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01年4月,净慧大和尚嘱我为赵州祖师语录作一些导读性的介绍,并付梓流通,为2003年柏林寺万佛楼开光致庆。接到这个任务,我倍感压力。因为学禅的人都知道,赵州祖师的语录,乃禅宗内的无上法宝,其坚实处,如壁立千仞,无可攀缘;其飘忽处,如青烟掠宇,莫能把捉。其杀活纵夺,权实机变,诚如明末曹洞宗大师云门圆澄禅师在其序中所言:“全机大用,非予劣智能解。”再看历代祖师对赵州语录的唱颂。在《颂古联珠》中,也仅六十九条而已。(相比之下,临济十七条,仰山二十二条,洞山二十六条,德山十四条,曹山二十一条,云门五十五条,法眼十四条,赵州乃高居第一)如今要把这近六百条的语录,一一用文字加以介绍,余何人也,敢自不量力!但净慧大和尚慈命难违,且多加激励。只得打起精神,奋不顾身,于赵州祖师的语录中,吃棒领喝了。
禅门祖师语录,全是向上全提一路,有德山棒,临济喝,洞山五位,云门三句等等不一。而于赵州,则是“三寸软舌,纵横自在”。其要俱在令学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若不明白这个宗旨,于祖师语录,就是所谓“盲人骑瞎马”,陷于文字的网阱中寸步难行。
北宋浮山法远禅师有云:“未入的人,参句不如参意;已入的人,参意不如参句。”如今去古益遥,虽学佛之人渐增,但于祖意佛意,知者甚少。净慧大和尚数十年来力倡禅宗,也是要让学佛之人于祖意佛意上留心,而不为文字所拘,是“生活禅”之要义也。本着这个精神,笔者以“壁观”的形式,将自己学习赵州祖师语录的一些感受,尽所能而录出。因仅是自己的感受,故行文与笔法,皆随当时之意而无一定章法。亦是随祖师的节奏,当显则显,当隐则隐,遮诠纵夺,详略不一,唯尽“意”而已。故于名相典故,疏于注释,也是畏因辞害意,而照应不周,在所难免。再于《颂古联珠》中,选出一二首颂诗放在相应的语录之后。因拙作《明月藏鹭——千首禅诗选析》对此有一定的发挥,对这些颂诗,这里就不再作注释。
完稿之后,心中亦喜亦忧。喜者,半年来每日焚香静坐,默对数条语录,如闻天籁,如饮甘露,其中滋味,实非往年可比。忧者,所出之文字拖泥带水,或“东捺西捺”,而失“水上葫芦”。是知我者或有所云云,罪我者亦或有所云云,皆当虚怀以待,静候指正。此可禀净慧大和尚:幸不负命。
冯学成
2002年5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