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真心即性
华严宗五祖、澄观的高足圭峰禅师宗密(780-841),早年曾治儒学,至28岁时将参加贡举考试,偶然造谒禅宗荷泽神会系下的道圆禅师,言下相契,便从他出家。一日读《圆觉经》有悟,并获道圆禅师印可,道圆称他当大弘圆顿之教。不久,外出游方,遇澄观弟子灵峰,得澄观所撰《华严经疏》和《随疏演义钞》,昼夜披寻,认为该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后又随侍澄观二年,深得华严义理的奥秘。此后,宗密着力融会教禅,盛倡教禅一致。
在中国佛教习性思想史上,宗密进一步扩展了心性学说。他除了运用《大乘起信论》以外,还特别援引了《圆觉经》来阐发心性学说。《圆觉经》的主要内容是宣说如来圆觉的义理和观行方法。圆觉指圆满的灵觉,圆满的觉性。众生的灵知本觉,就其体方面言,是一心;就因方面言,是如来藏;就果方面言则称为圆觉。宗密吸取了上述经论的思想,全面地阐发了绝对真心和「真心即性」说,强调真心就是佛性;并以圆觉为思想基点,统一了当时所有的禅与教以及固有的儒、道学说,为佛教内部各派以及儒、道、佛三教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佛教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密为了说明心与世间现象以及与宗教解脱的关系,对「心」的范畴作了四个层次的分疏〔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1,《大正藏》第48卷,401页下~402页上。〕:一是「肉团心」,即众生肉体的心脏。二是「缘虑心」,指具有思维功能的心。三是「集起心」,指深层的第八阿赖耶识,是具有「积集种子,生起现行」,即收藏经验积淀而成的「识」(种子)和生起世界现象的作用的心。四是「真实心」,此心分觉与不觉两层。心若和妄想和合,称为「藏识」;若不和合,则称为「真如」。这两层又都统一在「如来藏」之内。这四种心的关系是:
然虽同体,真妄义别,本来亦殊。前三是相,后一是性。依性起相,盖有因由。会相归性,非无所以。性相无碍,都是一心。〔注释:同上书,402页上。〕
意思是四种心虽然同体,但是有真妄、本末之别。肉团、缘虑和集起三种心是「相」,属于现象范畴,只有真实心是「性」,即绝对的本体。相是由性而起,因此前三种心都是依靠真实心而生起的。在解脱实践上要「会相归性」,以把握绝对本体。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性相圆融而无矛盾,体悟到「都是一心」的真谛。可见,在宗密看来,真实心是四种心中最高层次的心,尤其是真实心中的觉心,作为一切现象的本体、人的本原和众生解脱的根据,是宗密的心性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最高范畴。
真实心,简称真心,又称「圆觉妙心」、「清净真心」、「本觉真心」、「空寂真心」、「灵知之心」、「佛性」、「如来藏」等,反映了宗密对真心多重特性的不同概括和表述,然而,就其本质意义来说又是相同的。真心的特性很多,其典型特性是: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注释:《原人论?直显真源第三》,《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上。〕
这里揭示了本觉真心的三大特征:常住清净、昭昭不昧和了了常知。
「常住清净」。这里包含了常住和清净两重特性,宗密说:
自性清净常住真心者,不待会色归空,不因断惑成净,自心本净,故云自性清净。此性无始来,乃至尽未来际,有佛无佛,常不灭坏,故云常住心也。〔注释:《圆觉经大疏钞》,《续藏经》第1辑第1编第14套第3册,257页。〕
常住,即恒常久住,不灭坏。这是说,真心是超越时间、超越外在条件(有佛无佛)、超越生死变化、永恒存在的。清净,此指自性清净〔注释:宗密援引了《宝性论》,把清净分为「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两种,详见上注。〕,是真心的又一重要特性。所谓自性清净,是说自心(真心)本来就清净无垢,远离烦恼,并不要等待物质现象会归于空性,或因断灭了妄惑之后才成为清净(离垢清净)。真心会在现象世界中发生种种作用,但它的清净本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众生因受无明的障蔽,看不到自性清净的内在特质,而为烦恼所困扰。若一旦觉悟,清除无明和烦恼,心回到本来状态——自性清净,也就超越世间,而与真如相应,进入了解脱的境界。
「昭昭不昧」。昭昭,明辨事理。不昧,明白不暗。昭昭不昧,是形容知的,相当于「灵知」。禅宗荷泽神会一系主张「心以知为体,」犹如水以湿为体一样。这里的「体」,指体性。「心以知为体」,即「心以知为性」,知是心的本性、本质。宗密极力推崇神会的知为心性的思想:
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坐境本空。空寂云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如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2,《大正藏》第48卷,402页下~403页上。〕
意思是说,一切事物,如梦如幻,世间境界,空性不实,众生一旦体悟到这一点,就不会对现象世界产生种种妄念。这样,众生和「空寂之心」,就显现出原有的灵妙知见,而对一切事物明晓不暗。这种空寂之心所具有的妙知见,就是众生的真实本性。「知」是先天的、绝对的真性、觉性,「知」这一字,是修持成佛的最佳法门。
「了了常知」。「了了」,毕竟。「知」指「识知」,即本觉的意思。「了了」和「常」是形容「知」的。了了常知,即毕竟恒常识知,也就是本觉。昭昭不昧是讲真心具有灵知,了了常知则是称真心具有本觉。灵知是指主体心的思维性功能,本觉则是指主体心的觉悟性特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密认为,众生的本觉真心也就是佛性,如来藏,既是人生的本原,也是众生成佛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