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做到真正的皈依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2

做到真正的皈依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他们在形体上也十分的虔诚,姿势规范的磕头、顶礼佛像,可惜他们的心不虔诚,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佛菩萨。

拿了一点的供养来求佛菩萨保佑其升大官、发大财,或是其他一些不合乎社会道德、不符合善行标准的事。在他们的心里,便认为:“今天我给了你钱,你就得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如果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就认为佛菩萨不慈悲、不灵验。

佛菩萨不是生意人,供养也不是做买卖。向佛菩萨求升官发财,佛陀当初可是抛弃了权位,而去乞食。如果按照供养的大小,得到权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那佛菩萨就成了贪官污吏;如果违背社会公德、损人利己的行为都能应允,那佛菩萨就成了黑社会了。

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调服心性”。净化自己心灵,消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的污垢,达到彻底的人格的完美和智慧最高的境界才是佛。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不了解佛教教义一般人的身上,皈依上师、三宝多年的佛教徒也会出现,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皈依不仅仅是在上师、三宝前进行一场仪式,也不光每天嘴上念念“南无古如毕,南无布达亚、南无达尔玛亚、南无僧伽哑”的皈依文。真正的皈依是心灵上的信归,相信上师、佛陀有着完美的人格典范,无限怜悯众生的悲心和洞彻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够让我们彻底远离一切痛苦和不幸,得到一切快乐的如意宝珠,相信圣贤僧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带路人”,我们的心里有对佛菩萨的崇高敬仰并以佛菩萨的精神及所展现的行为规范为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一心相信,依靠上师、三宝,表现在:

一、思想上,对于上师、三宝的教诲真心相信并熟记在心,尤其在与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念相冲突时,要选择上师、三宝的教诲为指导思想,并坚定这种思想。很多学佛人有这样一种现象,说起别人来,总能以佛法的道理做依据。维护起自己来,也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听起来也很有理由,显得自己很委屈——对不起,这种道理没有用,这些都是世俗的道理,佛法里没有为自己辩解的道理,只讲修忍辱和自我奉献,有的人用“佛法不离世间法”来为自己找托辞,“佛法不离世间”是指修学佛法的次第,先要树立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弃恶从善、舍邪归正,于人天道上渐次出世的无我正见,并不是说人我是非的道理在佛法中也适用。

二、行动上,以佛法中规定的戒律严格要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并拿这个标尺时刻检验、衡量自己,用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把佛法铭记在心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皈依。如果仅是口头念念,就似鹦鹉学舌,如果拿这些道理去衡量别人或是作为炫耀的资本,佛法就成了戏论。

当我们对着莲台上庄严的佛像顶礼时,是提醒自己努力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和向往,并以此策励自己去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对财富有种特殊的感情,好多弟子也对黄财神修法很有兴趣,密法中有很多方便的法门,能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感应,但前提是不论修何种法门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利他心是修任何法门的内在要求,只有心和佛菩萨相应,才会有感应。

许多藏传佛教大师曾说:“佛教从入教、发心到成佛的整个过程都是皈依。”当你们每天口念皈依文时,请认真的检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的皈依了上师、三宝,还是仅口头上念念。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宽容别人
下一篇:宽容自己
 在一切境遇面前不退失道心
 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就是赞叹、随喜别人的功德
 感恩母亲——纪念我的阿妈
 学佛人的人生是最自在的
 宝贵的人生不要被无聊的事虚度
 为什么说佛教不是迷信?
 珍惜 感恩
 供养 布施
 病痛 痛苦
 放下才能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感应记[栏目:念佛感应]
 我有亲人刚过世,请问如何才能帮助他?[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试谈圭峰宗密与《圆觉经》之因缘(释耀云)[栏目:其它法师]
 中论讲记 卷二 观合品 第十四[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中谛之介说[栏目:惟觉法师]
 第一篇 佛 1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关键 Key Point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修行中产生自卑心理或负面情绪怎么办?[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第三册 进德修业的指南~1[栏目:佛光菜根谭]
 七种法供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