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B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80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

(二)本净

1. 大圆满法彻却本净思想是修行的基础,本净的意思是自然智中全无所得[46],如虚空原始清净,本性元成[47],无勤自然成就[48],本净要以平等无分别心为基础,由于本净,禅修才能立断,为脱噶修炼打下根基,本净也有自性清净的意思,是如来藏自性清净,或无污染的阿赖耶识,是瑜伽行派修炼成就的重点。

2. 大乘佛法中,《放光般若经》[49]、《道行般若经》[50]指出般若波罗蜜本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51]、《大般涅槃经》[52]、《究竟一乘宝性论》[5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54]指出心性本净,与大圆满法中的本净是自性清净一致;《光赞般若经》[55]、《佛说濡首菩萨清净分卫经》[56]指出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与大圆满法中的本净涵义是全无所得如虚空的观念一致;《大乘密严经》指出瑜伽本净,所以超越彼岸,以化佛出现[57];《佛说魔逆经》指出泥洹(涅槃)本净,生死不二[58];《菩萨璎珞经》指出本净三昧,令一切众生悉见过去未来现在诸法本末,复令众生见诸佛无量世界诸佛世尊[59];《佛说如来兴显经》指出本净自然,则为佛矣[60],这与大圆满法证得本净自然智,自得究竟解脱的观念一致。

(三)无分别智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认为,“一切觉性之法要远离我执分别之心”[61],并引用《普作续》的“不以分别修三昧,以不分别心成就”,另提出“无分别心平等则成就”[62],因本净自然智产生的虚空无分别,是大圆满法修炼的特色。

2. 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提到“无分别智能证法性清净”[63];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4]、《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65]中提到“无分别智能了知诸佛境界寂静离说”;在《金刚三昧经经》中提到“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唯分别灭”[66];另在《大方广华严经》中提到“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67],“无分别智善分别故,一切世间法不能染”[68];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菩提心最胜,善知法界真实性,无分别智不可说,能破众生怖畏想”[69];在《佛说文殊尸利经》中提到“尽智者得智无分别”[70];在《佛说无上依经》中提到“圣人行处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71];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诸菩萨诸佛世尊入法无我,入已善净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72],在《成唯识论》中提到“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73];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如来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唯自内身法界能证”[74];在《摄大乘论释》中提到“心及心法不行故,是无分别智者,住灭受想定等应是无分别智”[75]等。

3. 讨论:因此,大圆满法修行中,菩提觉性产生的无分别智,善知法界真实性,与《大方等大集经》理念一致,《普作续》提到的“无分别心成就三昧”,与《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提到的“无分别智能证法性清净”一致,也跟《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无分别智能了知诸佛境界寂静离说”,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的“如来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唯自内身法界能证”,非常接近。大圆满法强调菩提智慧开悟空性,获得无分别智,跟《佛说文殊尸利经》中提到的“尽智者得智无分别”概念类似。大圆满法修持重视大乘法界法性及空性心法,与《成唯识论》中提到的“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一致。

(四)无破无立

1. 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现见验相境界增长时,身如疼痛所苦之人,无羞愧和爱美之想,此种情景是由风已得入中脉而产生,此为大圆满无破无立之义已入于全身。又由秘密灌顶使其全身清净和由无戏论灌顶所得智慧依其本体而显现也。其言语犹如疯子涌现自言自语,是从语言清净于自境中而产生也,此为大圆满不可言说之义入于语之妙光中[76]”上文提到中脉明点产生时,依无破无立的心境,坦然接受全身气脉运行,加上秘密灌顶及无戏论(智慧)灌顶,清净喉轮,出现胡言乱语,之后归于清净。这里所讲的不破不立是一种修行境界。

2. 不破不立应与本净自然智、平等无分别智一起看待,破立是一种抉择,大圆满法不选择破立,直观对待善恶美丑,习气慢慢沉淀、消融,与中观应成派只破不立不同,宁玛派使用如来藏自性清净学说,为瑜伽行者的实修实证,也不是唯识派主张的万法由心生,它仍强调十二缘起,无自性学说。

(五)唯一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一切法以唯一自然智为关键。”[77]又提到:“复次宣说唯一之本性,唯一觉性一切诸法根,种种显现于一中不动,说为唯一根本自然智,……一本觉中起现轮涅二,唯一根本胜义菩提心,明与无明唯幻化差别。”[78]认为自然智是唯一关键,由菩提心证得,并提到:“而菩提心及作用唯是一界故,于菩提心中全无胜劣可得。《普作续》云:佛与有情诸业与习气,除菩提心外别无余法。”[79]所以菩提心也是唯一根本胜义,此外尊者引用《珍宝镶嵌续》解说唯一明点:“自己心脏之坛城,唯一明点本自圆,本来即住大圆义,秘密义是圆觉性,明点空寂之炬光,自然界光此二者,远离空与不空边。无有功用现实住,为境界圆故自住。”[80]也提到四灯中之两灯明点空光、自然界光的修行概念,此外,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又提到:“本性大圆满之一切法门总摄为心部、界部、窍诀部三种,又收摄为自体本净界,本性元成界,不灭随现界,远离因果作勤界,迷障体上清净界,见修本初清净界,无作远离净治染污界,密意无有障隔界,诸法本地解脱界九种。又总为无有、平等、元成、唯一之义心要,以此四不变纲收束为四大纲。[81]将大圆满法总摄为四大纲领:无有、平等、元成、唯一,加以讨论。

2.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说一切无边法故。”[82]另在《佛说佛地经》提到:“清净法界者,譬如虚空,虽遍诸色种种相中,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83]可知唯一法界。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提到:“须菩提!法性唯一,无二无三,是性亦非性非作。须菩提!菩萨能如是知,则离诸着。”[84]这里提到唯一法性。在《大般若波罗蜜经》中提到:“一切法本性唯一,能证所证不可得故,善现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是本实性。”[85]这里提到本性为无性,无性为唯一。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提到:“一切坚固相应者,谓一切法自性坚固,原始至终唯一真智,自性坚固自体无别故。”[86]这里提到唯一真智自性坚固,与大圆满法唯一自然智、唯一菩提心概念一致。在《大宝积经》中提到:“一切诸法无有生,智者当知唯一相,彼一切法无生者,当知是法无有名,一切诸法无有生,其生本来不可得,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87]这里指出一切诸法唯一无生,此外《妙法莲华经》提到:“无有余乘,唯一佛乘。”[88]在《大智度论》提到:“空是十方诸佛深奥之藏,唯一涅槃门更无余门。”[89]虚空是唯一涅槃门。在《大宝积经》提到:“一切诸佛唯是一佛,说无量佛是名神变,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土是名神变。”[90]指出一切诸佛唯是一佛变现。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指出:“三界唯一心。”[91]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指出:“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92]说明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秘密主,具有非常坚固的法界智慧,文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在第三章讨论。在《究竟一乘宝性论》提出:“诸佛如来不生不灭寂静不二,离垢法身故,以唯一法身究竟清净处故。”[93]显示诸佛如来唯一法身究竟清净。在《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智者修禅智,出世住实际,不染于诸法,离一切分别,不分别诸法,不见有众生,诸唯一相,得见佛境界,无量菩萨众,安住此法性。”[94]也指出禅智安住唯一法性,法性智即自然智慧、本然智慧、内证智、无分别智,为大圆满法修行的鹄的。

 

--------------------------------------------------------------------------------

[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2] 同上,第47页、59页.

[3] 同上,第136页.

[4]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5] 同上,第92~93页.

[6]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8] 同上,第163页.

[9] 《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2页.

[10] 《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1页.

[1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12] 《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37页下.

[13] 《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14] 《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15] 《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16]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17] 《大般涅槃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18]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二册,第901页.

[19] 《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20]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22]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23] 《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24] 《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25] 《观音玄义记》卷七,《大正藏》第34册,第915页上.

[2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页下.

[27]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28页上.

[28]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 第7页下.

[29]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374页上.

[30] 《佛说佛地经》,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 第721页上.

[31] 《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第334页下.

[32]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第827页下.

[33]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34] 同上,第24~25页.

[35] 同上,第61页.

[36] 同上,第47页、59页.

[37] 同上,第30页.

[38] 同上,第136页.

[39] 《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1页.

[40] 《大宝积经》卷三十三,出现光明会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82页.

[41] 《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4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43]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0页.

[44]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09页.

[4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44页.

[46]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47] 同上,第106页.

[48] 同上,第52~53页.

[49] 《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50] 《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469页中.

[5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52] 《大般涅槃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5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5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537页中.

[55] 《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188页下.

[56]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57] 《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58] 《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2页上.

[59] 《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1页下.

[60]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611页中.

[6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62] 同上,第92~93页.

[63]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64]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65]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66] 《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6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6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69] 《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70] 《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71]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72]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86页.

[73] 《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7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75] 《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76]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7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78] 同上,第116页.

[79] 同上,第89页.

[80] 同上,第170页.

[81] 同上,第163页.

[8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页下.

[83] 《佛说佛地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 第721页上.

[84]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叹净品第九,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上.

[8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六,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 第196页中.

[86]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 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拏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北宋法贤译, 《大正藏》第八册. 第819页中.

[87]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 《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374页上.

[88]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法师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页下.

[89] 《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 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第334页下.

[90] 《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大唐菩提流志译, 《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493页下.

[9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 第328页上.

[92]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第827页下.

[9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究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6页中.

[94]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三册. 第341页上.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下一篇: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A
 第二章 第九节 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A..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十三节、第二十四节
 第二章 第三节 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附录一《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北传佛经与藏译佛经(不含密续)A..
 第八章 第五节 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
 第八章 第六节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
 第五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
 第三章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