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五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五集)  2011/1/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九十六面,我们从第三行第二句看起,这是一个小段落。
  「意为:极乐一切事相,一毛一尘之微点,皆从实际理体而显,与妙理相即不二,故曰穷微」。这一段,让我们先把量子科学家他们所说的一句话,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博士,这个人是爱因斯坦的老师,名师出高徒,有这么个好的学生。他说他对於原子研究最后的结论,世界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爱因斯坦的老师说的,没有物质。「所有物质都是来源於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科学家这段话跟这段文是非常相近,几乎佛在三千年前说的,跟现代量子学家所说的是一桩事情。
  这就是此地所讲的一毛一尘之微点。一毛一尘很小,这一毛一尘从哪来的?一毛,我们这汗毛,一根汗毛,一个微点就是微尘,它从哪里来的?它是心识累积产生的幻相,这就是一毛一尘的微点,微点就是今天量子学家所说的量子,这微点是量子,也叫小光子。这小光子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无中生有;佛告诉我们,从实际理体而显。实际理体是自性、是体性,是从体性里变现出来的。这个幻相跟理体相即不二。这句话不好懂,上面加个「妙」字,就是说妙理、妙相,理妙、相也妙。妙字是什么个意思?代表这个东西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无,它像闪电一样,它亮了一下;你说它有,它立刻就消失,就再不见了,这称之为妙。理妙,事也妙,体妙,相也妙,这叫妙理相即不二,这才是穷微,这两个字,穷就是我们讲的追根究柢,彻底了解它,微就是指这个事理,这个事理太精微。
  下面这是大乘教上给我们解释的。「且此一切形相」,这个一切形相就是讲万事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现象,一切现象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的现象、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全都包括了,在此地只用「一切形相」这一句来包含,它从哪里来的?「乃清净心之所显」,我们可以说是清净心的自然现象来解释它,「弥陀无漏功德之所现」,此地弥陀是指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无漏功德。无漏功德,我们不得已也能把它说成是自然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精神、物质现象可以说它是有漏的,它不是无漏的。心现是自然现象,识变是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它就属於有漏的。「故为无漏之相」,这个无漏之相是专讲一尘一毛的微点,也就是今天科学家讲的量子,是无漏之相,因为这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且一一皆是圆明具德」,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具足万德万能,也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明代表智慧,圆代表德相,圆满的德相。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而且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里头注意什么?注意是「一一」这两个字,妙就妙在此地。一一是怎么回事情?一毛里头一一微点,一尘里头一一微点。这个意思诸位要听懂。这个微点其实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里头的一念就是一个微点,一一微点,我们这一弹指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个微点,科学家讲小光子。现在科学用秒做单位,秒的时间长,比弹指长,一秒钟如果我们弹指弹五次,一秒钟弹五次,那一秒钟有多少个微点?一千六百兆,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这一一两个字就是讲这桩事情,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每一个微点都是圆明具德,换句话说,每一个微点里头,我们今天用科学来说,能量、信息、物质全是圆满的。圆满到什么个样子?跟遍法界虚空界没两样,一一微点里面都有世界。
  我们在前面读过,普贤菩萨能入这个世界,能到微点里面的世界去参学,我们这个世界没缩小,微点里面的世界没放大,大小不二,你入进去的感观跟现在完全相同。那我们得要问,我们今天这个宇宙是微点里面的宇宙还是微点外面的大宇宙?给诸位说,说真话,不一不二。这经上说得好,相即相入,我们必须把分别执著这个妄念放下,你才能够见到。为什么?有分别、有执著,你有严重的妄想,妄想障碍你见性。这是性德,明心见性的境界,不但是圆明具德,而且「一一皆是圆圆果海」。圆圆果海这个意思不常见,在《显密圆通》里面,「指无上圆满圣觉果德之海」,《华严经》上,妙觉果佛所证得的,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见不到,妙觉见到了。「当体即是实相」,实相就是自性,你就见性了,你就见到宇宙万有的真相。
  实相是真实相,不是妄相。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所见到全是妄相。我们见到六道是妄相,十法界是妄相,法界虚空界是妄相,乃至於见到极乐世界也是个妄相。为什么?一妄一切妄,我们没有把妄放下。妄想是妄,分别是妄,执著是妄,这全是妄,什么时候我们能把这些妄,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真就现前,你所见到的跟大乘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大乘经教可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有没有见错,跟经一对照就明白了。实相是什么?「相而无相,无相而相,故曰极妙」。所有现象,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实际上这个相就在我们面前,特别明显你感觉到的,我们每天看电视,每天用电脑来接收网路信息,这是现在人几乎每天都不能离开的,这个东西跟经上讲的道理一个道理。屏幕就是微点,屏幕里面所有的现象也是微点,微点里头有圆满的屏幕,屏幕上有圆满的微点,相即无相,你能在这里看到吗?无相而相,这两句话不就是在我们面前吗?你能够在这里看出来之后,你就悟入华严境界。什么是《华严经》?这个屏幕里的显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你电脑上那个屏幕显示的也是大方广佛华严,不一不二,这叫极妙。
  真能把实相看清楚,恭喜你,你清净心现前,换句话说,你清净心照见万物,一尘不染。为什么?万物无自性,万物没有染净,万物没有生灭,万物没有善恶,哪来的染污!就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起心动念认为它染污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以为染就染,你以为净就净?没有。屏幕上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是非、染净、善恶,都不存在!这些是非染净善恶,究竟怎么回事情?大乘经上一句话给你解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的一首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得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觅真妄了不可得,觅邪正也了不可得,觅染净不可得,觅善恶也不可得。恭喜你,你得到清净平等觉。得到清净平等觉就叫成佛,成佛才是穷微极妙,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下面「继曰」,接著说,「广略相入,不可思议。故云,无能称量」。广是广大,略是略小,广略相入,广在略中,略在广中。我们换两个字大家就更好懂,大小。大是什么?大是宇宙,法界大,虚空法界大;小是什么?小是微点,这佛经上的术语,微点也就是极微之微,物质现象里面最小的,再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叫极微之微,可能就是现在所讲的量子。整个宇宙在量子里头,这个量子也在宇宙里头,宇宙入量子,宇宙没缩小,量子没放大,怎么能够相容?我们无法理解。宇宙称性,量子也称性,性没有大小,所以它相即相入。性不是任何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它能生一切现象,能所不二!能包含著所,包含所生的一切,这个我们容易懂。可是所生里头任何一个微点它也圆满的包含自性,这个我们不能懂,我们没办法理解。所以经上讲「不可思议」。实际上这句话妙绝了,只要你不思不议,你就见到了,你就明白了。思是你去想它,愈想愈错;议,你去讨论它、议论它,那也错误。为什么?这种境界是你说不出来的。议是前五识,思是第六、第七、第八识,用八识就是妄心,你见不到真相,你见不到实相。实相是什么?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见不到,放下心意识你就见到。它能够相即相入,这里两句话解释出来,为什么能相即相入?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所以它能相即相入。我们这才把这两句话看清楚、看明白,赞叹它极妙。所以无能称量,它有没有量?没有量!
  黄念老再把这一小段的意思总结告诉我们,「意为:极乐世界全显事事无碍法界」,你看「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略相入,重重无尽,超情离见。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思路绝,故不可思。言思不能及,又焉可称量?故曰无能称量」。这解释多妙!我们得想想,我们眼前的境界跟极乐世界比一比,是同还是异?如果要是同,那我们现前这个娑婆世界不就是极乐世界吗?同吗?给诸位说,真同,不是假同,事同理也同。异在哪里?异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觉悟了,我们没觉悟,他们放下了,我们没放下,他们把心意识放下了,我们还坚固执著心意识,异在这里。西方极乐世界一毛一尘的微点都穷微极妙,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尘一毛的微点跟极乐世界同样的极妙精微,没有两样,只是他见到,我们没见到。没见到,有,就在面前。科学家给我们提示,可以说是科学家已经看到它的迹象,看到这桩事情,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科学家没说出来,佛说出来了。这个地方的几句话,事事无碍,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略相入,重重无尽,超情离见,这就是他们见到的。这些说什么?就是说一毛一尘的微点。我们科学家发现了微点,说不出来。华严菩萨看出来了,原来世界上,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怎么不得大自在!出生无尽是自然现象,就在当下,从来没有让菩萨起心动念过,这一招很厉害。我们凡夫看到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受境界所转。这叫菩萨的定功,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就知道,我们自性本定。受外境动摇的是什么?是妄心、是情绪,它会受外面境界干扰,自性清净心不受外境干扰。为什么?外境是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它怎么会受干扰!
  就像我们电视屏幕画面一样,拿这两句话你去照,就观照。你看电视,你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你看什么?看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不要受电视里面的这些东西影响,你专注在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看这个东西,你看久了就得三昧,得三昧之后你就会大彻大悟。大乘教里面讲,「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经》能帮助你开悟,电视屏幕也能帮助你开悟。问一问,电视屏幕跟《大方广佛华严经》能不能相等?平等。关键在什么?关键在你会不会,你要会就开悟,不会就不会开悟。不会,天天读《华严经》都不开悟;会的人,看电视开悟了,看电视成菩萨、成佛了,妙绝!所以经上称极妙。
  我们再问一句,龙树菩萨在龙宫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是什么东西?给诸位说个老实话,那就是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你眼见的、耳听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接触的,你所想像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当下!为什么?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也能够入贤首国师的境界,他的境界是什么?他将《华严经》归纳为三种周遍,念头才动,这个念头就是一毛一尘的微点,这个念头才动,周遍法界;念头才动,出生无尽;这念头才动,含容空有。这是不是穷微?这是不是极妙?无有一法不在当下,当下就是!
  听教不执著言语相、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心缘相,你就契入了。我们一般人听教读经为什么不能契入?著相了,不知道相而无相、无相而相,那叫实相,这真相。我们统统是妄心落在虚妄境界相中,所以永远不会开悟,永远不能回到清净平等,道理就在此地。这个地方这几段文字不长,义理深广无尽,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超情离见」。我们今天没办法超情,也没办法离见,所以我们读这些东西不懂,字没念错,意思好像懂得,又好像不懂,所以不得受用。要怎样学?下面四句告诉我们,言语道断,故不可议。议是什么?研究讨论,不可以,你可以听。为什么不能议?因为议没有超情离见,议是情见,情见不能见性,所以不许你议论。
  你看禅宗,看《五灯会元》、看《传灯录》,里面很多故事。老和尚测验这个学生,问他:「道一句来」,就是你说一句来,说给我听听。那个学生刚刚要开口讲话,立刻拿个拳头就嘴巴捂住。道一句来,他想到了,为什么捂住?言语道断,你道什么?这一个举动,把他嘴巴一捂的时候,他开悟了。这手法高明得很,换句话说,老和尚有神通、有智慧,看到这个学生,在什么时候?将悟未悟的时候,就是那个关键的地方,就差那一著他不能开悟,这个手段表演一下,他豁然大悟。如果没有到这个缘,你把他嘴巴堵死了还是不开悟,那又何必!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对付任何一个人的,只有那个特殊的,他有这个缘分,这一下碰上了。要一个人开悟,那个方法真是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方法。真正开悟的人知道,真正开悟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知道。没开悟的人不知道。所以你没开悟,学他那些方法,全错了,那是学不到的。叫不可议。
  心思路绝,故不可思。能不能想?不能想,你想是意识起作用,阿赖耶起作用,末那起作用,意识起作用,这三心,三心二意,妄心,妄心永远缘不到真心。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要彻底放下,连身都不执著。六道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执著身是我、是自己?觉悟的人不执著,知道身不是我自己。什么是我自己?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真的肯定了,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人经典里面称他作什么?法身菩萨,他不是以这个身为身,他是以一切法为身。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什么道理?《还源观》上前面三段所讲就是的。从一体起二用,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起二用,第一个就是正报,第二个就是依报,正报是自己,依报是生活环境,包括虚空法界;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法身佛,《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法身菩萨。他们住的地方是实报庄严土,他们所证得的金刚不坏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灭。
  底下一段说,「可见极乐净土,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除佛一人外,一切众生上至等觉,中至具天眼之一切小大凡圣众生,皆不能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更何能总为宣说?」这是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美好、极乐世界的殊胜,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学习什么?这一段所讲的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哲学的最高峰,科学的最高峰」。把宇宙万法的源起讲清楚、讲明白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讲明白了。我们今天讲学术,所有一切学术到这个地方叫大圆满,说尽了。真正好学之人,你在他方世界求学,学问无止境,到极乐世界去求学,你获得大圆满,而且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极乐世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佛是妙觉果佛。他底下讲得清楚,除佛一人之外,就是这个位次之外的一切众生,上至等觉,中间有具足天眼的,就有五通或者六通的这些大圣、小圣、凡夫,凡夫是众生,圣是圣人,皆不能尽辨其形色,有能辨,但是没有办法尽辨,局部能够辨别、能认识,你没有办法,圆满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形色,形是形状,色是色彩;光相,光是光明,相是相好;名数,这东西叫什么名称,有多少数量,你都没有办法辨别。不能尽辨,当然你怎么能总为宣说?所以,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佛才能办得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等觉菩萨都说不出。「故云」,这是总结愿文里头这一段话,「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十方世界要到极乐世界去看,没有办法把西方极乐世界样样讲清楚,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这一章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看下一章: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这一段是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一切众生都有爱好树木花草,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树木花草很多。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十一愿: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於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末后一愿殊胜,「树现佛刹愿」。十方诸佛刹土,你要想看看,统统在树上显现出来,那个树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电视机一样,投影的,你想看什么,那个频道就给你显现诸佛国土。我们从娑婆世界去的,到极乐世界想看看我们娑婆世界的状况,宝树之间你就看到娑婆世界,你就看到这个地球,看到这个太阳系,你会看得很清楚,树现佛刹。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右章」,右面这一章,「具两愿」,具足两愿。「从亦能了知以上」,刚才我们念过,「表第四十无量色树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以下」是第四十一愿,「树现佛刹愿」。
  「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无量色树,指国中一切宝树,七宝化成,荣色光耀,行行相值,茎茎相向,是诸宝树周遍其国」。世间人可以说是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信仰,没有不爱好珠宝的,可见得珠宝是一切众生之所珍爱之物。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喜欢这些东西,这个东西就现前。所以,这些物质现象怎么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心现识变」。心现是平等的,识变就不一样,真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喜欢什么,它就变什么。我们看看现在的众生,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心,他喜爱什么?他喜爱的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他喜爱这个东西。古人也喜爱,古人爱财,爱珍宝,现在爱财,爱钞票,薄纸一张,他爱这个东西,所以这个东西就满天飞。古时候人爱金银珠宝,确实古人这个东西比我们现在好像多。我们看古书,帝王赏赐大臣,一赏黄金千镒,可见那时候黄金多,金银多。现在这个东西好像没有了,隐没了。那是什么?众生没福报了,只用钞票来代替,所以用纸钱。古代用金钱、银钱,用金银,现在用纸钱。在从前纸钱是鬼用的,你想想现在的社会是什么味道?用纸钱,人跟鬼做了邻居。所以,喜欢这些树木花草是天性。极乐世界树木花草就非常之茂盛,而且都是一切珍宝所成的。
  下面说七宝化成,七不是数字,它是表法的,代表圆满,就是你喜欢什么宝就现什么宝。宝是无量无边,也没有数量,你能把极乐世界珍宝那些名称说出来,数量说出来,你不可能,只有佛与诸佛能说得清楚,说得出来,等觉以下都说不出来。七代表圆满,是四方、上下,这就是六,再加上当中,这就圆满,七是表这个意思。四方上下当中,代表圆满。一切珍宝,变化所成。荣是茂盛,树高大,枝叶花果非常茂盛,色是颜色,光是光明,荣色光,耀是赞美。行行相值,茎茎相向,这个树之长成它不是人工计画栽培,自然的,整整齐齐,比设计的还要完美,设计都设计不出那么好的一个图案。是诸宝树周遍其国,在极乐世界那一片国土,阿弥陀佛的大道场,学生四土三辈九品,这说学生,这些宝树周遍其国。
  「树高或百由旬乃至或千由旬」,树太大太高了。由旬是度量衡的单位,量距离的单位。下面说,「此方四十里至六十里,详见前注」,前面有注解。这是古时候印度,一由旬有多长?用中国来对比,这个由旬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分三等,大由旬是中国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释迦牟尼佛当年出世是在中国周朝时候,我们中国佛教里面记载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出世的那一年是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佛灭度的时候是周穆王五十三年,佛住世八十岁,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讲七十九岁。所以周朝周尺,周尺多长?民国初年弘一大师做过考据,他有一篇文字叫「周尺考」,告诉我们,周朝的一尺相当我们现在用的市尺六寸,周尺不大。换句话说,大概大由旬八十里也只有现在的四十里,小由旬就是二十里,中由旬是现在的三十里。是我们中国华里,不是公里,公里就又要打个对折。也相当高,公里打个对折的话,一个大由旬四十华里,就是二十公里,小由旬十公里。十公里,现在我们坐飞机,常常飞的高度大概就是十公里,一万公尺。树那么高,我们的飞机才飞到树顶上,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树高,我们就会联想到人高大,如果人那么小,树那么高,那不成比例。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人的高度。我们现在居住的,在澳洲居住的环境,树也很高大,大概总有十几个人那么高,人站在树底下很渺小,跟树相比的时候很渺小,树的高度。所以看到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人福报大。
  前面我们读过,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化生,没有胎生,胎卵湿都没有,化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到了极乐世界,时间非常快,刹那之间你就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你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世尊无量寿、无量光,你跟世尊相同,你也是无量寿、无量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到佛陀的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一生圆满证得妙觉位。诸位要认真好好去想想,这个地方要不要去?很想去,没有一个人不想去。但是怎么去法?这个世界统统得放下。这个很难,又不想放下,能不能把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带去?带不去,连这个身体都带不去。为什么?这个身体跟极乐世界身体不相配。如果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金刚不坏身,也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大概可以去,跟那边相同。我们跟它不成比例,这个身太差了,身不要了。诸位要知道,身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只要真能放得下,没有一个不往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可不能怪他。他知道,他知道什么?知道你还没有放下,所以他不来接引,你要是完全放下了,他肯定来接引你。只要有一丝一毫牵挂,佛就不来,这是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在这个世界上,做再多的好事,积功累德,一定要三轮体空。还想到我做了好多功德,这你去不了,你自己在做障碍。为什么?积功累德是你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荣耀的,是你的本分事情。所以要把这些杂念洗刷得干干净净,清净心与清净土相应。所以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是净土。
  再看,「又道场中,更有树王,名道场树,即菩提树」,我们现在人叫菩提树。这个道场树是什么?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讲堂,他讲堂外面的树叫道场树。「西域前正觉山之西南,行十四五里,有毕钵罗树,佛坐其下成正觉,故名菩提树。《维摩经菩萨行品肇注》」,这是僧肇大师的注解,有这么一段话,「佛於树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香无不熏,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这个地方所说的西域是总指我们中国西南方。佛出生在迦毗罗卫国,是现在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北面是中国的西藏,佛的故乡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在中国古时候就通称为西域。正觉山之西南,行十四五里。应该是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就是他到印度去留学,十七年所经过的地方他都有纪录,他写成一本书,等於说是游记。这部书非常有价值,里面有记载。要找《大唐西域记》来看,这是现在什么地方。正觉山的西南,行十四五里,有毕钵罗树,当年世尊在这个树下成正觉的。在这个树下打坐入定,出定的时候,夜晚看到空中的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树以后叫菩提树。
  僧肇大师《维摩经》注解里面说,佛於树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这个树放光还有放香,香无不熏。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这句话非常重要。现在交通方便,到印度去旅游朝圣很多。好像还有个二、三次,有人邀我去,我没去,印度没去过。我的一生是讲经,也去过许多国家地区,都是邀请我去讲经的,从来没有去旅游过。讲经当中有空档的时候出去玩玩,看看各地风光,附带的,没有专门出去旅游过。这些年也有时候出国,多半是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宗教会议,也没有特地去旅游。我们相信许许多多同修都去看到世尊当年这些遗迹。菩提树还在,他早年讲经的这些场所,像灵鹫山、只树给孤独园,这些遗迹还都存在。现在这些树你们去看,树放不放光?有没有香气?是不是像经上讲的形色微妙?好像都没有,大概年代太久,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三千年,可能从前有光、有香,现在没有了,时间太久了。这是一个说法,其实真实的说法就在最后这一句,随所好而见。还是一句,「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有真诚恭敬心,你去朝拜释迦牟尼佛的遗迹,你可能见到光,你可能闻到香;如果你是心浮气躁,心不清净,你到那里去什么也看不见,看见一个普通的树,你看不到它的光明,闻不到它的宝香。
  底下还有几句,「树出法音,随所好而闻。此如来报应树也」,这更妙了!这树说法,这是如来的果报,如来的应化,「众生遇者自然悟道」。这极乐世界,这就不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树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你不听佛说法,你在外面坐在树底下,不进讲堂,你在树底下,树也给你说法,你也会悟道。「本经成就文中,复云: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这三种忍是三种定,本经后面有详细说明。这是真正如经教所说,这是阿弥陀佛的果报,应化之所显现。
  所以世尊常常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从极乐世界这些宝树无尽的功德,我们相信佛这句话,佛说的没错。这也就是说明,为什么在极乐世界修行容易成就,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这么困难?这就是环境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修行,环境全是染污,全是负面的,违背性德的,杀盗淫妄、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慢,我们住的是这个环境。现在我们细心观察,我们这个世间的树木花草、这些动植物,跟古书里所记载的,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留意,我们的警觉心会提高。果木的种类,它年年结果实,吃起来味道不一样,水果没有从前那么香甜,没有那种味道。现在的蔬菜,蔬菜也没有像从前的蔬菜那么鲜美,变了。为什么会变?人心变了。从前人心地忠厚诚敬,古人不但对人诚敬,对花草树木、对山川大地没有不恭敬的。佛法也不例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举出四十多种神灵,有山神,有树神,有花神,有草木神,有海神、江神、河神,小溪,小溪也有龙王,打一口井,井也有龙王,居住这个房子里面,有守护神、有门神、有灶神。从这些典籍,我们就能想到古人真的是「毋不敬」,没有一样他不恭敬。我们恭敬它,它也尊重我们,我们在这块大地有缘分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遇到,我们能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共同的修行,那环境就不一样。
  我们的菜园种的有丝瓜,这是悟谦师告诉我的,前些年有个丝瓜托梦给她,要求她去摘,它说它太老了,你们都没去采它,托梦给她。第二天她去看,果然找到了。找到什么?真的老了,不能吃,所以就留了做种。你看菜园里面的瓜它会托梦给你,你能说它没有灵性吗?我们的菜园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我们种的菜划的有个区域,专门供养小虫的,我们的果木树很多,也专门指定几棵是供养小鸟的。都很守信,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彼此互相照顾,真的做到互助合作。决定不伤害任何众生,这个道理要懂。现在人没有爱心,他对自己都不爱,他怎么会爱人?所以他不知道爱父母、不知道爱兄弟,不知道有尊长。所以现在的山川树木花草那个灵气没有了。灵气没有了,你细心观察,它有什么?它有邪气,很不正常的。
  最近我听说许多地方成群的鸟死亡,空中掉下来死亡了。什么原因?现在科学家找不到。在佛法上讲,我们人心不善,这种怨气感染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放出来的气也是这些不善的东西,这些鸟身体小,抵抗力弱,它吸收这种空气就会死亡,它中毒了。贪瞋痴慢疑叫五毒,怨恨恼怒烦都是毒,古时候那种道德仁义礼的气没有了,现在变成这样,细心去观察不难发现。周边环境真认真了解,我们对这个环境就不会再留恋。要尽心尽力帮助环境改善,那就是帮助人心改善。连美国布莱登先生都讲到,我们应对二0一二预言的灾难,应该用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来对待这个问题,这个灾难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还可以把地球带到更好的方向。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就了解两个世界的不同,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修上善。《弥陀经》上佛说的,那个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呢?也是上,下面一个字换了,是上恶。哪个不造十恶业?杀盗淫,身干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恶口,意贪瞋痴,造出严重的十恶业,所以外面境界转变了。对自己来讲,自己的灾难就是疾病、烦恼、忧患;外面的灾难,社会的动乱跟地球的灾变,水灾、风灾、火山爆发、地震,物种不断在绝灭,这个对於人类在地球上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起因都是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造成的。能不能拯救?能,只要回头,回头是岸,放下十恶,认真修十善业道。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的,一起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道》,学习宗教经典里面有关於伦理的教诲、道德的教诲、因果的教诲,这个世界就有救。灾难可以化解,我们身体很多病毒,可以恢复正常,让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五谷杂粮能恢复到正常的生长,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极乐世界是大同世界,我们比不上,但也可以能做到小康,小康世界也能达到幸福美满的一生。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在这里勉励我们,所以我们读到这些经文,一定要想到,在现前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去落实?我们要改变心态,用善心、用好意来处事待人接物。
  自己愿意吃亏。古人教我们吃亏是福,占便宜不是福报,占便宜是祸,是灾祸。如果对於因果报应通达明了,你就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去占人便宜。遇到利害,害我要承当,利让给别人,好事给别人,坏事自己承当,这真正积功累德。古圣先贤教我们这样做,佛菩萨也是教我们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吃亏?决定不吃亏,你的福报就在后面。如果你是精进勇猛积极去修,不要等来生,晚年就收到。一生忍让,一生后退,表面上看起来是很苦、很可怜,一生都过得很辛苦,可是怎么样?烦恼轻、智慧长,身体健康长寿。很苦,没人照顾你,可是自己健康长寿,你能说这不是福报吗?人一定要很多人伺候吗?自己照顾自己不是更好吗?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展现的,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你能说他没有福报吗?死后一直到今天,你看每天多少人给他磕头,多少人赞叹,多少人学习他的遗教,多少人得他的利益,这就是他的大福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不是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大,不是这些,与这些不相干。所以我们要享受到真实的福报,这些虚假的统统让给别人,不会跟别人起冲突。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怎么会有冲突?他要的我也要,就起冲突了。譬如我要素食,我要一天吃一餐,他不要,在饮食方面绝对不会起冲突。他要住高楼大厦,我喜欢住草蓬,小草屋,他不要,我们居住环境不会起冲突。你要功名富贵,我不要这东西,我要读圣贤书,天天念书,比什么都快乐,不会起冲突!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跟人不起冲突,跟世界也不起冲突,这个多自在、多快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这里。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六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八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八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骨髓:《楞严经》 The Marrow of Buddhism: The Shurangama..[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禅与杜威——教育思想和方法之比较[栏目:恒清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