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16

自序品第一之五

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

 

[经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

 

【注】

 

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是风动?是幡动?都不错啊!但是,对要修证菩提、要求得明心见性的修行人来说,这样说就不对了。面对眼前景物,保持清净心,向内返照,便没有风动还是幡动的问题了。

 

 [星云大师译文]

 

有一天,我暗自在想:应当是出来弘法的时候了,不能永远隐遁下去。于是我离开了猎人队,来到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有一阵风吹来,旗幡随风飘动,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动,另外有一个僧人则说是幡动,两个人为此争论不休。我走上前向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大众听到了,都十分惊异。

 

[经文]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请我坐到上席,询问佛法奧义。他听我说法,言辞简洁,说理透彻,并非从文言字句中来,于是问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传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

 

我说:不敢!

[经文]

 

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注】

 

⑴ 惟论见性,不讲禅定解脱 禅定解脱是修学佛法入门的途径。佛陀在世时,先教弟子修学声闻乘、缘觉乘,声闻乘、缘觉乘是小乘法,合起来称为二乘。当弟子们修习声闻乘、缘觉乘功德圆满后,再说大乘法,引导弟子再发菩提心,舍小从大,修习大乘法门。修习大乘法门的人中,有利根大智的,可以在上师的点拨下,心心相印,当下见性成祖作佛,这就是顿教法门。五祖知道惠能是利根大智,在密授衣法时,不必再讲禅定解脱,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师已当下明心见性了。当今有不少人根据惠能大师说的五祖在密授衣法时“只讲见性,不讲禅定解脱”这句话,认为禅宗顿教法门总不讲禅定解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真正用心读好这部《坛经》,便会明白,惠能大师只是反对像枯木死灰那样的空心静坐,说这不是禅,而是禅病。在妙行品第五中就专门讲说修习禅定之法。

 

[星云大师译文]

 

于是印宗法师向我作礼,请我出示五祖传授的衣钵给大家看。印宗法师又再问说:黄梅五祖传付衣法时,有指示吗?

 

我说:指示是沒有,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脫。

 

印宗法师问:为什么不论禅定与解脫呢?

 

我说:因为讲禅定解脫,就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沒有分別对待的不二之法。

 

[经文]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注】

  

⑴ 不二之法 外道和二乘人都修习禅定解脱修持法,在修习中,外道执着一切法是恒常的,二乘人会执着一切法是无常的。常与无常,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执着二边的哪一边都是偏见,佛法又把偏见称为边见。把分别二边、执着一边的法称为二法。修习大乘顿教,是出世间上上法,是佛法的究竟境界。《楞伽经》说“佛法起非常非无常”,宣讲佛法的究竟境界,离常、离无常。只有建立无分别智,常无常不二,善恶不二,有无不二,生死涅槃不二,一切法平等平等,这样才能进入无生佛地,才能见到佛国净土,才能到达不生不灭的极乐世界。佛法的究竟境界是一切法不二、一切法平等的不二之法。

⑵ 四重禁 犯比丘四戒(杀、盗、淫、妄语),为四重罪。

⑶ 五逆罪 犯弑父、杀母、破和合僧、害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罪,称为五逆罪。

⑷ 一阐提 犯了五逆罪的人,被认为是断了善根、断了佛种的人,都称为一阐提。

⑸ 蕴之与界 这里指五蕴十八界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合称五蕴,又称五阴,诸经用这五蕴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这是为了教化世人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眼、耳、鼻、舌、身和意,称为六根;与六根顺次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和法,称为六尘,六根六尘合称十二入;与六根、六尘对应的识相,顺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称为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称十八界。这也是为了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又问: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我说:法师讲的《涅槃经》,阐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

 

佛陀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是非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假见之为二,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別,无二无別的性就是佛性。

 

[补注]

维摩经载: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1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2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印手菩曰:涅槃、不间为二。若不涅槃、不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其求解?无无解,,是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无示、无,离诸问答,是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经文]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星云大师译文]

 

印宗法师听了我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我给別人讲经,犹如瓦片石砾;仁者论述义理,犹如那精纯的真金。

 

于是为我剃除须发,并且愿意事奉我为师。我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我自从在东山得法以后,受尽辛苦,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今天能够和刺史官僚及僧尼道俗同在此法会中,无非是多劫以来所结的法缘,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共同种下的善根,方能听闻这顿教得法的因缘。

 

教法是过去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愿意听闻古圣教法的,各自先行净心;听完之后,各自去除疑惑,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沒有差別了。

 

大众听完惠能大师的说法后,心生欢喜,作礼而去。

 

[补注]

 

山是地名,什山法?在《宋高僧》里记载,魏朝末年,天竺沙门达磨得宗妙法,这个禅法是迦牟尼佛,以授衣钵为记磨祖师来到中土,于嵩山少林寺。后来达磨祖师传慧可,慧可又付法于僧,僧付法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大。因道信弘忍都是驻锡东山,宗心法,所以后人又称禅宗法门为东山法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
下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五 答智常 法本无四乘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决疑品第三之四 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八 语怀让 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一 自性五分法身香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八之四 普告来者 无二之性是为实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三 答法达 要转经不要被经转(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七回 拜婆须密多女[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14、断见[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九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别让鬼住在心里[栏目:圣严法师]
 四大皆空[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07-142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五百罗汉 237、欢喜智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救苦救难.绝症不惧的关键[栏目:其它]
 问16 怀孕的妇女也可以禅修吗?[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