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三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7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三集)  2000/2/26  香港九龙  档名:12-031-0003

  请掀开讲义,我们继续看善财童子的发问。中国人自古以来常常讲的质问,我们要学习怎样发问,从发问内容、音声、态度就能观察一个人的修学功夫。所以我们自己有没有好的修持,可以瞒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一眼就看穿了,我们自己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努力来学习。你看看善财童子的言语、态度,他请问的内容,十一句里面我们读过前面五句。第五句是「云何转菩萨行」,昨天跟诸位说了很多。我们的讲法跟清凉大师的注解稍稍有点差别,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完全是佛菩萨的境界,法身大士,我们只能够仰望而做不到。我们读经修学最重要的,怎样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我们要能够学到,要能够做到,才能够得真实利益。今天我们接著看第六句:

  【应云何深入菩萨行。】

  这一点很重要。诸位特别要记住「菩萨行」,第一天跟诸位细说过一定要有菩提心。菩提心,我们今天说得最清楚、最明白是真诚心,决定不可以妄心待人,真诚是不虚妄;清净心,清净是没有染著,没有执著,你就清净;平等心,平等是没有分别,我们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这种功夫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我们是凡夫,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佛家讲的贪瞋痴慢不知不觉都表现在你的言语、举止、动态之中,这就叫造业。因为造业,这才牵连到不善的果报。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们也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与佛有缘,善根都很深厚,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不容易!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认真努力学习,我们这一生才能够永脱轮回。

  有很多同修问我,我一定要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话说得不错,是不是真能往生,还有问号。要怎样才有把握往生?心清净才能往生。大乘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在哪里修?在生活里面修,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没有贪求、没有嗜好,一切都能随缘,人家给我们什么吃的,我们吃了都欢喜,给我们什么穿的,我们穿得很高兴,决定没有挑剔;这个东西我不吃,那个东西我不愿意,不可以!你有这种念头,你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何况你的言语造作。这个地方显示出你的心极不清净、极不平等,念佛也枉然。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往生两、三个而已」,这给我们很高的警惕。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习气没有念掉。念佛目的何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我们念佛目的之所在。我们怎样念到一心不乱、怎样念到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你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心不颠倒是智慧开了,正觉心起来了,慈悲心起来了。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问问自己,我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慈悲?如果这五条统统没有,你的心是轮回心,念佛号也是轮回业,所以你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在此地。

  菩萨行,我在此地讲得非常浅显,把水平降到最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跟你们讲十善,讲六波罗蜜,这是菩萨行。这一句讲『云何深入菩萨行』,「深入」是智慧,对於菩萨行彻底明了,这是深入。深入与后面广大相应,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就深了,意思就深了。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人,如果说指著鼻子骂他,你想想儿女指著鼻子骂父母行不行?我们佛弟子指著佛菩萨鼻子骂佛菩萨行不行?你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没有学佛造的已经有罪,学了佛之后明知故犯,你的罪不止加一倍,不知道加了多少倍!所以学佛,我在讲席上常说,你学佛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绩,从你面貌上来看,从你的行为上看出来。为什么?相随心转。你的心一天比一天真诚,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你的相貌就愈来愈庄严,一定的道理!体质也是随心转,你的身体会愈来愈健康,少病少恼,这是你修行成绩表现出来了。不必问别的功夫,只看看你的相貌,我们自己也看不到自己,你每天早晚洗脸都照镜子,看看镜子里头有没有进步?如果修行没有功夫,每天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你注意你的相貌也天天在变,一年不如一年,你的相貌变坏了。你修行有功夫,你的相貌变好了,身体变好了,这一定的道理。

  我们带来一个录相带,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有没有放?你们看看,那个人是修行人的好榜样。你们听她说的,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百岁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瞋恨过一个人,所以她心地清净,她没有烦恼,她心平等没有高下心。她在新加坡帮助许多人办老人院,她在里面做义工,里面有些人跟她不能相处,她从来没有责怪过别人,她总是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好,不能叫人生欢喜心,忏悔改过自新。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这叫菩萨行,「深入菩萨行」。像这些录相带我们常常看,见贤思齐,自己常常反省,跟她做一个对比,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来学习。

  诸佛菩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世间第一等好人,佛菩萨一丝毫的缺点都没有。所以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都欢喜佛菩萨,尊敬佛菩萨,仰慕佛菩萨,向佛菩萨学习。我们四众弟子里面,出家的弟子跟在家弟子不一样,出家弟子代表佛菩萨的形象,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就是灭佛。这个罪你要知道,我们不能做社会大众人的好榜样,我们就是糟蹋佛菩萨、糟蹋佛教,这个罪过,诸位看看戒经是阿鼻地狱。所以这一件衣服不好穿,这个供养的饭不好吃,人家对你恭敬供养是希望你修行得道,他沾一点光。你们看看天目山齐居士,你就看到了,她修得好,她的父亲造作罪业堕在地狱,因为女儿修得好,沾光!从地狱里头超生,这个叫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养奉事不是在财物上,是在你认真修持。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培养慈悲心,认真的修学十善业道,这就是孝养,拿这个来孝养,这是对老师的尊敬。

  善财问深菩萨行,「深」必须要有高度智慧,所以学佛要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清净心里面开,从平等心里面开,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你决定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的生活、你的行持决定是随顺烦恼,烦恼作主,那么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这《地藏经》上讲的,你一天到晚在造业。我们要想得到深入菩萨行,不但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你能够修十善,你能够修六度,你的心还没有达到清净的水平,没有达到平等的水平,必须要求学,要亲近善知识。哪些是善知识?《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有情无情都是善知识。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要有悟处,人家的好处我们要学习,看到人家的缺陷,我们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自己要是有,立刻要改进,所以都是善知识。善人是善知识,恶人也是善知识;顺境是善知识,逆境还是善知识。顺逆善恶的境缘,成就善财童子一生圆成佛道,他会修。我们天天在分别、在打妄想,执著一定要什么样好的环境,那你错误了,再好的环境给你,你还是造业。善财童子他不选择环境,他也不选择哪个人,人人都是善知识。为什么?人人都有长处、都有优点,人人也都有缺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们学,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反省,那不都是善知识吗?五十三参就是这个意思。理愈来愈清楚,这就能深入,事就愈来愈广了。第七句:

  【应云何出生菩萨行。】

  『出生』,显示他已经认真在做了。前面所说的都是心里头有愿想落实,到出生是真的落实,真干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干!真干还没有做到理想的成就,在这个阶段叫「出生」。如果到理想的程度,那就进入底下这一问,第八句:

  【应云何观察菩萨行。】

  『观察』是智慧开了,这个时候见大地一切众生无一不是菩萨,都是菩萨化身来度我的;智慧不开,你没有能力观察。我们遇到恶人天天来折磨我,我们觉得受不了,哪里晓得菩萨遇到这个境界逆来顺受,在这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这些逆境逆缘,我们怎么能成就?对於那些作恶的人、折磨我的人,我们特别感恩他。为什么?他堕地狱来救我的,他造作这些恶业,他将来要堕地狱,他堕地狱成就我的波罗蜜。这是深入观察,我们才了解事实真相,於是我们对於作恶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甚至於用不择手段逼著我,叫我走投无路的这些人,我都感激。我们写了一张小的卡片,诸位也许都见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进入到这一个阶段。我们能观察,我们清楚,我们明了,顺逆善恶境缘对於修行人都有利益。可是我们很清楚,他要不是菩萨示现的,他行善他受三善道的果报;他作恶,他必定感受三恶道的果报。我们能不能帮助?不能帮助他。为什么?他愚痴,他执著。愚痴是没有智慧,执著是没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他能够成就真正修行人,他不能度自己,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可怜悯者」,这真可怜!

  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一定要学教。学教是学习经典,「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是佛教给我们学教的方法。为人演说就是研究讨论,一天都不能放松。中国古时候念书人常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你就想想这个话的味道,非常明显的显示出相随心转;三天不读圣贤书,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贪瞋痴慢都在脸上了,都表现在脸上。所以我们一天都不能离开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在经典里面。不离开佛菩萨,不离开佛经,佛经天天要念,天天要思惟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经典的义理无有穷尽,我们一生一世都体会不尽的,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那也许同修告诉我,我念了很多年都不开悟,那是什么?你不会念,你念三百年也没有悟处。

  什么叫会念?真诚心、恭敬心去念,你才有悟处。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对於经典没有恭敬心,你怎么会开悟?开悟是从真诚、恭敬心来的,展开经卷如同面对佛菩萨,经卷一打开,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面前教诲我一样,像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在我面前。这样恭敬心,你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天天在觉悟,年年在觉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你就变成大彻大悟,然后对於菩萨行,你才能深入,你才真正能出生。这个出生,我们用现在话讲菩萨行落实了,五戒、十善、六波罗蜜我真在做了,把它落实在我生活里面,饮食起居、待人接物都不违背,这是出生。

  往年净宗学会成立,我代韩馆长写了一篇缘起,用她的名字发表的。缘起里面特别提出行门的五个科目,我们在美国、加拿大,许多法师看到都赞叹,说我们这个行门的科目简单明了容易学习。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依六和敬?六和,世出世间的圣贤,对於这个字非常重视。和是什么?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基础是平等对待,我比别人高、我比别人大就不平等,不平等就没有和,所以和平两个字是连到的,这里头有因果的关系。

  诸位同学你们到北京去旅游过,我想一定去参观过故宫,你看看故宫最主要的建筑,世间人讲皇帝的金銮殿,它那个招牌不叫金銮殿,叫「太和殿」。主要建筑物三个大殿,太和殿后面「中和殿」,最后面一个「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什么意思?以和平来统治国家,来安定社会。「太和」是广大,佛法里面讲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要和睦共处、平等对待。「中和」的意思更精微,中是不偏,人心要正,不能有一丝毫偏邪,偏邪就不和,那个和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和,心是正直的,中正。「保和」,你就想到永远保持不能失掉,失掉了那个国家会亡国;你家庭里面失掉了,你家就衰了;国要是失掉和,国就亡;一个人要失去和,这个人的德行就没有了,你还能配做个人吗?

  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第一条是理念,「见和同解」。诸佛菩萨这个和的基础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之后见解是相同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真性,所以见性之后你的见解相同,不会有差别了。这个水平太高,我们初学人做不到,做不到我们依什么来建立共识?依佛菩萨的教诲,我们现在用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取这五个科目,用这五个科目建立我们的共识,见和同解。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自己一定要想想,与五个科目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我们在学佛,如果不相应我们在学魔。佛与魔一念之间,与五个科目相违背的是魔,相应的是佛。孝养父母是佛,不孝父母是魔;奉事师长是佛,不敬师长是魔;有慈悲心的是佛,没有慈悲心的是魔;修十善业道的是佛,造十恶业的是魔。我们不作佛就变成妖魔鬼怪,你就学魔学鬼,人死了作鬼,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他每天都跟魔鬼为伍,他怎么不去作鬼?违背佛陀教诲都叫魔鬼。我们要明了,要有智慧去观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可以糊涂?不但不能糊涂,失念都不可以。失念是什么?忘记了。为什么特别选这五个科目这么简单?就是叫你不要忘记,我们坚守这个目标,坚守这个方向,念佛就决定得生净土。我们要晓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我在早晚课跟大家介绍得很清楚,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检点反省,改过自新,这种早晚课就有功德。而不是说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又念一遍给他听,佛菩萨教你怎么做的忘得干干净净,这样做早晚课是有罪。什么罪?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骗佛菩萨;还以为我的功课不缺,以为佛菩萨会保佑你,哪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教导我们是要我们去做到,不是叫我们去念的,要有智慧观察反省。第九句:

  【应云何增广菩萨行。】

  『增』是增长,『广』是广大,如何把自己的菩萨行推广?这个问跟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相应。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愿,接著我们要有这个行,要有普度众生的行。什么叫度?怎么个度法?我们细细观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我们就明了,原来不是别的,是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就是普度。所以我们起了个念头,要想一想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样子?我这种言语、我这种态度,可不可以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懂得反省,要懂得观察。凡是不可以做众生好榜样的,我们就不能做。

  哪些不可以做好榜样的?杀生不是好样子,偷盗不是好样子,邪淫不是好样子,妄语不是好样子,最容易犯的。我们对人有没有说真实话?处处总是隐瞒自己欺骗别人。现在这个社会,儿女欺骗父母,学生欺骗老师,员工欺骗老板,这个社会才有灾难,人都不诚实。两舌是挑拨是非,有意无意造谣生事,破坏别人,这个罪业非常非常重。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如果是一个国王帝王听信挑拨是非,往往把这些忠臣杀掉,在历史上最明显的,宋高宗听信秦桧的谗言,杀了岳飞;作父母听信别人的谗言挑拨,害自己的子女;兄弟听信谗言,兄弟反目互不往来;夫妻听信谗言,离异。这才晓得两舌造的罪恶之重,佛在经上讲拔舌地狱、烊铜地狱,刀山地狱,都是造这种业他所感得的果报,非常可怕。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恶口是言语粗鲁,没有礼貌,让人家听了起反感,都是我们常常犯的。恶口多半从贡高我慢、轻视别人,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命令式的,这命令式的言语叫人起反感。即使你是作长官,不能不服从,但是心里不服,表面服从心里面反抗;你作长官对待部属,你失败。真正是一个好的领导人,他决定不会用这个态度,他对於部属,为什么?爱护。

  孔老夫子教学,一个领导人要做到三个字「君亲师」,他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君就是领导的意思,善导;亲,把员工部属看作子女一样的亲爱,你真的能爱护他;师是你要教他,他有过失,你不能喝斥、你不能责备,你责备喝斥你就错了,刚才讲的,表面上服心里不服。我过去年轻也在公家机构上班,我遇到一个长官,我一生佩服他。他对待部属亲爱精诚,我们有一天,这是我自己工作少的时候看看书,把两个腿翘起来,前面两个椅子就抬起来,往后面靠。他从我背后来了,拍拍我的肩膀,没有教训,没有喝斥,「你这样做容易摔跤」,你看看他不说我们损害公物,他还关心我,怕我摔跤,和颜爱语。我们一生感激,一生不忘,这个毛病永远改掉了。这是好长官,爱心来纠正你的过失,不是用责备、不是用命令;他要命令把我教训一顿、骂一顿,我们也不敢说话了,乖乖的听,心里不服。「君亲师」,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个教训。

  我们学佛,抓住佛陀教导我们修行的纲领,我们才有下手之处。佛家的纲领大家都知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位都会讲。这些年来,我读许多宗教的经典,为什么要读?就是「云何增广菩萨行」,菩萨行在前面跟诸位讲过,是为众生服务。我现在要把我的服务范围推广,推广到什么?所有一切宗教我都为他服务。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我要为他们服务,所以我要读他们的经典,要读他们的历史,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我才能真正为他们服务。读了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爱」字。佛家讲「慈悲为本」,有道理!每个宗教经典尽管讲得不一样,但是讲到爱都一样,上帝也爱世人,神也爱世人,佛菩萨也爱世人,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点;换句话说,诸佛菩萨,十方神圣,尽管立教不同,他的根本都是慈悲。佛家讲慈悲,他们讲爱;换句话说,爱是根本,方便是门,这是通所有宗教,我们用这个立足点,世界上所有宗教就变成一家人。

  可是慈悲跟爱,经典上讲这是空洞的不能落实,佛慈悲一切靠谁?靠我们四众弟子发挥慈悲心爱一切众生,把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落实,靠我们落实。其他的宗教,也必须他们的宗教徒才能落实上帝、神明那个爱世人。我们四众弟子是佛菩萨的代表,基督徒是上帝的代表,犹太教徒、一般宗教徒是神的代表。神爱世人,你爱不爱世人?你不爱世人,你就不是神的代表。我对於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你就不是佛菩萨的代表,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学佛同修,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拿什么报恩?拿什么来济三途苦?爱心。我们要有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清净就是义务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心,附带条件的爱心不清净,无私无条件的爱心帮助一切众生。平等那就是对一切众生恭敬,决定没有我慢,决定没有自以为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文化,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这叫方便为门。

  决定不可以要求别人随顺我,那你就错了,你就不是学佛的人,你的心永远不会清净,你也不会得到平等。应当怎么样?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菩萨都顺众生,只有众生才不肯顺众生,魔鬼不随顺众生,佛菩萨随顺众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所以要常常检点自己过失。真能修行功夫得力,什么叫得力?起心动念马上就觉悟,这个叫得力。做错事情以后再后悔,这功夫不得力。我动这个念头立刻就晓得这个念头该不该动,我说这一句话立刻就知道我这话该不该说,我要做这个事情立刻就想到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功夫得力了。说错了、做错了以后再求忏悔,没有用,那功夫不得力,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所以要晓得恶口很可怕,恶口是很粗鲁,言语伤人。不但佛戒,儒家也戒。儒家常讲「福在口中」,刀斧能伤人性命,恶口之言伤人心,比伤人命还要严重。人家记恨,永远不忘;换句话说,将来有机缘人家要报复你。为什么不学佛菩萨慈颜柔语?言语柔和,态度恭敬,在这些地方学。

  我在新加坡看到小朋友念《弟子规》,我听了很受感动。我让我们培训班的同学,每个人都请一本《弟子规》,有空闲的时候多念,《弟子规》里面,那是教小学生的,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那自己就要想想,我们连小学生的水平都没有,你还有什么成就?小朋友现在会念,第一步;第二步要教他学习,我现在看到不错,小朋友现在见人非常有礼貌,反而大人见人没有礼貌。小朋友学会了,大人忘掉了,小朋友在积善修德,大人天天在造业。我们现在要向小朋友学习,小朋友是菩萨,天真烂漫,学习圣贤的规矩。这是讲推广,我们要把它推广到一切众生。第十句:

  【应云何成就菩萨行。】

  『成就』的意思是具体的获得,也就是我们讲,你修学有了成就、有了效果,再说得明白一点,你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真得到了。最后一句:

  【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这个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成就。我们订的这个科目,虽然只有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很圆满。我们最后的一个科目「普贤十愿」,佛在大乘经上给我们说过,「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普贤行跟大乘菩萨行差别在哪里?行门的条目没有两样,菩萨修六度十善,普贤也修六度十善,那普贤跟一般菩萨差别在哪里?普贤是最极真诚心,真诚心圆满,清净心圆满,平等心圆满,那叫普贤行。菩萨虽然是真诚清净平等,还没有达到圆满,普贤圆满了。普贤的礼敬,「礼敬诸佛」,我们讲很多很多次了,普贤菩萨眼睛里诸佛是什么?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平等的礼敬,他怎样恭敬阿弥陀佛,就怎样恭敬一切众生。对待任何一个众生,他那个恭敬心,要不是跟恭敬阿弥陀佛平等,就不叫做普贤行。不但对於一切人,恭敬一切人跟恭敬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决定没有两样,恭敬桌椅板凳也没有两样,这是普贤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普贤菩萨的观察。为什么?一切众生有佛性,众生的佛性跟释迦、弥陀,毗卢遮那的佛性没有两样,所以普贤菩萨恭敬。无情众生有法性,桌椅板凳是无情众生,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桌子摆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对桌子的恭敬,恭敬的心、恭敬的行,决定没有两样,这叫礼敬诸佛。我们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桩事情不高兴,你是凡夫行,不是菩萨行,当然更不是普贤行。

  「称赞如来」是普贤行,他为什么不说称赞诸佛?他要换个称赞如来?说佛是从相上、形相上,恭敬在形相上要平等,不能有分别,称赞就有差别了,所以他不称赞诸佛,称赞如来。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诸佛是从相上讲的,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与性德相应,这称赞;与性德不相应,不称赞,礼敬而不称赞。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如果对於恶人、恶事你也称赞,是非就没有了,邪正就没有了,这个天下不就大乱了?所以普贤菩萨称赞,称赞善的,不称赞恶的;称赞正法,不称赞邪法,对於正的、善的,称赞;对於邪的、恶的,不说话,一句话不说,这是在第二愿里头,我们要学。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隐恶扬善」,《太上感应篇》里面教给我们「积德累功」,这是功德。别人有过失绝口不提,不要放在心上;别人的好处我们要常常赞扬,使社会向善,使做错、做恶的人反省;我做恶事,人家都原谅我,都不说我;让他回头,他会受感动。他做一点好事我们称赞他,做再大的恶事绝口不提,这是圣贤人教学的原理原则。他让一个人去反省,让一个人慢慢的觉悟回头,决不用责备的语气对待他。责备会引起反感、引起反抗,使他的恶作愈陷愈深,这是你教学失败。所以对於恶人、恶事绝口不提,也绝不放在心上。你们看到许哲居士,她做到了,她一生不记别人过恶,只记别人的善,人家的好处她赞扬,不但赞扬,她学习。所以使自己变成纯善之人,自己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记住别人的过失,你心里头就有恶念,你的善就不纯。任何人这个恶作绝不放在心上,养成自己纯善的心,纯善的心起作用就是纯善的行为,断恶修善的功夫要在这个地方去做。

  「广修供养」,重要!广是无条件、无分别、无执著尽心尽力供养一切众生。不说布施,说供养,菩萨用布施,讲布施,普贤用供养;普贤是最真诚的心,孝顺心,恭敬心,这个布施就叫供养。菩萨供养一切众生,恭敬心不够,孝顺心不够,所以称布施。普贤菩萨把一切众生看作父母,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如来,所以他是供养,他不是布施。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无畏供养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令一切众生离忧悲苦恼。所以我们和颜爱语,这都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我们的。我们要对人和颜爱语,这是什么?这是无畏布施,无畏供养,普贤行里面无畏供养。如果我们的态度凶恶、言词粗鲁,让别人心里很难过、很恐怖,我们就造作罪业;不但不能够伤害众生,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有罪。菩萨行里面,这个众生讨厌我,不喜欢我,我一看到赶紧回避,不让他生烦恼。这个回避是什么?回避就是无畏的供养。时间久了,慢慢的那个人就会觉悟,知道我们是善心,没有恶意,再回过头来,这就是好朋友。

  财供养里面有内财供养,非常重要,内财供养是什么?以我们的劳力为他服务。要知道我们自己用劳力给人服务,这个得的功德最大。外财布施不如内财布施,你们看看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她还是用她的劳力来为众生服务。我们观察,有一些出家人做不到,出家人布施递一点重的东西,交给别人去拿,自己不肯拿,总是命令别人,叫别人做这些劳力的事情,自己袖手旁观,下达命令,哪里晓得功德让别人做去了,可惜!多少自己修福的机会错过了,造业的机会统统都包揽,修福的机会都让给别人了,愚痴到极处!我常常在旁边看,我清楚、我明了。

  「广修供养」,要把供养的心、供养的行推广,推广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所以佛法不是定法,不是说我今天一定要供养很多的钱,我的功德就大了,不一定!你是一个大富长者,你有的是财富,你帮助别人,帮助一万、两万,在你九牛一毛,不算什么!另外一个人,一个月才赚两、三百块钱,他能够布施十块、二十块来做供养,比那个富有的人拿出几万、十几万、几百万功德还要大。为什么?你按比例就晓得,他拿出来是几分之几?而且贫穷人多半有真诚恭敬心。大富长者傲慢心,作威作福,要别人恭敬他、承事他,那个功德立刻就报尽、报完了。所以才知道风水轮流转,富有不是永远富有,来生贫穷;今生贫穷的人,喜欢布施供养,来生就得大富,都是在流转不息,几个人懂这个道理?佛菩萨明了,世间大圣大贤他们明了,他们真修。

  我想想我自己就很惭愧,我很想做,旁边的人不让我做,魔障!我要克服我的魔障。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他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在台中莲社的旁边正气街九号,那个房子只有十五坪,一坪三十六尺,十五坪多少?不大,很小的小房子。十坪三百六十尺,大概只有七百尺的样子,住那么一个小房子。一个人一生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人照顾他,最后两年才答应学生照顾他,留一个学生照顾他,最后两年。我今年才七十四岁就要有人照顾了,非常惭愧!跟我老师比差远了。这些地方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希望我周边这些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要知道我自己能照顾自己,证明我身体很健康,需要别人来照顾自己,证明自己已经不行了。许哲居士一百零一岁还是自己照顾自己,她还照顾别人,没有一个人照顾她。这是正法,这是正理,这就是给社会广大群众做一个好榜样。

  普贤行愿第四条「忏除业障」。我们知道自己业障太多太多、太重太重,要知道忏悔,要知道改过,改过是真正忏悔。知道自己错误是开悟,这个人觉悟了,把自己的过失改掉,这是修行,这是真正的功夫。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一天就是白活了,迷惑颠倒过了一天;你知道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天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一个人修行证果,功夫在此地。每天混日子这样混下去,到最后还是免不了三途六道,这一生纵然遇到佛法,等於没有遇到,你说多可惜!所以忏除业障是我们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你说我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佛,佛没有过失,那你成佛了;另外一种是一阐提,佛经里面讲没有善根的人,他有过失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没有过失,就这两种人。菩萨知道自己有过失,到等觉菩萨天天还修忏悔法门。你们知道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天天还修忏悔,我们哪里能没有过失?

  怎样发现自己过失?《华严经》上教我们,看到众生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自己看不见自己,照镜子,一切众生的思想、见解、行为就是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马上来检点我自己有没有,如果我看到别人过失,我把这个过失记在心里,常常说别人过失,那就变成最大的过失。变成什么?变成恶口,变成绮语,变成两舌。这是最大的过失,喜欢说别人过失,心里头常常记著别人过失。见到别人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善行。业障不能不忏除,忏除业障我们求往生,品位可以提升。

  「随喜功德」是普贤行,随喜实在讲是断除我们嫉妒障碍的恶习,嫉妒障碍这个烦恼与生俱来的,这不要学的,都有嫉妒心,嫉妒心是严重的障碍,所以特别提出来。用什么方法对治嫉妒?用随喜。看到别人做好事,不但不嫉妒,我要帮助他,要成就他,成人之善,成人之美,这是大功德,要懂得修随喜功德。这个人是我讨厌的人,我很不喜欢的人,但是他做的是桩好事,我要帮助他。不能因为我讨厌他、我不喜欢他,他做好事我也不帮助他,那就错了。这个人我很喜欢他,他做坏事,那我决定不能帮助他。人不能有私好,不可以有私情,只看他所作所为是自利还是利他,自利我们不帮助;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成就他,成就自己的功德。好事何必要自己带头?有人带头干最好,我们从旁边协助,功德是平等的。决不是说带头这个人功德大,我们在旁边跑腿、做义工的功德小,没这个道理,平等!事情成就完全平等。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决定不可以有瞋恚心。

  瞋恚、嫉妒多半是堕地狱。过去我们曾经讲过《大宝积经》里面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叫做《弥勒所问经》,经文一开端,世尊就讲嫉妒的果报。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另外有一些比丘嫉妒、造谣、破坏,果报堕地狱。他堕的地狱可重了,以我们人间来算一千八百万年,堕在地狱里这么长的时间,实际上他在地狱里面所感触的,那个时间就太长了,地狱所谓是度日如年。嫉妒、毁谤好像是没有什么,哪里晓得感受这样严重的果报,这又何苦来?

  好事,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是教学。孔老夫子选择教学,释迦牟尼佛选择教学,教学是世间第一等好事,劝人为善,劝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没有比这个更好。世间做到帝王,做到将相,古代的帝王将相今天有几个人知道?提起孔老夫子,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提到释迦牟尼佛没有人不知道,教学对人恩德的布施无量无边,所以普贤愿里面有请转*轮。现在大陆上搞*轮功,对我们伤害很大,这个造的业造得很重,我们讲*轮会被人家误会我们在搞*轮功。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变通一下,我们讲教学,转*轮就是教学。所以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说法,这个功德很大。我们学佛四众同修常常存这个心,常常找机会请法师大德来讲经教化一方。启请的人,帮助的人,像这个道场许多来做义工帮忙的,功德跟法师讲经一样大。

  所以诸位要记住,佛法是平等法,如果有高下,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平等法,不但要懂得请法师讲经,更进一步的「请佛住世」。你们想想,哪有人听一次经、两次经就开悟、就证果了?不可能。那怎么办?一定要请法师长住在此地,天天给我们讲,我们每天上课,每天反省,每天改过,这才能得救!要天天听经、天天闻法。许多同学听经听了不少年,习气毛病还是改不过来,原因是什么?听得还不够,你还没有悟。怎么办?继续不断听。你们看看天目山鬼神请求听经,齐居士在天目山每天用电视播放两个小时给鬼神听,鬼神还要求增加时间,不够!鬼神都要求听法。现在在我们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用电视播放讲经的录相带,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有很多人看到电视机打开在讲经,一个人都没有在听,「你们是不是忘了关机器」。不是的,鬼神请求的。鬼神怎么请求?鬼神附身说出来的。我们念佛堂有一位年轻的女居士杜美璇,鬼神附在她身上要求听经。很多的鬼神要求听经,杜居士醒过来之后,她不晓得这个事情,只感觉到身上非常疲乏,别人把这个事情告诉她,她才明了,回家的时候告诉兄弟姊妹要听经,你不听经连鬼都不如,所以现在她全家也就得度了,兄弟姊妹都学佛了。

  所以听经的时间不够,我们的观念改不过来,观念改不过来,行为怎么能改得过来?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一定是先把观念改正过来,然后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改正过来了。不懂教理,你教他怎么做,他就肯怎么做,那个人是善根福德深厚,他不要听经,他也能改过自新,他也能断恶向善,这种人少数。多数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是最麻烦的,最不好度的,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这一帮人。上智与下愚都好度,而且都容易成就。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念佛往生的同修,有很多不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也没有听过很多经的,教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她就能万缘放下,一心专念,什么都不想了,结果人家往生非常自在,瑞相希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修行多少年的老法师都比不上她。那是什么?善根福德深厚。你教她一句她就相信,她绝不怀疑,她就依教奉行,一生不改变,这种人成就了。我们这帮人叫半吊子,高不高低不低,说你没有文化你也懂得不少,说你真懂你又不懂,最麻烦的。对於我们这种根性,只有长时间薰修,天天听经。

  我也是个半吊子,我今天能有一点成就,幸亏老师教我这个方法,上台讲经,讲给别人听,也讲给自己听。我讲了四十年,也就听了四十年,念头才转过来,好不容易!我这四十年天天讲,经天天读,没有一天离开。现在有很多同修担心我睡眠不足,因为什么?常常读经,读得非常精进,有兴趣,睡觉忘掉了,这个常有的事情。许哲居士常常看书,看到高兴的时候,两、三点钟睡觉,把睡觉时间忘掉了。我们读经常常如是,在从前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常常不知不觉天亮了,这才晓得。我们也不是有意要修苦行,读出滋味出来的时候欲罢不能,是这么个关系。你真有领悟的地方,愈读愈欢喜。像《无量寿经》、《华严经》字字句句无量义,讲不完的,一句都讲不完。所以请佛住世最重要,要请法师长住在这个地方,我们长时期得法师教诲,我们才有可能把念头转过来,我们的行持才能够真正得利益。所以请佛住世这个功德最大。佛不在世,我们要请有修有学、正知正见的法师大德,住在我们这个地方为大家讲经说法,很重要很重要!这个功德非常非常之大,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

  可是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地方都缺乏讲经说法的法师,这怎么办?培养人才在今天是第一桩大事。我们在新加坡最近这三年来,李木源居士发大心在那里办培训班,我们现在是第四届,今年下半年可能办第五届,五届正好遇到中国大陆国务院宗教局跟北京佛教协会,我们都有共同的认识,佛教教育非常重要。宗教局跟佛协今年抓教育了,好现象!他们四月间要到新加坡来访问,看看我们,我们来研究怎样把佛教教育办好。我们的弘法人才培训班可能在国内办,这就方便太多了。我们国内如果要重视教育,抓佛教教育,好好的培养弘法人才,我们的国家前途一片光明,一定得到诸佛菩萨保佑,一切得到所有宗教的众神保佑,肯定的。这是个喜讯,我们希望这个班能在国内办,能够成就更多讲经说法的人才,我们会尽心尽力的来协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四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五百罗汉 047、解空无垢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禅修手册 四念处的实修[栏目:禅修手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八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47.著者入藏的经过[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去往光明的所在[栏目:莲花次第开放]
 法见 资料说明[栏目:向智尊者]
 释迦牟尼文佛[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成功人生的七个重点[栏目:慧语禅心]
 心明学 概要[栏目:心明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