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八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3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八集)  2011/8/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七十二面第三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如《智度论》云」,这《大智度论》上说的,「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口臭很多人都有,说明什么?说明他妄语,也就是说,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是很容易犯的。一般人总以为口臭是肠胃有病,才会引起口臭,没有想到真正的业因不怪肠胃,是自己造的口业,口业的果报头一条,头一条是什么?最普遍的,最普通的。我们自己有没有?有,但是自己习惯了,不知道,跟别人在一起,我们喘气、谈话,别人都闻到。闻到也不好意思说,但是可以能看得出来,他距离你远远的,没有真正的必要,他不跟你亲近。我在年轻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没有,二十几岁有,我学佛讲经是三十三岁开始,那个时候有。有个老居士很难得他告诉我,因为他是我讲经每天都来听,好像讲到第三年,第三年我差不多应该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就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现在讲经有功德了。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你最初讲经的时候口臭,很难闻,现在三年过去,你的口臭没有了,从这个地方证明你讲经有了一点功德。」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是这个老人告诉我,我根本就没有发现过,就自己成了习惯,跟在我周边的人也没有人说,还是这位老居士,老居士大概有七十多岁,当然决定没有妄语,告诉我。所以真正契入经藏,改过自新,不再有这些妄语,言语要谨慎,不可以欺骗人。菩萨的言语,一定叫众生得善利;世尊不开口则已,开口就是讲经,字字句句记录下来就是经典。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检点的,口臭就说明你口业很重。这是第一种罪。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每个人,我们前面学过,人出生下来就有两个神跟著你,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两个都是善神。同生是女神,同名是男神,女神专门记录你的不善,男神是专门记你的善行。将他这个记录报给天神,天神那里有档案,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看不到这两个神,两个神看到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相信古圣先贤没有妄语。纵然讲他是不是方便用这些鬼神劝我们断恶修善,用这个做手段?我们冷静去思惟,神圣、神明教人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何必用这种手段?如果没有这两种神,说出这两种神那不就是妄语吗?妄语虽然是好的,好的但是它是妄语,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於是我们要肯定,圣贤、神明教化众生,决定不会用这个方法做手段。就同释迦牟尼佛决定是要以理事去教别人信受奉行;如果有一句话是用这种假设,对他的伤害就大!为什么?人家可以说你既然有一句话是妄语,你一生所说的全是妄语。圣贤君子不愿意做这事情,佛菩萨会做这事情吗?《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他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实语者」,决定不是虚妄的;「如语者」,如语是完全如事实真相。他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他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一点,不增不减叫如语。「不诳语者,不妄语者」,这是取信於一切众生,取信於后世千年万世,这一点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没有接触佛法无知,这个妄语天天挂在口里;学佛之后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坚守如来教诫,不妄语。五戒是根本大戒,前面四条叫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你犯了都有罪。末后一条叫遮罪,遮罪是什么?你受戒你犯了就有罪,你没有受戒犯了没罪,那就是饮酒,它不属於性罪。佛为什么把饮酒这条定得跟四种性罪一样重,把它列为重戒?原因我们要知道,饮酒没有罪,酒醉之后往往就造罪业,前面杀盗淫妄他就会造。为什么?他头脑迷糊不清楚了,阿赖耶里面有这些恶习种子,外头有缘它就起现行,原因在此地。所以佛教人不饮酒是防止你犯罪,所以这条戒叫遮戒,本身没有过失,但是你饮酒之后,你犯了其他的罪,过失就重了。善神远离你了,你造的口业造得重。你看你在佛门里面,你受了三皈,这经上讲得很清楚,真正受三皈的人,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非人是什么?冤亲债主、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你有护法神。五戒你受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神,五戒都受你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不会遇到灾难,你是佛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真正心善行善,原本的过去今生的冤亲债主找到身上,他们都会远离,为什么?不再伤害你,让你好好的修行成就,你成就他们都沾光。
  为什么?这些都是你的有缘众生,你成佛了,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人统统跟你是有缘众生,都是你度众生的对象。所以他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来度他,不障碍你。如果你是假学佛,美其名为学佛,戒律完全破了,护法神都走了,护戒神也走了,你这些冤亲债主都附在你身上找你麻烦,他来报复你,他叫你身心不舒服,身心都在受苦。身体有病苦,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身心不安,这都是冤亲债主找的。没有这些冤亲债主,哪有这些事情?这些小事,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天天都不离开的,我们找不到原因,以为身体不好,去找医生检查,没毛病,很正常,去找心理医生也没有问题。不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才晓得。我们要保持身心健康,修学一切都正常,怎么办?把自己真正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分享,他们欢喜就不障碍了。你用清净心学佛,用清净心修行,用清净心生活、处理日常事务、待人接物,他们离开了。我们在道场、在讲堂、在念佛堂,看到多少在念佛的人、在听经的人,精神萎靡不能振作,看到他什么?疲劳,表现的他很辛苦,他不快乐,精神提不起来,都是冤亲债主。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你就晓得,哪些人冤亲债主很多,他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哪些人冤亲债主少一点,他就很轻松、很活泼,不会看错。「非人得便」,善神远离,冤亲债主他就方便,他就来找你。这是第二种罪过。
  第三种罪过,「虽有实语,人不信受」。你虽然讲的是老实话、真话,别人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你前科累累,你常常打妄语,你说真话别人也认为你是妄语,不敢相信你,不敢接受你。第四个,这第四种罪,「智人谋议,常不参预」。这些有智慧的人聚会在一起,他们在讨论问题,他们不要你参加,这什么原因?口业太重了。别人也是对你没有信心,怕你参与之后,反而把事情破坏了,所以不邀请你参与。「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你得的果报是经常被人批评、被人毁谤,你的恶名、你的恶行许许多多人都知道,这是罪,实在讲也是在消罪业。遇到这些情形,我们要记住,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要非常认真反省,别人批评我的、毁谤我的,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要没有,那是冤枉,那是别人造谣生事也好,替我消业障,我要感谢他。如果有呢?更应当感谢他,他提醒我,我能够改过自新。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些人提醒我,批评我,我确实有这个过失,赶紧要改。对於批评我的人、毁谤我的人,没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之心,让我的过失天天减少,我的善根天天增长,这好事情。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这第六种罪业,就是别人对你不恭敬,你有很好的教导教他,他不听,他不会照行。都是妄语的果报,妄语里头包括两舌、绮语、恶口。佛在经上说的,《大智度论》引用这些,我们要认真学习,为什么?可能我们天天都在犯,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像这些教诲,世尊在大小乘经论里常讲,慈悲到极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七、常多忧愁」,忧虑,我们一般人讲心烦,烦心的事情太多,这个对於修行产生严重障碍,对於你的事业也有相当的破坏力。有同学跟我说,年轻的时候心比较清净,烦心的事情不多,头脑清醒,记忆力很好,思考也很周到。现在年岁大了,也不过就是四、五十岁,每天心里面事情很多,烦心的事情多,忧虑的事情多,人变得迟钝,思考能力差了,记忆力也不好,事情转眼就忘掉。如果说是常常想这些事情,心又不清净,这怎么办?他来问我,我教他,万缘放下,不处理事情不要去想它,念佛,念佛第一,事情来的时候再用心去处理事务。他说:忘掉了呢?我说「忘掉的时候,那你想起来你就把它写起来,贴在你桌上,离开桌子不想了,坐在桌子上,看看有哪些事情你再想,这也是个好办法。」不要常常想,又怕忘掉,真的会忘掉,会误事,今天有哪些事,你一条一条写个小纸条放在桌上,离开桌子就念阿弥陀佛,啥都不想;回来坐在桌子上的时候,看看哪些事情,按照先后顺序来处理。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些杂事,你就没有时间念佛,最重要的这桩事情疏忽,那还得了吗?
  「八、种诽谤业因缘」,这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你自己常常有口业,就种下你毁谤别人,或者是别人毁谤你。业因果报,自己承受,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个地狱,就是前面跟诸位提到过的拔舌地狱,想到地狱苦,想到拔舌苦,就不能造口业。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地狱果报受满,离开地狱到人间来,因为带著过去生中恶业的习气,所以常常会被别人毁谤。这个地方就特别要记住,遭遇别人毁谤一定要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於毁谤我的人没有怨恨,要有感恩的心,要有忏悔的心,要有改过的心,他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听到别人毁谤,心里很难过,就有怨恨,要怎样去报复,那就完了,麻烦大了,为什么?会造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怨一定把它解开,不要跟人结怨,你自己才能往生,你往生的时候不会有障碍。如果你不明了这个道理,听到别人冤枉你,你不服,你要去跟他辩论,你要去讨回公道,这就结怨了,没有必要。别人的批评、别人的毁谤,完全接受,接受过来之后再反省,这对自己有好处。他讲得没错,我确实有这个过失,我不能怨恨他,我要感谢他,他提醒我,我改过自新。我的反省认为我没有这个过失,他冤枉我,很好,为什么?古人常说吃亏是福,我被人误会、被人冤枉,这是消罪业。现前没有这个罪业,过去生中可能有,今天报掉了,这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应生感恩的心,欢欢喜喜的接受。由此可知,是非善恶吉凶之报,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恶报可以转为善报,恶念可以变成善念,恶事可以变成好事,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智慧,不是烦恼。烦恼所造成的都叫罪孽,智慧所造成的全是福报。「可见妄语之恶业,广生过咎,死堕地狱,慎莫轻忽」。这几句话是念老加上来的,特别提醒我们,妄语不要小看,它是很容易犯,一定要晓得,天天在累积,这个问题就严重,一生的累积那果报就是在地狱。不要说其他的罪业,单单讲口业,这一生累积起来就足够堕地狱的了,要再加上别的就更重。所以要谨慎,不能把它看轻,不能够疏忽。
  下面一句说,『憎嫉善人』,这桩事在现前的社会多,古时候还有,少,现在这个现象多。「憎者憎恶」,讨厌他。「嫉者妒嫉」,看见好人好事他看不惯,厌恶、嫉妒,往往后面还要加伤害他,这个罪就更重了。「此下至尊贵自大,八句」,这里八句经文,经文上是『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到这个地方八句。「古有二释」,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者,《嘉祥疏》云:憎嫉善人,明恶口」。这就是批评善人,说他的善是假善、是伪善,是欺骗众生,用这些话来批评。或者说他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你们不要上当,让一些大众对这些善人善事起了怀疑,把善人善事破坏。「败坏贤明,明妄语」,恶口、妄语,这个罪业很重,要看这个善人善事的影响,他做的是好事,这桩好事对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罪就很大;影响的时间长远,他的罪也就长远,受罪的时间就很长,跟他将来得的果报完全相应。他这个好事是个人的,影响面就不大,如果他做的这桩好事是公益慈善事业,是利益一个地方的,利益很多人的,他这个毁谤、破坏他罪就重。这就不是对他个人结罪,是对他影响的面与时间结罪,他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这种罪业多半都是地狱,这无间地狱。所以佛教导菩萨,菩萨遇到这些好人好事要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他有多大的功德,随喜的人就有多大功德,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个道理要懂,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有利於地方,有利於国家社会,这桩事情得利益的人很多,得利益的时间很长久,这个功德可就大了。倡导的是圣人,随喜的是贤人,我们举个简单比喻来说,倡导的人他将来果报是个国家领导人,随喜的人呢?是这个朝代里面这些大臣,都得功德。把它破坏了,谁受到伤害?人民受到伤害,社会受到伤害,这个罪就重,罪是这样结的。不是对他个人结的,对他个人结的罪过就不大,这种结罪结得就很重很重。
  「不孝二亲(《魏译》作二亲)」,我们这个《无量寿经》是会集本,这个本子上是「不孝父母」,父母就是二亲,「明作恶人造逆」,这是五逆罪,是罪过里最重的罪业。父母第一亲,不知道报恩,违逆父母,这个罪在过去是天理不容。中国自古以来,把这个罪是摆在第一等,叫第一等罪。民国初年,抗战以前,我那个时候十岁,还有这么个印象,中国刑法里头有一条叫亲权处分,亲就是父母亲,父母亲有权力处分你。你不孝顺父母,父母到衙门里面去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父母,你们把他处死。立刻就执行,没有辩论的,这叫亲权处分,好像是在抗战前后这条法律就废除了。所以从前人不敢不孝父母,父母一告状真要命,没有任何律师可以辩驳的,你父母不要你,父母生你,父母养你,父母现在不要你,你没有权利做人,从前父母有这么大的权力。实在讲这条法律是应该有的,不应该废除,有这条法律,我相信纵然不孝,他要表现一个孝的样子,不敢太过分。到现在不但不孝,杀父杀母时有所闻,这世界成什么世界?这才叫真正名符其实的世界大乱。怎么造成的?还是教育,教育出了问题。「朋友无信,明其不忠」,对待朋友也是欺骗,妄语,变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这成什么世界?人堕落了,堕落到连畜生都不如,你说这个罪多重。「尊贵自大,成其恶口。谓己有道,成其两舌」,你看看,全都破了,这是《嘉祥疏》里头讲的。
  第二种,望西他说的,「憎嫉善人,败坏贤明」,这是两舌之过。挑拨是非,妄加批评,破坏好人好事。「不孝二亲,轻慢师长」,这口过,恶口之过。对待父母师长不恭敬,没有礼貌,粗恶的言辞让父母师长听到难过。「朋友无信,难得诚实」,这是妄语之过。「尊贵自大,谓己有道」,这是绮语之过。两种说法不一样,稍异。「盖言之不实,一口业中常具诸过,故未易详分也」。往往一种口过里头,四种都有、都具足。
  这个下面有一句,这特别提醒我们,『谓己有道』,「若是未得圣道,言我得圣道」,这是大妄语,这戒律里头有,大妄语这个罪是堕地狱的,「是为破大妄语戒,所受罪报远过於其他口业」。大妄语的目的在哪里?欺骗众生,这个罪造得重,受欺骗的人很多。你没有证得佛果,你说你是佛再来的,欺骗众生,众生以为是真的,都到这里来拜你、供养你。冒充佛菩萨的名,自己在那里贪图名闻利养,这个罪过是无间地狱,进去很容易,出来就非常困难。现在这个社会里头,这样的事情多,常有!还有人自己在制造谣言,让别人相信,他是佛菩萨再来的,这个罪过就太重了。还有一种是别人误会,造谣生事,我就遇到,很多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什么佛、什么菩萨再来的。你们看像不像?不像!佛菩萨有智慧,我没有智慧;佛菩萨有神通,我没有神通;佛菩萨有福报,我没有福报。诸位从这些地方看,你就能看出来,真的是佛菩萨再来的话,这三样东西肯定是非常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到的。
  我学佛这么多年,因为日积月累有一点点小受用而已。这个小受用里头,第一个知道自己的过失、恶作,没学佛之前不知道。但是自己很幸运,因为没有福报,没有学佛之前,贫贱到极处,想作恶没有能力。所以很多不善的事情,不是不做,是你没有钱、没有能力去做;学佛之后供养多了,知道那是坏事不能做,都是好事情。所以学佛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真正能生欢喜心。天天自己做的工作向著一个目标,烦恼、罪过天天减轻,智慧、功德天天增长,我就什么都满足了,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所求的如是而已。佛菩萨是我们向往的目标,我们现在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样是成佛,放下起心动念是成佛,我没放下,我也是很想放下,偏偏放不下。放下分别执著是菩萨,这正是我们现前努力的方向,非常认真在学习,放下执著、放下分别。起心动念那个太难了,因为起心动念我们自己不知道,它太微细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里面起心动念一千六百兆次,我们怎么能发现它?所以我们现在只是明了,很清楚的明白,我们处在不断之无这个当中,这个我们很清楚,知道自己处的境界是不断之无,所以放下分别执著就容易太多了。过去分别执著都不容易放下,现在跟这个境界有少分相应,功夫比较得力了。这个境界要不相应,怎么修功夫都不得力,这我们自己有经验。所以妄语就是言语不能不谨慎,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常说,「口为祸福之门」,这就教导我们不能不谨慎。话说错了,灾难就来;话说对了,福报现前,真是祸福之门。古德教导我们谨言慎行,言语要谨慎,行为要谨慎,行为是工作、处事待人接物。
  底下说,『横行威势,侵易於人』。这两句话就是常言所说的「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这个大家好懂。狂妄自大的人,自己有权有势,很容易犯。『欲人畏敬』,「欲令大众俯首听命,唯我是从」。「贡高我慢,不知惭愧,不自戒慎恐惧,难於教化降伏」,故云『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这种状况,在现今社会每个行业里都有,居於上位的,现在讲是领导,不管是大小,你是个小领导,你底下有几个被你领导的人,你就要叫他们俯首听命,唯我是从。听命的人就提拔他、提升他,不听命的人就排除他,就把他开除。贡高我慢,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别人看得很清楚,也不会有人去劝告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他只听好听的,只听赞叹,不接受批评,现在这种人多!所以菩萨住世肯不肯批评人?不肯,决定不肯批评人。为什么?批评是跟人结冤仇,菩萨不干这傻事。佛在经典上教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佛教的。佛没有教菩萨在大庭广众当中去教训人、去批评人,没有,没有这个教法的。佛菩萨希望社会和谐安定,人人都能过幸福圆满的生活,不愿意看到社会动乱,不愿意看到众生造孽。
  这个地方,从「贡高我慢」到「难於教化降伏」,这个四句是现实社会的真相。为什么佛教衰了?没有人学,没有人讲,也没有人行,佛教衰了。什么原因?没有人能听,想讲的人没人听,想去行的人没有人支持。你天天行,没有人赞叹你,只有人批评你,只有人指责你,在这个环境之下怎么办?要不是真正有大善根、大福德,我们常说再来人,没有不被这个社会淘汰掉的。纵然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再来人,他能够撑几天?三年五载就被社会同化了,口里头不再有伦理道德。年轻时候学了一点,到社会上这全用不上,社会上用的是什么?杀盗淫妄、两舌、绮语,用的是这个。他自己也晓得,但是看到每个人都用这个,这是现在的时尚,好像你不学你就落伍。所以拨乱反正,回归安定和谐,肯定需要一段长时间,我们这一代不可能见到,下一代也没有法子见到,总得四代、五代之后,看能不能恢复到像过去那样的安定和平。原因在哪里?今天的人贡高我慢,不知惭愧,自己心行不善,没有良心责备,惭是良心责备,愧是什么?愧是别人指责感觉到难为情。现在这两个都没有了,惭愧没有了,经上讲的这四个字「不知惭愧」,这是今天世界普遍都存在的。他做坏事,你批评他,他根本就无所谓,甚至於反过头来骂你,你的头脑不管用了,过时了,那是封建时代的,那是迷信,他批评你。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是先进的、是正常的,你学那些仁义道德那反常的,学佛经上所说的是迷信的,一样一样把你回驳掉。
  「不自戒慎恐惧」,自己完全不知道,他不害怕,他意识里头没有轮回、没有因果,他认为人就是这一生,就这一世,怎样过得让自己痛快,尽情去享受,死了什么就没有了,是这么一个观念,这个就很难教化。所以今天要想大家对古圣先贤教诲相信,只有一个办法,拿证据来给他看,他才相信,没有证据他不相信。可是现前的证据很多,他看了怎么样?迷信,还是不相信。在外国催眠有不少人相信,在催眠的时候,他回到过去世,过去一生,过去二世、三世,甚至於几十世的。我们看到催眠报告,美国魏斯博士做的,有个人催眠曾经回到四千年前,问他住在哪里?他住在石洞里头,那时候没有房子,打猎为生。过去世所结的这些冤亲债主,就是眼前常常找麻烦的人,才知道这个事情不是偶然的,有很深的因。社会大众不相信的还是占大多数,相信的少数。在东方,西方也不例外,冤亲债主附身叫附体,藉著被附体的这个人透出信息,国内有很多,香港跟台湾不少常常遇到。我到日本去讲经,问日本有没有?有,日本也很多。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相信,你说拿证据来,确实把证据拿给你看,看到还不相信,半信半疑,到最后否定它,这就是真正的难可降化。
  所以经上讲,「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自己没有惭愧心,不怕人批评,干再坏的事情不怕人批评,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所以现在是非颠倒,善恶颠倒,邪正颠倒,这一颠倒才招来灾难,自己一身的病苦,居住环境的许许多多灾难,统统是因此而发生的。这个事情,也只是少数人相信,难得现在有些少数的科学家他们相信,都是一些知名的量子力学家,在最新研究报告里面透出信息,告诉我们,意念有很大的能量,集体的意念,多数人的意念能够改变物质现象。这个理论非常重要,这个理论如果是真的,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都能肯定,不怀疑,那今天地球上许许多多的灾难,就很容易化解。为什么?种种灾难是不善的意念变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把不善的意念放下,我们提起正念,提起善念,提起净念,这地球上灾难就没有了。三千年前,佛在经上是这么说的,中国古圣先贤对这桩事情说法,跟佛经讲的相同,现在三千年之后,这批科学家在研究报告里也是这么说法,我们再不会怀疑。我没有看到科学家报告之前,我对这些问题不能不相信,也不敢完全相信,还有些疑情在,看到科学报告之后,这些疑惑才断掉,真的相信了。真相信,首先用自己来做实验,知道自己有冤亲债主附身,让我身体这个地方不舒服,那地方有病痛,我明白了,全心全力断恶修善,把断恶修善功德回向这些冤亲债主,他们就离开,我们身体就恢复正常。哪个地方不正常,哪个地方就有冤亲债主在作祟、在报复。报复有轻有重,轻的你可以忍受,重到不能忍受的时候,你就会觉悟。
  「难可降化」这一句,是今天整个世界各个族群古圣先贤教诲,在今天就遇到困难,一般人不接受,这些人「常怀骄慢」,傲慢,佛法里常讲「贡高我慢」。下面说,「慢之罪恶比於三毒」,傲慢的罪跟贪瞋痴没有差别,所以贪瞋痴慢四毒。后面还有一个怀疑,不是普通怀疑,对圣贤的怀疑,对佛菩萨的怀疑,对古圣先贤的怀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对我们的伤害非常严重,对自己身心不利。多疑、怀疑,一身的病痛,对医疗怀疑,对药物怀疑,病就不能好,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到死亡,你要问为什么死亡?怀疑而死亡,他没有信心。你看病人,如果这个病人有坚强的信心,他没有问题,他的病一定会好,为什么?他不怀疑。常常怀疑我的病能不能好?肯定要死,在拖日子,我们见到这些事实真相。疑惑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问题更大,因为疑惑,我们居住这个大地松散了,大地本来是坚固的,因为怀疑,松了,松了怎么样?容易沉下去。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地方,大地突然陷下去,山倒下来,滑坡倒下来,地陷下去了,这什么原因?怀疑,信心失掉,才会产生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古时候有,太少太少。在某个地区发生的,你就知道那个地区的人疑惑很重,没自信心;这个地方的居民自信心特强,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所以贪瞋痴慢疑,在这品经里面称为五毒,这些「均属思惑」,就是你想错了,见思烦恼里面的思惑。我见、边见、见取、戒取是见惑,你看错了,见惑是看错;思惑是你想错,贪瞋痴慢疑是你想错了。
  我们再看下文,『赖其前世福德营护』,前世修的有福,有福德,营是经营的意思,护是保护。这底下有解释,「营字,据《一切经音义》乃卫也,即保卫之义」。这个营护就是保护的意思,依赖前世你修福积德的保护。「上述恶人能横行一时」,这些作恶的人活得还不错,地位还很高,拥有很多的财富,他天天作恶,好像没有报应,他自己也不相信有报应。这什么缘故?这些福都是他过去生中所培的,他还没有享完,他所造的罪业,果报没有现前。为什么?他福报没享完,等到他福报享完之后,这些罪报就现前,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所以,他能够「横行一时,皆由前世之福德作为护卫」,『今世为恶,福德尽灭』,他的恶报才现前。他的福德还没有尽灭,他还在享福。「望西云:今依造恶,宿善灭时,善神舍去,故今世遭厄,此厄为痛」。果报现前的时候怎么样?或者是遭到病苦,或者是遭家财消耗,公司倒闭,工作失去了,生活立刻受到威胁,这都是苦报。
  今世造恶,会把他宿世的福报逐渐再往下降,我们一般人讲折福。譬如福报,财富是福报,他命里有大财富,因为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夺取别人的财富,以为自己很能干、有智慧、有权谋,能害人,把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这种人在社会上不少。他所得到的,说实在话还是他命中所有的,但是打折扣。譬如原本他命里财富有一万个亿,因为横行霸道,他所得到的财富只有五千个亿。他自己觉得很满足,不知道他命里是一万个亿,已经丢掉一半他不知道。但是他还有五千亿,他还有享头,他还继续在造罪业,每造一次罪业伤害别人,他就又损坏一点,到最后统统损坏尽了,福报没有了。没有,他这一生所造的罪报统统现前,罪报现前到哪里去?到地狱去了。这是有福没有智慧,享福不知道修福,只知道欺负别人,叫仗势欺人。学佛的人清楚,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的后果不堪设想,非常可怜。你要看到他将来的果报,你就会生怜悯心、慈悲心,太可怜了,你会原谅他,他确实是无知,迷惑颠倒造作重业。「善神舍去」,善神一舍去,寿命就到了,与生俱来的两位善神同生、同名,他要一舍去的时候,你寿命就完了。
  「今世遭厄,此厄为痛」,这是什么?你命还没有终,你遭受到家破人亡,病苦缠绕,叫活受罪,这种罪有长有短。我早年学佛了,在台湾遇到一个也是很有钱的大富长者,晚年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很可怜,家里面人都不认识,只认识一个儿媳妇,他第二个儿子的媳妇,很孝顺照顾他,就认识她一个人,其他的儿孙都不认识。一口气不断,有钱,三班护士二十四小时看著他,看了十几年才死。受罪,人活著躺在床上不能动,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躺了十几年走了。家里儿孙没有一个孝顺的,谁去照顾他?真叫孤苦伶仃。我们那个时候虽学佛,对於经教没有深入,了解得不够,只看到他可怜。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怎么享受?就是三班护士二十四小时照顾,他就享受这个,钱用在这上面,你说他一个月要用多少钱?每天吃东西没有办法吃,都是用打针,营养注射进去,居然拖了十几年。离开之后,公司也就解体,儿孙多,大家分家就解体了。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以后读到佛经一对照,经上讲的就是这些事情。「《净影疏》云:宿善灭尽,善神舍远。身无依倚,多遭厄难,是其痛也」。这个说法,前面望西说的跟净影说的,是非常相似,意思都相同。过去生中修的一些善根功德,会有享尽的时候,它带给你福报,福报是可以享得尽,享尽之后善神舍离,你没有依靠,你所受的苦难,这痛苦。在这个时候确确实实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没死,他一口气没断,但是他是个白痴,什么都不知道,连吃喝都不晓得。所以医生嘱咐几个钟点给他注射什么,护士照办。
  『又其名籍』,「名」是他的名字,「籍」是记罪之简牍,就像现在的档案,他造的那些罪业都记录在那里头。『记在神明』,神明将恶人的罪行都记录在档案里头。『殃咎牵引』,《会疏》曰:「无能他人牵我者,唯缚自业,自入恶趣故」。谁牵引你?没有别人。现在我们明白了,地狱哪来的?不是上天造的,不是天神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没有人造,地狱是自己罪业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一样。我们想想,梦中的境界是谁造的?醒过来之后,冷静、细心去想想,这梦境从哪来的?没有来处,醒了之后也没有了,没有去处,不来不去,这境界不生不灭,没有人造,完全是自作自受。自己的善业会造成美梦,恶业呢?会造成恶梦。善恶报应,我们可以从梦中找到答案,就是佛菩萨、圣贤所说的自作自受;你要是怨天尤人,那叫罪上加罪,那大错特错。所以后头这句好,自入恶趣,是你自己恶业感得的恶趣,恶趣就是地狱。
  「入於火镬」,镬是什么?锅,大的锅叫镬,「自入於狱火与镬汤也」,这都是形容地狱的现象、地狱的境界,狱火是烧死,镬汤是把水烧开烫死。哪些人干这个事情?我们看到杀生吃肉,这些动物的尸体,是不是要给它煮熟?那就是镬汤。你今天煮它,到地狱就自己煮自己,为什么?业力变现出来,变现出镬汤地狱,你自己往里头投身,你跳到里面去;地狱里一片火海,你往里面去奔驰。『摧碎』,摧毁破碎。『神形』,精神与形体。「《净影疏》云:恶业所牵,鬼神摄录,将入恶道,受苦焦焚」,故云『苦极』。你到地狱看到地狱里面的境界,地狱里面有牛头马面,有这些恶鬼他来治你的罪。那些恶鬼从哪来的?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与外面毫不相关,全是自己业力变的。乃至於你在地狱里面,见到阎罗王、见到鬼王,那些统统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你晚上睡觉作梦,梦到佛菩萨,梦到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现,因为什么?天天念佛,天天想佛,作梦,佛就现前。天天造罪业,造杀盗淫妄,作梦的时候就梦到地狱、梦到鬼王,都自己变现的。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一切法全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能生、能现、能变,诸法是所生、所现、所变,讲得多清楚、多明白。搞懂、搞明白了,我们自己把心修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万法唯心,心要善良,心要好,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心、一片爱心,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今天就学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九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七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二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七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二节 五教[栏目:真禅法师]
 壹肆 福慧双修[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无杂相[栏目:一诚法师]
 心月孤悬气吞万象[栏目:首愚法师]
 比丘记事(之十六)[栏目:比丘记事]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开学随想(振铭)[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普巴金刚灌顶开示(四) 第三世天噶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五)[栏目:杂阿含经]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