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别把学佛当成负担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6

别把学佛当成负担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动机,便是追求快乐。世人拼命地去赚钱积累财富或谋求高位,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就是认为这些追求得到的东西能够使自己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背后隐藏着很大的痛苦,追求的过程会有痛苦抑或是即便实现了追求的目标也伴有痛苦,并且很多时候,痛苦大于快乐。

我们借世人的追求来说明,我们学佛也是一样,为了追求快乐。而且我们的目标更要远大,不但要追求现在的快乐,更要追求以后的快乐,不但要追求今生的快乐,还要追求来世的快乐,不但要追求暂时的快乐,更要追求永远的快乐——涅槃的快乐! 追求快乐是一切有情任何行为的动机。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有自己追求快乐的目标:有的求生意兴隆、有的求家庭和睦、有的求子孙如意、有的求事业有成、有的求一帆风顺、有的求健康长寿,有的求后世福禄,有的求解脱等等,当我们的所求被满足,我们认为是得到了快乐,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到要想得到快乐,我们得付出辛苦,这个辛苦就是信仰佛陀,追随佛陀的教法,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佛法里面讲一切都是因果,自己要想收获就得付出劳动,要想得到就得种下相应的因,不存在不劳而获的情形。听从善知识的教导,改变自己,就是在种因,而且我们越前进,想要得到的快乐越多,对自己的规范和约束就要越严格。

我们拜善知识后,要守一些规范和戒律及听从善知识的教导,但是自我的执着又是很强烈,当自己被改变时,会在内心产生抗拒和抵触,认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是在伤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抵制,还有人虽然不会直接表达,但是内心不是真心接受,而在被迫接受,觉得不得不如此。这时,学佛、修行变成了一种负担。负担会引发内心的痛苦,痛苦就让我们去抗拒,我们的内心就会很累,而内心当中被逼迫的情感越来越深刻时,就会对佛法、善知识产生怀疑,甚至是怨恨以及产生邪见,然后就会退失道心,对佛法、对善知识不再相信,这时问题就很严重了!

现在有许多人学佛学的很痛苦,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或是修什么法,但是内心很抵触或是觉得自己很累,但也强迫自己去做,适度的勉强可以推动前进,但不要过度勉强,那样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这个情况下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先去启发自己内心的欢喜和主动接受,对于改变自己的善知识的教言或是戒律,我们去思维这样做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相反不如此,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坏处,启发自己的内心接受后然后再行为,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要是实在做不到怎么办?不要十分的勉强,不妨先退下来,给自己一段时间,等到能够接受再去做。

我们举一个修法的例子,比如我们坐下来修法,但开始的时候,我们坐不住多长时间,但我们也许会觉得精进会很重要,就强迫自己一定要坐住,一定要坚持,结果是过段时间后,看到坐垫我们就会反感恶心,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不宜坐得时间过长,觉得累了就可以休息一下,培养自己的欢喜心,慢慢的再加长时间就好了!

不要让自己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学佛本是轻松、自在和快乐的。佛法的宗旨不是离苦得乐吗?学佛本来是件很快乐的事,不要把学佛、修行当成负担,那样支撑不了不久,要让自己在学佛中感受自在和快乐。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听闻佛法前的准备——“断三器”
下一篇:别往自己的心里装垃圾
 做事只管尽心尽力,不必进行相互攀比
 在一切境遇面前不退失道心
 学佛人先学会对家人修忍辱和慈悲
 密乘的根本戒之恭敬上师
 言语 口业
 不要被无关紧要的人、事所累
 学佛人要深信因果
 傲慢 攀援
 别往自己的心里装垃圾
 学会放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百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临济禅与安祥禅[栏目:耕云先生]
 佛法强调清净心,请问感恩心与清净心的关系是什么?[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栏目:唐思鹏居士]
 听法[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刚强堕地狱[栏目:传喜法师]
 出家——最彻底的布施[栏目:宣化上人]
 《“宗教文化与性别伦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序言与谢词[栏目:昭慧法师]
 生命定位vs.法界因缘[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