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五蕴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09

五蕴 
 

  我们可以把觉知体和觉知对象分开。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觉知体是真实的自我,幻相只牵涉到觉知的对象物。事实上,当我们审察觉知体的觉知时,我们会发现同样的错误——把许多微细的分子误认为实质的东西。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的五蕴。五蕴当中的色蕴和形式及觉知外在事物的方式有关;其余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和内心有关。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元素被误认为是自我,如同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分子会被误为是一件东西一样。譬如,细察之下,识蕴包括许多不同的意识要素,而且这些要素永远都在改变;例如说,我们有快乐的感觉、不愉快的感觉、害怕的感觉……等等。当我们看看构成心的一切矛盾因素时,我们就知道并非只一个独特不变的知体,而且觉知的心是由许多不同的、时刻在变的元素构成的。我们永远都无法说,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就是自我的意识或感觉。假如自我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大可以说:“啊!是的,这确实是自我,那就是意识,那就是某一种感觉。”事实上,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我”,是一种和快乐或忧伤或某种意识有关的感觉;有时候,这个“我”似乎是我们的身体;有时候,这个“我”似乎是觉知到身体的心;有时候,似乎两者都是“我”。这就是为什么自我的觉知是一种幻相、一种错觉。所谓的“我”永远都不固定,它只是一种和其他的事物有关的观念。如果它永远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指着它说:“这就是我。”可是,当我们想到“我”或谈到“我”时,我们不断地改变所指的方向。这很清楚地表示,这个观念是多么大的幻相。一旦有了“我”的幻相之后,“我的”的观念跟着产生了,整个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与转世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的审察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圆满次第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小乘道的修持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佛
 止观禅修·译者简介
 冈波巴四法 2
 月灯·万法体性平等·第二章 娑罗树王佛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序
 转心四思惟·序 前言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7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四加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证入第四禅呼吸停止之后,是否智慧之光也会跟着消失?[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栏目:制度]
 三种回向,熏修正辙[栏目:张秉全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九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菩提心的心力[栏目:达真堪布]
 何以须观显资粮田?[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玄奘法师传第十卷[栏目:玄奘法师传]
 A Tree in the Forest - PART 1[栏目:Ajahn Chah]
 认真生活就是一部华严经 第一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普门品》图文释义 20、现居士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