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 (第七集) 2001/8/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3-0007
请掀开讲义第四页,倒数第七行看起。第八:
【深入一切正觉法海,能以智慧咸悟入故。】
这些都是海云比丘赞叹他人,那么也是这一个层次,他说我也比不上那些菩萨大德们。『一切正觉法海』,要注重「正觉法」,佛法跟世法差别就是在「正」。世间有没有觉悟的人?有!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有相当层次的觉悟,为什么不称他是佛、不称他是菩萨、也不称他作罗汉?甚至於须陀洹我们都不称他,这什么原因?虽觉而不正。我们要问,佛家这个正字招牌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总得要知道。
每一位同学都要记住,从佛法里面来说,离心意识才叫正,用心意识这个觉就不正。这个话一般人还听不懂,什么叫「心意识」?我们再换句话说,说大家好懂的,要用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以为是这样的,这个觉就不是正觉。什么叫「正觉」?正觉从这里反过来,《金刚经》上说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是正觉。修学正觉,我们想求得正觉,用什么方法?马鸣菩萨《起信论》上讲得很好,我们在日用平常之中,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要能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是求得正觉的不二法门。佛家教学用这个方法,世间教学没用这个方法,世间教学都是教你去研究、你去想想,你去研究研究,一研究、一想想就落在意识里头。意识是心,是什么「心」?真心迷了叫做意识心,所以意识心是迷而不觉。用迷而不觉的心,你去觉一切法,这个法不叫正觉,佛家正字招牌定义在此地。
许多同修你都会听到禅宗,禅宗在中国流行了一千多年,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禅宗教人参禅,怎么个参法?「离心意识参」;换句话说,你要不离心意识,你就不是参,参没有,禅也没有。心意识是什么意思?「识」就是分别,你有分别心;「意」就是第七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著。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心」是讲阿赖耶,阿赖耶我们现在的话说「落印象」,你的心里头会落印象。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分别、有执著、落印象,你就是用心意识。
用心意识是凡夫,不是圣人,用心意识你所得到的知识、你所得到的觉悟不是正觉,佛不承认你是正觉。换句话说,什么是正觉?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是正觉。无论你在佛法里头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你要真正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就叫参。这样你才能得定,你的心得定了,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是一心不乱,你才能得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定慧你都得到了。这一种学习的最高指导原则,在佛教里不管哪一个宗派,常常讲,一提起来,哪一个不知道?哪一个不会说?但是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很少人懂得,你会落实在生活上真正去做的人,那就更少了。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不执著、不分别还倒可以,那个不落印象太难了。」真的。
不落印象能做到吗?能,怎么不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你住所到讲堂这边来,你或者是走路来的,或者是坐车来的,或者是乘巴士来的,你在路上不是看到许许多多人事吗?不是也听到旁边有人在说话吗?我现在问你,你从家里到此地来,你看到有几个人?他们长得什么样子?他们在那里比手画脚讲些什么?你答不出来。是很多,含糊笼统的,几个说不出来。什么原因?不落印象,你不是做到了吗?这桩事情能不落印象,其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可以不落印象。我们世间有个很不好的名词,平常要叫你用心学:「你要注意!」注意就坏了!注意是什么?「注入意识」,你的印象就深了,你要不注意就没有印象,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注意是用心意识。我们今天世间教学,中国、外国哪个地方教学教学生,老师讲「注意」,都用这个方法。唯独佛家教学不用这个方法,佛家教学叫「参究」!参,用参,不叫注意。「参」是什么?离心意识才叫参,用心意识是研究,不叫参究。参究是正觉,得到的是正觉,研究得到的不是正觉。
『能以智慧咸悟入』,「咸」是统统都悟入,事事悟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你不用心意识。普贤菩萨也是这样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能恒顺?你离心意识就恒顺了。为什么不能恒顺?你用心意识,你用妄想分别执著。「我的见解,我的想法,我的作法」,这不能随顺别人。别人有执著,我没有执著;别人有分别,我没有分别;别人有妄想,我没有妄想。我可以随顺他,他不能随顺我,我随顺他得大自在,他不能随顺我自生烦恼,我随缘,他攀缘,那怎么会一样?菩萨讲的这些话,字字句句提醒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晓得怎么学、怎么样去修。第九条:
【深入一切佛功德海,於真实道具足修故。】
诸位要记住,这字要看清楚,不是菩萨功德海,不是诸天功德海,是佛功德海。『一切佛功德海』,它都是加上「一切」,不是一尊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积的功德。「海」,比喻深广无尽。我们要问: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两个字要搞清楚。现在学佛的人很多把这两个字的意思搞错了,以为什么是功德?到寺庙去捐一点钱就是功德,这与功德毫不相关。
达摩祖师初到中国来的时候,遇到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佛门大护法,他在佛教里头做了不少好事,建道场、建庙。他以皇帝这种权力、地位、身分,他造庙容易,一个命令下去,这个地方给我盖个庙,自然有人就替他办好了。他一生当中造四百八十座寺庙,旁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帮助人出家,有人想出家,他都欢迎,他都护持,都没有障碍,给他作助缘。度人出家十几万人,他喜欢看到人出家,他作护法。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梁武帝向达摩祖师夸耀:我做这么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是老实人,不妄语,说老实话,跟他讲:「并无功德!」真的,没有功德,他做的是什么?福德。诸位要知道,福德跟功德不一样,福德是六道里面享福,他在佛门做了这多好事,福报很大,来世一定享更大的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生死大事,福没有用处;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
什么叫「功德」?「功」是修行的功夫。你出钱出力做好事,你没有修行功夫。什么是修行功夫?持戒是修行功夫,持戒能得定,修定能开慧,所以持戒是功,得定是德。功是因,修因,德是果报。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这个事自己要真干,别人没有法子。你想想看,你出钱盖再多的寺庙,你能不能得戒定慧?得不到,这个与戒定慧不相干。你就晓得寺庙里捐一点钱是福德,不是功德。听经闻法是功,在这里头觉悟,发现自己错误,改过自新,这是德。
佛教人修功德,当然福德也劝人修,为什么?没有福,对於修学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所以佛教人福慧双修,福还在前面,这是一种教学的方便,因为世间人都贪图福报,你要不让世间人修福,他就不干了。修福,记住!慧更重要,不要忘记修慧,慧就是戒定慧。慧从哪里来的?定来的。定从哪里来?持戒来的。所以说个「慧」,就是戒定慧。如来果地上的功德,那是圆满的戒定慧。
『於真实道具足修故』,戒定慧是真实道,究竟圆满的真实道,具足是没有欠缺。戒清净,三业清净这是戒;定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心地不动摇、不被染污。不染污是清净,不动摇是平等,世出世间法里面都得清净、平等、觉,这是定慧。我们讲《无量寿经》,解释经题,我把「清净平等觉」解作戒定慧,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究竟圆满,这是真实道。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无量寿经》很不可思议!经题上,三学、三慧、三宝具足。为什么在前清康熙、雍正、干隆鼎盛的三朝,宫庭里面讲《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皇上带著大臣一起来学习,他为什么不选其他的经?这部经分量适中,不长不短,很适合当作一个课本来学习,内容义理具足没有欠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科书,选择《无量寿经》。佛功德,这一条可以说《无量寿经》代表,难怪古大德说《华严经》到最后归到《无量寿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就是《无量寿经》。末后这一条:
【深入一切诸言辞海,遍一切刹转*轮故。】
这是海云比丘赞叹的总结,前面全是属於菩萨自利,这一条是菩萨利他。从第六到第十这五条,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多元文化社会教学的理念、方向、目标。诸佛菩萨的教学确实不分国土,我们今天讲的,不问你是哪一国人;不分族类,也不问你是哪一个民族、你是哪一个族群;也不问你信仰什么宗教;也不问你是什么样文化背景,一概不问,一律平等,只要你肯来学,像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只要你肯学,只要你喜欢学,佛菩萨没有不欢迎的,没有不尽心尽力来帮助你、来指导你,这里头没有歧视。
菩萨的心对待九界众生,我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真诚心,没有虚妄;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这是性德,我们本性天然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现在我们为什么这么虚伪?无论对什么人都是虚情假意,都不用真心,他怎么能成就?不但佛,他不能入门,佛教的入门诸位要知道,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初信位菩萨,你为什么不能证得?你证得是入门,你没有证得,你没有入门,你在门外,为什么?我们用的假心、虚情假意。而佛法用真心,所以你用真心就入门,你用假心就被人赶出门外,就这么回事情。真则不虚、不假,决不用虚假。
「真诚心」一般人还是很难理解,前清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里面对「诚」他有解释,解释得很好,跟佛法讲的意思接近,他注解这个字:「一念不生是谓诚」。一念不生是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佛家讲「正念」,八正道理面的正念,正念是诚。所以诚心、真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没有污染、没有夹杂,佛在经上一再劝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敬夹杂,一丝毫不善、不敬都没有,这个心清净,这个心真诚,夹杂著丝毫不善不敬,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真诚;有丝毫贡高我慢,你的心不清净也不真诚、不平等。平等是佛心,平等是真诚。我们用什么心待人、用什么心对事对物?真正用功要在这里用,在心上用,这样才像一个佛,你才入得了佛境界。
「正觉心」,前面讲过,「一切正觉法海」,不是邪觉,不是不觉。正觉是真诚心起用,它起的作用是觉而不迷,起的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经教还要学?哪有这回事情!你怎么学得会?只要你能用真心,佛这个经教是从真心流出来,你也用的是真心,一看,不就是自己心里流出来的?自己心里头流露出来的,哪有不懂得意思的道理!
我们今天学佛、学教,为什么学得这么苦?错用了心,就这么回事情。你要会用真心,三藏十二部顶多三个月就通了,那有什么难事情!过去龙树菩萨学佛三个月通达,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用三个月全贯通了。凭什么?用真心。不是说他天才,人人都是天才,没有一个不是天才。用真心就是天才,用妄心就不是天才,说得不好听是蠢才。用真心、慈悲心是真心,无条件的爱心,爱一切人,爱一切物,仁民爱物,为什么不用真心?为什么要用妄心?为什么自欺欺人?实在讲,他有一个很深很深的劣根性,所以他在六道里面搞轮回,生生世世出不去。哪一条严重的劣根性?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占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支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从这个念头就有行为,行为就是造业,这个念头是迷惑。这种念头一起,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没有了,你怎么能入得了佛门?佛门是大觉。
由此可知,这是入佛门的根本障碍,佛菩萨教导我们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自他不二,法法平等。我们跟一切人平等,跟一切物平等,一切动物都平等;跟蚊虫蚂蚁也平等,这样真心才能现前。跟鬼神也平等,跟天人也平等,跟佛菩萨还是平等的,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诸佛菩萨唯心所现,我也是唯心所现,蚊虫蚂蚁也是唯心所现的,天地鬼神还是唯心所现的,怎么不平等?能现的是一,所现的哪能有例外?这是平等真法界。
「佛不度众生」,这一句话是真话,说佛度众生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成佛的?你自己成佛的。所以是自信、自悟、自修、自证,这是真的,你要没有那个「自」,你永远当凡夫,你永远不能成就。佛不欺骗人,佛不迷惑人,一切靠自己,靠他人靠不住。佛力加持有没有?有!条件是什么?相对的,我有一分功德,得佛一分加持;我有两分功德,得佛两分加持;我没有功德,佛想加持也加持不上。所以佛对我们的保佑、对我们的帮助是相对的,我们自己不肯真干,希求佛菩萨保佑加持,那是妄想。天天烧香拜佛供养是巴结佛,想从佛那里得到一点好处,哪里晓得全落空,佛不会接受你的贿赂。
对佛的供养是什么?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依教修行供养」,你能够依照佛在经典讲的道理、方法去修行,这是真供养。不是给佛盖个庙、给佛塑个金身,巴结巴结佛,佛菩萨保佑,错了。庙要不要盖?金身要不要塑?可以,要盖、要塑。要知道那是什么?那是我们报佛恩,我们建立道场,接引那些还没有学佛的众生,帮助佛推广佛陀的教诲,那是一种手段,是我们感恩报恩的一种表现,所以这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
我们总要发心『遍一切刹转*轮』,「*轮」比喻佛的教学,佛的教学我们要推广,这就叫转*轮。首先要自己依教奉行,成就自性三宝,我们才有能力、才有方法帮助佛法,让佛陀的教学发扬光大,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也恒顺众生,今天众生最欢喜的是什么?电视。小孩从婴儿生下来眼睛一张开,他就喜欢看电视,从什么地方能观察?你看那个小眼珠看到电视目不转睛,就知道他聚精会神在那里看。他还不会说话,他就会看,他就受电视节目的影响。我们在这个时代把佛陀的教学推广,你就知道要用电视、要用卫星电视、要用网际网路,我们坐在这个小小的房间,效果达到全世界,这就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喜欢这一套。中下根性的人看到我们这个节目很呆板,引不起他的兴趣;中上根性的人有兴趣,他欢喜听。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兴趣,他要看表演。
祖师大德有善巧方便,把佛经里面这些教材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表演给大家看,这个能度中下根性,中下根性的人多。谁搞这个事情?那要是最初的、最早的,给诸位说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这个五十三参是什么东西?剧本。实际上把佛经修学的方法写成正式剧本的是《归元镜》,我们这些年来翻印了好几次,流通得很广。这是平剧的剧本,舞台表演,内容是三个人的故事,诸佛如来化身,第一位是净土宗的汉朝庐山慧远大师,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第三位是明朝末年的莲池大师。他们三个人的故事编成剧本。如果有爱好平剧的,能把这个剧本去表演一次,拍成录像带在全世界流通,让那些喜欢平剧的人看,这无量功德!古人做的,古人就想到了,佛家教学的手段你看看多活泼,用现在的话讲是文艺的手法,达到教学的效果。
现在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佛经故事的动画,编得很不错,我看过几片,小朋友欢喜,大人也喜欢看,老少咸宜,这个真的做了好事。我希望将来都能够把它用电视连续剧演出来,五十三参是非常好的剧本素材。如果写剧本,《大藏经》内容太丰富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正面的,真正符合孔老夫子文艺的标准「思无邪」,娱乐的目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达到。如果以佛经做教材,他又学了佛,他会开悟,他也会证果,看电视开悟,看电视证果。电视是个很好的工具,看我们怎么去利用它,千万不要拿这么好的工具诱导社会上青少年邪思,那就错了,这个罪过无量无边。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帮助一切社会大众建立正知正见,我们今天重视这个功夫。
我的年岁大了,真正到晚年了,所以讲台我放下了,走下讲台,讲台让学生们去上讲台,我自己不上讲台,我自己也不教学。澳洲成立净宗学院,我让学生去办,让学生去教,我自己干什么?我自己在录像室里面利用摄影机录影,我在这里讲经,把这些录像带、光碟提供给同学们做参考,「遍一切刹转*轮」。特别是佛家最重要的几部大经,《华严经》是佛家的根本*轮,方东美先生说这是佛教的概论,佛陀教学的概论。《法华经》、《楞严经》,古人常讲:「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大乘经里面分量很重的。我们净宗所修学的净土五经一论,我希望能够在五年当中在录影室完成,提供给同学们做参考。我一切都放下了,学生能够继续我的事业,续佛慧命、广度众生。海云比丘用这一句作总结: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彼』是指别人,他们那些人的功德无量无边,我怎么能比得上他?他得的是普眼法门。你就晓得做人应当要学佛菩萨这样谦虚恭敬,赞叹别人、谦抑自己,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捧上来,这是大德。哪有贡高我慢?哪有自私自利?末后这一句是介绍给善财童子善知识,海云比丘认识的、他心目当中佩服的,介绍给善财童子,你去参学,你去找他。
【善男子,从此南行六十由旬。】
『六十』不是真的数目字,「六十」是代表六度、六波罗蜜。
【楞伽道边,有一聚落。】
聚落是村庄。
【名为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妙住。】
这是善财童子第三次参访,第一次吉祥云比丘,第二次海云比丘,第三妙住比丘,到第四就是居士,就是在家人。前面这三位是出家身分。五十三参,出家身分只有六个人,其余都是在家身分。前面这三个出家人是代表三宝,吉祥云比丘是佛宝,他修的是念佛法门;海云比丘,我们念的这一章是法宝,统统讲的是法;妙住比丘是僧宝。把三宝摆在前面,三宝可尊可贵。说:你到那里去问他。
【菩萨云何令菩萨行速得清净?】
你向他去请教,你不是要修菩萨行吗?菩萨行如何很快得到清净平等觉,你去找他,给他介绍善知识。
这一次我们在香港,这两年来跟诸位介绍这《四十华严》五十三参,是选读的,没有按照全部经文来讲,把经文里头重要的经句节录下来,而且还节录了清凉大师的注解,所以经跟注合起来,给诸位同修做简略的介绍。我们这个讲演到今天为止,以后我们这个课程就不再讲了,这个可以单独流通,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这是《海云比丘章》。
我下一次来,我就正式要搞我晚年的事情,就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不是从头讲,而是接著新加坡这个进度来讲,每天四个小时,现在讲到第四卷,讲到主海神。我们的进度也要快,过去我们一章大概是讲二十次,现在我们的一章,我想是四个小时,因为这个速度三年才能圆满。如果照从前那个速度,我估计一下要一百年,那个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们要把时间缩短,不能讲那么详细,过去讲十个小时,现在只用一个小时就要把它讲完。三年《华严》圆满,第四年用半年的时间完成《法华》,半年时间完成《楞严》,最后一年,我们把净宗五经一论重复再讲一遍。五年总共使用的时间是六千个小时,我们都在摄影棚里面完成。其他一切应酬,请我讲经、请我参加任何活动统统谢绝,这是要请诸位同修谅解的,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把这一桩大事情完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