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 (第三集) 1999/1/7 香港九龙 档名:12-020-00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开始讲到这一部经的序分。香港这个地区,佛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殊胜,有许多法师、居士都在此地讲经说法。我想同修们都听得很多,对於经论也有相当的认识,所以跟诸位介绍这部大经,比其他地方要容易得多。序分是讲六种成就。我们这一次主要的是采取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疏》,里面的段落大多数都依照清凉大师所分的,我们在这个讲义里面能够看到,我们将它每一个段落里面精彩的句子节录下来,利用短短的时间介绍给大家。序分的第一段「总显己闻」,就是经文:
【如是我闻】
四个字。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并没有讲稿,也没有讲义,都是随问随答而说出来的。那个时候也没有记录成为文字,而是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学生们感到老师一生所说的教诲都非常宝贵,如果不能流传於后世,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学生们发心,就记忆所及写成经本流通到后世,在佛法里称为「集结经藏」;集结的态度非常的严谨,这样才能够取信於后世。当年集结是请阿难尊者来复讲,把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的经重复讲一遍。阿难尊者要是用现代的话来讲,他有特异功能,他是一个天才,记忆力超人,一生当中听佛说过一遍,他永远不会忘记,所以大家请他来复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跟哪些人在一起」,这段话是阿难尊者说的,说明他是复讲,不是他自己有能力说出来的。这种方式从阿难开始,一直到我们民国初年,清末民初佛门里面培养讲经说法的人才,都是用复讲这个方式,这个方式用了几千年,很有效果。
现在诸位常常听到办佛学院、办培训班,我们都在做,从前没有过的。诸位在经典里面,佛家的历史里面你们去看,找不到哪个地方说办培训班、办佛学院,没这个事情。历代弘法人才怎么培养出来的?老和尚讲经,讲完之后,听众之中、学生之中,有记忆力好的,理解力强的,第二天讲小座,把老和尚昨天所讲的重复再讲一遍,用这种方法培养出人才。当然这种人才是要具备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德行,真正有修持,老和尚才准你复讲,才提拔你从事於讲经说法的工作;第二个条件,要有很好的记忆力,你听一遍至少你要能够讲到八成,你才有能力接受训练,没有这个能力没有法子培养你;第三还要有相当的理解力。具备这三个条件,这是佛家所谓的「法器」,老师一定会栽培你;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就随众听经。一直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老一辈讲经说法的,还都是这个老办法培养出来的。
我在早年,大概是在七0年代,在此地讲经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一起在香港郊游,包了一个巴士,他带了不少年轻的出家人,我遇到,也陪他去玩一天。车上就谈到讲经说法这桩事情,他很感慨的说,他说:「我们这一代讲经说法的人才,没有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内」;我们都是受古老的教学,复小座出身的。这个方法什么人开端的?阿难尊者集结经藏开端的,所以这是佛门里培养弘法人才,第一个祖师是阿难尊者,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佛教教育是一个特殊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如果用世间教学的方法,用世间教育的框架,决定不能培养佛菩萨,只能培养世俗的佛学家,那个不管用的。所以我们听到很多地方办佛学院,甚至於办佛教大学,为什么人才出不来?道理就在此地。特殊教育一定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最近两、三年来,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都是用老办法,经过这个方法训练,这三年来大概能够上台讲经说法的年轻法师,将近有六十位,他们在中国大陆,在南洋各地方讲经说法,知道这个效果很有效,也很愿意学习。
今年新加坡居士林,司理李木源居士跟我商量;我们把培训班扩大为佛学院。这个学院的名称是「佛陀教育学院」,向新加坡政府教育部注册,修学期限七年,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这是新加坡政府承认的,那是真的佛教大学。我们的课程跟一般大学不一样,但是将来毕业拿到的文凭,跟一般大学是相等的,我们试著来做。我们构想当中,学生入学学一门、一部经论,七年就学一样东西,希望毕业出来之后各个都是专家。譬如诸位晓得,佛门里面好像是最容易、最简单的《阿弥陀经》,如果学生选《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要学七年,七年怎么学?方法很多。七年专攻《阿弥陀经》,毕业之后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你将来在全世界讲《阿弥陀经》,权威,世界权威!这才叫做佛学院。如果佛学院里还念世间这一些东西,那你何必到佛学院来念?所以每一个学生专攻一部经,或者是一部论,我们有很多方法帮助他、指导他,让他在七年当中完成。所以我跟教育当局提到过。譬如你们一般大学,你们念医科大学的,将来你们的目的是要作医生;你们念法律的,将来会作律师、作法官。我这是佛学院,佛学院将来作什么?作佛、作菩萨的。你要懂得我们教学目的何在,我们是训练佛、训练菩萨的,所以跟一般学校不一样,课程也不一样,教学方法、手段统统都不一样,才能达到佛法教学的效果,这是一点点的常识,我们必须要懂得。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根源的,不是我们设想的,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是祖祖相传,阿难尊者是第一个人。
他这一句话表明他上台是复讲,完全讲的是老师的东西,老师怎么讲,他就怎么讲。当时听众五百大阿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都曾经听过世尊当年说法。阿难复讲他们听了都同意,阿难讲得不错,这才能通过、才可以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阿难尊者,你这句话好像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一句就删掉。不像现在,多数人赞成就可以通过,集结经藏一个人不赞成都不能通过,必须全体都点头、都同意才可以通过,所以集结经藏非常严谨,这样才能够取信於后世。『如是』就是指这部经。
【如是一部经义,我昔亲从佛闻。】
是我阿难过去亲自听佛所说的,叫『我闻』;这个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这四个字在六种成就里面,「如是」叫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华严》上说得很好: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世尊给我们说得太多了,浩如烟海。你怎样才能够进门?一定要相信。你怎样才能得度?这个「度」用现在简单的话来说,你如何能得到佛对你的帮助,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要以智慧去接受佛的教诲,你就能得到佛的帮助,真正能解决世间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底下简单将「如是」这两个字做个解释,这个解释都是清凉大师注解里面所说的。
【真不违俗,名之为如。】
前面在经题里面跟诸位报告过了,什么是『真』?能生万法的是真,能现万法的是真;就是经题上的「大」字,大是代表「真如本性」,真心能生万法,虚空法界、森罗万象都是它生起的。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它有个根源,那个根源是「真」,在此地用这个字来作代表。『俗』是什么?俗是所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有、生灭、形形色色是所生。『真不违俗』,能生跟所生相应,不相违背,这叫『如』。用佛法的名词来说,能生的是自性,是性,所生的是现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这叫如。
这个意思如果还听不明白,古大德有个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是世间人所喜爱的,我们用黄金比喻自性;黄金所制造成的成品,我们把它比喻作现相。我们用黄金造一尊佛像、我们也可以用这个黄金造一个小狗、小猫的像、造一个玩具,可以造无量无边种的形相,它的体都是黄金;体是一个,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形相无量无边。在这个比喻当中我们很容易体会,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从这个比喻里面让你去体会: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如其相,相如其性,这才叫如。所以「如」的意思很深很广,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是这个字,除了这桩事情之外,佛别无所说。下面说:
【俗顺於真,称之为是。】
森罗万象都与体性相应,这就叫『是』。
【真俗不二,故称如是。】
这两个字摆在前面,说明了释迦牟尼佛、诸菩萨以及一切祖师大德,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你要问他,他说的是什么?「如是」而已。如是两个字把佛法全部都包括了,你能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在本经经题就是「大方广」三个字,经题上跟诸位解释过了。大是性体,方是现相,广是作用,佛四十九年所说,不外乎这桩事情。所以他有理论的依据,他所说的是事实真相,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叫信成就。这个信不是盲目的,不是勉强的,因为他讲的是事实真相,我们怎能不信?阿难尊者依照佛所说的,没有敢加一丝毫自己的意见,我们对於尊者的复讲,这样我们也能相信,何况当时还有五百大阿罗汉给我们做证明。这是如是两个字的浅说。
下面这个意思比较深一点,更深的意思我们就不说了。总而言之,我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言语,把这部经的经义介绍给诸位。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断烦恼,长智慧,离苦得乐,使我们生活能够更幸福、更美满,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真实受用。如果所说的对我们生活不相关,对我们生活没有帮助,我们学习的,浪费时间、浪费精神,那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本著这个原则,对於经论注解的取舍,我们取舍有个标准。下面说:
【如即真空,是即妙有。】
『空』加一个『真』,就不是一般的空。一般空,我们都认为空空无也,空是没有的意思。佛法里讲的空,不当作「无」讲,它「有」,所以叫真空。有为什么叫空?因为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所以叫空。它真有,确实存在,眼睛看不见,耳也听不见,鼻也闻不见,舌也尝不到,乃至於你想都想不出来,所以就叫它做空。为什么它不能当作「无」讲?这个空能够变「有」,能够变现无量无边的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空变现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它无,它会变成现相。诸位要晓得,能变的这个体是空寂,所变的现相哪里会是真的?这个现相我们称为有,在佛家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你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底下讲:
【真非有外】
真空决不是妙有之外,别有一个真空,那你就错了。
【故空而非断】
世间人讲空是断灭空,空是什么都没有,这叫断灭。
【俗非空外】
『俗』是所有的现相,所有现相并没有离开真空之外,别有这些现相。所以说:
【有而非常】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又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眼前现相确确实实如是。相有体空,事有理空;体相、事理是一不是二,这叫妙法。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这个大前题,总纲领、总原则抓到,我们修学功夫就得力。所谓功夫得力,就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得自在、你得快乐、你得智慧,这叫得力。确确实实在我们整个生命当中改头换面,用佛家的话来说,「超凡入圣」。从前我们是凡夫,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佛菩萨。以前过的是凡夫苦恼的生活,现在所过的是高度智慧自在的生活,他怎么会一样?
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学佛人,得不到这个受用?没有能掌握到这个总纲领、总原则。所以佛说经,任何一部经典一开端,都把这个总纲领、总原则告诉我们。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佛经的性质,它有四个部分,「教、理、行、果」。佛所说的,这是言教,记录成文字,这是教科书。教学里面含著有真实的道理,这是理。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法,通过这些学习的方法,你可以彻底明白这个道理,这一部分叫行,方法是属於行。末后讲果,你通过学习,你得到真实的利益,这叫果。一部经具足这四条,一品经乃至於一段、一句、一字,都包含著四个意思,这才叫妙法。我们要怎样得到妙法?佛祖也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也有四条,「信、解、行、证」。你要信佛的教诲;你要解佛所讲的道理,你要真懂、真的理解;你要依照佛所说的方法去修行;然后你才能证果,证果就是你得到这个教学真实殊胜的利益,你才能得到。所以佛法称为妙法,道理就在此地。末后一条是:
【中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是佛说法的善巧方便。佛如何把理法、行法、果法,为我们说出?他依二谛;二谛就是真谛、俗谛。所谓俗谛是我们凡夫的常识,这个好懂,他这一讲我们都懂。譬如说,佛讲「种善因得善果」,这个说法我们都懂,「造恶业将来要受恶报」,这是随顺俗谛而说的。此地讲的「如是」两个字,我们就不太好懂,是随顺真谛而说的,这是随顺如来他的智慧、他的观察,他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没有见到。随顺佛的知见来说,这是真谛;随顺我们凡夫的见解来讲叫俗谛。所以一切经中,佛用的方法真俗圆融,这叫善巧方便;使我们能够理解,能够依照俗谛的说法悟入真谛。这是佛说法的方便,用现在话说,佛说法的方法、方式,让我们凡夫也能够入佛知见。这一段只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这段: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
这一段经文,在六种成就里头有「时成就」;有主讲的人,「主成就」;有「处所成就」,说了三桩事情。
【一时—时成就】
时间说『一时』,没有记载年、月、日。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读佛经,对佛讲的理论非常佩服,对阿难尊者我也很尊敬他。可是有一桩事情我很疑惑,阿难尊者的记忆力那么样好,怎么会把时间给忘记了?哪年、哪月说的没有把它记出来,含糊笼统说个一时,这是很遗憾的一桩事情;这是俗谛,我们凡夫境界。没有想到佛依二谛说法,一时是依真谛,不是依俗谛。所以六种成就里面,「如是」是依真谛,「我闻」是依俗谛,「一时」是依真谛,不是依俗谛,一时是对的。「一时」是什么时候?给诸位说,你要证得一心,净土宗《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你哪一天证得一心不乱,一时就现前了。现前是什么境界?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这个时候还在,你可以亲自参加这个法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隋唐时代,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他在讲经的时候,不知不觉入定了,定中他亲自参加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听了一座。回来出定之后告诉人,世尊讲《法华经》现在还没有中断,还在讲,这就证明是「一时」。一时是活的,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是死的,你永远没有机会再参与,一时我们有机会参与。诸位什么时候得一心,一心相应,一切诸佛如来的讲经法会都没有散;佛讲经这个法会无始无终,无在而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现在电视台播出来的频道一样,你只要有一个电视机,拨频道影像就现前。什么时候我们得一心,就好比我们得到电视机,我们就有这个能力,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你喜欢听哪个,哪一个境界就现前。清凉大师在《华严》上告诉我们,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尘说刹说、无间断说,所以「一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我们可以参加释迦牟尼佛、参加诸佛如来亲自说法,这才是真的。
【佛—主成就】
『佛』是讲这部经的人,我们现在讲是主讲,主讲人。「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部经是他讲的。
【在室罗筏城至庄严重阁—处所成就】
在什么地方讲的?《阿弥陀经》上讲的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个经也在这个地方。也是在舍卫国,此地讲「室罗筏城」,《弥陀经》上翻作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里翻成「逝多林给孤独园」,跟《阿弥陀经》是在同一个地方。「大庄严重阁」。这简单介绍一下,小注里头有三条。第一条:
【室罗筏,梵语。此云闻物,此城中多出贤智博达名闻之人物。】
这是中国人翻译,翻译成的意思是『闻』、『物』两个意思。中国古人言语文字都喜欢简单,所以它有四个字的标准,「简、要、详、明」,不像现在人说话很罗嗦。但是现在人你跟他简单说,他不懂,不罗嗦不行!古人很忌讳罗嗦,愈简单愈好,所以你看看用两个字。「闻」是什么意思?这个里面,用现在的话说,知名度的人很多。当然有德行、有学问,一提起来大家都知道,知名度很高,像这样的人很多,用一个「闻」字来说;从这个意思我们就明了,现在说这个地区文化水平很高,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很多。第二个「物」,这个地方经济很发达,物产丰富。这两个字,一个是讲人事,一个是讲物产,可见得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一个地区,印度首善之区;我们现在讲的是文化经济大城。印度那个时候许许多多小国家林立,也可以说舍卫国是文化经济大国,这用两个字就显示出来。第二段:
【逝多林给孤独园,即阿弥陀经中所说之只树给孤独园】
这个故事不要讲,讲了太长,我想诸位同修多数都很熟悉。你们常常听经,也常常看古今人的注解,这里头很长的一段故事。下面这条说:
【大庄严重阁,说法处。】
这是讲堂,《弥陀经》上没有说,《华严经》上特别提到,为什么要提到?这是表法的意思,这是「说法处」。
【约所表】
它代表什么意思?
【所证法界体无不周,故称为大。】
可见得这个大,不一定它是讲堂很大,它讲堂再小,它表法的意思大,我们也称它大,不在乎讲堂大小,在乎它的表法。它代表什么?代表法界、代表周遍时空,遍一切空间、遍一切时间;佛经里面常讲「周遍法界」。所谓「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叫大。我们前面经题、品题里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
【德无不备,名曰庄严。】
『德』是讲德用。释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九法界众生的好榜样。所以我们今天的总题用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谁做到?释迦牟尼佛圆圆满满的做到。师就是表率,范是模范,不是一个地区众生的模范,不是一个国家众生的模范,也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众生的模范,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以佛为表率,以佛为榜样,这是『德无不备』,这才叫真正的庄严。『庄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真善美慧」,具足这四个条件才叫庄严。我们今天的世间要讲到庄严,四个字里头只讲一个,美。真没有,善没有,慧也没有,只说一个美,那个美还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美必须要具足真、善、慧,那个美才是真的美。佛法讲得周全,讲得完备。
【依体起用,二智重成,故名楼阁。】
『楼阁』表什么意思?这我们才懂得了;从体起用,体空寂没有现相,楼阁有现相。所以诸位见到佛教的建筑,一个道场建筑最主要的是大雄宝殿,这最主要的建筑。就像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和殿;佛家的大雄宝殿供养释迦牟尼佛的。你一看这个殿,外面看两层,两层叫楼阁。里面是一层,里面一层代表什么?代表一真。外面两层代表真俗,真俗二谛;里面一层,真俗不二,真俗圆融,表这个意思;叫你看到这个建筑,你就入佛的境界,所以这叫楼阁。为什么?《华严经》所说的就是真俗二谛,圆融自在,所以讲堂用这个形式。佛家不但是佛菩萨的塑像,雕塑、美术、音乐,样样都是表法的,代表很深教学的义趣。
譬如诸位同修见到的佛像很多,你们看到阿弥陀佛像是站的,为什么是站的?表接引众生,这是接引相。大多数佛菩萨的像都是坐著,我们前面这里供的是释迦牟尼佛,你看这个像是坐著。这种姿态代表什么?代表禅定、代表智慧,定是体,从体起用就是智慧。『二智』是根本智跟后得智,《般若经》上讲的,什么叫根本智?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所谓是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是权智。这两层是表这个意思,表这两种智;佛这个姿态就是表这个意思。
「坐禅」,这在佛法,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最重要的修学纲领。这样说起来,你是不是需要每天去坐禅?你要学这个样子,不行!你得不到禅定;佛是表示这个样子,告诉你坐禅很要紧。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什么叫坐禅?坐禅不是形式,所谓「坐」是如如不动叫坐,不是真的叫你坐在那里,而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的心能保持如如不动,那你是真的在坐法座。「禅」是什么意思?禅是外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坐,不取於相是禅,这叫坐禅。坐禅到哪里去坐?到百货公司去坐,逛一圈,你在那里修禅定、在那里坐禅,没有动心,看到琳琅满目没有动心,你心在哪里坐;坐是表不动的意思,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身不动不管事,没用处,要心不动。
「禅」用现在的话讲,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管你是什么五花八门,我决定不受诱惑,不著相、不取相。你不受外面境界诱惑,禅功深;你在花花世界里头如如不动,你定功深,是这么个意思。不是真的叫你天天去面壁,盘腿面壁,那好了,释迦牟尼佛天天盘腿面壁,我们一句佛法也听不到。世尊当年在世到处奔波讲经说法,忙得不亦乐乎,他在禅定当中,所谓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所以一定要懂得禅定真正的意思。你可不能搞错了,盘起腿来面壁,什么事都不干,那人家讲学佛是消极,学佛是社会上的寄生虫,人家瞧不起;是我们把佛讲的这个话误会了,没有真正理解。佛法非常活泼、非常自在,对社会是最大的贡献,哪里说是什么事都不做,做得比人多,比别人圆满,比别人究竟。所以「大庄严重阁」表这个意思,它所表的也就是佛所要说的。第三段讲:
【众成就】
《华严》气派的确不同,出席的大众非常踊跃,而且不同凡响。我们在这里面也分成几个段落来介绍。第一个是「集意」。清凉大师分为十段,我把它节录成五段,因为有很多段落很繁琐,我们可以不必知道,重要的意思一定要提出来给诸位报告。第一段是:
【集意】
这些大众来参加这个法会,意义何在?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出十条。第一个是:
【为影响为主伴故】
这样殊胜重要的教学,如果听众少,得利益的人就少。所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来参加这个法会做影响众。这个法门过去有没有听过?听过;有没有学过?学过;有没有证得?几乎都证得了。他们各个都能讲,决不比释迦牟尼佛差,为什么也来听经?做影响众,让大家一看,这些人都来听了,那大概一定不错,我们赶快去听,意思在这个地方。今天在我们道场,你们大家所尊敬的常怀老法师坐在前面,他是影响众。大家一看,常怀老法师来听经,大概讲得不差,道理在此地。这些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来参加这个法会,是为影响众、为主伴故。佛法诸位要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好像演戏表演,我们这是一个剧团,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是一个剧团。今天唱这台戏,哪一个唱主角,不定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唱主角。你唱主角,我们大家唱配角;明天他唱主角,我们大家做他的配角;哪一天我唱主角,你们大家做我的配角,就是这样的,天天在演戏。所以诸佛应化在世间叫游戏神通,建立道场叫水月道场,讲经说法叫空华佛事,字字句句都教我们觉悟。我们看到这个形相、听到音声、接触场面,都能帮助你觉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是来做影响众的。第二:
【为辅翼常随从故】
辅助主讲的这个人,也就是说我们当配角,辅助主角,我们来做陪衬,来做随从。在舞台上表演,诸位晓得,学生唱主角,老师跑龙套,站在旁边,常有的。在佛门里面,菩萨讲经说法,佛也跑龙套,佛也当随从,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可见得佛法是平等法。决不是说成佛了,我高高在上,你是我的学生,走到哪里,你一定跟在我后面,不是的,看什么场面,谁当主角,谁去扮演,这叫平等法。第三:
【为守护佛世尊故】
守护就是护持,我们现在讲保护。道场,佛的智慧圆满、福德很大,当然不会有魔王外道来干扰,决定不会。可是佛的学生,要为众生说法,没有佛那样的智慧、也没有佛那样的福报,免不了有一些魔来干扰,这时候怎么办?诸佛菩萨来当护法,来守护道场。所以在古时候寺院丛林里面,许许多多的执事都是佛菩萨应化的。譬如往年国清寺的寒山、拾得,在那个时候谁认识他们,这两个人在寺院里干什么工作?厨房打杂。他是什么身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厨房打杂;丰干和尚在那里舂米,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在厨房舂米、文殊菩萨在打杂,供养他的徒子徒孙,徒子徒孙在那里享受,老祖宗在那里服务。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世法,作祖父母对孙子辈很疼爱,照顾无微不至;诸佛菩萨对我们初学的人,也像祖父辈一样照顾得很周到。我们凡夫不认识,有的时候还要责备他,不称心、不如意,还要骂他几句,哪里晓得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这是守护佛世尊。第四:
【为庄严菩提场故】
真正的庄严,是这个道场有道德的人多、有学问的人多、有修持的人多,这叫真正庄严。不在乎装潢之美,装潢得很美,富丽堂皇那不是真正庄严,真正庄严要看你这里面有没有真正修行人,有没有真正证果的人。当然凡夫做不到,佛菩萨来充当,所以他们为庄严道场来的。第五:
【为供养佛菩萨故】
这个供养不是金钱供养,不是财物供养,是依教修行供养。他来给大家做榜样、做模范,他认真带头在修行,所以这是法供养。供养初学的菩萨,为初学的菩萨做榜样。第六:
【为发起此法门故】
他们来当发起众。佛是师道,师道必须尊严,所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我们初学的学生遇到好老师,我们有很多疑问,问不出来,不知道怎么问,往往在善知识面前当面错过,你说这多可惜!诸佛与大菩萨知道,你不会问,我代你问,你的疑问我都知道。他故意装不知道向佛请教,这一问一答,我们在旁边一听,恍然大悟;他问的,正是我要知道,他来代替我们。这个叫发起这个法门,《华严经》里面包含著无量的法门。第七:
【为闻法获胜益故】
都是做模范、做榜样。殊胜的利益从哪里得来的?闻法。过去我也曾经听到有一些法师们说,这都是讲经的老法师,非常感叹的说,「许多道场做法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讲经,听经的没几个」,非常感慨!大家只知道拜忏、做法会求福。你能求得到吗?你是迷惑颠倒。如果真有效果,你每一次都去求,真的都得到,都求到,每一个人去求每一个人都得到,那叫灵,灵验。一百个人求只有一个人得到,他得到那个福不是求的。如果是求的话,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统统得到,那就是真的,我们可以相信。一百个人求,只有少数人得到,我不相信那是真的。用这种方法,没有法子求到的。能不能求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求,你就能得到。求成佛都可以得到,何况世间这些小事,哪有得不到的!什么人会求?通达教理的人会求。为什么?他明白道理、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有求必应。
我学佛四十七年了,我算是很幸运,一开始学佛就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我对他有信心。我这四十七年跟诸位同修说,有求必应,所以我对佛法深信不疑;你们求都没有感应,我求有感应。早年学经教,我所需要的是经书,经书很难得,心里面想求哪一部书,在我记忆当中,最长的时间六个月,这个书我就会得到;快的,大概一个月就会得到,心里一动念头,想找这部书就会有机会遇到,有求必应。那个时候我在台湾,此地智开法师帮我的忙很大很大,我今天有这点成就,感激他的恩德。那时我们刚刚出家,穷和尚,没有钱,请经书,没有钱请,智开法师很大方,我要的书先寄给我,你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我寄来,我得到这么大的方便。我记得最长的一部东西,就是《中观论疏》,六个月之后,智开法师找到给我寄来,六个月最长的。通常我要什么东西,他替我找,大概一、两月就寄给我了。我们所求的是如理如法,是我真正需要的,佛菩萨帮忙,有求必应。
也有一些同修求,求不应。我有一年在台湾讲《地藏经》,在台北市法华寺讲《地藏经》,有一位法师,听了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下座之后找我,「法师,你讲的话靠不住」,「怎么靠不住?」「我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求不到」,我问他,「你宝刹住多少众」?他说:「就是我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佛菩萨当然不会送给你,为什么?没有必要,真正有必要,有求必应。」所以佛菩萨决不会增长众生的贪瞋痴慢,所以你求的东西要是如理如法才有感应,不合理的,那个要求佛菩萨不会答应。你求名闻利养、求升官发财,靠不住!我们出家人,出家人我们要经书、我们要修道、我们要弘法,这是本分;本分那佛一定帮忙。
我在一九六一年打了个妄想,念佛堂要像莲花一样,圆圆满满的,圆形的,我还画了一个图,写在笔记本里头,一九六一年,妄想!现在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他说:「法师,你这个妄想我们要落实、要兑现。」他要在那里建弥陀村,建一个圆形的念佛堂,这个圆形的念佛堂直径四十米,念佛堂里面可以容纳一个足球场,旁边盖四百多间寮房,做弥陀村。他说我的妄想他要去落实。好吧!你既然愿意去落实,你去落实去。我打妄想,没想到会兑现,没有想到在新加坡兑现了;这是三宝威神加持,不是我们人力,人力做不到。新加坡这个地方因缘具足,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念佛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进念佛堂念佛都不想出来,所以才有这个感应。那个念佛堂的,现在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不可思议,说不出来,必须自己进入念佛堂念上两、三天,你就亲自体验到了。可是我说过很多次,我们的念佛堂有诸佛菩萨在里面念佛,如果不是诸佛菩萨在里面给我们做影响众、给我们做示范,决定不可能有这样好的机缘。
将来弥陀村建好,我们希望道场,这个功德箱没有,不要给人有压力,一进到这里就要出钱,吓得他不敢来了,一律取消,不收一分钱,欢迎你到这边念佛,到这边念佛,衣食住行四事供养,常住供养你。常住钱从哪里来?我们老板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福报,我们怕什么?我们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替他服务。你不支援我们就不办,我们就停办;你大力的支援,我们就拼命做,我们是这么一个念头。深信佛法、深信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有这个信心。现在全世界经济萧条,东南亚尤甚。我们建弥陀村,建念佛堂,新加坡的钱需要五千万,很大的一个数字,化缘到哪里去化?居然这个钱筹得差不多了。所以新加坡政府都震动了,在这个时期筹款这么难,你们要做这个事业,居然这笔款子就能够筹足,这是人民支持,那政府当然支持,政府要顺从民意,政府热烈支持,这是政府开明,有智慧。你们短短时间筹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这是人民的乐意,所以政府一定要顺人心。这个道场建好之后,我们不敢讲绝后,的确是空前,是现代第一念佛道场。
将来里面可以住一千两百人,我们有四百多个寮房,每一个寮房都有套房,一个寮房住三个人,就可以住一千两百多人,常住在里面,只有一个条件,老实念佛。所以它不是养老的,你到里头要念佛,不念佛我们不供养你;你去念佛,我们把你当佛看待。你到这个道场是去作佛的,将来要往生不退作佛。我们供养你,是供养一尊佛,最真诚恭敬心来供养你,你一定要真正发心去作佛。所以有人说,不作佛,他到那里贪图享受,那怎么办?不要紧,我们也不要去理会他,为什么?有护法神找他麻烦,去惩罚他,我们还可以做好人,所以这个道场真有护法神。现在念佛,每一堂念佛都有十几位出家人带领,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出家人偷懒,缺课,想到寮房去睡觉。大概躺在床上十分钟,护法神来了,用铁棒夹他的脚,他就喊救命;赶紧起来到念佛堂去念佛,乖乖的以后一堂课不敢缺了。所以护法神我晓得找了两个人的麻烦,一个是在家居士,一个是出家众,由护法神管理,我们不要问。你是假的念佛,护法神找你麻烦,惩罚你。所以我们只要心正、行正,一切为佛法,一切为众生,这个事业就一帆风顺,有求必应。这是讲为闻法获胜益,殊胜的利益。
所以将来念佛堂,念佛的同修每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念佛。我们采取谛闲老和尚的教训,你念累了,你到寮房去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念佛。所以我们将来这四百多个房间,我们寮房的门是做玻璃门,外面可以看得进去,怕你偷懒,你在那里睡懒觉,我们有巡寮的人一看,睡懒觉不行!而且休息的时候一定穿海青,海青不脱,这是警觉心;你去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念佛。我们互相警策,互相勉励,要真正用功。每天听经两个小时,听经,我们念佛堂四周有大萤幕,就在念佛堂止静坐下来听经。每天听经两小时,念佛不中断,二十四小时日夜不中断;就是你累了可以去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我们要真干。欢迎全世界念佛的同修都到那边去念佛,我们建立第一个道场,希望将来这样的道场,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到处都有,这个世界就变成念佛的世界。第八:
【为表法显深理故】
诸佛如来示现,像《华严经》上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参与这个法会表示证入甚深法界。如果没有这些人,怎么能显示出佛说法的深度、佛说法的深广,用他们来代表。第九:
【为顺证说不虚故】
上随顺法性,这随顺理,下随顺众生;也可以说上随顺诸佛之所说,下随顺众生之所闻,真实不虚。末后一条:
【为翻显法不共故】
这是显示出前面所说的是一法,这里面所讲的是多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共中有不共,不共中有共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参与的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所现的形相,是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社团,种类复杂、种类之多不可思议,这是显示出众生法界,十法界、六道里面这些众生的相状。为什么显示这种相状?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如来无比殊胜的华严法会,一切异类众生都有能力参加。我想有一些同修可能听说过,能参与华严法会皆是法身大士,如果不是法身大士,这个大会在现前,凡夫不见不闻。这一会是世尊在定中所说的,声闻、缘觉不见不闻,为什么有这么多异类的团体参加?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得好,当机有两种:一种人是法身大士,这个大家知道的;另外一种人叫大心凡夫。我们听到这一句,我们就很兴奋起来了,我们是凡夫,只要发大心,你就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大心,你就有资格学《华严》。
什么是大心?起心动念我们要想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不可以为自己想,为自己想、为我的家庭想、为我团体想、为我国家想、为我们这个世界想,心量太小了,这不是大心凡夫。大的标准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要这样想才行!所以我们在新加坡很难得,遇到李木源,真的是同志、同学,难得他有这个心量。我们建弥陀村、我们建念佛堂,是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建立的,不是我这个地区的,不是我这个国家的,也不是我这个世界的,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大心凡夫。因为你有这么大的心,所以虚空法界、他方诸佛国土,佛也到念佛堂念佛,菩萨也到念佛堂念佛。如果你要说,这个念佛堂是我们新加坡念佛堂的,那好了!其他诸佛菩萨都不来了,为什么?是你的念佛堂,这一点要懂得。你开放,你开放到多少尺度,我们这个开放是虚空法界,所以诸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念佛,龙天护法到这个地方来守护。怎么把他们找来的?感应而来的。你的心量大才行,决定没有自己,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只有佛法没有自己,你才能感应道交,才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
我这个妄想六一年打的,三十多年了。为什么早不成就?早,心量虽然是放开了,没有达到虚空法界,没有达到这么大。一直到现在,心量扩展到虚空法界,所以感应现前。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你有求愿不能现前、不能兑现,是你自己有障碍,我们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你能把障碍消除,感应就现前。所以我们才懂得,《华严经》上懂得的;心量小不行!所以这一次《华严经》的因缘也现前。我修学佛法,一接触佛法对《华严》就很喜欢,这大概是宿世因缘。我请到的佛经,第一部是《华严经疏钞》,也是在智开法师那里请得的,这是华严经会印的,线装本四十册,这在四十多年前。我记得我请这套书,那个时候台湾钱是一千块,很贵重!我把它当作至宝,常常看,不敢在上面做记号,不敢圈点,唯恐把书损坏了。现在印刷术发达,我把这部书送给佛陀教育基金会,他们给我影印出来,影印还照原来本子这么大,字大好看,印了一千套。《合论》印了一千套,非常可惜,他给我做成平装本。这是当时我大意,我是希望用精装本没有交代他们,他们给我印成平装本,精装本保存比较久,翻阅不容易损坏。所以我又嘱咐基金会重新再给我印精装本,给我印三千套。
清凉大师的《注疏》注得真好,华严菩萨再来的。这一次我们讲解《华严》,主要就是参考清凉大师的《注疏》,我们说得很详细,完全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上,落实在日常应酬上,处事待人接物,如何学习《华严》;换句话说,学《华严》就是学佛菩萨的过日子,学佛菩萨的生活。否则的话,这经就变成玄谈,那我们学了没有意义、没有用处,听众当然就少了,学了没用;学了马上就有用,来学的人就愈来愈多。这个集结的意义,我们懂得了,我们要学习。末后这一句:
【非唯证信,证信但是传法意故。】
所以他们来,实在讲不是仅仅为证信,证信当然也是其中理由之一,理由很多、很深、很广。我们看第二段:
【集因】
这是说什么因缘他来集会。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度众生,众生跟佛都有很深厚的因缘,如果没有深厚的因缘,怎么能够聚集在一会?因缘里面也讲了十条。第一个是:
【曾与如来同集善根】
我们过去生中不是没有学过佛,不是没有修行过。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曾经学过佛,曾经闻法、曾经修行;只是自己懈怠、懒散,没有认真干。可是我们同参道友里面有认真修学的,他们作佛了,他们作菩萨了,我们还作凡夫。今天他们成佛说法,我过去世跟他有缘,他讲经说法我特别欢喜,我很乐意来捧场,我很乐意来闻法,跟他有缘,没有缘那怎么行?所以第一个是你与他有缘,因此结缘很重要。我学讲经,我学会结缘,这是过去李老师传授给我的。你讲经法缘殊胜,将来成佛度生众多,都是在因地上结法缘。
我们到一个道场,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到个道场,举这个例子来说,道场有供佛,我们进这个道场一定是先拜佛,拜佛拜三拜。我的三拜跟大家的三拜不一样,你们拜三拜,磕三个头,糊里糊涂磕了,不知道磕的是什么?不知道;我这三拜有意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一拜,我跟这个道场有缘,希望将来我有机会到这个道场来讲经,我有这个求愿;第二拜,我跟这个道场住持、常住法师结缘,他们将来欢喜来邀请我;第三拜,我希求跟这个道场所有信徒有缘,我来讲经,大家都来听。我这三个头不白磕,不结缘怎么行!一定要懂得结缘。
我在新加坡,过去演培法师找我,请我吃饭。「法师,今天为什么请我吃饭?」「我有一个问题向你请教」。什么问题?我不敢当,他是前辈,我们是晚辈。他说:「你讲经的法缘很胜,听众很多,你教教我,你这法缘从哪里来的?」我听了这个,「这个没有别的,结缘!」他说怎么结?「布施」。听到这个他就摇头,感觉得很困难。我每到一个地方讲经,人没有到,结缘的经书、法物统统都到了,完全免费,随人家拿,你拿得愈多愈好,而且我们所有的东西没有版权,随大家翻印。还有人听说国内、台湾都有,开了店专门卖我的东西,生意还不错。人家都说:「法师,你的东西人家拿去卖。」我说:「很好,他可以养家活口,只要有人买就是好事。」没有版权,所以法缘殊胜。我说:演公,你的书后头都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的法缘不如我。他点点头笑笑,没错!
广结法缘,愈施愈多,不要怕!我这个人前世修慧不修福,所以有一点智慧,一点福报都没有。所以在学佛期间是苦不堪言,过的那个日子是别人都过不下去的。大家晓得我一天吃一餐,人家问我,「你不错,你很难得,修行功夫」。我说:我哪里不错,我没得吃,我要有得吃,我一天愿意吃五餐,没有钱吃饭,一天只能维持一餐。我给人说老实话,我这个不是功夫,不是修行,我是没得吃,你要布施给我,我一天吃五餐;所以说非常非常的清苦。可是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依教奉行。这些年来,有了这么一点福报,是这一生当中修的,所以人家供养我的,我赶快就布施掉,我印经布施,这是学印光法师,绝不留下来;因为我知道佛家的因果可怕。我将来往生成佛,你们对我的布施,那都有福了。如果万一我不能往生还搞六道轮回,那个可怕,「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接受这么多供养,将来还债还得了。我现在统统布施掉,有人替我代还,我就不要还了,所以我有一点智慧,我处理得很妥当。这个手来了,那个手我就布施出去,将来还,你还他的就行了,我没事。
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怎么作法。我们也证明佛所讲的,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缘,有因必有果,愈施愈多,不施那你办事就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的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得到的果报。物质生活不缺乏,这是财布施的果报。讲经说法不必准备,怎么讲出来?看大家的眼睛讲,我没有讲稿,我没有准备,我所讲的是看你们的表情,所以很活泼,法布施的果报。你看我身体健康,我今年七十三岁,去检查身体没有一点毛病,从这个台上我跳下来没有问题,无畏布施的果报。所以你能修这三种布施,一定得三种善果,因果报应我把它证明了,真实不虚,一点都不假。今天这一会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集因」,我们下一个月也有三天,这边同修找我,要我每一个月来讲三天,好,我答应大家,下一次我们接著再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