楼阁一样,完全是一种空想。道绰和善导都强调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而众生只有依持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得以往生。
  道绰和善导还宣扬极乐之胜与兜率之劣的观念,如道绰在《安乐集》卷上就比较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优劣,文说:
  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着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哀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数能知。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解悟,证会无生。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校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转妙有八重,展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注释:《大正藏》第47卷,9页中、下。〕
  「阿毗跋致」,意为不退转。这是强调往生弥勒净土,不仅寿命有限,且会退转,而往生弥陀净土,则寿命就与佛一样无量,绝无退转。因而,弥陀净土是远远超过弥勒净土的。同时,还有迦才撰写的《净土论》(见《大正藏》第47卷)更是宣扬极乐净土是实,兜率净土是虚;极乐净土是净,兜率天宫是秽。又举出两者的十种差别来加以论证。经过净土宗人的阐扬,阿弥陀佛是报土,且优于弥勒净土的思想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四节 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目录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余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四节 文字禅、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一节 印度佛教真理观..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一节 禅、禅定、..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四节 中国佛教因果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四节 华严宗的事事无..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节 佛教对道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三[栏目:龙树菩萨]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栏目:索达吉堪布]
 杂阿含经选集 四十七、涅槃[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佛教入门 十七·宇宙器界概况[栏目:佛教入门]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六)[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二[栏目:成观法师]
 百丈《古清规》之辩析[栏目:戒法法师]
 第八世法王 祈愿文[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无量寿经 第二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积累资粮就是调伏内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