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九集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3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九集)  2011/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八十七面,倒数第五行:
  「三,实报庄严土。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这个先拣别实报土跟方便土不一样的地方。生方便土真的是得定了。凡圣同居土里头虽有修定,三昧没有现前,通常我们叫它这个名词,这大乘经上说的,叫未到定,他修的是有定功,但是还没有到位。但是他比没有定功的人那要高很多。同居土里头有九品,大概在上中品位,上三品、中三品已经有定功了,下面没有定功,散漫心往生的。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
  忆佛是心里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想的是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念佛,念这个字,我们看中国文字,它这个造字叫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这个意思,上面是今,今就是现在,下面是心,现前一念心你是念什么?当下这一念一定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心上真有阿弥陀佛。历历分明,我们今天修的这个方法是持名,《十六观经》里头最后的一观,第十六观持名,持名就是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去想别的,想别的变成观想了。观想不如念佛号,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你还得把观想那个想拿掉,不好拿,你成习惯了。但是这个名号拿掉比较容易,因为名号是个空名,比那个观想方便。实际上这个方法比观想容易,比观想成就高,就是将来你摆脱它很容易。
  行住坐卧,这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你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见思烦恼不要去理会它,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真高!你看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你只有一句佛号,什么时候都是一句佛号,办事尽管去办事,事情办完了,心里头痕迹都没有。所以念佛不妨碍任何工作。现在有很多人他不会念,念佛的时候心里就想着佛,不念佛的时候心里杂念就起来了,这就不会念;念佛的时候心里有杂念,工作的时候他偶尔也想到佛,所以佛也没念好,事也没做好。会做的人、会修的人,做事的时候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之后佛号提起来,一个杂念都没有,这叫会。这是事一心。事一心到最高的地方,见思烦恼全断了,不断自然没有了。所以这事上即得,理上未彻,他没有开悟,智慧没现前,所以它属于定门,这是属于念佛三昧,有定没慧。此地说的慧不是小智慧,这个地方说的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没有。
  「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这就是大彻大悟,功夫到这个时候,佛法里常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学佛的终极目标达到了。事一心是得定,你不依规矩你就不能得定,这个规矩是什么?前面讲的这是规矩,这就是戒律,「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这就是戒律,净宗要学的戒律,这个能做到就能得事一心,就能得定。得定之后功夫再进一步,那就于自本性,忽然契合,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知能念所念都是一心,能念所念是一不是二,你看能念的阿弥陀佛、所念的阿弥陀佛,是一个佛不是两个。这就是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头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时候你看到?彻悟的时候见到了。能念是我,所念是他,这个意思懂了吗?自他是一不是二,自己跟遍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这叫大彻大悟。为什么?就是自心所现的。大乘教佛常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妄心。到这个境界,真妄是一,自他是一,一切众生跟佛是一,入不二法门,这《华严经》上的。
  只要入不二法门,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称的法身大士,在《华严经》上他的地位初住以上,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个位次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真有。实报土确实是平等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怎么不平等!同居土不平等,九个阶级不平等,方便土也有九个阶级,也不平等,但是实报土有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为什么平等?都不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无明真断了,就是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了,习气非常微细,这个东西没断干净,所以它还有相。现代科学讲的是它还有极其微细的波动,那个波愈微细,能量愈大;波动的频率愈快,能量就愈高。所以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我们一定要了解。
  但是极乐世界特殊,特殊在同居土跟方便土,这两土就是我们所称的十法界,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圣法界,这十法界。它的十法界因为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里头的人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实报土菩萨平等的、一样的,同等待遇,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所以古德常说,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圆生四土,四土包括常寂光,等于说你同时都得到了,四土都得到了。这一种殊胜的利益,佛在一切经里面没说过,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也没说过,只有极乐世界有。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怀疑,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怎么会阿弥陀佛有特殊?以后学多了慢慢体会到,阿弥陀佛立极乐世界这个大愿是没成佛之前,是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发的大愿,诸多菩萨在修行证果当中没发这个愿,他发愿真干,五劫的时间把四十八愿愿愿都实现了。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五劫修行的是功德,本愿加上功德,这样成就的。
  像这种事情,我们这个世界有,为一切众生修福,舍己为人,福德成就。那不是功德,福德,福德也成就,成就什么?成就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的一层天,第六天。第六天人的福报是第五天人变化供养他的。你看看修福,福德成就,自然成就的原理,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修四十八愿的道理是一个道理,一个是累积的功德,一个是累积的福德。我们念佛如果没有把自己忘掉是福德,念佛把自己忘掉了是功德,这个差别很大。但是念佛虽然是福德,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在一切福当中都没法子再去跟它相比。所以学佛,是这个念佛的人,我没有忘记还行,我生同居土,但是方便有余土的,我没有了。无我的人,起心动念是为别人想的。学佛的人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没有了,那你这个人所修积的全是功德。功德跟福德我们一定要能够很清楚的把它辨别出来。
  所以「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这一句话就显示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个体就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不住有念就是无念,不落无念就是有念,这句话怎么解释?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阿弥陀佛声声相续,前面讲的历历分明,声声相继,这是有念。虽然有念,但是没有妄心,我是妄心,我执是妄心,没有妄心。所以这个念也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如《疏钞》云」,这莲池大师所说的,「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真心有没有?有。真心在哪里?真心无处不在。真心像什么样子?什么样子都不是,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是当人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佛法用一个空字来显示它。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它真有,但是它什么都不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能够接触到物质现象,我们的第六意识可以接触到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第六意识是能接触到。它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统统缘不到,末那跟阿赖耶也缘不到,所以说它作空,空不等于无。这是说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了不可得跟本体自空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所念之佛本体也是空的,能念之心也是了不可得,要不要念?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完全给我们讲境界,入这个境界,这个就是大彻大悟之前的境界。我们从事一心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将近开悟了,一开悟就是理一心。言思路绝就是不可思议,言是言说,思是思惟,都达不到,言语跟思惟都达不到。不可名状,无法可说,也没办法形容。
  「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没有定就没有慧,定慧在大乘教里头,常常可以把它讲作体用,慧是体,定就是用;定是体,慧就是用,它们可以交换的,叫定慧等持,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它是一不是二,叫清净本然之体。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就这五个字,这个觉是大觉,就是大彻大悟。每个人的自性都是大彻大悟,对于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本能。他为什么知道?他照见。《般若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是精神现象,识是自然现象,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三种现象,宇宙之间只有这三种现象。自性般若智慧,就是大彻大悟,你就见到三种现象都是空的,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三种现象从哪里来的?从阿赖耶来的。阿赖耶从哪来的?从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一念不觉是阿赖耶的业相,阿赖耶三细相里的第一个业相。现在科学家说它是波动现象,说得不错。科学家没见性,所以虽然讲,讲得不很清楚;佛经讲得清楚,佛亲自见到了,亲证这个境界。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因为这一念生起,般若的智照就失掉了,它起了波动。像水一样,水在平的时候,水平没有波浪,它有照的作用,像镜子一样,它起一个微微的波浪,这个照的作用失掉了,叫无明。那般若呢?般若就变成烦恼,无明就是烦恼,烦恼从这来的。所以无明,破一分无明,无明断了。这个东西虽然断了,习气没断,所以在实报土还说它有四十一个阶级,那都是讲习气。「则生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由此可知,前面不是真实的,同居土不真实,方便土也不真实,为什么?唯识所变。实报土里头真实,为什么?它没有识了,也就是这个地方受想行识没有了,转八识成四智。实报土里头的菩萨起作用是智慧,阿赖耶是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叫妙观察智,前面五识变成成所作智,对谁来用?对十法界有情众生,众生有感它就起作用,众生没有感它不起作用。
  无明破了之后就证得法身,法身多大?法身跟宇宙一样大,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感就在那现身,就在当前现身,没有来去的,法身的境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所以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境界。你要入实报土,实报土在哪里?就在此地,不是说同居土外头还有个实报土,不是的,就在此地。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见思的想法就现同居秽土;你心地清净,不受外面干扰,情执没放下,你可以生同居净土,同居土里头有染净。如果情执没有了,那就生方便土,在那个地方得到的是清净平等。什么时候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变成法身大士了。这个地方我们看下面这个文,念佛若达理一心,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这个分证是解悟,因为常寂光他还进不去,他知道,非常清楚。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习气断尽了,他就契入常寂光。契入常寂光是如来境界,妙觉位,那不是菩萨。
  「实报庄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游居」。这段非常重要,哪些人是法身大士?「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诸大士」,这些菩萨,大士就是菩萨,大菩萨,梵文称为摩诃萨。「始得生此」,这个境界现前了,你看「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现」。色跟心怎么叫自在?统一、圆融了就自在,色是物质现象,心是精神现象,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这才自在。我们今天把物质跟精神分为两部分,所以就不自在,自在就失掉了。由于色心自在,身土互现,在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现在知道比细胞还小的,粒子,再小的,小光子,这一粒小光子里面,有无量无边无数的恒沙世界在里头。《华严经》上说,「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在哪里?在芥菜子里头,大小没有了。经上告诉我们,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细相,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的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每一个相好里面都会放光,光中会有佛,佛又放光,光中有剎土、有世界,变幻无穷,一多不二。这个东西不是想象,是真的。
  「于一毫端,现宝王剎。于微尘里,转大*轮。称性庄严,无障无碍」。这四句是《首楞严经》上的,讲的全是事实。一毫端,毫是毫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汗毛的尖端很细很细,现宝王剎。宝王剎是什么?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要以娑婆世界来讲,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在哪里?在我们汗毛尖端上,十亿个银河系没有缩小,我们这一根毫毛尖端没放大,它就能容得下。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障碍。于微尘里,微尘我们现在所讲的量子,肉眼无法看见的,转大*轮是什么?是世尊在那个地方讲经教学。什么叫大*轮?对那些法身菩萨讲经教学叫转大*轮,像什么?像华严海会。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在定中讲的,听众,参加这个法会的听众,四十一个阶级,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人数多少?无量无边,没法子去算数。这样大的法会在哪里开?在一微尘里头。称性庄严,这四个字用得好,毛端里头含容佛剎,微尘里面佛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障无碍,没有障碍,这是什么?称性庄严。自性叫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圆教初住以上直至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属此土」,这是说明这些人在这修行。
  这个现象现在科学也被他们发现了,科学家称这个现象称什么?叫全息,全息后头还有没有字?他们用照片叫全息的照片。什么叫全息照片?照片里面的画面是完整的,你把这个照片剪碎,剪成一百个碎片,结果怎么样?每一张碎片里头都有完整的画面,这叫全息。跟这个道理非常接近。佛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现象里头,你都见到遍法界虚空界,物质现象。极其微弱的一个念头里头,那一个念头都有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一条都不少,这无法想象。过去看经,看到佛经上这些说法都说这是什么?神话,是真的吗?佛讲得这么详细,没想到今天量子力学把它证明了,确实有这个现象存在,这是全息的现象,波动的现象。一即是多,一,一毛端、一微尘,多是什么?多是遍法界虚空界,就在一毛端,就在一微尘里头。微尘没放大,遍法界虚空界没缩小,无论是精神现象、是物质现象,没有一样不圆满。所以只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才了解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一体。所以自性里头的性德,大慈大悲是性德,见性的人这个慈悲是自然生起来的,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
  佛法讲慈悲,宗教里面讲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他讲爱。佛法不说爱,怕人起了个错误观念,因为世间人这个爱里头有情,有情执在里头,所以用慈悲,慈悲没有情执,智慧在里头。这个智慧,智慧明了自他是一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我们可以说自性里头德是无量无边的,德能,智慧德能。在德能里面第一德就是慈悲。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他告诉我最美的图案就是「爱」字,做过几万次的实验,用各种不同的文字语言,水它会听,它认识,它会看,只要是爱这个意思,那个显示的图案是最美的。所以他曾经问过我,他说爱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可以这样说法。自性里面的德能里头第一德,一切完美里头它最完美。可是我们世间人没有,世间人说爱,假的、骗人的。男女相爱结婚了,没两天离婚了,那哪里是爱?假的!
  真正爱情是永恒不变,我们中国古人懂得,古人不用这个爱字,用亲,亲就是亲爱,父子有亲,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这个字来的,从这个亲来的,这根深!父子之间那种爱,父母对儿女,在什么时候能看见?我有一年到日本参加会议,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冈山开的,我去过两次。我记得我那次去的时候,跟到我有十几、二十个同修,陪着我一起,我们在路上散步,没乘车,散步。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她的小孩,四个月大,我就忽然想起了,我说我们停下来,大家来看,看这小孩,你看他妈妈对他的爱;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的动作,他对他妈妈的爱,我说这叫父子有亲,你们亲眼来看,来做见证,这是天性!没人教他,表现出来,这天真!从这里看到父子有亲那个亲的意义,能看得清楚。
  所以中国教育从这开始。教育的目的在哪里?如何将这种亲爱永恒的保持不会失掉,中国伦理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让他懂得用这种爱,真诚的爱,从自性里流出来的这种爱,能爱你的兄弟姊妹,爱你的家族,逐渐向外发扬光大,爱你的亲戚朋友,爱你的邻居乡里。再往外推广,凡是人,皆须爱;再推广,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爱山河大地,爱整个宇宙,从这扩大,这是中国教育。所以中国教育永远是和谐的,永远是付出的,没有占有的。现在这个爱在不在?在。在哪里?就在你家里,只是它的时间太短了,小孩稍微长大马上就变质了。诸法实相距离我们不远,没有距离,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所以这个境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位位皆分证常寂光土」,这个境界他们明了。常寂光就是本经里头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这个意思就在字面上。
  下面这讲到常寂光土,我们看一百八十九面第二行,「四,常寂光土。法身佛所居之土,名为常寂光土」。法身佛,《华严经》上称为妙觉,等觉再向上去,等觉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了。诸位要把这个名词要认清楚,生相,这就是最微细的那个无明习气。他要没有断他就现相,就现相;这个习气要没有了,相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在波动里面讲它不动了,不动就没有相,动才有相,不动了它就回归自性,自性在这个地方的名词叫常寂光。
  念老在此地引用蕅益大师的《要解》,「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寂跟照,寂是定,它不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波动现象,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都没有了,完全静止,这叫寂。完全静止的时候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照,照什么?它明了,没有一样它不明了。物质现象是波动的现象,这桩事情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他讲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物质现象它是不停的在波动,它只要一不动,物质就没有了。这么一个波动速度多快?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周遍法界。我们的精神、念头,第六意识,我们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全知道,谁知道?诸佛如来全知道。法身大士,为什么说他分证常寂光?为什么?他也知道。但是他知道,他有四十一个等级,习气厚的,虽知道,不很清楚,模模糊糊的概念。如果他的无明习气差不多快要断尽了,还有,这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八地快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八地断了几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八地断了三十八品,四十一品他已经断了三十八品,还剩下不多了,他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跟佛就差不多,就相当清楚了,这叫分证。别以为我们好像,我们起个念,自己不知道,可是佛菩萨全晓得,他太清楚了。我们自己还有什么隐私权,还要不能让人知道,笑话!那是什么?那骗自己,真的很多事情自己不知道,佛菩萨那边清清楚楚,一丝毫的隐瞒都没有,全是公开的,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知道。这种现象也是大乘教常讲的法尔如是。自性它本来就是有这个功能,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一样不知道,真的叫全知全能,所以它有感应,物质现象的波动它有感应。因为所有一切波动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不动的,所以只有常寂光是永恒的。
  寂而恒照。只有寂,好像现在科学里头提出零极限,与这个寂很接近,这个能量就特别特别大,这个能量就是照,起作用就是照,它没有一样不知道。照而恒寂。虽然它遍照法界,遍宇宙的信息它统统收到,但是它没有波动现象,这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勉强给它加个名字,称它作「常寂光土」,照而寂。「寂而照」,也给它强取个名叫清净法身。常寂光土跟清净法身是一个事情,身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寂照同时」,寂是不动,照是明了,没有先后。「非思量境」,你没办法去思量它,为什么?它速度太快了。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速度,我们用现代科学的衡量,一秒钟波动的频率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能掌握?一千六百兆!所以菩萨末后讲这一句话说,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掌控它,它速度太快了。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看到它的相续相,单独一个相你决定看不到。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单独这个相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谁看见?八地以上,你就晓得八地以上他们的定功多深,在那么深的禅定功夫下,他能见到,一个一个他都清楚,这人家心细、心清净。我们用心细、用心清净没法子形容。
  「又常寂光三字全显涅槃三德」,这三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意思,涅槃三德,「如来秘藏。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寂即解脱德,尘劳永寂故。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涅槃三德,这个地方有一点参考数据,《三藏法数》里头说的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这个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佛有、众生有,不但有情众生有,无情众生也有,这是三,「常乐我净是为德」,真有!这四个字有个简单的定义,我们要记住,常是什么?「不迁不变」,永恒不变叫常;「乐即安隐寂灭」,这是乐;「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自性具足这四德。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说出五句话,你想想这是不是统统具足?法身里头有四德,般若里头也有四德,解脱里头也有四德。
  这下面分开来解释,第一个「法身德」,法就是轨法,轨是轨道,法是方法,这一个字轨是个规矩,法是法则。「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你不依照这个轨道,你的方向目标就错了,那轨道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是成佛的轨道。四弘誓愿里说得更多,「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就知道八万四千是无量无边法门归纳为八万四千类。确实佛法像一个圆球一样,一个圆,圆球。圆球上任何一个点都能通到圆心,圆心就是佛,任何一点都能达到圆心,达到圆心对于整个圆全部就通达,只要它在中心,它就控制全局,就这个意思。我们怎样达到这个圆心?方法太多了,可是要怎样?你要专一,就是一门深入,你不能搞太多,你搞太多就错了,你永远达不到,你只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那我们今天所选择的,阿弥陀佛,持名念佛。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这是最方便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最容易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贤愚、才艺,都不必,只要你老老实实,你能守住这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肯定成就,而且成就的时间非常快速。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到大乘、遇到净宗是莫大的幸运,到哪里去找?我们能不能成就?完全在乎我们对这个法门能不能相信。三个条件,遇到这个法门,因缘,因缘我们具足了,问题呢?善根、福德,《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缘足了,没问题,现在就是善根福德。善根是什么?能不能相信,只要能信,善根就圆满。善根里头包括两桩事情,一个是信,一个是解,只要你真信,那解就不必了。你真肯干,福德是真干、真念、真求往生,你就决定得生。那我们的信心不足,就要求解。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告诉我,我们不可以轻慢这些老太婆,她们不认识字,她们不懂经教,一天到晚在念佛,心里头没有杂念,她的成就是我们望尘莫及。我们用经来做引证,经上能够这样真干的人,必定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当中他得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他没有丝毫疑惑。他不需要研教,不需要听经,一句弥陀他就成佛了。如果没有诸佛如来加持,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善根里头最重要是信,有信当然就有愿,有信没有愿,信是假的,不是真的;有愿必定有信,愿是什么?真愿意往生,真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他真的是万缘放下,什么杂念都没有了。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念,是福德,真的往生了。信、解、行、证,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证,往生就证果,就成佛了。
  我们别以为自己聪明,目中无人,觉得别人都不如我,殊不知自己样样都不能跟人比,谁都比我强。世间人自古以来,无论中国、外国,稍有一点才艺就傲慢了,这与生俱来的烦恼,就会轻视别人,自以为是,这个习气很普遍。若是没有真善知识常常提醒我们,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自己不知道谦卑,自己误了自己,古人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要学憨厚好。样样不如人,结果超越了一切,他念佛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个世间没人能跟他相比。所以法必须要遵守,真正守法的人成就很快,一点都不难。你看佛教给我们,章嘉大师我这一生感恩他,他教我那么简单,只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把那个得字去掉更简单,看破、放下。看破是般若德,放下是解脱德,只要看破放下,法身就现前。凡夫成佛一念之间,六祖惠能大师的示现是正常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肯放下,你跟他没有两样。问题就在放不下。为什么要放下?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无所有,这就是你为什么要放下,放下之后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你全明白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
  释迦佛成佛在定中讲了一部《华严经》,分量多大?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六道里头的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受持,六道包括二十八层天。这样大部的经讲什么?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今天全世界古往今来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对宇宙的探讨,佛全说出来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今天的名词来说,佛是大哲学家、大科学家,登峰造极!佛没有傲慢,佛很谦虚,佛告诉我们,他所能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一点都不稀奇。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跟他比?就是他放下了,我们没放下。你什么时候放下,跟他就平等,不放下也平等,为什么?因为你的智慧德能没有丧失,你是迷失不是丧失。你把这些烦恼习气放下,那是障碍,放下之后,你的自性、涅槃三德就现前。
  所以这下面说,「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不增不减,所以才平等的。这就是佛看到蚊虫蚂蚁都平等,用什么眼光看牠?牠是佛,不像我们。佛看花草树木平等,它是佛;佛看一粒沙子、一粒泥土也平等,平等法身。「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颠倒什么?错了!我们全看错了、全想错了,还自以为聪明。诸佛把这些烦恼习气障碍放下,他自在了,全明白了。「迷悟虽殊,体性恒一」,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慈悲,迷的是众生,悟的是佛。迷悟虽然不一样,体性是一个,也就是说诸佛如来证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六道众生迷惑了,不知道这个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什么关系,不知道,以为跟我自己不相干。觉悟有好处,「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永恒不变,安稳寂静,自在无碍,离垢无染。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中国人把它翻成智慧。但是中国人智慧这个名词概念当中不能包括般若,只能说很接近,所以翻译还是用梵文音译,再加以批注。「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这个中文智慧里头不包括这些,所以还是要用梵语的音译。佛,妙觉如来,等觉之上。究竟始觉之智,究竟是圆满,始觉,没有到圆满,天天都是始觉,究竟始觉之智就是圆满的般若智慧。觉是觉悟,了是明了,他觉了什么?觉了诸法不生不灭。人有没有生死?没有。那我们现在看到人有生老病死,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佛给我们说不生不灭,我们见到的是幻相、假相,佛见到的是真相。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看电影是银幕上的画面,幻相,那佛看到的是放映机里的底片,真相,它不生不灭,它是寂静,它是寂灭相,我们看是动的相。动的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清净寂灭这是真相。佛为什么能看到?佛心是定的,我们心是浮动的,我们看不到寂静相,我们只能看到动相。
  现代人瞧不起佛菩萨,说他是迷信;瞧不起古人,古人愚痴,没有科学知识,你说谁对谁错?古人的心清净,古人的杂念少;现在人心不清净,杂念多。换句话说,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杂念的心生烦恼。所以现在人自以为是聪明,那是知识,他没有智能。古人有智能,有智能当然有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能,比不上!中国老祖宗说了一句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老人有智慧,老人心是定的,老人是过来人,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经历过来了,看得很淡泊,甚至于在这个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有智慧。现在人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哪来的智慧!所以般若没有了。
  清净无相,这是真的,平等无二也是真的。为什么?统统归于零,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剎那生灭。说剎那太长了,还是用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所以念跟识,念是自然现象,识是精神现象,物质在识里头。整个宇宙不出这三种现象,这三种现象的速度就是弥勒菩萨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今天概略的估计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看不到生灭。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个话是废话,毫无意义。有生有灭,太快了!看不到它的生灭,不是没有生灭,是真有生灭,生灭等于不生灭这个意思。清净无相,无论是觉悟的相或者是迷惑的相,无论是善的相或者是恶的相,全都归零,立刻就回归到零点,零极限,所以平等无二,不增不减。不增不减对谁说的?对自性说的。这里头确实具足常乐我净,般若里头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有常乐我净,这叫般若德。
  「三、解脱德」,解脱什么意思?「不系名解,自在名脱」。系是什么?系是系缚、累赘,或者是我们今天讲影响,不系的意思是什么?不受外头一切境界影响,解脱了。我们今天不行,眼见色、耳闻声都受影响,去分别它、去执着它、去爱它、去恨它,都起影响。能不动心,如如不动,就不受影响,那是佛菩萨有这个功夫。为什么不受影响?知道是假的,幻相。《般若经》上说的话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正了解这个,这叫事实真相。那我们才真正像什么?看电影一样,不受它影响,为什么?假的。在银幕前面我们看电影,确确实实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在这就脱了,脱什么?脱离,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最后脱离实报庄严土,因为实报庄严土也是假的。它怎么形成的?无始无明习气形成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实报土就没有了。永远存在、永远不变的是常寂光。只有它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不自在,这就苦了。我们今天受影响,外面境界诱惑我们,里面烦恼,里面有贪瞋痴慢疑,外面有财色名食睡来诱惑你。这个东西麻烦大,你要把它看破,全是假的,你要不看破,你跟着它转,下头变化出来的境界就是三恶道。三恶道从哪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不善心行造的业报。
  「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缚就是系缚,佛永远离开了,就是放下了,永远放下了。业是什么?业就是造作,在中国文字里头正当造作的时候叫事,你在干什么事,正当造作的时候,事情做完了就叫业。你看你在学校念书,每天功课叫作业,你在那里作业,这个课程学完了叫毕业。造作的时候是事,事情完了之后阿赖耶里面落的印象,那就是业,叫业习种子,遇到缘它就起现行,业因果报。佛有本事,离一切业累之缚,佛有没有造作?有造作,佛造作的比我们还多,而且佛的造作从来没停止过,分分秒秒都没停止过,你想这法界多大、宇宙多大,有缘的众生多少!信息是不断的,没有停止过的,有求必应。这个应是自然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众生有感佛就现身、就现前,感应道交。佛虽然现身、虽然说法,像释迦牟尼佛在这里示现,应身过来的,为什么?有缘的人太多了,用应化身,教的时间很久,他要教学四十九年,示现在这个人间,这叫现身说法。八相成道都没有受影响,永远不受外境的影响,得大自在!我们一般人投胎到人间,在母亲肚子里头十个月叫什么?胎狱,就像在地狱一样苦不堪言。释迦牟尼佛在母亲怀孕肚子里十个月,十个月天天讲经说法,多少菩萨来听经,他得大自在,他教学没中断!一个细胞里面都能转大*轮,何况在母亲子宫里头,真转大*轮!所以他得自在。
  「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常乐我净这个意思要懂得。他自在,他没有障碍;他清净,他没有染污;他安稳,一点烦躁都没有,所以他快乐。他没有一丝毫的变化,我们现在讲波动现象他没有。虽然示现在这个世间七十九年,七十九年一切时、一切处他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真得解脱,真得自在。这是什么人?这是妙觉如来应化在世间,他很忙,一丝毫沾染都没有。佛经上有一句话形容这些菩萨们,法身菩萨,叫游戏神通,一点影响都没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佛得从这些地方学。这是把涅槃三德简单的介绍出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八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六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0.逆来顺受如如 Remaining thus, thus unmoving he accept..[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天台六即说(容通)[栏目:天台宗文集]
 昨梦无痕[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学佛心得[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什么是三昧耶[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