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佛性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0

佛性 
 

  智慧与空性的融合是佛果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佛性(buddha nature)或如来藏(梵文“他达嘎他嘎吧(tathagatagarba)”),因为它含有成就佛果的种子及潜能(注3),它存在于每一位众生之内。由于这种究竟的本质,每一位众生都可能成佛。纵使每一位众生都具有佛性,但众生的佛性并不明显,也没有展现出来,因为众生的诸多念头及烦恼,阻碍了他们对佛性的觉知。
  《究竟一乘宝性论(The Uttara Tantra )》(简称《福性论》)中,以莲花的形象来比喻每一位众生都具有(但不明显)的佛性。花苞期的莲花只是一朵极为丑陋的花,如同众生尚未展现的佛性;但是,花苞之内有一尊小巧、完美的佛像。起初,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朵平庸的花,然而,当这朵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始包函在其中的佛陀的形相。同样地,全然的佛性存在每位众生的心中,然而它的光辉及展现却被遮蔽了。
  《宝性论》所举的另一个例子,是被许多蜜蜂围绕的蜂蜜。蜂蜜很甜、很可口;但是,只要它被蜜蜂所围绕,我们就无法品尝它的甜味。这个例子再度显示,最核心的部分可能有某种珍贵的东西;然而,由于代表我们的烦恼的这一大群蜜蜂,我们无法接近一直都在那儿的珍宝。
  第三个例子是荚壳之内的米粒。要得到米粒的食用价值,我们必须把荚壳去除。不论我们是否把荚壳去除,同样的米粒都一直存在里面;对米粒而言,这并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如果我们想获得米粒的营养价值,我们就必须把荚壳去掉。
  莲花之内的佛像的例子显示,佛性存在于每一位众生之内,但是它被贪欲、执着及迷恋遮蔽起来了。我们有许多不同的烦恼,莲花代表第一种主要的烦恼——贪执。当我们发现某种东西很美丽迷人时,我们就想要拥有它。莲花在某一阶段时非常的美丽,具有美好的形状及颜色,使人将它和美丽及魅力联想在一起。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想想,除了美丽之外,莲花的用途非常有限;而且,它的美丽是会改变的。有一天它非常美丽,但是,隔几天它就枯萎、凋谢、腐烂了,它的美丽消逝了。这正是贪欲的真实本性——在某个时刻,事物似乎很迷人;但是,我们很快就会觉察到,它们并不如外表看起来那么有用或持久。在莲花的例子当中,直到莲花的花瓣绽放并凋落以后,我们才能看到一直在那儿的佛像——贪欲也是一样,直到我们的贪欲消除之前,我们无法看到众生一直都本具的佛性。
  第二个蜂蜜的例子指出第二种烦恼——嗔恶或嗔恚。嗔恚如同蜜蜂,具有遮蔽或障碍的作用。蜂蜜本身非常的甘甜、可口,如同佛性对每位众生都很有用、很有助益。然而,蜂蜜的四周围绕着本性完全相反的蜜蜂——蜜蜂会刺人,攻击性很强。只要有蜜蜂在那儿,情况就很困难。同样地,嗔恶或嗔恚的本质也是非常不愉快的——它会刺人、会伤人。蜂蜜一直都在那儿,但是我们无法靠近它,因为它四周都是蜜蜂。如果我们能设法逐渐地赶走那些蜜蜂,我们就能取得蜜蜂。同样地,当我们将嗔恚消除时,我们就能获得殊胜的佛性。
  第三个例子是荚壳之内的米粒。这个例子以荚壳来比喻第三种主要的烦恼——无明或无知。荚壳非常坚硬,很难和米粒分离,是无明的极佳例证;无明也是很厚、很强韧、很难去除的。无明阻止我们接近佛性。
  一般而言,众生有极大的无明。当然,和畜牲相比,人类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聪明,而且具有满多的智慧。但是,人类的智慧仍然相当地有限。例如,像我们这样的人,无法看见这个房间墙外所发生的事,也看不到这个世界其余的事。我们的所知仅及于墙壁的尽处。纵然人类能够看见墙内其他的人,但对人们的内心也仅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因为人类的知觉无法伸展到那个范围。即使我们自认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们也经常犯错。比方说,当你的朋友外出时,你可能会开始想:“不知他说了什么有关于我的话。”由此开始胡思乱想,并认定他说了你的坏话。因此,当他回来时,你们之间可能开始吵架甚至打了起来,因为你已自行歪曲了他的意图。甚至你也可能认为你敌对的某个人改变了他对你的意图,因此你完全解除了戒心。如果他实际上仍然是你的敌人的话,你的这种猜测将造成许多麻烦。要如实认知事情的真相是很不容易的。
  当我们学习佛陀的法教时,我们学到贪欲的本性、嗔恶的本性……等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些法教。纵使我们已经知道贪欲的短处,然而,由于无明的缘故,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知行合一。因为我们的无明是如此的广泛,我们很难迅速地了解真谛较深的层面。这就是为什么无明会被比喻榖粒的荚壳——因它非常强韧、坚硬,须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将之去除。
  这三个例子显示,佛性如同我们内在的珍贵本质或珍宝,被贪欲、嗔恚及无明所遮蔽。佛陀宣说佛法,以教导我们如何亲近这珍贵的佛性。
  《宝性论》举了另一个例子来解说这一点。有一尊非常珍贵的塑像,是由黄金打造而成的。这尊佛像在久远之前倒落在地,被泥土所掩盖。因为没有人知道它在那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把垃圾倒在那儿。由于没有人知道它在地底下,它就被愈埋愈深了。有一天,一位有眼神通的人来到这儿,他看到地底下这一尊珍贵的黄金塑像,就告诉某人:“地底下有一尊珍贵美丽的黄金佛像,你们只须要把它挖掘起来,清理干净,便能拥有这件极度贵重的宝物。”任何一位有理性的人都会听从这个人所说的话,将塑像由地下取出,把它清理干净,然后拥长久以来一直都埋藏在那儿的宝物。
  这个例子非常的清晰、生动:从无始劫以来,这珍贵的佛性就一直存于所有众生的心内,然而它一直被烦恼的泥土所掩盖。因为不知道我们自身之内有这珍贵的本性,于是烦恼便不断地堆积起来。但是,佛陀就像那位有眼神通的人,他告诉我们:“你们要知道,佛性在你们心内。你们只须要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清干净,它所含有的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就会显现出来。”听从佛陀法教的众生,自然能够发掘这项圣珍的本质——虽然它一直在我们心内,但是在佛陀到来之前,我们一直不晓得它就在那儿。为了显露这个本质,我们必须观修真谛、现象的本质、事物的真相。如果我们这么做的话,我们就能够净除一直障蔽着这个本质的幻相及烦恼。所以,我们要观修一切事物的本质——即空性的禅修。经由这种禅修,我们将会发现空性之内含有智慧及明性。经由逐渐习惯安住于空性及明性——法性的遍在本质(梵文dharmata)——的过程,障蔽这种见地的一切幻相都会自动净除。一旦我们看见一切事物的真相,所能的幻相就无法存在了。所以,为了净除蒙蔽佛性的障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空性及明性。一旦我们知道佛性的存在,我们就可以藉由禅修而愈来愈接近佛性。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六波罗蜜(六度)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明性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道圣谛
 海涛法师访问创古仁波切 2
 密勒日巴尊者道歌──《六种问》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八种逆境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苦圣谛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契入法道的三种方法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7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五章 声德如来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摘要
 月灯·确实了悟·第四章 三摩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札记 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研讨会总结提纲[栏目:惟贤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七九)[栏目:杂阿含经]
 书记师代谒圣天子[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二、善巧运用的方法[栏目: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要走正路[栏目: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佛遗教经讲记 三[栏目:净界法师]
 乐受六斋 恒守八戒──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摄大乘论 第6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