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四圣谛的禅修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96

四圣谛的禅修 
 

  世俗的快乐及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快乐、满足及享受生命是很好的事。但是,当我们魇求更高、更深、更有用的东西时,问题就产生了。如果我们太耽迷于快乐及生命的享受,我们的修行及心性发展会退转。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当一个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和他的父母都非常快乐,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他想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那么,他显然必须上学并学习课业。如果他老是在玩耍并因此妨害了学业,他的心智将无法开展,他将无法成为富于生产力的成人。同样地,世间的事物本身并不坏;但是,如果我们有较高、较有益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世俗的事物上。
  了解真理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我们并不关心它。对治这种冷漠的方法就是要对四圣谛有彻底的了解,而不是只有些微的了解。当我们清楚地了解苦圣谛,并且明白痛苦是什么、痛苦有多深广时,我们就会真的很努力地、实际地去净苦因。看清事情真相的智慧,促使我们精进地按步修行。当佛陀的法教提及我们必须出离轮回时,指的是出离轮回的迫切性,而不是说我们必须放弃衣、食及其他世间事。重点在于我们不应当对轮回有很深的贪恋和执着。
  了解集圣谛的方法包括两种禅修。这两种禅修的重点是:了解痛苦的缘起之因及苦因的显现之纲。第一个禅修的重点是了解业力及烦恼是一切痛苦的原因;痛苦不是来自外缘,而是起自我们过去的业。第二个重点是了解业力起自烦恼障,因而烦恼障是痛苦的根本缘起之因。于是我们可以看清业力对我们的生命有多么大的影响力,这就是苦因的显现之纲。
  了解灭圣谛的方式透过禅修来体认一旦这一切困难及净除之后的境界。灭圣谛的禅修是从去除一切障碍及蒙蔽,让好的特质显现的角度来了解真相。在此禅修中,我们观想能断灭痛苦及痛苦的原因。透过这种方法,我们体认到灭境的功德——即平静——并且能安住于其中。了解灭境是达得到的之后,其中的功德将会自然显现,激励我们精进踏上法道,并努力地开展灭境的心性特质。
  法道圣谛的禅修有四大要点。首先,我们必须深思法道的存在及受用,因此对法道本身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觉知,除了遵循法道之外,我们永远都无法彻底挣脱我们的问题,并得到完全的解脱。接下来,我们必须了解法道相对于其他活动的价值。第三,在了解法道的价值之后,我们必须将法道付诸于实修。最后,我们必须沉思法道确实是解脱轮回之道,唯有法道能真正引领我们解脱一切问题及障碍的困扰。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小乘道的修持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与转世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圆满次第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主要障碍
 月灯·入於大悲·第三十七章 显说戒蕴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2
 月灯·法身·第二十五章 入行正确之辨识
 月灯·起亲想·第二十九章 十种利益
 阿弥陀佛法门实修教授问答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道圣谛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果
 止观禅修·译者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如何才能八风吹不动?[栏目:卢志丹居士]
 高贵的谦卑[栏目: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三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如来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栏目:李志夫教授]
 麻痹[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心性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观照法,涅槃近前 Meditating on Mind Objects Brings Nibbāna..[栏目:摩罗迦子经讲记·马哈希西亚多]
 34 送美水[栏目:百喻经译]
 印光法师谈感应篇[栏目:印光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