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四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78

四 认为见暗名为见内 无有是处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1。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注】

1 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略称为佛,意译觉者,是有最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并能指引众生圆满觉悟的大圣人。凡夫和圣人本无分别,迷时是凡夫,觉悟则成佛。如果心在虚空,那么心和身不同一体,觉知的心是一佛,觉知的身又是一佛,便一身成了两佛。

白话

阿难对佛说:“我今又这样思量,众生之身,脏腑藏在里,窍穴开在外,藏则暗,开则明。我面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可以这样说吗?”

佛告诉阿难:“当你闭眼见暗之时,这暗境界在你眼前,怎么能说是见内呢?假设暗就是内,那么,当你处在没有日月光、又没有灯光的暗室内时,室内的一切都是你身内之物了。如果只是心见,与眼无关,这说不通。你说开眼见明,你的颜面在明处,而开眼见不到你自己的颜面,也说不通。假设能见颜面,那么,你心和眼根应在虚空中,不在你身。眼见颜面,即是见自身,应是眼知,身不能觉。如果你说眼亦知觉,身亦知觉,即是说你一身成了两佛。由此可见,你说见暗名为见内,没有这样的道理。”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五
下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风空见识 随缘施设无实义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三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一 第三十二章 圆通本根六 观闻亡闻得殊胜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九章 如来藏心 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六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三章 成就四妙加行 修入菩萨十地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与生活的关系[栏目:海空法师]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九、肃众[栏目:佛教丛林观]
 中国佛学的调和性体现在哪里?[栏目:洪修平教授]
 从佛教人间化及其哲学基础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栏目:曾琦云居士]
 各宗义理都是为了阐述佛法妙义,引人证入无生,为什么要分那么清楚?[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03-022生活的智慧[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四节课)[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安忍波罗蜜[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二、无始生死求真我·和合增上行大乘[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五百罗汉 412、自在主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