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编 心性论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7
  第三编 心性论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印度佛教心性论的理论架构是与佛教缘起论、业报论、解脱论紧密相连的。佛教哲学的基学说缘起论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按缘起方式而生的。早期佛教缘起论的「十二因缘」说阐述了构成众生生存的十二个条件,如其中的「无明」和「识」就属于心的范畴,也就是把心识归结为缘起论的重要因素。佛教还认为,众生的心常为烦恼所染污,这就会导致恶行,带来恶报,人生的痛苦也就不得解脱。同时,众生要获得善报,得到解脱,也离不开心,要开发心的清净性,经过修持,以成就正果。这就是说,众生的轮回流转和成就正果的因果关系,都离不开众生的心,都围绕着心的活动而展开。众生的心性有染净之别〔注释:印度佛教以染净论为心性,中国儒家等以善恶论心性。染,染污,染着(执着),充塞着烦恼;净,清净,不执着,远离烦恼。烦恼是身心的苦恼与混乱,基本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也称作惑。惑、染与恶相通,净与善相通。染净包含了善恶,而善恶的道德色彩则较染净鲜明。〕,染性是生死轮回的根源,净性是成就正果的根据。心性问题是印度佛教论证众生修持由凡转圣的重大问题。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度佛教的心性论出现了多种观点,众多歧义,表现了心性思想演变的阶段性。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心性说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五节 人间净土思想的倡导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南北朝..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二节 自性清净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六节 窥基的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四节 无心合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二节 天台宗的诸法即..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格义」式哲..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一节 「心」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境由心生(莫天)[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03-027倾听的修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下)[栏目:厚观法师]
 浅析佛教“空门”的真实义[栏目:刘元春教授]
 弘一大师晚年何以弘法不避儒语?——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20周年[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第二 一布萨品 一一 一布萨[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9. The Four Sights: Death[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栏目:自立法师]
 坚定的信念[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发现,烟火生活的真意[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