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六)
 
{返回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7

2011百日共修上师瑜伽(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一、上师瑜伽的实修方法
   
    (二)七支供
   
    第三、忏悔支
   
    无始所积罪堕皆忏悔
   
    忏悔支主要对治嗔恨心和害心等烦恼。忏悔时必须要具足四种对治力。
   
    所依对治力:有外在的所依对治力和内在的所依对治力。外在的所依对治力是明观福田,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是发菩提心。
   
    做忏悔时,发菩提心非常重要。我们本具的佛性被妄想、分别遮蔽了。通过忏悔去掉这些障碍,本具的光明与佛性,无漏的功德就会自然显现。我们忏悔、消除业障,不是为了获得健康等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获得解脱成佛的果位。我们解脱成佛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自己要先到达彼岸——成佛,然后再度化父母众生,帮助他们到达彼岸、解脱成佛。这样我们就要消除业障。以这样的发心进行忏悔,就是内在的所依对治力。
   
    外在的所依对治力,就是前面所讲的明观福田的内容,即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及历代传承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及其眷属等浩如烟海般的殊胜坛城。
   
    厌患对治力:是对自己以身口意造下的恶业生起悔恨之心。
   
    自性罪主要包括:1、十不善业;2、五无间罪;3、近五无间罪;4、四重罪;5、八邪罪等。
   
    1、十不善业:(1)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2)口四业:妄语、绮语、恶语、两舌;(3)意三业:贪心、害心、邪见。
   
    2、五无间罪:(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
   
    3、近五无间罪(与五无间罪相似的五种重罪):(1)污比丘尼;(2)杀见道菩萨;(3)杀有学僧伽;(4)夺僧伽资具;(5)拆毁灵塔。
   
    4、四重罪:包括居智者之首位、享用密咒师的财产、居比丘顶礼之前、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1)居智者之首位。应该恭敬、尊敬有智慧的人,让他坐在前面或坐在上面。若是对智者有不恭敬的心态或行为,是一种重罪。
   
    (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若是不择手段地占用修密法有成就之人的财产,也是一种重罪。
   
    (3)居比丘顶礼之前。在显宗里,尤其是小乘里,比丘是具足圆满戒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若是对比丘不尊重或有轻视的态度,也是一种重罪。
   
    (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在深山里修持或在生活各方面比较困难的修行人,他们得到食物或筹备资具非常不容易,若是你轻易地享受这些食物或使用这些资具,也是一种重罪。
   
    5、八邪罪:包括谤白法、赞黑法、障碍行善者积资、扰乱信士之心、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1)谤白法(正法):诽谤正法。
   
    (2)赞黑法(邪法):赞叹邪法。
   
    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化现的上师、邪师或邪法非常多,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轻易地赞叹或诽谤。若是要赞叹或诽谤,一定要黑白分明,否则容易犯这两种邪罪。
   
    (3)障碍行善者积资。比如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是信佛的,他(她)要积累资粮,自己却阻碍,这也是一种邪罪。
   
    (4)扰乱信士之心。信士指的是对法有具足信心的人。有些人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如果对他们说些扰乱人心的话,比如说这个法如何不好,或者有比这个法还殊胜的法,或者说上师如何不好,还有比这个上师更好的上师等,也是一种邪罪。自己生不起信心,还影响他人。每个人的缘分、根基不同,既然他人生起了信心,自己就不能说三道四扰乱他人的心,否则也是一种邪罪。
   
    (5)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比如已入密乘者在上师背后说坏话或做坏事,违背或背弃上师,也是一种邪罪。
   
    (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应该在每天或固定的时间里修持本尊。若是长期不修持,也是一种邪罪。
   
    (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真正的金刚道友是修行上的伴侣,也是成就的助缘。若是长期离开同修道友或金刚道友,不重视共修,也是一种邪罪。
   
    (8)已进入密乘者舍弃坛城。进入密乘要设置坛城或亲近坛城。若是不设坛城或不亲近坛城,以轻视的态度或长期舍弃坛城,也是一种邪罪。
   
    因为以前没给大家讲解过四重罪和八邪罪,所以在此处给大家仔细地讲解一下。这都属于造业、造罪。
   
    此外,还有我们会犯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等。
   
    对往昔所造的恶业、罪孽,生起了无比的畏惧、忏悔之心,这是厌患力,即破恶力。自己对所犯下的罪业,有些能想到,有些想不到。无论自己能否想到,佛菩萨都一清二楚。在上师等对境面前,自己要不覆不藏、发露忏悔。
   
    返回对治力:从今以后誓不再造这些罪业,不再犯这些戒律。这样坚定的决心就是返回对治力,也是恢复力。
   
    现行对治力:在此处,观想一切罪障变成黑团汇聚在自己的舌头上,通过修上师瑜伽的所依境,上师、诸佛菩萨身语意放射出光芒,照耀自己,加持自己,洗掉污垢,净除了自己的业障、病障、魔障等罪障,使自己得以清净。这也是一种忏悔的方法。
   
    业障没有功德,通过忏悔能清净,这是业障的功德。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的过程就是知错改错的过程。任何时候都要以佛法对照自己,改变自己,改正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忏悔,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念再多的经咒,做再多的善事,也很难消除罪障。大家一定要明白忏悔的重要性,尽心尽力地取舍。若是能这样处处反省、忏悔,如理如法地精进修行,嗔恨心、害心等烦恼自然就会无影无踪,这是忏悔支。
   
    第四、随喜支
   
    轮涅一切诸善作随喜
   
    随喜主要是对治嫉妒心。别人有功德了,修行有进步了,有成就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问题回答得好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虽然自己没有勾心斗角,但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现在我们就要对治这样的烦恼和习气,修喜心,随喜他人的功德。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到处都是“随喜”。但都是口头上、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心里真的有那种喜悦,这叫随喜。若是没有真心随喜,表面上却说随喜,就是骗人的。
   
    随喜这种心态直接对治了嫉妒心等烦恼,力量不可思议。佛讲随喜的功德非常大。比如,一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付出了无数心血,修建了一座寺院,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而你什么也没有付出,仅仅发自内心地随着欢喜了,就能获得同样的功德。也许你随喜的功德还超越了他亲手建寺庙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建寺庙的过程中也会造一些业。寺庙建成了以后,作为凡夫,他心里会觉得自己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也许有这样的傲慢、执着等不好的心态。而随喜者没有这些,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造业,所以仅仅随喜也许就超过了行善者的善根。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四个月,还供养其他一切受用。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太好了!她完全是发自内心地生起了欢喜心,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功德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刚开始国王还很大方,但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的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乞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连赶带打撵她走,一定会有效果。国王同意了。到了第二天,那位贫女又来的时候,受到了阻拦,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这里主要讲的是随喜的功德。乞女仅仅是发自内心地随着欢喜了,没有做别的,她的善根、福德就超过了国王亲自做的善根和福德。这是佛亲口讲的。所以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内心不能不高兴。谁有进步,谁有成就,就应该随喜谁,赞叹谁。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所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
   
    大家若是真心想随喜,想改变,就要多看他人的功德,多看他人的优点,多看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多随喜。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学不修,只要能真正发自内心地随喜他人,这本身就是最殊胜的一种修法。随时随地,何时何地忆念他人的功德,观察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即使不念经、不念咒,只随喜,就能获得与他人同样的善根和福德。
   
    善根有有漏的,也有无漏的。我们要随喜一切。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心里高兴:“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不是表面上这样笑,而是发自内心地高兴。你在心里笑,别人看不到,听不到。不然别人或许会认为你是疯子。这样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的功德,去想一般的补特伽罗——修行人的功德,然后在心里生起欢喜。这是一种功德,是一堂课,也是一种殊胜的方法。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功德有有漏的功德,有无漏的功德。什么叫有漏的功德?从本体的角度讲,胜义谛所摄持的一切善根都是无漏的,属于世俗谛的一切善根都是有漏的;从道的角度讲,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所积累的善根都是有漏的,在见道和修道所有的善根都是无漏的;从善根本身来说,一切福德资粮都是有漏的,智慧资粮都是无漏的。二者也有合为一体的时候,分开安立时是这样区分的。从修行过程中的入定和出定的角度来讲,圣者入定所做的善根都是无漏的,出定后所做的善根都是有漏的。从助伴的角度来讲,相似、真实智慧所摄持的一切善根是无漏的,没有被相似和真实智慧所摄持的所有善根是有漏的。有漏、无漏的善根有很多种,角度不一样,在有漏或无漏的状态下,所做的善根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要随喜有漏、无漏的所有善根。
   
    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佛、菩萨或阿罗汉的善根基本上都是无漏的,而我是一个凡夫,若随喜他们的善根和成就,也能得到如是的善根和成就吗?”从善根本身的角度来讲,能得到如是的善根与成就。但是有漏和无漏的善根是以有智慧或无智慧划分的。若是你自己的相续没有成熟,只是普通的凡夫,你随喜佛、菩萨、阿罗汉的功德、善根或福德,得到的也是有漏的。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所积的善根是有漏的,佛、菩萨、阿罗汉随喜我们,是不是得到的善根是有漏的?不是,因为他们的相续已经成熟了,相续中的善根是无漏的,他们随喜所得到的善根、福德也是无漏的。所得到的善根和福德是有漏还是无漏,主要根据随喜者自己的相续和心态来区分。
   
    随喜善根非常重要,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金刚乘,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应该利益、帮助众生。你现在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我们是大乘行者,是金刚弟子,不能有这种不好的心态和行为。我经常讲,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我,放下了自私,这叫开悟,叫成就。
   
    有些人哪有成就,哪有开悟啊?以自己为重,把自己放在高处,把他人放在低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这是凡夫。以他人为重,以自己为轻;以他人的利益为主,以自己的利益为辅,自己怎么都行,这是菩萨。
   
    真正发出菩提心了,真正进入密乘了,不会求自己的解脱成佛。自己是否成佛无所谓,自己是否解脱无所谓。为了众生,自己下地狱都可以。我们看陀美仁波切、华智仁波切是怎样发愿的?他们临终时没有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发愿到地狱利益众生。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是怎么发愿的?“自己成佛不重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菩萨实际上已经成佛了,但他不示现成佛,示现的是菩萨,就是永远以菩萨的形象利益众生。观音菩萨也是这样。观音菩萨为什么示现千手千眼?不是为了美,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千手千眼只是一种相,实际上代表了他的发心与愿力。我们看西方三圣佛像,阿弥陀佛是跏趺坐,两位菩萨在两边是站立的姿态。他们为什么不坐着?表示菩萨就是不停地、不间断地利益众生,连坐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是怎样发愿的?“我在修大乘佛法,我在修密乘,我要解脱,我要成佛,我要、我要……”都是“我要”!永远是“我要”!
   
    勇敢一点,心量放开一点,遭受一些灾难、磨难也是好事!有一点点头痛了,家里有事了,家人不高兴了,心里就有压力了。不高兴就不高兴呗!凡夫就是这样,今天高兴,也许明天就不高兴了;明天高兴,也许后天又不高兴了。没有永远的不高兴,也没有永远的高兴;没有永远的态度好,也没有永远的态度不好,很正常。有的人怕开除,怕离婚。开除就开除,只是几百块钱、几千块钱的工资,算什么啊?解脱重要,还是那点工资重要?“说得轻松,到那时我怎么生活啊?”没有事,若是命中没有饿死的因缘与果报,你怎么也不会饿死的;若是命中有这个因缘,即使你找一百个工作也没有用,到时候也会饿死的。离婚也是同样的,若是缘分尽了,你再努力也没有用;若是缘分没尽,不会有事的。
   
    做自己的主人吧!有的人永远是烦恼的奴才,永远是别人的奴才。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是自己做自己主,我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的人是幸福的人,不自由的人是可怜的人。不要有点事就动心,天塌了地陷了也没有事。稳重一点,勇敢一点,慢慢来,任何事情都是会有办法解决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七)
下一篇: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五)
 2011年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一)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八)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十)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四)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九)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九)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暇满难得(一)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暇满难得(二)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三)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叶落花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42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教戒律学 第七章 受戒贤的类别——在家戒 第二节 三归[栏目:佛教戒律学]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烦恼魔[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拴牢心中的“大象”[栏目:达真堪布]
 一个人过一辈子,有错吗?可以吗?[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第一章 律宗纲要 第二节 正明宗体[栏目:戒律与佛教命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