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四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4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四集)  2011/2/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三十二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对於我们无论是修行,或者是世俗不是修行人,都非常重要。因为经上讲得清清楚楚,虽然说的是出世间法,世法也不例外。世出世间法要真正能够满我们的心愿,这是总的来说,都要靠智慧,没有智慧我们的愿总不会圆满。纵然有成就,里面的副作用非常之大,表面上成就了、成功了,如果往后一看,确实有不少留下来后患无穷。那什么原因?就是没有真实智慧。所以你说真实智慧多重要。世出世间无论事业大小,凡是事业有成就,那是他的命。命是过去生中修积的,他有这个命,所以他会有成就。成就有多大,成就有多久,什么时候会衰,什么时候会败,什么时候会灭亡,都有一个定数。世间法里头没有常住不灭的,罗马一千年也都亡国。在中国,朝代最长久的是周朝,八百多年,它还是亡了,八百六十七年。如果有真实慧,后面衰、灭亡就不会发生,这在我们历史上找不到。在佛法里面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有兴有旺,没有衰、没有灭、没有亡。为什么?因为他有真实慧。真实智慧圆满他的弘誓大愿,圆满的成就。什么样才叫真实智慧?世间没有真实智慧,世间只有知识。真实智慧,你看这一句就是说了个标准,这是真实智慧,「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八个字,这叫真实智慧,这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看这四个字的头尾,明心见性,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的心、一切众生的心,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清净光明并没有失去,只是当下迷了而已,心性没有丝毫改变,佛看见了,法身菩萨看见了,所以赞叹你本来是佛。你跟诸佛如来同样的具足空寂心、妙圆心,无碍、无住、无作、无外、无内、平等、慈悲,菩提心,我们这个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只是迷而不觉。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六道众生,非常感叹的说了一句话「可怜悯者」,他不是没有,有,没有丢掉,只是一念不觉,这就迷了,不认识自己的心性。可是自己心性依然起作用,觉有觉的作用,迷有迷的作用,全是自性起用。觉了起用清净光明,现出来的是极乐世界。迷了起作用,那就看迷的有浅深不同、有染净不同、有善恶不同,这就造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觉了的受用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密宗讲的密严世界,名词不一样,其实一桩事,自性真实受用。迷了亦如是,你迷的浅深不一样,迷的大小不一样,迷的真妄不一样,迷的净秽不一样,迷的善恶不一样,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看起来很复杂,出生无尽。其实再怎么复杂,源头是一个,像一棵大树,非常丰茂,无数的枝条一点都不乱,条依附枝,枝依附干,干依附本,本依附根,一点都不乱。这什么?这是性德,性德在觉的时候不乱,在迷的时候还是不乱,妙!真不可思议。你把迷理顺了,它就觉悟,你不理会它,那就是一个乱象,理会它,它就变成很有秩序,向著回归本觉的这个方向走,那就好。
  佛教导我们,让我们回头,回头就是远离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尽了,本心本性就现前,真实智慧就现前。智慧做为你的导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顺从,这个就是佛菩萨。这个顺从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也没有起心动念。自性就是觉,自性就是智慧。本心就是觉,本心就是智慧。妄心没智慧,妄心只会变成烦恼。所以大乘教常说「烦恼即菩提」,这个话我们能懂,烦恼跟菩提是一体的两面,智慧用它,它就是菩提,痴迷用它,它就是烦恼,它是一不是二。正是《还源观》上所说的「出生无尽」,智慧用它,它出生无尽的清净庄严,痴迷用它,它就变成无量无边的烦恼,就这么个道理。修行没有别的,叫你持戒,叫你修定,教给你八万四千法门,不会用的把它用错了,依旧是世间法。为什么?痴迷不破。痴迷是愚痴,愚痴心里面长什么?长贪瞋慢疑,长这个。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他还是开不了悟,因为他没有智慧,他没有把贪瞋痴慢疑放下,所以他不能成就。
  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念老在此地说得非常好,他所凭藉的是什么?「住真实慧,勇猛精进」。这句话,他心里是真实智慧,依真实智慧勇猛精进,他成就了。我们今天不肯放下烦恼习气,真实智慧有,不能现前。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偏见(就是见惑)。头一个要放下身见,这是最困难的,头一关,头一关是最难破。这还不是放下我,放下「我」,你就成佛了。放下身,知道身不是我,不要执著身是我。接著放下对立,你看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没有对立的。我们看到好像是对立,实际是一体,像我们看一棵树,你从树叶上去看,好像每个树叶都是对立的,这个树叶不是那个,那个树叶不是这个;你看枝,这个枝跟那个枝是对立的;你看干,这个干跟那个干是对立的,你再慢慢往下看,看到根,看到本,原来是一体,没有对立。我们一个人也是如此,你要不看到整个这个人身,你看到眼跟耳对立的,耳跟鼻是对立的,头跟手足是对立的,右手跟左手对立的,都对立的,你看到全身,原来是一个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到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根。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它是一体,你为什么要对立?所以对立是绝对的错误,对立是一切冲突的根源,错了。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宇宙是和谐的,生命是和谐的,大自然是和谐的。
  我们人迷了,迷得很重,甚至於比畜生还厉害。我们细心观察植物,孔子在《易.系辞传》里面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看树木、树林,如果这一片是杉树,它没有杂的,它全是杉树,这物以类聚,这是示现什么?和谐。这个族群,你看一片森林,跟那边森林它不一样,虽不一样,它们互相没有斗争,互相没有侵犯,和睦相处。你看花草树木,在小范围就像一个家一样,和睦;大的范围,你看一群一群的,就好像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它也和睦,体现出一个和字,和为贵。一切众生之类,迷得最严重的是有情众生,六道里头有情众生迷得最严重。人是六道里头迷得最重的,但是他也最容易觉悟。他的住处是染净的临界点、善恶的临界点、迷悟的临界点,所以他很容易迷,他也容易觉悟,人之可贵在此地。
  佛法知道一切法有因、有缘、有果,但是关键还是在缘。所以佛家常讲缘生,它不讲因生。缘,中国古人常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环境对你决定有影响。孟子的母亲教他的小孩是孟子,我们知道历史上记载的「孟母三迁」,为小孩搬家搬了三次。为什么?邻居,小孩跟小孩玩,他就受了染污。第一次居住是在农村,农村小孩学什么?学埋葬死人,孟子母亲看了,这个不适於小孩。第二次搬家,搬到靠近一个市场,正好这个市场里面是个屠宰的、卖肉的,孟子又学会了,天天在杀畜生,在做买卖,孟母觉得这个也不行。第三次搬到私塾旁边,小孩都在念圣贤书,孟子也学会读书,学会了礼敬,这地方好。这就说明,父母对子女的爱护,要给他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孟子没有辜负他的母亲,真的成为圣人。孔子、孟子的母亲都是典型的人物。做母亲最伟大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子女教成圣贤,在出世间法里面就教他成佛、成菩萨。母亲的伟大,伟大在此地,不是别的。
  经典上我们前面念过的,「广普之缘,自制其心」,这句重要。自己要克服自己,克己是世出世间圣人所讲的真实功夫,在佛法讲,时时刻刻要知道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顺境、善缘克制自己的贪欲,逆境、恶缘克制自己的瞋恚、怨恨,要能克服住,永远保持平和,这个与道就接近了。道就是性德、就是明心见性,智慧就生起来了。「欲拯群萌」,这句话是教化众生、度化众生,先要度自己,先要成就自己。
  「住真实慧」,什么是真实?「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念老用很简单的话来解释,「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法」是一切法,这个里头没分别,这个法字没分别,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总代号称之法,「绝」是没有,根本就没有情没有妄,所以它是真实的。情妄从哪里来的?情妄是从人来的,人有情,人有妄,所以法失掉了真实。是不是真失掉?没有。如果真的失掉,佛菩萨看这个法纯真无妄。法性身、法性土,他在诸法里头见性,在诸法里头明心,这个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看得太多。所以你离开情妄,你就看到真的法,所谓诸法实相你就看到;你带著情妄,你就见不到一切法的真相,你看到一切法是幻相。譬如我们戴一个有色的眼镜,看到一切法全带著颜色,我戴的是绿眼镜,看的全是绿的,我戴的是红的,全看是红的。这个眼镜就是情,这个眼镜就是妄,眼镜拿掉之后才看到本来面目。
  我们今天戴的是什么眼镜?七情五欲、贪瞋痴慢疑,戴的这么多东西,所以把宇宙之间一切万象全都看错了,智慧没有了。这些眼镜统统拿掉,你用真眼见外面的真法,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不放下,永远见不到真实,自己欺骗了自己。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自己迷了,自己制造虚妄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今天修行,最重要的是离妄。经上讲的是总纲领、总原则,执著、分别、妄想。执著里头又分很多类,最严重的情执。情是什么?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又分五类,财色名食睡,大乘里面讲七情五欲。能不能享受?能,菩萨也享受,佛也享受,凡夫当然能享受。凡圣不一样是用心,用心不相同。凡夫有染著,就是他享受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享受,心上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的享受是清净的。凡夫的享受是染污的,为什么?他带著有贪瞋痴,有情爱、有怨恨、有愚痴。佛菩萨没有,佛菩萨对於一切法清净平等,自他不二,佛菩萨认知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个不一样!一体是真的,对立是假的,对立是错误的。所以时时刻刻要能够警惕自己离妄,离妄就是离妄念。如果这个外面境界对我诱惑很严重,我没有办法抵抗它,那就离相,我离开这个境界,不受这个境界的干扰。一般在初学要这样做法,真有功夫的人不离,他是心离、身不离,事上不离、理上离,相上不离、性上离,这叫真离。那就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著相!如果著相就得要离。要练,练到即相离相,就在相里头不执著,这个功夫成就了,这就没障碍了。要会修!要懂得修。
  最讨厌的人,最怨恨的人,在他身上修什么?修离瞋恨心、离怨恨的心,修怨亲平等,一般这都是最初入门的时候要修的。最亲爱的人对你是个麻烦,你这种亲爱要不能放下,你轮回就不能放下,你说多可怕。怨恨不能放下,来生来世的报复就放不下。六道是什么?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没有别的,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佛在经上说的。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所以佛教我们要看破。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还愿意干下去吗?真觉悟了,放下。这一放下,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起作用是智慧。你那种恩怨的心,那是情执,那种心起作用是烦恼。烦恼是什么?就是七情五欲,它生这个东西。生七情五欲,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事情不能干了,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恩爱要放下,怨恨要放下,这两个是最严重的。没有怨恨,没有恩爱,清净心就现前。要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因,心净则国土净。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念佛往生的,他那一念的心是清净心,他十念的心是清净心,如果这个里面还有亲情、还有怨恨,千念万念都不能往生。他一念凭什么往生?他一念清净,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那是净土。清净心往生清净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佛在经上常说。我们把这个疏忽了,将来不能往生,你要说是佛经不灵,那你造的罪业就重了,你会堕阿鼻地狱。佛没有这么说,你自己把佛的话听错了,会错意了,那是怪你自己没智慧。
  「《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名词?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叫你不要执著名相,名相不是真的,你要体会名相里面的义趣,这个重要,不要执著名相,这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恒顺众生。确实有一些偏执的这些众生,你说自性清净心他很欢喜,你说个如来藏他就迷惑了,什么叫如来藏?什么叫法界?什么叫法性?愈说愈糊涂。所以佛一桩事情说很多名词,你喜欢哪个名词,你就用哪个名词,一样的,一桩事情,这叫善巧方便。佛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明心见性,不是用一个方法,用多少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般若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帮助你回归自性,就是帮助你明心见性的。大夫看病,药有八万四千,药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对症病就治好了。对症是什么?契机!众生根机不一样,所以佛施设的法门就不相同。哪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都能帮助你圆成佛道,也都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经上就有,念阿弥陀佛修净土的,三辈往生。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三辈之外还有一个,过去慈舟老法师判的一心三辈。那一段讲的什么?不是修净宗的,修其他宗派的,也就是修另外八万四千法门的。能不能往生?能,他修成了把功德回向,最后临命终时我想到极乐世界,我把我修学的功德回向给极乐世界,全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心量多大,不是说你不修我这个法门我就不收你,没这个道理。条件是什么?只要你修到清净心,只要你能够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他就能往生,无论修什么法门。念观音菩萨能不能往生?能;念地藏菩萨能不能往生?能。无论你修哪个法门,你真修到了一心不乱,烦恼习气都放下,心地清净,与极乐世界就相应,只要你想去,佛都来接引你。
  所以这个心,离妄之本真,妄不离,真不显,妄离开了,真就显。真心就是清净心,真心就是自性,也叫真如。「真」,就是不假,不是虚妄;「如」,真所现的一切法。法跟性是一不是二,法如性,性如法,这叫真如。中国过去古大德用黄金跟金器做比喻,金是真,金器是如,把黄金比喻作真性,它能现能生。用黄金做个手镯,用黄金做个项炼,用黄金做个茶杯,用黄金做个饭碗,茶杯、饭碗、镯子、项炼不一样,全是黄金。黄金就表示真,那些都叫做如,它就是金,器如金,金如器,一样的。所有一切法相都是自性变的,哪一法不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在哪里?我这个念珠比划比划,有没有错?没错!这串念珠,这就是它的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得要懂。性在哪里?这放大镜行不行?行,都是的,全都是,随拈一法,无有一法不是,你就开悟了。悟的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体,叫你从这里开悟。悟了之后,你对於遍法界虚空界就用一个清净心对待了。为什么?你不分别、不执著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不就成佛了吗?你要还分你我他,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不是他,那就又迷了。
  人真正悟到一体,性德就全都显露出来了。性德是什么?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自然出来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要学的。在佛法里面,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弥陀四十八愿,自然是这样的,哪里是学的?唐朝时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没学过,他只懂得上山砍柴,卖了柴买一点菜米回家去供养老母亲,没念过书,什么也不懂。这一开悟之后,样样都懂,全都通了,没有一样他不懂的。为什么?性德法尔如是。他放下了,很厉害,他能够把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这个在大乘法叫顿舍,不是一样一样的舍,全舍了,舍得那么干净,所以顿悟。顿舍就顿悟,顿悟就顿证,没有经过菩萨这个阶级,一下就成佛了。这最明显的例子,能大师一个,释迦牟尼佛是的,顿舍、顿悟、顿证。能大师所教的学生有顿悟的,永嘉禅师那是顿悟的,见六祖,几句话当中他就开悟了,转身就走,惠能大师说:「别著急,住一晚」,就住一晚。所以他是开悟同学当中有名的「一宿觉」,他在这里住了一晚上。你不放下不行!你看开悟就那么快。
  我们为什么这么难?我们的执著太坚固,就是不肯放下。死都不肯放下,好,轮回,来世!来世还不肯放下,好,后世!在轮回劫里头无量劫,我们在轮回已经干了无量劫。唐朝时候的人,也还有一些现在还在人间,六道里头又到人道来了。在畜生道有,在饿鬼、地狱也都有,也有在天上的。我们这个同时代的人,同时来到这个世间,走的时候去向不一样,各有各的去处。有人到极乐世界去了,有人到天堂去了(天有二十八层天),有人又回到人间来了,有人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不一样!变来变去,出不了六道轮回。凡是不能出去的,这佛经上肯定的告诉我们这么一句话,你在恶道的时间长,你在善道的时间短,肯定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你过去生中有没有做过天王?有,肯定有;有没有做过人间的国王?有,鬼神里面的龙王、阎罗王、罗刹王、修罗王,你全做过;有没有堕落过饿鬼、畜生、地狱?统统都有。你真正觉悟之后你才晓得,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有缘众生无法计算,互相有恩、有怨、有债务、有纠纷的太多太多了,所以才晓得自己业障重!知道了,不怀疑了,完全明白了,这些事怎么处理?我们今天无比殊胜难得遇到这个法门,诸佛如来普度众生的第一经我们遇到了,第一法门持名念佛,依照这部经老实念佛,把这个功德回向给宿世今生一切有缘众生,我们一起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大家统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我们有缘,我们还得集合起来,依旧在一起,我们发这个愿,像释迦佛一样,我们在无量苦难众生世界里面应化,普度接引大众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把极乐世界看作是我们自己的中心点,阿弥陀佛在主持,我们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就像释迦佛一样。
  善导大师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前面念过,「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还得了!意思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八相成道,修行成道度众生,用什么方法?无一不是用净宗持名念佛的方法。最后成就的,最后真正成佛的,全是这个法门。善根没成熟,对这个法门不相信,那学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里随便去挑,学其他的。学到最后真正开悟了、觉悟了、明白了,统统回归到这一门,都在这一门上成就。你要不相信,你读《华严经》看看,《华严经》上那些菩萨不是修净土的,修种种法门最后成就都到华藏世界,往生在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不就讲清楚了吗?到华藏之后,还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教诲。善导那句话就是说这个现象,同归极乐。所以我们对任何宗教都顶礼、都恭敬。为什么?我们知道,就跟华藏世界一样,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宗教,最后都回归常寂光净土,都会通过极乐世界。
  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是一个自性生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的是一体。明白这个道理,侮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甚至於杀害我的人,我对他都恭敬、都顶礼。为什么?我们是一体,他不知道,我知道。他要是知道了,就像我对他一样的爱护,没有丝毫怨恨。我知道你跟我是亲兄弟,你今天不知道,忘掉了,你加害於我,我欢欢喜喜承受,没有丝毫怨恨心。到你明白了,恍然大悟,那个时候你忏悔,我对不起你,我糊涂、迷惑,一笑了之。真正觉悟了,你说加给你的羞辱、毁谤,是不是真的?假的,哪有这些事情!你清净心已经不会受外面影响,不会受这些东西染污了,杀害你都染污不了。世尊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残酷无道,暴君,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忍辱仙人没罪,仙人被凌迟处死。他问仙人:你恨不恨我?仙人说:我不恨你,我将来成佛头一个度你。这是菩萨!这是佛的本来面目。
  我比喻说人跟我是亲兄弟还隔一层,佛给你直截了当说我们是一体。一体,譬如,在不小心的时候,我们自己一生都有好多次,不小心牙齿咬到舌头,把舌头咬到出血,舌头要不要跟牙齿算帐?要不要跟它打一架?它为什么不报复?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什么关系?一体的关系,肯定是互相敬爱。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敬爱,对自己的关怀,对自己的照顾。诸佛如来看待一切众生是一体,法身菩萨亦如是,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永远还有个心,跟外面境界对立,你永远不能成就。不但佛教不同宗派、不同法门,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全是一体。不是佛教,其他宗教呢?也是一体。我们六根能接触得到的全是一体,怎么能不尊敬?一体!怎么能伤害?所以你记住,这经上说的,损人就是损己,爱人就是爱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法门无量无边,要学。我们今天的学院,初初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了就干,对不同的宗教认真的礼敬、学习。我们从一九九九年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不同宗教互相往来,像兄弟姐妹一样,不再有宗教之间的冲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互相学习。去年,我们的学院正式开《古兰经》的课程,我们要认真的学。为什么?体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我们学《圣经》,这一部《圣经》是三个宗教奉行,犹太教他们奉行《旧约》,基督教他奉行的是《新约》,天主教《新旧约》他都学,这三个宗教一部经。不仅三个宗教是一家人,他跟我们还是一家人,跟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跟不信宗教的也是一家人;不但跟人是一家人,跟一切畜生是一家人,跟饿鬼、地狱也是一家人。所以我们现在晓得,饿鬼、地狱、畜生那是消业障的处所,那是帮你消业障的。你造了一些业,你没有办法消,那些地方是替你消业障,去消业障。许多天堂,二十八层天,那是叫你消福报的。你看你修的福,你福报总得要消,不消不行,那是叫你消福报的。三恶道是消业障的。统统消掉,你就成佛了。你要不消掉,出不了六道轮回。祸福全要消掉,恢复自性清净心,这就对了。所以三恶道、三善道都是好地方,诸佛菩萨常去,去干什么?关怀你,去照顾你、去慰问你,到你消除了,再给你讲佛法,再帮助你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所以大乘教里头佛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三轮体空的道理,造恶不执著恶相,修善不执著善相,无论是染净善恶都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他真正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那五十三个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个个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如来,都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为我们所示现的,清净染污、善法恶法统统都有。示现出来这叫什么?这叫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没有一样不是菩萨道,没有一样不是一乘法。六道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五十三参是华严境界、是极乐境界,同时也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境界,关键就是觉跟迷。觉了,无有一法不觉,无有一法不净,无有一法不善,迷了一切迷,迷悟只在一念。所以经不能不读,经不能不学。读明白了,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没有白读。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行佛道、行菩萨道,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你依旧还是迷在六道,不是三善道就是三恶道。
  下面说「佛性」,佛性是觉性,佛是觉的意思。迷得深的人,觉性透不出来。迷得浅的人,也就是说,对於七情五欲淡薄的人,容易觉悟。对於自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看得太重的人,不容易觉悟。业障浅深从这个地方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放下的人有智慧,很难放下的人就比较愚痴,那叫业障重,就是贪瞋痴严重。「法身」,法是一切法,法是万法,万法就是身,统名为身。谁的法身?自己的法身,因为从自性生的。这桩事情很不好懂,这一切众生是我生的吗?我为什么会生一切众生?花草树木是我生的吗?山河大地是我生的吗?这虚空也是我生的吗?是的,一点都没错。你要不相信,问你,你做过梦没有,有没有作梦的经验?你在梦中有没有很多人?有没有树木花草?有没有山河大地?有没有虚空?有!那不是你生的谁生的?现在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梦中叫下意识。醒过来之后我做了一场梦,梦里清清楚楚,全是自己心变现的。意识能在梦中发现,你就晓得,自性在一念迷的时候也发现,那什么?作梦!我们今天在梦中,没醒过来,梦里头还在作梦,六道是梦中之梦,六道这个梦醒过来,六道没有了。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是在梦中,「觉后空空无大千」,你觉悟,六道没有了。觉悟是什么法界?四圣法界出现了,声闻、缘觉、菩萨、佛,出现这个法界,这个法界还是梦,可见得六道是梦中之梦。声闻、缘觉、菩萨梦醒了,那是什么法界?一真法界出来了,那不是梦,那是真的。那什么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真的梦醒了。梦是怎么发生的?执著、分别、妄想。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决定不会作梦,你不可能作梦。所以我们晚上会作梦,还是分别执著做出来的,就是我们的心,分别执著心还在活动,它没有休息,休息是我们的身休息,梦很多的人他并没有休息。梦少的人精神一定很好,梦多的人精神就差一点,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充分休息没有梦。我们中国古书常说「至人无梦」,也就是讲圣人无梦。我们就知道了,佛菩萨不作梦;应该说,阿罗汉以上的就不会再作梦,阿罗汉是正觉。
  「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这是妄心。如来藏从哪里来的?一念迷,它出现了,真心迷了,真心是如来,如来藏在这里面。迷悟是一体,觉迷不二,它是一体。可是它起的作用不一样,体是相同的,从体上讲觉迷不二,从用上讲,觉迷作用完全不一样,相也不一样。觉悟的相是一真法界,是实报庄严土;迷了的相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不一样,那是迷的轻重不相同。十法界愈往上去,迷的成分愈轻,愈往下面迷的成分愈重,阿鼻地狱那是纯迷,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是纯觉,他不迷了。
  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明白了,我们这一生的方向目标就正确。我们的道场在外面名气很好听,实际上是什么?一团散沙,没组织。需不需要组织?不需要。为什么?极乐世界没组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组织。没组织为什么会有秩序?自动自发,他全都觉悟了,人不要人管,个个人都能够自制其心、自制其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能管自己,诸佛道场是用这个。你要不相信,你看连世间人,胡小林居士,你们很多人都认识,他在北京,他搞企业,经营一个公司。从前用法令规章来管公司,不胜其烦,遇到我之后,我就告诉他,你去试验试验,用一年的时间做实验,看有没有效果?用儒释道的三个根来发起,让你所有员工,从老板到员工都能够自制其心、自制其行,不需要管理。他真干,有胆量。先自己做,然后一家做,最后整个公司做,把所有典章制度以前的东西全部不要了。用什么东西把公司管得那么好?一部《弟子规》,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条原则,人人都懂,人人都遵守。没事情干了,公司里头秩序是井井有条,一点都不乱,比以前定的那些制度还高明,每个人都自动自发。他能做到了,何况如来道场!
  中国这个道场,古时候是有制度化的,那是什么?佛教到中国来,中国给它做了一次革命,把它制度化,这个制度叫丛林制度,有法则的,就是有规矩的。唐朝时候建立的,六祖以后第二代,也就是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这两位禅师。他们是六祖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硬体,「百丈立清规」,软体,所以分工合作。丛林就是大学,也就是世尊当年教学,一直到佛教传到中国,都是中国古代私塾的制度。孔子教学、孟子教学,中国世世代代私塾制度里面没有这些规矩,没这些章程,全是自动自发,老师做表率,学生跟著学。经律论就是一句,学了之后照做,而不是学了不做的,他用不著这些规矩。所以到中国来,也是祖师的慈悲,马祖、道一这些祖师大德们,看到中国佛教衰了,衰在哪里?肯学不能做,所学非所用,这就不行了。从前佛只教,修行在个人,个人干个人的,都能依教奉行,所以没事。现在大家学是在一起学习,学了之后不干,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烦恼习气很重。这就是要把它规范,规范叫什么?叫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学习,互相监督,你不能偷懒,你不能懈怠,所以起了很大作用。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住持,这些名字不一样,实际上一个意思,也就是校长,现在讲校长。你看他把他的行政分作三个部分,一个首座和尚,现在学校的教务长,首座管教学;第二个维那,维那管训导;第三个监院,我们一般称当家师,管总务。你看现在大学里头也是这三个执事,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丛林是大学,里面它的单位总共是一百零八单,从最上面到最下面,一百零八单。这是百丈清规里头定的,有规矩,很像一个学校。这是佛陀在世,佛有那么大的德行,可以不需要搞这个东西,人人都能自动自发。以后不行了,以后祖师大德不能跟佛比,学生对祖师也不是真正恭敬,也不是心服口服,那就必须要定规矩。
  早年我跟方老师学哲学,方老师讲到佛经哲学,跟我谈过很多,中国佛教如果要再复兴,一定要走丛林制度,如果不把唐朝时代的丛林制度恢复,他说佛教搞不起来。这个话的用意,用现代话来说,佛教必须要恢复教育,要教学。丛林是大学,不能恢复到佛陀教育的话,佛教没有法子再绵延下去。这个话很有道理。现在我们要建一个佛教大学,或者是以宗派,每个宗派建立一个大学,或者是全国建立一个大学,每个宗派建立一个学院也可以,因为现在交通方便。这个事情好像在八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回国,在北京跟赵朴老见面,我就跟他老人家谈起这桩事情,他听了非常欢喜、非常赞叹。我向他老人家建言,全国所有的寺院庵堂,它都有历史性,都算是古迹,全部开放做为观光旅游。佛法的道场重建,不要建宫殿那个方式,建学校,建外国的大学城,找一块新的地皮兴建。一个宗派建一个,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学院、一个学会。学会是修学的场所、修行的场所,学院是研究教理的场所,解行并进。一个宗派,一个学院,像净土宗,一个学院,全国学净土宗的都到这个地方来学。你们在自己的地方做小念佛堂可以,但是都是从这学来的。不是宗教大学各个学院学出来的学生,不能够讲经教学,也不能够主持大小道场,都不可以。这样就统一了,完全把它纳入制度化,它会起很大作用。观光旅游这些寺院庵堂实施机会教育,人家观光的人来,给他介绍佛教。佛教这些理论,佛教这些经教、宗派、学术,介绍佛教的艺术,音乐、美术、绘画、雕塑、建筑,这里头都有大学问在里面。人家来观光花了钱、花了学费,真学到东西,可以把佛教弘扬到全世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五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五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一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八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十七年度传授如来三坛大戒戒会上堂法语 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栏目:惟觉法语]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训练皈依心[栏目:智慧的能量]
 做影响众,拥护道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