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一章 菩萨无间方便法
 
{返回 楞伽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28

卷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一章 菩萨无间方便法

本章有三节一 如来藏无我二 四种大方便法门 三 意生身

第一节 如来藏无我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①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注]

① 如来三十二相一、足平安,二、脚底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纹如缦网,六、足跟满足,七、脚面饱满,八、股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相,十一、身材高大匀称,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色,十五、身光照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两肩、两手、两脚、项中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狮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虎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狮子,二十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深远,二十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有能放光的白玉毫毛,三十二、头顶有肉髻。

白话解

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说过,世间众生本来都具有如来三十二相,只是这些大价宝被垢衣裹缠着,没有显现出来。如来藏也同样,本来自性清净,常住不变,但是被阴界入垢衣裹缠,被贪恚痴等妄想污染了。世尊说的如来藏,是不是外道说的‘神我’?外道说有一个能主宰一切的作者,这个作者无因而生,周遍不灭。这个作者称为‘神我’。

经文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我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的‘神我’,我说的如来藏无我。计着有我的愚夫,不容易接受无我的观点。当他们还未能接受无我观点之前,对他们不说无我而说如来藏。我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等等语句的意义,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即是如来藏,是离妄想的、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现在和将来修习菩萨行的人门,都不应该把我说的如来藏和外道说的“神我”混为一谈。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我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的‘神我’,我说的如来藏无我。计着有我的愚夫,不容易接受无我的观点。当他们还未能接受无我观点之前,对他们不说无我而说如来藏。我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等等语句的意义,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即是如来藏,是离妄想的、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现在和将来修习菩萨行的人门,都不应该把我说的如来藏和外道说的“神我”混为一谈。

经文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如来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

白话解

譬如制作陶器的工匠,在一堆能制作陶器的泥中,一人工、水、木轮、绳子等等方便,制作出种种陶器。如来说法也是这样,如来在法我我上,离一切妄想一种种善巧方便演说,有时说如来藏,有时说无我,因此,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说的永恒不变的神我。

经文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①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三解脱门空解脱,无相解脱,无作解脱。

白话解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②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人相续阴,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心量妄想。

白话解

世尊把上面主要精神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计着人我与五阴,说因说缘说微尘,

又说胜妙自在天,全是妄想外道论。

试议藏之异义

如来藏种种异名

陈兵新编佛教辞典如来藏条解释所列如来藏的异名如下:

阿赖耶识,如来藏心如来藏性。

阿赖耶识条解释阿赖耶识,音译又有阿梨耶识、阿剌耶识、阿陀那识、赖耶识之别名,意译又有藏识、种子识、异熟识、识藏等。

《胜鬘经》又说如来藏智。

《楞严经》说五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表现。

《楞伽经》卷四说:第八识是如来藏名识藏心。

诸有关如来藏经论出现之先后

《胜鬘经》出自大乘方广经,是大乘初期的经。如来藏之名,首次出现在《胜鬘经》。可想见在小乘部派佛教里的经论,还没有如来藏这个名。

《楞伽经》应是比《胜鬘经》稍后出。是在大乘兴起初期整理出来的。

无著菩萨造《摄大乘论》,世亲菩萨造《唯识三十颂》。两兄弟是大乘中期的人。

《楞严经》,据说是唐代传入中国的。

如来藏是否不变的佛性

有人说:《胜鬘经》的如来藏说认为,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即是佛性。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断掉客尘,便是如来藏心。从这个角度说,这是空如来藏。又说如来藏本来具有成佛的功德,从这个角度说,又是不空如来藏。《胜鬘经》对以前的佛性说有了新的发展,以如来藏把佛性和心性合起来了,这就是佛家的人性说。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如来藏章第七,这一章主要说明如来藏处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没有说如来藏心即是不变的佛性。

法身章第八说: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这个不离烦恼藏,当然不能说是不变的佛性。

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章主要是提出二种如来藏空智,一种是脱离一切烦恼的空如来藏,一种是不离、不脱、不异烦恼、不思议的不空如来藏。很明显,不能把不空如来藏说是不变的佛性。

自性清净章第十三章一开始就说:有如来藏故,说生死。又说:非如来藏有生有死,但如来藏是生死法所依。

又说:如来藏者无前际,不起不灭法,种诸苦,得厌苦,乐求涅槃。如来藏种诸苦,更不能把种诸苦的东西说是不变的佛性。

《楞伽经》卷一开章明义就说:

“转识和藏识,非异非不异。没有藏识的作用,不会有转识,所以它们非异;转识可以灭,藏识不会灭,所以它们非不异。……当妄识不再转生时,能造种种业的业相灭了,而藏识中的法身种子增盛了,即是说,转识灭了,藏识并不灭。”

又说:“除了已证入如来地的佛和住地菩萨外,所有修习声闻缘觉及外道的人,凭他们修得的三昧自在之力,都不能测量决了。”

这是说,参与修禅实践才能了知藏识的作用。

如来藏无我

《楞伽经》卷二载:

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说过,世间众生本来都具有如来三十二相,只是这些大价宝被垢衣裹缠着,没有显现出来。如来藏也同样,本来自性清净,常住不变,但是被阴界入垢衣裹缠,被贪恚痴等妄想污染了。世尊说的如来藏,是不是外道说的‘神我’?”

佛告诉大慧:“我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的‘神我’,我说的如来藏无我。

《楞伽经》解第八识如来藏

佛陀在《楞伽经·卷四》中明确提出了八种识相:

“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接着解释说:“佛告诉大慧:“如来藏是生起一切善业和不善业的根源,一切善不善业都能由如来藏兴造出来。

唯识学派健全了佛教的认识论

下面再看看《摄大乘论》和《唯识三十颂》是怎么说的。

《摄大乘论》说:“摄藏诸法,名阿赖耶。由执受义,名阿陀那。由积集义,亦说名心。于大众部说此名根本识,化地部说此名穷生死蕴。”

在翻译阿赖耶和阿陀那为中文时,使用的是音译。从摄藏诸法、执受、积集等性质来看,说的就是藏识。

《唯识三十颂》前四颂说: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为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暴流 阿罗汉位舍

前六句总起,说种种法都是由三种能变识转变出来的。是哪三种?是异熟识、思量识及了别境识。异熟识指阿赖耶识,思量识指末那识,了别境识即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前六识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专管了别当下的客尘,就像是前沿阵地的雷达。末那识是专管恒审思量的,就像是操作系统,对前方传回来的信息进行加工,用阿赖耶识中相似的种子对照,分析、推度、判断,确定是或非,所得出的结论,或者是增强原来相同的种子,或者又成为新的种子,贮藏到阿赖耶识仓库里。

从第二颂下半颂起,专解说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它是善、不善、无记诸业熏习成异熟的识种子的集合。前六识是刹那生灭的,没有贮存和执持知识的功能。阿赖耶识把前六识熏习成的识种子贮存起来,保持不失,所以人们才会有知识的积累,才会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所以它还有一个梵文名字,叫阿陀那识。阿陀那意译为执持,即是积累并能起业用之意。

结论

按照前面所引经论,可以肯定:

一、如来藏不能等同于不变佛性;二、如来藏无我;三、如来藏甚深,非思量境界;四、不参加修禅实践,不能了知如来藏的真实义;五、如来藏无覆无记,但它又是生起一切善、不善业的根本依。

第二节 四种大方便法门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

白话解

大慧菩萨为未来众生着想,再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修行菩萨顿悟的种种无间大方便法门。

经文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修菩萨行,有四种无间方便成就的法门。是哪四种?一、善分辨自心现,二、善观外性非性,三、善离生住灭见,四、得自觉圣智善乐。说这四种法门,是最容易成就菩萨行的大方便法门。

经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白话解

怎样善观自心现?观察自心所现大大小小一切现象,只不过都是自心所生,都为无始虚伪习气所熏,都依色尘和心行系缚而起,随现随转。修行人对自心所显现的三界众生,离我我所,心不动摇,不追寻过去,不臆想未来,善观察而不生妄想。就说是菩萨善观自心现。

经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白话解

怎样善观外性非性?观察身外景物在心中所成的外尘,不外是像阳焰等如幻如梦的法相,都因无始虚伪的妄想习气而生,这些虚幻的法相都无自性。修菩萨行的人善于如此观察,就说是菩萨善观外性非性。

经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白话解

怎样善离生住灭见?如幻如梦等一切法相无自性,这些法相不是自然存在的“自生”,不是在它自身之外的事物生出来的“他生”,也不能说是自力、他力同时作用下生出来的“俱生”,而是随自己心中显现的各类影像展转相生。如果知外性非性,不受内外因缘系缚,离名相,则妄识不生。如果了解是妄想因缘生出三界众生,则内外一切法都不可得。如果了解一切法离自性,便不会再生出什么妄想妄见了。如果了解一切法如梦如幻,则得无生法忍。得了无生法忍,则能远离生住灭妄见,就说是菩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经文

云何菩萨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①,得意生身。

注]

① 离二无我相菩萨第八地,已确立人无我、法无我。因为“我”不可得,所以“无我”亦不可得。再说,自觉圣智离有无,出世间上上法不尽无为、不舍有为,为超佛子地,入自觉圣智究竟,必须进一步舍离二无我相。

白话解

怎样得自觉圣智善乐?得无生法忍,住于菩萨第八阶位不动地,离心意意识,离五法自性,离二无我相,得意生身。就说是得自觉圣智善乐。

第三节 意生身

经文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①啊,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

[注]

① 由延 又译由旬,是古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以帝王行军一日的行程为一由延,约是三十里或四十里。

白话解

大慧插问:怎么样的意生身?从什么因缘生起意生身?

佛告诉大慧:意生身,随自己的意念生,生得迅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所以说是“意生”。自己的意念,想哪里就到哪里,石壁阻挡不住,可随意延伸到无穷远处。只要专心注志,思念从前见过的影像,自己的意念便能穿透身体形骸,穿越山岩石壁而到达思念的目标。

经文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白话解

这样的意生身,能同时生起种种形相。已修得如幻三昧身的菩萨生起的意生身,得自在神通力,能于一时间显现种种庄严妙相,只要想念什么就能生起什么形象,能成办常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得自觉圣智善乐。

经文

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白话解

修行到了这个境界的菩萨,已得无生法忍,能舍离心意意识,舍离五法自性,舍离二无我相等观念,修得了能随机应变的意生身,修得了自觉圣智善乐。这里说的四种法门,就是最容易成就菩萨行的大方便法门。应当这样修学。


{返回 楞伽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二章 离因离缘离言说
下一篇: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十章 自觉圣智离言说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一章 成就三种意生身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五章 造业之源如来藏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八章 甚深般若波罗蜜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三章 如来说法离四句之二..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一..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二..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二章 修学上乘五无间
 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四章 成就神力见如来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王菲曾唱过一首歌叫《心经》,这首歌的要义是什么?唱出来的话,对众生有怎样的利益?[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7、患难不慰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闻思修中得成就[栏目:达真堪布]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三难:不轻未学[栏目:证严法师]
 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栏目:黄夏年教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L 1340经~1344经:此五经叙述比丘独处林中而生忧虑不乐,天神以偈以..[栏目:界定法师]
 一粥一饭皆有前因[栏目:看开]
 附录五 英文版《大念住经》The Great Discourse on the Establishi..[栏目:生活的艺术]
 关于佛教僧伽教育[栏目:宋立道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