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中道义
 
{返回 黄忏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6

唯识中道义

黄忏华居士

三性三无性,万有之实相。一切万有上,一一皆有三性三无性二义,是即非有非空之中道。所谓中道者,离有无增减之意。如识论云,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述记释之云,言中道者,正智也。理顺正智,故契中道。总有二种,一言诠中道,二离言中道。言诠中道者,寄言语诠显中道之谓,于中又有二重,一三性对望中道,二三性各具中道。初三性对望中道者,依三性对望,非有非空,立中道义。遍计所执,当情现相,体性都无,故非有。依他起性,因缘生法,如幻假有,圆成实性,诸法实性,真空妙有,故非空。如是遍计空,依他圆成有,空有相对,显非有非空之中道。次三性各具中道者,依三性法尔各具非有非空二义,立中道义。即第一遍计所执,情有故非空,理无故非有。第二依他起性,如幻故非有,假有故非空。第三圆成实性,真空故非有,妙有故非空。如是于三性一一各具非有非空二义上谈中道。以上虽有二重,然此宗以三性对望中道为本义。如中边云,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藏本作是则为中道)即所取能取之分别,(依他)非全无自性。惟于此分别上,遍计所执二取(遍计)永无。此分别中,但有离所取及能取之空性(圆成。)即离于二取,但有真如。于彼真如中,亦但有此分别,都无二取。识论亦云,我法非有,空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中道。又义林章云,我法境空,真俗识有,非空非有,中道义立。虽然,无论其为三性相望谈中道,抑生性各别谈中道,毕竟皆藉空有又非空非有等言诠显中道,故称之为言诠中道。至若理智冥合之真胜义谛,为无分别智自内所证,非言诠之所及情识之所测,所谓有无俱非,心言路绝,故称之为离言中道。

 


{返回 黄忏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赖耶识
下一篇:五法与三性的关系
 看话禅 默照禅
 南三北七教判之说
 三惑 四谛 五明
 佛教各宗大意—成实宗大意
 大乘种性
 唯识性
 色法
 佛教各宗大意—密宗大意
 佛教各宗大意—华严宗大意
 贤首宗的五教十宗判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栏目:中观宗文集]
 修心十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八讲 正宗分——多闻智慧觉[栏目:达照法师]
 吞没兄金,群盗为证[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七年修行身口较清净,有念能往生吗?[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四十七卷)[栏目:净空法师]
 坐香时身心虽平和,却又隐约觉得身体有歪七扭八的错觉,是否正常?[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中国佛教之命脉-禅观教育[栏目:惠空法师]
 婴灵难舍父 佛心令得度[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