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九)以平等心观待每一位导师
我们初次进入佛门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绝与平等相违的一切思想,这是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无论从皈依开始入手,还是修学禅定,都是为了对治烦恼而成办平等,所以要从平等开始做起。
达到平等之境界者称之为菩萨和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男女菩萨是平等的。我们现前为了创造这个条件而在行道之中,因此在语言、行为和思想上都应尽可能往平等去发展。我们在座的弟子由于长时间在众多导师面前听闻教言,并阅读众多经论的缘故,相信都懂这些道理。但不懂这些道理的也大有人在。如今在汉地很多大城市里,由于信众个人缘分的不同而依止不同的导师。所谓依止导师,很多都是先在导师面前受皈依,然后接受灌顶。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传法事业。由于不通达皈依乃至依止上师的众多道理,很多弟子对皈依导师有信心,对其他导师没有信心,甚至观察、传播其他导师的“过失”。如果这位导师具三宝之功德,在你诽谤这位导师的时候,已经触犯了皈依戒。我们可绝不能这么做。在懂得这些道理以后,即便有时会起现不清净的念头,第一时间也应知道这些是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导师的过错,进而调伏。需知,内心如果不清净,清净刹土也会呈现三恶趣之相;内心若具足信心,即便是三恶趣也会呈现密严刹土,一切取决于自己。所以,当我们开始分别一位导师的好坏贤劣时,让我们产生这个念头的其实并不是这位导师,而是我们内心的烦恼。当我们内心清净的时候,看见谁都会觉得很好;当我们内心充满烦恼的时候,即便见到佛陀也会觉得不好,如同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般。两者由于内心烦恼沉重的缘故,即便面对殊胜化身释迦牟尼佛也生不起信心,认为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欺骗信众的大骗子。最终两者堕入三恶趣,充分说明这是他们的过失,而非释迦牟尼佛的过失。从这个公案可以知道,以后在面对一切期间,都应该以平等心去对治分别心。
但我们讲解的平等心,并不是见到一位导师即做依止。我们说过,依止导师要具备具德和具缘两个条件。虽然一切导师都是具德上师,但若没有缘份,由于我们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恐怕很难把身心托付给这位导师,也很难将这位导师讲解的教法融入心相续,甚至有时难免还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念头,触犯戒律。为了避免这些过失,我们就不去依止不具缘的导师。但不依止这些导师是否触犯皈依戒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清净的,对一切导师都以平等对待。对于这一点,我相信每一位修行者都知道。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不能像老狗寻食般,不做观察,见到导师即作依止,依止之后才开始分辨,自己觉得不好的时候就肆意诽谤。要记住,这样的行为很容易犯很大的罪业。这些道理懂一些最好。
总之,无论面对哪一位导师,无论是不是我们依止的导师,都应该以平等心对待。如同我们在修上师瑜伽、本尊的时候,观修的形象无论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师,还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法王如意宝,他们的本体都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包括了我们认识不认识的一切导师的本体。所以平常应尽可能往这方面发展,树立平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