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14

七 认为一切无着是觉知之心 无有是处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佛*轮1。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2。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即相3,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注】

1转*轮 佛法圆融周遍,所以喻为*轮。宣讲佛法、研习佛法,名为转*轮。

2 一切无着,名之这是一种偏见,“一切无着”,偏于空无,不合中道义。

3 无相则无,非无即相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六尘在心中形成的影像名为相,这种相,只是人们认识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同类事物共同的表象,名为共相,某个事物特有的表象,名为自相。用佛智观察,一切法非有相、非无相。如果执着“有”或“无”,都是偏见,不是圣智,不得圣果。佛说“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是要破阿难执着“空无”的偏见。

白话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记起了,以前佛与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共转法lun时说过:觉知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都无所在。一切无着,便起个名称为心。那么我一切无着,可以说是我的心了吗?”

佛告诉阿难:“你说觉知分别的心性,都无所在,一切无着,便称为心。我问你,世间虚空,水陆飞行,所有一切物象,究竟是有还是无?说无,即同龟毛兔角,则实无所有,既无所有,有何可着?如果有而不着,便不是无。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有相即心有所在,有所在便非无着。由此可见,你认为一切无着,即是觉知之心,没有这样的道理”

世尊一连否定了阿难的回答。

一 认为能知之心在身内 无有是处

二 认为能知之心在身外 无有是处

三 认为能知之心潜伏根内 无有是处

四 认为见暗名为见内 无有是处

五 认为随所合处即是能知之心 无有是处

六 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 无有是处

七 认为一切无着是觉知之心 无有是处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今天的说法,人们的记忆和思维功能贮存在大脑皮层中,加上神经系统的传递,就能感知认识身体内外的事物。所以很难明白觉知之心究竟在哪里。

今天的人,有了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理论,是不是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看还是有问题的。

我们敢肯定现在自己所认识到的事物都是事物的真相了吗?特别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性了吗?

这还是一个大问题啊!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一
下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六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一章 除五浊恶见 依无生因地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七章 圆通本根 声色香味触法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五 第十三章 六入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风空见识 随缘施设无实义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释疑一 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为相..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三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四 第三十八章 如来顶咒 功德无量之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届:传灯法座开示(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吃素的真义[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老狮王的胸怀[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中国佛教史略—东晋佛教[栏目:黄忏华居士]
 《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二[栏目:传印法师]
 律己与宽人[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华严宗的主要学说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考古变今用—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考古题)[栏目:道证法师]
 相应12经 罗西亚经[栏目:相应部 42.聚落主相应]
 身体是工具[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