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二节 自性清净圆明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8
  第二节 自性清净圆明
  华严宗人智俨,尤其是法藏对佛性作了系统的论述,强调佛性的清净性和圆明性,后来澄观和宗密则进一步强调佛性的灵知性。
  华严宗先驱智俨说:「佛性者是一切凡圣因,一切凡圣皆从佛性而得生长。」〔注释:《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下,《大正藏》第45卷,532页中。〕又说,如来藏「是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六道众生等体」〔注释:《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下,《大正藏》第45卷,532页中。〕这是说,佛性、如来藏是四圣六凡即宇宙间一切生类的共同本体、体性。法藏就佛性也展开了论述:
  《涅槃经》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此等并就本觉性智说为性种。〔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2,《大正藏》第45卷,487页下。〕
  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体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以来,性自满足。〔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
  离佛心外无所化众生,况所说教?是故唯是佛心所现。此义云何?谓诸众生无别自体,揽如来藏以成众生。然此如来藏即是佛智证为自体,是故众生举体总在佛智心中。〔注释:《华严经探玄记》卷1,《大正藏》第35卷,118页下。〕
  这里,佛性、本觉性智、自性清净圆明体、如来藏、佛心、佛智心,都是相通的概念。从法藏关于佛性的表述来看,其内涵为:(1)自性,佛性是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我本性;(2)智慧,觉性,这种智慧能真正观照宇宙万物的真空;(3)清净,佛性处染不垢,始终是清净的,善的;(4)圆明,佛性的体性遍照一切,无不光明。在法藏看来,佛性是众生一种非常神秘的内在本性、本体,它具有先天性、觉悟性、清净性、光明性和遍在性的特征。
  法藏认为,众生的佛性永恒存在,不会消失。他说:
  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大正藏》第45卷,499页上、中。〕
  非直不动性净,成于染净,亦乃由成染净,方显性净。〔注释:同上书,499页中。〕
  这是说,众生的佛心随缘而表现为染或净,但是其中净性是恒常不失的。同时,染与净也是不即不离、圆融无碍的。净性只有成于染净,才能成其为清净,离了染净,也就无所谓清净。强调性净是处于动态中的,是在染净中成就自性清净。
  法藏的论述表明,佛性与众生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众生为佛心所现,众生由如来藏而成;二是众生都在佛智心中,即众生都具有佛性。既然佛性为众生本来圆满具足,由此法藏又推论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的生佛相即论,他说:
  总在众生心中,以离众生心无别佛德故。此义云何?佛征众生心中真如成佛,亦以始觉同本觉故,是故总在众生心中。从体起用,应化身时即是众生心中真如用大,更无别佛。〔注释:《华严经探玄记》卷1,《大正藏》第35卷,118页下。〕
  法藏还说:「见诸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佛体。」〔注释:《华严策林》,《大正藏》第45卷,597页下。〕这都是说,佛的功德在众生心中,众生心中的真如发挥作用,成就为佛的应化身,佛是众生证悟心的真如而成。众生和佛本来一体,众生和佛有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妄念:「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众生有妄念,而佛无妄念,如若舍离妄念,众生本来就是真如佛。
  华严宗与天台宗都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视佛性为众生成佛的根据,但两宗对于佛性的涵义和范围却存在重大分歧。与天台宗宣传佛心中具有善恶净染的说法不同,华严宗认为佛性是纯净至善的,无染无恶的。又与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不同,华严宗人认为有情众生圆满具足成佛的可能性,即佛性,而无情识的草木瓦石等万物只具有真如本体的理性,即法性。佛性与法性是有区别的,佛性仅为有情众生所具有,法性则为无情识万物所具有。无情识万物不具有佛性,也不能成佛。
  华严宗与天台宗也都依据《华严经》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大正藏》第9卷,465页下。〕的思想,说心、佛与众生三者无有差别,但两宗的解释并不相同。一讲相即,一讲互具。华严宗讲三位一体,心、佛与众生同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原无差别。天台宗则认为三者是同格互具,有一即有其二:心具众生与佛,佛具心与众生,众生具心与佛。此外,两宗所讲的心的内涵也不一致,华严宗所讲的心是指真心、清净心、本觉真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天台宗也主真心说,但所讲的真心,不排斥妄心,也即心具真妄两种性质,这与此宗主张众生乃至佛的本性同具善恶两性是一致的。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三节 无住心体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一节 明佛种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七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 第三节 中..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五节 无情有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二节 报应说的新论证..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二节 心地自然..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三节 三论师系与成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一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第一节 佛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节 学术思想重..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一章 中国佛教的语言观 第三节 禅宗前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三节 性理归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一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