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四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7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四集)  2010/8/9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二十三面倒数第五行,从降王宫这里看起。
  「降王宫,降生於王宫,是中含摄第二相之托胎,与第三相之出生。本师释尊之托胎,如《因果经》云:於时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胁入,身现於外,如处琉璃」。这是讲降生跟托胎,这是补处菩萨示现八相成道一般都是有这些瑞相。底下讲本师释迦牟尼佛托胎,我们一般人讲投胎,这是说六道的凡夫舍身受身,再去找一个身体。通常找身体就是要找父母,父母跟自己一定有缘,没有缘你不会去找他。佛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儿女跟父母是什么缘分?佛把它分为四大类,有报恩的,前世父母对他有恩,这一生遇到了,他感恩,他来报答的。这样一个小孩,天性就是孝顺父母,他来报恩的,很听话,也很可爱,这是第一类的。第二类是报怨的,父母跟他有仇、有怨,可能是过去生中杀害他,这一次遇到了,遇到了,他来报怨、他来报仇,这个小孩就不听话,不顺从父母。第三种是讨债的,这个小孩也很可爱,如果欠得少,二、三岁他就走了,你花钱花得那么多,他讨完他就走了,如果欠得多,可能供他念书,念到中学、念到大学、念到博士学位,学位拿到他就走了,他来讨债的,你欠他多,你得还他多。另外一种是还债的,还债对父母没有什么恩情,但是对父母不错,过去他欠父母欠得很多,这一世他在物质方面养父母会照顾得很周到;如果欠得少的,这个孩子对父母就相当刻薄,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好,父母有得吃、有得穿就可以了,不怎么样的孝敬。这四种情形我们冷静去观察,都在我们现前,我们常常都能看到这四种状况,就晓得佛在经上讲的一点都没错。
  不学佛的人随业受报,受果报的时候总有怨结,这个事情很麻烦,又结新的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这不是办法。我们是这个缘分到这个世间来的,遇到佛法之后,觉悟了,如何把我们这种关系,过去世的恩怨、债务的关系把它转变成法眷属,这就好了。过去报恩也好、报怨也好,讨债、还债都好,一笔勾销,从今天起我们都是同参伴侣,还是要非常孝顺,为什么?做给众生看,自行化他。自己能照这样做,依照佛陀教诲、依照圣人的教导去做,提升自己的德行,双方都提升,自己提升,父母也提升,双方都提升。同时你的亲戚朋友、你的邻居,看到你们这一家和睦、一家孝慈,他们也学会了。所以自行之后就能化他,这个功德就愈来愈殊胜。可见得圣贤教育对我们的利益太大,好处太多了。
  至於佛菩萨也到这个世间来,有的时候他想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一点。这不是他想,我讲他想有语病,众生有缘。众生的缘跟菩萨的缘很深,会感应得菩萨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期,那他一定要来投胎。这个投胎,经上用的文字叫托胎,不叫投胎,他来托胎。也找父母,这个父母就不是报恩、报怨了,这一对夫妇过去生中一定是修善积德,佛菩萨到世间来才会找他,他跟人没有恩怨关系,这一家人祖宗积德,夫妇修德,他会找这样的人家来托胎。这个托胎里面包括第三相的出生,我们看《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入胎、住胎、出胎都在托胎这个里头。住胎也是住十个月,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住十个月。等觉菩萨,这不是普通人,他在胎胞里面十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能不度众生吗?世间一般凡夫这十个月在胎胞里面,佛在经上讲,也跟在地狱差不多,所以叫胎狱,这十个月是胎狱,他在里头不自在,在里面也很痛苦,母亲喝一杯热茶,他就像在八热地狱一样,母亲喝一杯冰水,他就好像在八寒地狱一样,他很痛苦。他受的是业报,业报身,过去生中造的业,他必须要受这个果报。可是佛菩萨不一样,有佛来托胎的,我们在前面看到,位后普贤,那就是已经成佛,再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的。所以佛菩萨在母亲胎胞里面也在说法度众生,这不可思议。
  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一微尘,一粒微尘,这一粒微尘就是现在人讲的基本粒子,量子科学家告诉我们,基本粒子还可以分,还不是最小的,再分就分成光子,也叫量子。现在知道量子是最小的。佛说一微尘当中,这里面有微尘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头有许许多多众生,所以佛在母亲怀孕当中,他也在胎胞里面讲经说法。他的境界多大?跟外面虚空法界没有两样,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没有大小,自性的性德法尔如是。我们是迷失自性才有大小这种现象、幻相出生,明心见性的人就没有了。微尘里面有世界,前面我们曾经学过,现在量子科学家证实这一桩事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入胎的时候,摩耶夫人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她在睡觉的时候,眠寤是睡觉的时候。虽然睡觉,很清醒,没有迷惑,很清楚。她看到菩萨,这个菩萨是补处菩萨,从兜率天下降的,他乘六牙白象,这个白象是他的坐骑,他乘白象从空中而来,见到摩耶夫人,从摩耶夫人右胁入胎。身现於外,摩耶夫人能看得见,但是人看不见,摩耶夫人跟他有缘,摩耶夫人看得很清楚,他从右胁入胎。这个情形看得清清楚楚,如处琉璃,好像他全身像玻璃、琉璃一样,透明的,看到菩萨从兜率天下降进入她的体内。这是《因果经》上讲的这么一段故事。至於出胎,《涅槃经》上有说,「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就是出生之后,「即周行七步」,他走了七步。小孩刚刚生下来他就会走路,走了七步。「周行者」,下面跟我们解释,「乃指四维」,实在讲,前面加四方,四方、四维,「上下之十方」。《净影疏》里面说,「於十方各行七步」,周行七步就是每一方各行七步,这叫周。「示现丈夫奋迅之力」,这个丈夫是大丈夫,就是成佛,我们对佛的敬称。「於十方独出无畏」,展现出智慧、慈悲、神通、道力、无所畏惧的这个现象,所以周行七步。「又《魏译》曰:从右胁生」。《释迦谱》也是这样记载的,「菩萨渐渐从右胁出」。这是经典上记载世尊出生的状况,跟一般人不一样,所谓是示现。
  我们再看下面,「弃位出家,苦行学道」。这是「表出家之第四相」,出家是第四个相,八相,这是第四相。「《魏译》甚详」。康僧铠的翻译,这一段翻译得很详细。经文上说,「现处宫中色味之间」。示现,他出生在帝王家,父亲是国王。那个时候的国都不大,像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春秋、战国,周朝这个时代,夏商周,都是属於部落的族群,大国还不到现在的一个县。你看中国古籍上讲的百里侯,那是大国,侯就是国君,百里侯,侯爵。他国家的疆域只有一百里,没有现在一百里大,现在讲公里,在中国一公里等於二华里。所以这个幅员并不是很大。历史上跟我们记载,周朝时候中国这块大地上有多少个国家?八百多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国家。周王,周也是一个国,不大,周的国不算大,它只有七十里,你看只有七十里,周邑七十里。但是周的王德行好,人有道德,其他的国君都佩服他,有了问题都向他请教,他无形当中就变成诸国最被景仰的人,所以大家称他做天子。那时候天子,国家并没有统一,都是一些小诸侯,诸侯听命天子的教诲,但是每个诸侯国都是独立的,只是诸侯国对天子的尊崇,对他进贡,进贡就是送礼物,逢年过节要送一点礼物给天子,天子也维系住整个社会的安全。整个社会称之为天下,那个时候称天下就是现在讲的中国这个国家。所以中国人自古心量就很大,古籍里很少称国家的,都称天下。心量大就能包容,这个社会才能够安定和平。
  所以菩萨示现降生在宫廷,从小享受人间富贵。「见老病死,悟世非常」。他出去游玩,在途中看到老人、看到有生病的人、看到死亡的人,他感慨很深,感到这个世间无常,悟世非常就是无常。人不能够永远住在世间,不能够永远不老不死,我们凡夫人常常看到这个现象,为什么不觉悟?他觉悟了,他这一觉悟也帮助我们觉悟。那就得让我们认真去思惟,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为什么到世间来的?这个问题曾经有人问过释迦牟尼佛,我想不止一个人,肯定有很多人问过。佛的答覆,一句话,「人生酬业」。你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酬偿你过去所造的业因。过去生中造的善因,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果报,善有善果,过去生中要做的恶因,那你得受苦,不善一定得苦报。他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才真正晓得,一生的遭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善缘你一生遇到的好人,恶缘一生遇到坏人,全是命里注定的。真的古人所谓「一生全是命,半点不由人」,你自己不能做主,所有一切遭遇都是过去世的业因,现前这是果报。通达、明白了,我们的心就安了。
  所以古人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不再打妄想了。理明白心就安了,心安了道理就明白了,这互为因果。明了之后我们知道应当好好做人,业障要消。消业障就是逆境里头、苦难的时候要能忍受,不怨天、不尤人,自己造的自己要承当,平平安安度过好,业消掉了。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再不造罪业了,认真努力断恶修善。善行的根本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从前有师长,现在没有了。从前老师跟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这样好的关系,所以师徒如父子,学生跟老师的关系不亚於父子。现在没有了,现在老师也变成商人,贩卖知识,上课一个小时要缴多少学费,这买卖了。
  诸位要知道,古人这个老师是不讲学费的,讲学费多难为情,讲不出来的。学习?学习的时候供养是由学生家长随意,而且也不是每个月供养,没有定数的。逢年过节,大概一年过年、端午、中秋,所以是一年三节给老师送一点礼物。随著自己家庭环境,家庭富有的多送一点,贫寒一点少送一点。你看孔子教学,收礼物最少的,叫束修,束修是什么?我们现在叫腊肉,腌的这些肉,腊肉,多少?切一小条,大概是四两,半斤就不少了。一年送这一点礼给老师,老师就很欢喜了。老师不是要你的东西,老师是重视礼节,你不失礼。所以师道关系就像父子一样。现在是买卖,从前是讲教学,现在学也是商,也是属於商人,学变成商了,学商,於是乎什么?师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孝道就没有了,为什么?老师劝孝。父母教儿女总不好意思说,你是我的儿子,你要孝顺我,这个话也说不出口。所以教孝是谁?老师的责任,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这是两个互相在教,一个缺了那一边就没有了。所以今天师道没有了,孝道当然也没有。今天小孩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师重道有原因,不是没有道理,教育丢掉了。
  过去的老师对学生,唯恐你学不好,尽心尽力教你。现在我听说很多学校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很草率,他教学生,他开补习班,让自己学校学生进入他的补习班,补习班缴学费,学费全部他收了,他那个地方认真教你一点东西,课堂不教,要留一手,他要赚钱。课堂里,学校里大概收入不多,开补习班收入就很丰富。所以现在都有生意头脑,老师也学会了,开学店,补习班就是开学店。这是现前的社会,迷而不觉,古人真是觉而不迷。我这一生幸亏还碰到几个旧头脑的老师,为什么?我那时候很穷苦,缴不起学费,对老师一分钱供养也没有,可是我这三个老师都很乐意教我,特别找出时间来教我。这什么原因?当时我也想不透,以后过了十几年明白了,我从小学会了一点尊师重道,这是父母教的。所以对老师恭敬,学习很认真。老师遇到我这样的学生,不收学费,不要学费,他也认真的教我。如果是现在的这些学校老师,不缴学费他不教我了,六十年前跟六十年后不一样,六十年前像这样的老师不多,很少遇到。
  现在可以说这样的老师没有了,很不容易找到。不容易找到怎么办?我们想学,办法是有,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学孟子,孟子好学,母亲教得好,孟母三迁,母亲教得好,好学,他学孔子。在他出生那个时代,孔子早就过世了,他仰慕孔子,孔子著作在,他找到孔子的著作,依教修行,遇到困难,不能了解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学得非常认真,孔子的教诲他都能够做到,都能够落实,所以他的成就超过孔子当年所有的学生。你看后世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尊孟子为亚圣,除孔子就是他。所以今天讲儒都讲孔孟,不讲别人。可见得,老师不在世,拿著老师的著作来学习,也能学得跟老师一样,达到老师的水平,成为圣人。孟子开这个例子,让后世好学的人个个都能成就,不一定要在老师面前。在佛门里面也有这个例子,明末清初蕅益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蕅益大师,他非常仰慕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也往生,不在世间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现在还在,《莲池大师全集》,现在是精装这样厚大概有四册,《莲池大师全集》,他就依照这部书学习,学得很像,很像莲池大师,所以他成为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成功了。这是世出世间法,今天我们要学,去找老师,活的老师找不到,找过去的老师,已经往生的老师很多,你去找一个,好好跟他学,你一定会成就。
  我这一生也很难得,遇到李炳南老居士,我是依他为老师。我跟他十年,他很谦虚、很客气,跟我讲: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我介绍一个老师给你。我说哪一位?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的净宗是跟印光大师学的,他把印光大师介绍给我。因为他不在了,李老师亲近过印光大师,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缘分了,印光大师的《文钞》在,你常常读《文钞》,体会大师的意旨,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师真正的学生,不一定见面,不一定在面前,你能够学得成功。因为是近代人,距离我们不远,他的文字我们能看得懂,虽然是文言文,很浅显的文言文。这就是师法古人,以古大德为老师,我们才会成就。真正肯学,锲而不舍,十年根就扎下去,二十年就出头了,我们一般人讲的就成名了。这真的不是假的。我自己这一生经过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三十三岁出家,二十年,从学佛二十年,四十多岁就有成就。三十三岁出家的,五十三岁自己才有一个小道场。多大?大概跟我们这个摄影棚差不多大,有这么一个小讲堂。一生,每一天再忙,大概也有四个小时读经,讲经每一天不少过两个小时,讲得最多的,一天讲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还讲三个小时,在台湾讲过,在美国洛杉矶讲过,年轻的时候乐此不疲。所以人不能不觉悟,一定要想到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学佛这明白了,我来到这个世间就是来学佛的,来到这个世间就是来弘法的,不是学佛、不是弘法来这干什么?这个世间,乱世也好,治世也好,都不能够干扰我们的学习,都不会干扰我们教学,这就好了。
  世尊在此地给我们做榜样,第一个,他觉悟了,他要不觉悟下面就做不到。首先觉悟这个世间是无常的,这个世间不是真的。所以他才「弃国财位」,国是国王,他不做国王,他也不享人间的富贵,这个财是讲人间的富贵,他都能够舍掉,放下了。「入山学道」,这一年他十九岁,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入山。许多有道德、有修行、有智慧的人都住在山上。不仅仅印度那个时候宗教界的大德们都住在山上,许多的学派,像瑜伽、数论,他们也住在山上。这些人都修禅定,四禅八定他们真的证得了。所以到山上去访问这些大德、长者,向他们学习。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个年轻人,十九岁,王子出身,身分不一样,聪明好学,我们就能想到,每一位长者、大德看到这样的学生,怎么不欢喜,一定是认真教学,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统统教给他。
  「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他是王子,他穿的衣服,骑的白马,戴的宝冠缨珞,身上佩戴的,入山学道,交给他的随从带回去,带回去交给他的父王,表示他真的修苦行去了,真能够舍得。「舍珍妙衣」,这是他原来穿的珍宝,好衣服。「而著法服」,法服,一般出家人、修行人穿这些衣服,跟王子不能比。「剃除须发」,剃了头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跟这些苦行的长者、老师一样,那些修苦行的也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所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制度,不是的,是古印度婆罗门各个宗教修行人他们一般的生活。包括吠陀的学者也是这样的,今天我们称他做哲学家,他们生活很简单,我们看其很清苦,他们过得很自在、很快乐,他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日常生活随遇而安。这都是特别重视在行门,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全都做到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放下尘缘,尘是尘劳、烦恼,缘是指人事环境,统统放下了。物质、人事全放下了,心定下来了,定慧就现前,这渐渐能契入。
  《普曜经》里面说,「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太子是释迦牟尼佛,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将来,大概是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粮食危机。这个徵兆现在已经出现,最近这一、二年地球暖化,气候变异,自然的灾害非常频繁,农业大量的欠收,粮食欠收我们人吃什么?所以粮食危机。世尊在这个时候可能也是碰到欠收,这个地方也许有旱灾、有水灾,收成减半,食物少了。怎么办?他老人家应对的方法,每天吃一麻一麦。麻是芝麻,我们不必呆著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吃一粒芝麻、吃一粒麦子。我们这样想也能想得通,但是不合情理。应当是什么?世尊吃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就是一点芝麻、一点小麦,合情合理。说一粒芝麻、一粒麦子,这个不合理,不近人情。生活这样简单,这样清苦,连稻米都没有,五谷杂粮都没有。
  我们将来也会碰到粮食危机,怎么办?一定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我们在粮食危机的时候一天能吃一餐,这就很好。我们少吃一点,让别人可以多分一点。粮食丰收我们可以吃三餐,粮食欠收,人还是那么多,大家都要吃饭,不够分配,那怎么办?我们能够说每天吃两餐,每天吃一餐,可以度过这个灾难。我现在一天吃一餐,午饭吃过之后什么都不吃,只喝一点水。人家问我为什么?是不是持戒?不是的,我应对粮食危机。科学家这样报告,我就得做准备,我要养成这个习惯,真正粮食危机现前,我们一天吃一餐就可以了。我在做预备工作,让粮食危机对我不产生危害,我能够正常生活。释迦牟尼佛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六年之中结跏趺坐。修习艰难勤苦之行」。世尊三十岁开悟,十九岁离开家庭,十二年。这个地方说,十二年当中他有六年苦行,这是他老人家以后讲经教学告诉我们,信解行证。当然他本身具足了信心,出去参学,接受这些高人的教诲,他理解了、他明白了,明白之后就要做到。而印度当时无论是宗教、无论是学术,非常重视禅定,所以结跏趺坐这是修定,六年真干。首先学习的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证得了,六道里面的状况完全明白了,四禅八定他可以突破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有这个功夫的人,往上面能看到二十八层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往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狱,六道里面的全明白了。佛法里面讲六道不是释迦牟尼佛发现的,也不是他先说的,古婆罗门说的。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有往来。他们的长老告诉我,因为他们不重视历史,没有明确文字记载,他们是传说,世世代代传下来,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我们可以相信,现代世界上研究宗教承认他们至少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就一般学术界来讲,它比佛教要早五千年,这个说法是可以相信的。所以对於六道轮回的了解他们非常透彻。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先学他们,这是在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也是最权威的宗教。得真干!
  为什么要这样做法?下面说出来了,「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佛到这个世间来要度这个世间的众生,对这个世间人最仰慕、最佩服的你不去学,人家瞧不起你,人家对你没有信心。你看你们最佩服的婆罗门他统统学过了,你们所景仰的这些学派里头的大哲学家他都亲近过,都跟他学过,一般大众对释迦牟尼佛才能生起信心。我们中国人讲名师出高徒,人家一看你的老师高明,他对你就有信心。你跟的老师没有人知道,大家对你不会产生信心,这叫顺世间故。这是释迦牟尼佛身教,做这种示现,才能够契当时大众根机。为了契机一定要这样做法。上面这两句,「出自《唐译》」,就是《大宝积经.无量寿会》的经文。这两句经文很重要。「深显《法华》玄旨」。这怎么说呢?《法华经.寿量品》上有一段文,它说「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这么一段记载。释迦牟尼出释氏宫,释氏,当时这是一个国家,弃国财位,他把富贵舍弃,到伽耶城不远,伽耶城是一般修道的,这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宗教学术非常发达的一个地区。在这个城不远的地方,坐於道场,他成佛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也是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示现。
  婆罗门教也确实了不起,把六道搞清楚、搞明白了。他们这些人将来都到哪里去?多半都到色界天,更高明的,他们到无色界天。以为无色界最上面这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天,误会那是涅槃的境界,生到那里以为就证得般涅槃。所以世尊必须要出现在那个地区,他们的修行达到那么高的层次,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地区都达不到。中国古圣先贤讲到天,没有讲到那么详细,实在讲多半讲的是欲界天,色界天很少。庄子有这个意思,儒家没有到色界天,道家有到色界天。所以产生种种误会,释迦牟尼佛为了教他们,必须把他们那些东西统统学会,你要是不学,他们不服。学会之后,我们能够想像得到,问题没有解决。六道搞清楚、搞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三个问题婆罗门教不能解答,数论、吠陀也不能解答。所以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没地方学了,在恒河边上贝多罗树下打坐,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了,入更深的禅定,这样就开悟了。所以说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问题解决了。
  六道怎么回事情?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外面还有没有东西?统统解决了,明心见性了,这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前面跟诸位说过,这是佛法学习终极的目标,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这一句,这一句翻成中国意思,无上正等正觉。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人就称之为佛陀,他成佛了;如果得的是正等正觉,我们就称他作菩萨;假如他得的只是正觉,我们就称他作阿罗汉。所以这一句里面这三个意思都有。下面这三菩提就是正觉,阿罗汉证得的,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正等正觉,再加上阿耨多罗,这就是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叫真学佛。这三个阶段,上上根人可以同时得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同时证得,真的是一刹那之间他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顿舍、顿超、顿证。不是上上根人,那你就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先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那你就成三菩提,三菩提叫正觉,你就证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之后再回小向大,继续努力去修行,把分别放下,分别放下之后你就证得三藐三菩提,三藐三菩提翻成我们的意思叫正等正觉,这是菩萨;再向上,把起心动念放下,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时候超越十法界了,阿罗汉超越六道,佛超越十法界,这是真学佛。
  所以学佛不是求人天福报,求人天福报就大错特错;求人天福报是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诸位一定要知道,轮回出不去,在这个世间肯定苦多乐少。为什么?六道众生他在三恶道住的时间长,在三善道住的时间很短暂,特别是人道,寿命几个人能超过一百岁?一百年真的一弹指就过去,太短了。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觉悟,中年,五十岁之后慢慢就觉悟了。人生苦短,真的到这来干什么?遇到佛法才知道人间很可贵,可贵的是什么?好修行。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放下,要认真、要努力修学净宗,来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你就完全正确,你这一生真的没有白来。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世间我们得不到,太难了,到极乐世界就容易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然善男子」,这是释迦牟尼佛叫我们,称我们作善男子。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就是十善业,我们能把十善业道做到,就是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讲经说法称呼大众,我们在其中,如果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佛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看那些人,我们没有分,不在里头。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希望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都有我一分,这是学佛第一步。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佛经上所说的这个标准?我们只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儒释道这三个根做到,你就是的,名符其实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太重要了。佛在此地说的,「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是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真话,他不是在地球上成佛的,他老早就成佛了。什么时候?这时候我们都说不清楚,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时间单位是算劫,早就成佛了。所以到这个世间来,讲示现,示是什么?来示范的,现是给大家看的,我做个样子、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大家照这个样子去学就能成佛。
  八相成道,示现给我们看。《梵网经》上说得很清楚,这一次佛到世间来示现八相成道是第八千次,成佛太久远了,到地球上来表演、来示现这是第八千次。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世尊的慈悲,大慈大悲,不舍这些世间苦难众生,常常来表演。每一次表演都带一批人走,有一批人觉悟了,真的成就了。我们很幸运,虽然没有亲自看到他老人家示现,他的这些故事都在经典上留给我们,我们从这经本上看到了。这个经本在这个世间还要留九千年,九千年这个阶段的众生,有缘遇到的都能成就。我们把文看到,「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释迦牟尼佛没有离开我们,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陀所在之处。除这个世界之外,「亦於余处」,就是其他的星球上,他方世界,「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这个国就是讲的世界,娑婆世界以外的诸佛世界,也是无量无边,释迦牟尼佛常去。「导利众生」,引导、利益一切大众。
  「如来见诸众生,乐於小法,德薄垢重者」,像现前这个时代,乃至於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这个时代,我们地球上的人确实欢喜小法,中国这个地区就是一个标准。喜欢什么?喜欢人天,这一生得到人身,欢喜享受人间的富贵,来生?来生希望享受天上的富贵,希望来生生天。这个现象就是,从佛的眼睛看,德薄垢重,垢是烦恼,烦恼习气很重,德行很薄,只想到人天,没有想到超越六道轮回。要知道在人天享福,你有没有造孽?肯定,哪有不造罪孽?不要说别的,你每天吃的这些众生,尤其吃肉,这些众生甘心情愿供养你吗?你试试看,你叫一头猪,你说猪你来,我要杀你,你把你的肉供给我们吃。你看它那个样子,你拿到刀那个样子,惊慌失措,到处乱跑,要逃命。这就是什么?不甘心、不情愿。你杀了它,它弱你强,弱肉强食,它敌不过你,它怨恨在心,来生它投胎做了人身,你呢?你来生的时候,造罪业,你到畜生道变成猪,它又来杀你,不就这么回事情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所以我们单单从饮食上来说,从穿著上来说,就杀很多众生。冬天穿的这些皮毛,把畜生的皮扒下来,它情愿吗?不情愿,深仇大恨。我们穿著的时候很得意,它来索命的时候就苦了。
  现前这个时代我遇到很多通灵的人,那不是假的,因为我们会找二、三个通灵人,看他讲的是不是一样。他们彼此不认识,说他们看到某一个人后面有很多冤亲债主跟著,我们问另一个通灵人你有没有看到?他说看到。讲给我们听听,讲得跟那个人讲的一样。再找一个人,讲的一样。这就不是假的,他三个人没有在一起,没有在一块商量过,我们突然问他的时候,他说的都相似,这个证明就不是假的。我们不是听一个人说,我们另外去找证据,看是不是一样的。所以人杀生多了,后面一大堆这些灵鬼跟到身上,当你的运在很高的时候,气很旺的时候,这些灵鬼距离你很远,不敢靠近,远远的,甚至於通灵人都看不到,看你身上没有,往远处看有,但不知道他是你的冤亲债主,到你的运慢慢衰了,你的好运走完,他慢慢就靠近,这叫冤家债主,他不会饶过你的。道家的经典常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都是真的,一点不假。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经上这个道理讲得透彻,了解事实真相,道家有很多讲事实真相,我们明了之后,再也不敢起心动念做坏事,晓得什么?后头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的时候报应就现前,没有人能够逃得过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
  这是讲众生,佛是恒顺众生,你造恶,佛也顺著你,为什么?拦不住。佛劝你,你不听,那怎么?随你去吧!但是佛很慈悲,佛在旁边看著,看著你造孽,看著你受果报,你总会有一天省悟过来,省悟过来佛就来度你,你没有省悟过来,佛站在旁边看著你,看你作恶,看你变畜生,看你堕饿鬼,看你堕地狱,苦头吃尽了,人就后悔,我错了,他认错了。到认错的时候就有救了,为什么?他听话了,能听劝了,能听教了,佛就会教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无论你做多大的罪孽,佛还是在旁边看著你,你肯回头,肯接受,佛就会教你,没有不能解脱的。什么样灾难都有方法化解。地球今天这么多灾难,有没有方法化解?有,但是人不相信就没办法。真能相信,化解的方法不难,非常有效。佛法里用的这些理论跟方法,现在科学家证实了,特别是量子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的几乎跟佛经上讲的一模一样。我们相信再有二、三年,量子会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到那个时候相信科学家也愿意研究佛经了,佛法会被科学家带动起来,它不是迷信,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也就是佛经里头有量子力学、有宏观的宇宙。
  「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种示现都是为「乐於小法,德薄垢重者」,是为他们示现的。大乘人知道,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破迷开悟,妄尽还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法华经》里面「寿量品」这一段话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这两个经合起来看,「两经合参,信知本师」,我们相信了,我们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作八相成道之种种示现,只为随顺世间众生之根机,行权方便,普皆度脱而已。实则释尊久已成佛」。这是把「作斯示现,顺世间故」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作此示现,当年跟著释迦牟尼佛一起来的,经上常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千不是数字,不是定数,形容许许多多佛菩萨都来随喜,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成佛,教化众生,大家都来帮忙。怎么帮忙?也都投身到这个世间来,前面我们看到的,也有出生在王宫,也有出生在大臣、大富长者家里面,或者在贫穷人家,遇到佛了,都做佛的弟子,听到佛的说法生欢喜心,其实统统来示现的,来帮助佛。
  我们再想想,佛如是教化众生,其他宗教乃至於学派呢?我们就晓得都是佛菩萨在作略,都是在示现。这个地区人种族不一样,文化不相同,自古以来人遇到灾难都求老天、都求神仙,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面作斯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要求神仙,他就现神仙身来度你,你信基督,他就现基督身来度你。由此可知,无论哪个宗教,他们所拜的神,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真神就是一个,在各个地区名字不一样,在天主教、在基督教称为上帝,在伊斯兰教称为真主,在中国民间称为玉皇大帝,名称虽然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全是诸佛如来做种种不同的化身,众生只要有苦难,你希望什么样的人来帮助你,他就现身。真正搞明白,觉悟了,原来是一桩事情。在佛法里面说,都是诸佛如来变化的,如果在伊斯兰教里来讲,诸佛菩萨全是真主变化的,在基督教里面讲,全是耶稣变化的。能不能讲得通?讲得通,一点都没错。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讲的。《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心里最仰慕的是什么,他就现什么,你仰慕神,他就现神,你仰慕仙,他就现仙,他就示现仙人。讲到最后,究其根源,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讲到最后是自性,是自己,不是别人。
  你看这些年来我们提倡三时系念,三时系念属於祈祷,中峰禅师做的,中峰禅师是元朝时候人,在东天目山住过,现在齐素萍居士那个道场,他在那边住过。禅师告诉我们,「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在耶稣教里可不可以这样讲?我心即是耶稣,耶稣即是我心,我心即是上帝,上帝即是我心,没错。中国人讲圣人,我心即是圣人,圣人即是我心。中峰禅师讲,「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那我们也可以说,天堂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天堂,一个道理。这些话谁承认?量子力学家承认。为什么?在他们的研究当中发现,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体。这佛经上说的,被他们证实了,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境界不可思议。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菩提树下二七日中,对法身菩萨讲《大方广佛华严》,讲什么?讲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宇宙万法跟自己是一体。
  《华严经》分量太大了,贤首国师,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他做了一篇论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一篇文章是他写的,不长,把《华严经》的精华浓缩,简简单单六个纲目,这六个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首先告诉你法界源起从哪来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只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真的,在佛法讲,自性、真心,万事万物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体,它是永恒不变,所现的万事万物全是变化的,刹那变异的,那个不是真的。从一体显二用,二用,一个是自己的身体,我从哪里来的?说出来了,我生活的环境是宇宙,宇宙从哪里来的?也说出来了。还告诉我们,宇宙跟我们自己有三种特性,三种性质,第一个「周遍法界」,我们动一个念头整个法界都收到,动一个念头就像发射,电台发射电波,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统统收到。第二个「出生无尽」,变化无穷,我们从前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实际上非常简单,但是你把它滚动的时候,千变万化,你天天转,时时刻刻不停的转,转上一年,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画面,自性真的就是这么微妙。第三个特性「含容空有」,就是佛家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粒微尘它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个意念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
  这种说法被现在量子力学家看到,但是没有佛在经上讲得这么清楚。佛是怎么看到的?禅定当中看到的,现量境界。科学也算是现量,它是先从理论上去推断,发现有这个可能,然后再以精密的仪器去观察,精密仪器观察算是现量,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佛菩萨这些人他们是从甚深禅定里面看到的,看得非常清楚,比用仪器还要清楚,仪器是间接的,通过仪器你才看见,他是直接的,他不需要通过仪器,看得更逼真。你真正了解,透彻明了了,你才知道怎么对治,问题发生了你有方法对治。太空当中它都有秩序的,偶尔星球偏离轨道,有办法帮它恢复,把它纠正。谁有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只要你把妄念放下,把念头集中在一点,那一点的能量就很大,可以帮助星球轨道偏离把它纠正过来,有这么大的力量。古人讲了一句话说「佛法无边」,这个话很有味道,真的是无边。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五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适可而止[栏目:白云禅师]
 慧灯之光一 11-7、皈 依[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超越死亡·自序[栏目:达照法师]
 菩提道次第教授·淬炼精金[栏目: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女施主的合影[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栏目:妙莲法师]
 《华严经》四圣谛思想初探—以〈四圣谛品〉为中心(禅祥)[栏目:华严文集]
 开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392.问曰:是十力何者最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