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编 心性论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8
  第三编 心性论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印度佛教心性论的理论架构是与佛教缘起论、业报论、解脱论紧密相连的。佛教哲学的基学说缘起论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按缘起方式而生的。早期佛教缘起论的「十二因缘」说阐述了构成众生生存的十二个条件,如其中的「无明」和「识」就属于心的范畴,也就是把心识归结为缘起论的重要因素。佛教还认为,众生的心常为烦恼所染污,这就会导致恶行,带来恶报,人生的痛苦也就不得解脱。同时,众生要获得善报,得到解脱,也离不开心,要开发心的清净性,经过修持,以成就正果。这就是说,众生的轮回流转和成就正果的因果关系,都离不开众生的心,都围绕着心的活动而展开。众生的心性有染净之别〔注释:印度佛教以染净论为心性,中国儒家等以善恶论心性。染,染污,染着(执着),充塞着烦恼;净,清净,不执着,远离烦恼。烦恼是身心的苦恼与混乱,基本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也称作惑。惑、染与恶相通,净与善相通。染净包含了善恶,而善恶的道德色彩则较染净鲜明。〕,染性是生死轮回的根源,净性是成就正果的根据。心性问题是印度佛教论证众生修持由凡转圣的重大问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度佛教的心性论出现了多种观点,众多歧义,表现了心性思想演变的阶段性。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心性说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五节 人间净土思想的倡导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编 心性论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三节 轮回说的新阐发..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六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第三节 心本原说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五..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六节 窥基的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一节 平常心是道与..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一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二节 性、自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四节 华严宗的事事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曹溪南华寺历代沿革考[栏目:巨赞法师]
 佛说自爱经[栏目:业道轮回经典选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3[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22 请以现状为禅修对象[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五众前行戒第二十五[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喝酒、吸烟有什么过患?修行人喝酒、吸烟有开许的时候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空而能现[栏目:刘立千居士文集]
 宝积经讲记 直心的正行[栏目:普献法师]
 捞沉香[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